她没有被惊喜冲昏头脑,而是冷静地提出了合理的准备时间,显得专业而可靠。
张生要的就是这句话,立刻抚掌笑道:“好!就依夫人!后日一早,我派伙计在县城门外等您。”
两人将合作细节一一敲定,方夏便客气地将张生送至院外的马车旁。
张生再次拱手作别,临上车前,还特意看了一眼这简陋的院落,眼神中已再无初时的轻视,取而代之的是一种深深的探究和几分敬意。
马车辘辘驶离,扬起一小片尘土。
然而,马车刚走,方才一直远远围观、窃窃私语的村民们便再也按捺不住好奇心,三三两两地围拢过来,叽叽喳喳的议论声瞬间高涨起来,目光齐刷刷地聚焦在方夏身上,充满了各种猜测、羡慕和难以置信。
一个嗓门颇大的妇人率先开口,语气里充满了惊奇和一丝酸意:
“哎哟喂,快瞧瞧,那可是县里来的马车!穿绸子的老爷!竟然真真是来找宋二家媳妇的!”
“宋二家的,你这是攀上啥高枝儿了?那老爷找你做啥大生意?”另一个汉子也扯着嗓子问道,眼里满是好奇。
“就是就是!宋二媳妇,你可是发达了?往后可别忘了咱乡亲们啊!”
“怪不得最近见她天天往镇上跑,原来是搭上了贵人。”
七嘴八舌的议论声中,有单纯的好奇,有赤裸的羡慕,自然也少不了几分酸溜溜的嫉妒和揣测。
方夏瞬间被推到了风口浪尖。
方夏被这阵势围在中间,她正想找些人来帮忙。
她脸上立刻堆起一个无奈又带着几分“侥幸”的笑容,朝着众人摆了摆手,刻意提高了声调,语气轻松道:“各位乡亲可别笑话我了,哪是什么高枝儿?。”
她目光扫过人群,转移话题:
“各位乡亲谁得空了,去山上摘些品相好的山里红和覆盆子送来。我这儿按三文钱一斤收!现结!有多少要多少。”
“三文钱一斤,现结。”
这实实在在的银钱和立刻能兑现的活计,如同重磅炸弹,瞬间炸散了所有关于“攀高枝儿”的虚泛猜测和酸溜溜的嫉妒。
人群的注意力被彻底扭转。
“三文钱一斤?!真的假的?宋二家的”
“那玩意儿满山都是!这就能换钱?!”
“现结吗?我明儿一早就上山!”
“算我一个!我家小子正好没事干!”
村民们顿时群情激动,纷纷围上来确认细节,生怕错过了这送上门的好事。
谁还顾得上去探究那坐马车的掌柜到底来干嘛?
实实在在能抓到手里的铜板,才是最重要的!
方夏看着眼前沸腾的场面,心中暗暗松了口气。
她笑着大声回应着众人的问题,心中已开始飞速盘算。
而站在院内默默注视着这一切的宋文砚,看向方夏的眼神中全是敬佩。
宋文砚也没闲着,他深知明日开始大量收购果子,秤是必不可少的。
家中并无此物,他略一思索,便转身朝村里里正家快步走去。
里正家是村里少数备有公秤的人家。
宋文砚说明来意,里正倒是爽快,一边让老伴去取秤,一边却拎着那杆不离手的铜嘴大烟袋,“吧嗒吧嗒”地抽了几口,烟雾缭绕中,拿眼打量着宋文砚。
他看似随意地开口,语气带着长辈的关切:“文砚啊,”他吐出一口烟圈:“听说…你媳妇这生意,如今是越做越红火了?”
他顿了顿,目光在宋文砚脸上扫过,继续说道:“方才学贵回来和我说,还说瞧见…有县里来的人,坐着青篷马车,专门上门来找你媳妇?这可是真的?了不得啊!”
宋文砚心中顿时了然。他面上不动声色,恭敬地接过那杆略显沉重的木杆大秤,语气平和地回应,既不完全否认,也不深入细节,巧妙地打了个太极:
“里正叔说笑了。小夏折腾些吃食贴补家用,赚些辛苦钱罢了,哪谈得上红火。”他先谦逊地定性,随即轻描淡写地带过核心问题:“今日确是有位县里的采买掌柜路过,顺道问问山货的价钱,看是否值得收。恰巧遇上了,便寒暄了几句。”
这毕竟是方夏的生意,他也不敢说实话,万一自家媳妇生自己气怎么办?
说完,他稳稳地扛起秤,对着里正礼貌地颔首:“多谢里正叔借秤,用完了便立刻送还。”
里正眯着眼,在烟雾后打量着宋文砚沉稳离去的背影,咂摸了一下嘴里的烟味,眼神变得有些深邃难明。
这宋家老二,出去考试回来倒是越发沉稳,说话滴水不漏了。
他媳妇,也越来越有本事了。
『说起来…这也是好事。以前宋徐氏那个糊涂婆娘,眼里只有她大儿子,根本不在乎文砚读书的花销,生生拖累了这孩子。如今他们分了家,他媳妇又能干,家里条件眼见着宽裕起来…』
他仿佛看到了更光明的未来:『文砚这孩子底子好,如今没了后顾之忧,总算能把心思全都放到学业上,安心备考了。』
想到这里,里正那布满皱纹的脸上,竟不由自主地缓缓露出一丝真切的笑意,连眼神都柔和了许多。
他磕了磕烟袋锅,心里打起了更大的算盘:『若是文砚这小子争气,将来真能中个举人回来…』这个念头让他心头一热,『那咱们宋家村可就真是脸上有光,出了人物了!连带着我这当里正的,走出去腰杆子也能挺直几分!』
宋文砚扛着秤回到家,并未察觉里正这番深远的心思。
但他敏锐地感觉到,里正方才的探询中,并无恶意,这让他稍稍安心了些。
宋文砚扛着那杆沉重的木杆大秤回到家,将其小心靠在院墙边,对方夏说道:“小夏,秤借过来了。”
方夏看了一眼那杆秤,点了点头,面带微笑,她没想到宋文砚总是提前一步安排好她需要的东西。
她立刻对宋文砚道:“正好你回来了,你看着点火,锅里还蒸着发糕,别让水烧干了。我得赶紧去王嫂子家一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