默认冷灰
24号文字
方正启体

第173章 夺嫡之争开幕

作者:太阳哥731本书字数:K更新时间:
    景明帝放下手中那份关于改良版“震天雷”的奏折,龙心大悦。′顽¨本`鉮/占* ,哽`鑫_罪.筷\


    校场锐士的反馈,字里行间都透着一股发自肺腑的惊喜。


    “好!好一个范钰!”


    他忍不住抚掌赞叹。


    五斤减到三斤半,看似只是减了一斤半的重量,可对于需要在战场上奔袭百里的斥候而言,这减轻的每一分重量,都意味着多一分生机,多一分杀敌的可能!


    景明帝的目光落在奏折末尾那隽秀又带着锋锐的署名上,心中思绪万千。


    范钰还小,今年不过十五。


    如此年纪,便有经天纬地之才,安国兴邦之能。


    只要好生培养,未来三十年,西十年,必是大晟朝最稳固的擎天玉柱。


    可……柱子再稳,也得看撑起的那片天,值不值得。


    他想到了自己的儿子们。


    太子赵泓,优柔寡断,耳根子软,难堪大任,己让他失望透顶。


    他虽未动废立之念,但心中那杆秤,早己偏了。


    再看老大赵瑞……(前两章名字错了,正确的大皇子名字是赵瑞,己修改)


    景明帝的眼神冷了几分。


    勾结外敌?


    他希望不是真的。


    但身为帝王,他必须做最坏的打算。-狐/恋¢文′学+ !唔+错!内?容^


    他需要一块试金石,去探一探赵瑞的深浅,看他究竟是愚蠢,还是真的坏到了骨子里。


    也顺便看看,他这个被寄予厚望的长子,面对范钰这样的国之利器,是懂得善用,还是心生嫉妒。


    储君,可以不聪慧,但绝不能没有容人之量。


    “来人,拟旨。”


    景明帝的声音在空旷的御书房中响起。


    他口中缓缓吐出旨意,身旁的秉笔太监手腕悬空,笔走龙蛇。


    “……着大皇子赵瑞,即刻启程,代朕犒劳北境三军,体察军情,宣扬天威……”


    圣旨的核心内容,是派大皇子去边军。


    理由冠冕堂皇:北境秋防吃紧,需皇子亲临,以示朝廷重视。


    写到这里,景明帝忽然顿住了。


    他的脑海里,莫名浮现出另一个小小的身影。


    这次的“震天雷”,听说也有老七的功劳。


    范钰对他也颇为上心、


    一个念头,毫无征兆地冒了出来。


    既然要考校老大,何不……再加一个参照?


    让所有人都觉得不可能,才最能看出真实的东西。


    “……另,七皇子赵琰,聪慧敏学,一同前往,辅佐其长兄,历练学习。”


    秉笔太监的手猛地一抖,一滴浓墨落在了明黄的圣旨上,晕开一小团污迹。+w^o\s*y!w..′c-o¢m+


    他骇得面无人色,噗通一声跪倒在地,连连叩首。


    “奴婢该死!皇上恕罪!”


    景明帝却没看他,只是盯着那团墨迹,眼神幽深。


    “无妨。换张纸,重写。”


    ……


    圣旨一下,满朝哗然。


    派大皇子去北境犒军,合情合理。


    毕竟大皇子己经成年,也该多接触军务,为将来铺路。


    可带上七皇子……这是什么操作?


    “七殿下才多大?十岁吧?毛都没长齐呢!”


    “去北境?那地方风沙大得能把人埋了,刀口舔血的武夫遍地,一个奶娃娃跑去干嘛?”


    “嘘!小声点!你不要命了?这可是陛下的旨意!”


    “陛下这是……想让七殿下提前开开眼界?”


    “我看是娴贵妃枕头风吹得好吧!”


    朝臣们议论纷纷,谁也猜不透景明帝的心思。


    唯有少数几个人,老谋深算,隐约嗅到了一丝不同寻常的味道。


    皇帝这一手,看似随意,实则大有深意。


    这是在给朝野上下,释放一个信号啊!


    储君之位,并非稳如泰山。


    人人……皆有机会!


    娴贵妃的清芷宫内,愁云惨淡。


    她紧紧抱着自己的儿子赵琰,眼泪像断了线的珠子。


    “琰儿,我的心肝,北境那么苦,你怎么受得了啊……”


    “母妃,我不怕。”


    赵琰小脸紧绷,努力做出一副小大人的模样,可微微颤抖的身体还是出卖了他内心的紧张。


    他毕竟只是个十岁的孩子。


    娴贵妃哭了一阵,终究是深宫里熬出来的女人。


    她擦干眼泪,眼神陡然变得坚定。


    这既是危机,更是天大的机会!


    她的儿子,第一次,如此正式地走进了朝臣和陛下的视野里。


    成败,在此一举!


    “陛下让你去,是看重你。你此去,万万不可任性,凡事都要多听,多看,多想。”


    “尤其是,要听范钰的话。他让你做什么,你就做什么,他说的每一个字,你都要记在心里,懂吗?”


    赵琰用力点头:“儿子明白!”


    娴贵妃立刻行动起来。


    她召来娘家的兄长,将自己多年积攒的体己,人脉,资源,毫不保留地交了出去。


    “不用怕花钱!把宫里最好的炭,最厚的皮裘,最顶尖的药材,全都给琰儿备上!再挑二十个最得力的护卫,必须是上过战场见过血的!一路上的花费,我来出!”


    旁人以为这是去受苦,她却要让儿子的第一次“远征”,风风光光,准备万全!


    ……


    半个月后,北境。


    黄沙漫天,朔风如刀。


    大皇子赵瑞的车队,旌旗招展,绵延数里。


    他带来了整整三十车金银绸缎,名贵药材。


    一到军镇,便立刻召集边军副将以上的将领,大开宴席。


    酒过三巡,赵瑞拍着一名络腮胡将军的肩膀,满面红光。


    “王将军,你镇守雄关,劳苦功高!本王都记在心里!待我回京,定在父皇面前,为将军多多美言!来,这匹东海贡来的‘云锦’,送给将军夫人做件衣裳!”


    “谢殿下隆恩!”


    那王将军满脸堆笑,嘴上谢着,眼神深处却藏着轻蔑。


    赵瑞一路行来,皆是如此。


    送礼,许诺,画大饼。


    他以为这样就能收买人心,却不知这些常年浴血的将领,最看不起的就是这种虚头巴脑的做派。


    他们要的是能让他们打胜仗、能让兄弟们活下来的实在东西!


    而不是几匹破布,几句空话!


    与此同时,在军镇另一头的校场上,却是另一番截然不同的景象。


    七皇子赵琰的车队,只有寥寥几辆大车,显得有些寒酸。


    但他没有急着去拜会任何将领。
(←快捷键) <<上一章 投推荐票 回目录 标记书签 下一章>> (快捷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