玉阳公主依旧是锦衣华服,环佩叮当,与苑中的朴素格格不入。
她微微蹙着眉,用一方丝帕轻掩鼻端,似乎不太适应这里过于“质朴”的空气。
昭阳公主闻讯赶来,见到妹妹,眼中也闪过一丝惊讶。
然而,玉阳公主开口却并非挑剔或训斥。
她目光扫过院内虽惶恐却努力保持镇定的女子们,落在了她们手中正在制作的简单绣活和绢花上。
“这些料子太次,颜色也搭配得不好,如何卖得上价钱?”
她直言不讳,随即吩咐身后侍女,
“去,将本宫带来的那些苏缎、杭纺,还有各色丝线,都搬进来。再叫府里针线上过来两个手艺好的,指点指点她们。”
她又看向那小块菜地:
“地方是小了些,但既是要自食其力,光种菜也不够。我看那边墙角,可以搭个棚架,种些葡萄或是瓜蒌,既遮阴,结果实了也能换钱。本宫府里有懂花草的工匠,明日派过来瞧瞧。”
昭阳公主看着妹妹这般雷厉风行地指派人手物资,先是错愕,随即眼底漾开真切的笑意,她上前一步,柔声道:“皇妹有心了。”
玉阳公主似乎有些不自在,别开眼道:“不过是些无用之物放着也是累赘,罢了,既然来了,总不好空手。”她顿了顿,声音略低了些,“日后若有什么难处,或是有人寻衅,皇姐不必独自担着,派人告知我一声便是。”
此言一出,不仅是昭阳公主,连一旁的文姑姑和悄悄抬头的女子们,眼中都爆发出难以置信的惊喜与希望之光。一位公主已是天大的庇护,两位公主……这慈安苑,日后怕是真正能立住了!
崔鸢宁站在稍远的地方,看着这一幕,一股暖强大的力量感充盈心间。
母亲的支持,昭阳公主的引领,如今再加上玉阳公主这份意想不到却分量极重的加入。
前路或许依旧漫长泥泞,但她们三人合力,竟真的仿佛能为这世间挣扎的女子们,撑起一小片逐渐明朗的天空。
她原本只是一个普通的商人。
可现在却觉得还有许多比成为商人更为重要的事情。
她深吸一口气,空气中弥漫着药草和泥土的气息。
心中也感受到一股无比充实的感觉。
她走上前去,与两位公主站在一起,轻声道:
“殿下,关于绣品的花样和售卖渠道,臣女有些新的想法……”
玉阳公主带来的华贵料子和熟练绣娘,能够做到锦上添花,让那些原本黯淡无光的绢花和简单绣活,在优质材料的映衬和精湛技艺的点拨下,得到更好的利用。
但崔鸢宁深知仅凭材料的提升和零散的售卖,虽能解一时之急,却难以为慈安苑建立起长久稳固的根基。
她脑海中灵光一闪,想起了自己行商时曾听过的海外奇闻与京城时兴的风尚。
一个前所未有的计划逐渐清晰起来。
她声音清晰而沉稳,向两位公主行了一礼:
“二位殿下,请恕臣女冒昧。玉阳殿下所赐已是雪中送炭,然臣女以为,若要将慈安苑的绣品真正推向市面,获得稳定而丰厚的收入,我们或可尝试一条新路。”
昭阳公主鼓励地点点头:“鸢宁有何想法,但说无妨。”
玉阳公主也挑了挑眉,带着几分探究望过来,她倒要看看这个被皇姐颇为看重的商女能有何高见。
崔鸢宁不疾不徐地道:
“如今京中乃至宫中,对新奇精巧之物的追求日盛。寻常绣品虽好,却难脱颖而出。臣女设想,我们可否不再零散售卖帕子、香囊,而是由慈安苑创出独有的系列绣品。”
“系列?”玉阳公主重复道,这个词对她而言有些新鲜。
“正是。”崔鸢宁点点头,“譬如,我们可依据四时花卉,设计四季平安系列。春季以兰、杏为主题,绣制成套的帕子、团扇面、镜套、香囊甚至小幅屏风;夏季则以荷、莲为主,秋季菊、桂,冬季梅、竹。每一系列的花样、配色皆独一无二,且限量制作,每套绣品角落,都可绣上一个小小的慈安印记。”
她顿了顿,继续解释其好处:
“如此一来,我们的绣品便不再是零散的物件,而是成了可供收藏、赏玩、甚至作为雅礼相赠的成套精品。物以稀为贵,成套限量,更能激起达官显贵、文人雅士的争相购买收藏之心。且慈安印记,既是对质量的保证,亦是一种善行的象征,购买者不仅得了雅物,亦全了善心,岂不两全其美?”
