默认冷灰
24号文字
方正启体

第七十八章 借梁画饼,事以密成

作者:九阳离火本书字数:K更新时间:
    “我不是跟你说了吗?找你爸。”


    “哦。不好意思,刚才注意力都在你的男女关系上,忘了你说过的话。”


    张敬民又重复了一遍。


    “是我们书记逼着我来的,他听说我和你的关系,想拜访你父亲,我没法拒绝,就来了。已经麻烦过你一次,我开不了口。可要做到明年全县粮食丰收,农用物资不解决,肯定不行。他也是为了群众,我就跟着来了。”


    “他知道我们啥关系?男女关系吗?”


    张敬民感叹一声,“还是做大小姐好。像我们就是苦命,成天就计算着,怎样才能让土地多长粮食?”


    “我不是帮你了吗?再说,不可能每个人都心怀天下吧。总要存在一些像我这种没有抱负的人,我心怀一个你,就足够操心。”


    “反正我的事已经告诉你。你赶紧找一个喜欢的人,把自己嫁了,不要把年龄混大了,将来嫁给谁?一点危机感都没有。”


    “如果不是自己想嫁的人,为什么要嫁呢?一个人过,也挺好。再说,只要你没结婚,我就还有机会,我就耗着。”


    张敬民看着杨晓,还是有一些莫明的悲伤从心底升了起来。


    “据我所知,我爸他们厂正在技术改造,引进国外先进设备,在资金上并不宽裕,但为了你,我可以试试。”


    张敬民感动地望着杨晓,”谢谢。”


    杨晓含情脉脉,“就这两个字吗?我这个人很实惠的呕,你拿什么谢我?我逗你的。赶紧去吧,请他过来,把县委书记凉在一边,不合适。指不定他乱想呢。”


    张敬民让杨晓安排酒菜,他到地委招待所请朱恩铸。


    朱恩铸抽着香烟,手拿《什么是数学》,恐怕只有他这个书记会看这样另类的书。


    朱恩铸用审视的眼光打量张敬民,“小会开得咋样?”


    “不咋样。走吧,先吃饭,她答应,为你引荐她爸。”


    朱恩铸脸上有了笑意,“把礼物拿上。不是为我引荐,是‘我们’,你不是香格里拉人吗?摆不正自己位置。”


    “我就是太摆得正自己位置了,你找杨厂长理所应当,我一个破乡长,算个屁。”


    “张敬民,你的思想意识有严重问题,嫌官小吗?在部队,我也是先从班长干起。没有人生下来就是将军,说不准将来你越当越大呢?”


    “我没兴趣。我兴趣是啥?还没告诉你,我在羊拉乡发现了野生稻谷,经过改良,可能成为高产稻谷良种。”


    朱恩铸眼睛放出光来,一把抓住张敬民的衣领,“真的吗?你小子咋不报告?这跟提高导弹射程一样重要,是丰收的捷径。”


    “你激动啥呀,我也不晓得你会感兴趣。”


    朱恩铸放开张敬民,帮张敬民整理好衣领,“我真是捡到宝了。今天,我请你们小两个。”


    “书记注意一点,啥叫‘小两个’?已经有人举报我乱搞男女关系。”


    “是严伟明那些人干的。我也被举报了,只要我在,你怕个屁,你是什么人,我还不知道?就算有那么一点点的亲密关系,也是属于‘杀身取义’的正常人际关系。”


    “不是,书记,我怎么感觉,你是不是也觉得我跟她们的关系见不得光?”


