默认冷灰
24号文字
方正启体

第73章 质疑

作者:哈哈居士本书字数:K更新时间:
    永寿宫外“祥瑞”的喧嚣与恩宠,终究没能彻底隔绝那如同毒雾般蔓延的流言。


    它们无孔不入,顺着宫墙的缝隙,借着低语的风声,终于,还是钻进了那至高无上的御书房。


    起初,只是一两份语焉不详、措辞谨慎的密折,隐晦地提及“市井有愚民妄议宫闱,言及子嗣之事多悖常理,恐损天家清誉”。


    皇帝赵胤正沉浸在“祥瑞再临”的巨大喜悦中,对此类奏报只当是酸腐文人的无病呻吟,或是不知哪个嫉妒妃嫔使出的上不得台面的小手段,朱笔批了“无稽之谈,毋须再奏”,便随手丢在了一边。


    然而,流言并未因此止息,反而如同跗骨之蛆,愈演愈烈。


    渐渐地,一些分量更重的奏折开始出现在御案上。并非直接指控,而是旁敲侧击,引经据典。


    有御史以史为鉴,洋洋洒洒数千言,论述历代“专宠”之祸,强调“雨露均沾”方为“阴阳调和”之正道,关乎国本稳固。


    有勋贵旧臣痛心疾首,言及宫中多年无子,唯贵妃独承雨露便接连有孕,且胎象“异于常理之旺盛”,实乃“亘古未见之奇事”,恳请皇上为江山社稷计,广纳妃嫔,延绵皇嗣,以“分祥瑞之福泽,安天下臣民之心”。


    甚至还有笃信道家炼丹之术的宗室亲王,在请安折子里隐晦提及,世间或有“窃运夺元”之邪术,能损他人而肥己身,提醒皇上“明察秋毫,勿使奸邪魇镇之术蛊惑圣心”。


    这些奏折,不再是最初那般空泛的指责,而是裹着“忠君爱国”、“维护正统”的糖衣,内里却藏着质疑“祥瑞”真实性、暗示贵妃“妖异”的毒针。


    它们精准地刺向了皇帝内心深处最敏感、最不容触碰的两个地方:他的绝对权威,以及他对“祥瑞”那近乎偏执的信赖与依赖。


    御书房内的气氛,一日比一日压抑。


    常禄小心翼翼地伺候着,连呼吸都放得极轻。


    他已经记不清皇上是第几次对着奏折发出压抑的、如同困兽般的低吼,又是第几次将成沓的奏章狠狠扫落在地。


    “荒谬!荒谬至极!”赵胤猛地将手中一份言辞尤为“恳切”的奏折摔在御案上,胸膛剧烈起伏,眼中布满了因暴怒和睡眠不足而产生的红血丝。


    “一群迂腐蠢材!见不得朕好!见不得天佑朕之江山!”


    他烦躁地在殿内踱步,龙靴踩过散落一地的宣纸,发出刺耳的声响。


    “什么阴阳调和!什么窃运夺元!晚晚是朕的祥瑞!是上天赐给朕的福星!他们懂什么?!他们这是在质疑朕!质疑上天!”


    然而,咆哮过后,一种更深沉、更阴郁的情绪,如同墨汁滴入清水,缓缓在他心底弥漫开来。


    为何独她能生? 这个问题,像一根毒刺,终于也扎进了他自以为坚不可摧的信念堡垒。


    他不是没有怀疑过。在最初得知姜晚晚再度有孕的狂喜之后,这个念头就曾如同鬼魅般一闪而过,却被他强行压了下去。


    他告诉自己,这是祥瑞,是天意,是别人羡慕不来的福气。


    可现在,无数人都在质疑,用各种冠冕堂皇的理由,将这个他不敢深思的问题,血淋淋地摊开在他面前。


    太医的诊断反复在脑中回响:“皇上龙体康健……各位娘娘身体亦无大碍……” 那为何?为何十年无子?为何偏偏是她? 难道……真的有什么……不为人知的原因?


    一个模糊而惊悚的念头不受控制地冒了出来:难道这“祥瑞”,并非天赐,而是……某种邪祟的伪装?


    窃取了原本属于其他妃嫔、属于他这真龙天子的子嗣福缘?