昭阳公主听得眼中异彩连连,她虽不谙商道,却深知人心与风雅之道,崔鸢宁此法,可谓精准地切中了那些追求品味又注重声名的贵人们的心理。
玉阳公主沉吟片刻,她常年浸淫在顶级奢华之中,比谁都明白“独特”和“限量”对于彰显身份的重要性。
她微微颔首,语气中带上了几分真正的赞赏:
“此法甚妙。将慈善与风雅结合,予人名利双收之感。只是,花样设计至关重要,须得别致清雅,不落俗套。本宫宫中藏有一些前朝古画和失传的绣样图谱,或可借你们参详临摹。”
“谢殿下!”
崔鸢宁有条不紊道:
“此外,售卖渠道亦需改变。我们不必挤在街市摊档,可由两位殿下牵线,在京中最大的绸缎庄或银楼设立一个慈安雅筑的柜枱,只展示和售卖我们的系列绣品。亦可定期在慈安苑内举办小型的赏鉴会,邀请各府夫人小姐前来,由苑中手巧的女子现场展示技艺,讲述她们的故事,如此,产品更有温度,更能打动人心。”
“好一个慈安雅筑好一个赏鉴会!”
昭阳公主抚掌轻笑,“鸢宁,你果真心思玲珑,此法不仅可行,更能将慈安苑的名声巧妙传播出去。”
玉阳公主行动力极强,当即拍板:
“既如此,事不宜迟。针线嬷嬷即日起便留在苑中指导技艺。图谱明日便差人送来。至于设立专柜之事,本宫与玲珑阁的东家相熟,那是京城最负盛名的银楼,本宫去说。”
三位女子,一位温婉仁厚,一位骄矜却锐利,一位聪慧果决,此刻为了同一目标,竟配合得无比默契。
计划迅速付诸行动。玉阳公主的古画图谱带来了无穷灵感,宫中绣娘的指导极大提升了整体工艺。
崔鸢宁全身心投入其中,将她经商的所有才智倾注于此。
她根据时令节气、京中流行甚至宫廷动向,不断推出新的主题系列:
“百蝶穿花”、“岁寒三友”。
“慈安雅筑”在玲珑阁一隅设立,环境清雅,由一位识文断字、口齿伶俐的苑中女子负责接待讲解。
玉阳公主和昭阳公主偶尔也会借赏鉴之名,邀请手帕交前来。
在两位公主推波助澜下以及其背后承载的慈善美名,使得“慈安绣”迅速风靡京城,成为贵族圈层竞相追捧的雅物。
往往新品还未正式展出,已被预订一空。
收入源源不断地涌入慈安苑,远超所有人想象。
不仅彻底解决了苑内众人的温饱生计,更有大量盈余。
崔鸢宁与两位公主商议后,决定善用这笔财富。
她们扩建了屋舍,让女子们住得更宽敞舒适;设立了小小的学堂,请来老儒教授苑中愿意学习的女子和孩子们识字明理;甚至还拨出一笔资金,专门帮助那些有一技之长、想要离开慈安苑后能独立谋生的女子创业安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