    “谁没有几个朋友?只要你不出格,就没人动得了你。首先是要你自己站得稳,他们的举报算个屁。哪一个姑娘站出来,说你伤害她了?民不举,官不究。当事人都没说什么,他举报个毛呀。”


    张敬民这时感觉朱恩铸像个仗义的江湖兄长,“你这样说,我就放心了。”


    “不过,你也不能沉迷于自己的那点小情调。要把这些关系,合理地运用到工作中,调动一切可以调动的资源,为香格里拉的发展作贡献。牺牲‘小我’,实现‘大我’,你不会没读过《钢铁是怎样炼成的》吧,当我们回首往事的时候……”


    张敬民越想越觉得被朱恩铸绕进了一个陷阱。


    两人说着,到了馆子。


    杨晓起身给朱恩铸让坐,朱恩铸立刻说到,“小杨不必客气,抽时间到我们香格里拉,走走看看,也让我们有机会表达对你的谢意。等羊拉乡的功德碑立起来,你的名字也要刻上去。”


    杨晓有点懵,“什么功德碑?跟我有关系?”


    “当然。就是因为你的帮助,促成了羊拉乡顺利丢掉吃‘回销粮’的帽子,实现粮食丰收。羊拉乡粮食翻番,为我县粮食增产首功。无量功德,一定要刻到碑上去,你说是吧,敬民。”


    “当然,当然,这是必须的。”


    朱恩铸和张敬民两人一唱一和,把杨晓哄得开心死了。


    “这个羊拉乡的粮食丰收啊,不但小杨你有功,你爸也是头功。企业扶持乡村,地区和省里的领导都说,这是一个了不起的创举,为农村改革探索出了一条可行的持久的路子。”


    杨晓没有想到,顺手的人情,居然有如此高度,“是吧?真没想到。”


    “小杨啊,你没想到,可你爸肯定想到了,这足以说明杨厂长是一个心怀天下之人啦。”


    这拍马屁,一定要拍给被拍的人听见,否则,就失去意义。可事情就这样巧,杨晓的父亲杨兴国正在隔壁雅间。


    三多老味道馆子,从外面看,很不起眼,但却是沧临市最有特色的百年老馆子。


    其‘三多’取意,人多,财多,福多。招牌菜有白切鸡,脆皮鸭,牛肉凉片……包括秘制蘸水,做法,原料,都是百年不传之秘。每天的客人水泄不通,不管是公家的接待还是私人的宴请,都会选择这里。


    杨兴国在这里宴请几位来自柏林的技术专家,刚好听到了朱恩铸对他的吹捧。


    朱恩铸继续吹,“我们这次来啊,首先是为了表达我们香格里拉对你父亲的感谢。二来是想和烟厂有进一步合作。我们准备把香格里拉最好的烟叶卖给烟厂,并且把我们香格里拉最好的米,以最合适的价格供应烟厂。既然烟厂对我们这样好,我们就得拿出满满的诚意。”


    杨晓给朱恩铸添菜,“书记,你别光说话,吃菜呀。”


    “总之,梁上泉同志对你爸爸的做法给予了高度评价,说厂县合作是促进农村改革的一条新路子,省政策研室还将专门下来总结这个经验,各地区的卷烟厂都可能参照这条路子。”


    杨晓兴奋地问朱恩铸,“梁伯伯真的这样说吗?站得高的高度就是不一样,能从不起眼的事看出大道理。”


    朱恩铸从杨晓这句话,也判断出杨家跟梁上泉的关系。


    “是啊,梁上泉同志到了羊拉乡,准备将我们香格里拉经验推广到全省,所以,我们的压力也特别大,生怕工作做不好。如果我们的工作做不好,一伤了群众的心,二打了梁上泉同志的脸。所以,敬民和我一样,三天两头的睡不着觉。”


    朱恩铸情深意切,说得杨晓感动地流泪。


    聚会结束,送走杨晓,他们回到了地委招待所。


    张敬民说道,“书记,你应该到报社工作,我发现你比钱记者会编。你说的那些话,梁上泉同志什么时候说过?”


    “是吗?梁上泉没说过吗?梁上泉跟我说的每一句话,我都要向你汇报吗?事以密成,你不懂吗?”
(←快捷键) <<上一章 投推荐票 回目录 标记书签 下一章>> (快捷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