    这个念头让他瞬间惊出一身冷汗。


    “不!不可能!”他猛地摇头,试图驱散这可怕的想法。


    “晚晚为了生下双麟,九死一生!为了保住昭阳,在御花园险些被害!她怎么可能是妖孽!定是有人嫉妒!是淑妃?或是那些家里女儿生不出来的老匹夫!”


    他的疑心病前所未有地发作起来,看谁都像是背后捅刀的小人。


    他下令彻查流言源头,抓了几个传播闲话的宫人杖毙,试图用血腥手段压下这愈演愈烈的舆论。


    但怀疑的种子,一旦种下,便再也无法根除。


    当他再次踏入永寿宫时,那目光已然不同。


    依旧是无上的恩宠,厚重的赏赐,关怀备至的言语。


    但那双深邃的眼眸深处,审视和探究的光芒却锐利得令人心惊。


    他依旧会抚摸姜晚晚的小腹,感受那“祥瑞”的跳动,但那动作里,多了几分不易察觉的迟疑和……审视。


    他会状似无意地问起姜晚晚近日的饮食、睡眠,甚至旁敲侧击地提及她生母的来历、她入宫前是否遇到过什么“奇人异事”。


    姜晚晚何等敏锐,立刻察觉到了皇帝那完美恩宠面具下的裂痕。


    他眼底那一闪而逝的疑虑和探究,比淑妃的佛珠更冷,比朝臣的奏折更锋锐。


    她心中冷笑,面上却依旧是那副温顺柔弱、全心依赖的样子,对他的所有问题都回答得滴水不漏,只将一切归功于“皇上恩泽”、“上天垂怜”,甚至适时地落下几滴“惶恐委屈”的眼泪:


    “皇上……是不是臣妾做错了什么?为何外面总有人说臣妾的不是……臣妾只是……只是想为皇上多生几个孩子……”


    她的眼泪和依赖,如同最好的安抚剂,暂时抚平了皇帝躁动疑惧的心。


    他会立刻将她拥入怀中,迭声安慰:


    “没有的事!晚晚别怕!有朕在!朕绝不容许任何人诋毁朕的祥瑞!”


    语气激烈,仿佛在说服她,更是在说服自己。


    但下一次,当新的流言以更精巧的方式传入他耳中,当又有德高望重的老臣“忧心忡忡”地进言,那疑虑的毒蛇便会再次抬起头,吐出冰冷的信子。


    皇帝开始更加频繁地召见张济,不再只是关心胎象,而是反复追问贵妃的身体是否有任何“异于常人”之处,脉象中是否有“不妥”的迹象,甚至暗示是否需要请一些“有道行”的法师或高僧入宫“看看风水”、“祈福安胎”。


    张济吓得魂飞魄散,只能绞尽脑汁,用尽毕生所学,将姜晚晚异常强健的孕脉解释为“天地钟灵毓秀之气所聚”、“真龙阳气滋养之奇迹”,再三赌咒发誓贵妃娘娘凤体安康绝无邪祟。


    这股由朝野蔓延至宫廷、最终触及帝王内心的怀疑风暴,自然也精准地落入了延禧宫淑妃的耳中。


    听闻皇帝开始疑神疑鬼,甚至动了请法师的念头,佛堂内,淑妃捻动佛珠的速度慢了下来。她唇角那抹冰冷的笑意加深了。


    “果然……疑心才是这世上最毒的刀。”她低声自语,眼中闪烁着计谋得逞的幽光。


    “根本无需我们去做实什么。皇上自己,就会把这把刀磨得越来越利。”


    她不需要再做更多。只需要耐心等待。等待那怀疑积累到一定程度,等待一个合适的契机——或许是一次天象异常,或许是一场突如其来的时疫,或许是姜晚晚生产时任何一点微小的“不顺”……届时。


    只需一点点火星,就足以引燃皇帝心中那片名为“恐惧”的干柴,将所谓的“祥瑞”烧成灰烬。


    “姜晚晚,你的好日子,快到头了。”淑妃闭上眼,深吸一口清冷的檀香,仿佛已嗅到了猎物垂死挣扎的气息。
(←快捷键) <<上一章 投推荐票 回目录 标记书签 下一章>> (快捷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