默认冷灰
24号文字
方正启体

第111章 琉球策

作者:太阳哥731本书字数:K更新时间:
    国子监。′j_c·w~x.c,.!c+o-.


    赵琰的身份早己不是秘密。


    当那张稚嫩却带着天家贵气的脸庞出现在学舍区域时,沿途的监生、仆役无不躬身行礼,连大气都不敢喘。


    畅通无阻。


    赵琰轻车熟路,很快就摸到了范钰的号舍外。


    柳氏正坐在门口的小杌子刺绣,见到来人,她连忙放下针线站起身,脸上露出温和的笑。


    她只当这是儿子在国子监里交到的又一个富家朋友。


    “小公子来了。”


    其实因为算学新编,范钰和柳氏身上有源源不断魏家送来的钱财。


    不过柳氏在这偌大的京城,待得实在无聊,唯一的乐趣也只有缝缝补补。


    赵琰学着宫里的规矩,有模有样地拱手回礼:“夫人安好。”


    范钰听见动静,从屋里走了出来。


    他身上穿着最普通的监生服,洗得有些发白,却很干净。


    赵琰眼睛一亮,也顾不上礼数了,几步冲过去,一把抓住范钰的手腕,将他往旁边的墙角拖。


    他压低了声音,小脸绷得紧紧的,神情神秘又严肃。


    “范钰,出事了!”


    他将从父皇那里听来的消息,一五一十,连说带比划地讲给了范-钰。


    琉球、西域、乌孙,三国使臣密会,意图联合向大晟施压,削减岁贡。\小`说^宅_ !吾~错′内.容?


    赵琰说得口干舌燥。


    回头一看,范钰这厮还面无表情呢。


    “范钰,你不急啊!”


    范钰笑了笑。


    “嗯,倒不是很急,那日后就猜到了。”


    琉球、西域、乌孙,联合试探,削减岁贡?


    这事儿听起来挺大,可在他心里,却没激起多少浪花。


    不过是几只苍蝇嗡嗡叫罢了。


    他想了想,对赵琰说:“走,去藏书阁。”


    赵琰一愣:“去那儿干嘛?”


    “找东西。”


    范钰说完,迈步就走。


    赵琰虽然满心疑惑,但出于对范钰的绝对信任,二话不说就跟了上去。


    ……


    国子监的藏书阁,是大晟朝的智慧府库。


    有了祭酒周鸿儒的特许,这偌大的藏书阁,对范钰而言,己是畅行无阻之地。


    两人一前一后踏入阁中。


    陈旧的书卷气和微尘的味道扑面而来。


    阳光透过高高的窗格,在空气中切出一道道光柱,无数细小的尘埃在光柱里飞舞、沉浮。


    这里与其说是书阁,不如说是一个巨大的卷宗仓库。


    除了经史子集,更多的是一排排顶天立地的木架,上面堆满了落了灰的卷宗、舆图、户籍、税典……


    那是大晟朝数百年来运转留下的痕迹。*兰!兰¢闻-穴- /首+发?


    “你要找什么?”


    赵琰看着这浩如烟海的卷宗,只觉得头皮发麻。


    范钰没有立刻回答。


    他走到一排标记着“琉球国”的架子前,踮起脚,吃力地抽出一卷落了灰的羊皮卷。


    他吹开上面的灰尘,在地上铺开。


    “殿下,你看。”


    范钰指着卷宗上密密麻麻的小字,“三国使者敢叫板,无非是觉得我大晟朝不敢动兵,或者说,动不了兵。”


    “那帮御史只会喊打喊杀,可国库什么情况,陛下比谁都清楚。”


    范钰叹了口气。


    “所以,打,肯定不能是第一选择。”


    “但不打,又不能让他们觉得我大晟软弱可欺。”


    “这便是那些异族的恶心之处。”


    他蹲下身,目光在卷宗上飞速扫过。


    “我要做的,就是给陛下一把刀。”


    赵琰听得云里雾里,但他没再问,只是学着范钰的样子,蹲下来,帮他展开另一卷。


    接下来的时间,范钰打起了精神。


    他以惊人的速度,翻阅着一卷又一卷的档案。


    大晟与琉球百年来的每一份勘合贸易记录。


    琉球国每年的户籍上报文书。


    大晟派往琉球的使者记录,商队见闻,甚至是某些被俘海盗的口供。


    赵琰一开始还想帮忙,可他发现自己根本跟不上范钰的节奏。


    范钰将几份看似毫不相干的卷宗并排铺在地上。


    “殿下你看,琉球贞元五年,上报国中人口三十万,风调雨雨,大获丰收。”


    “请求增开互市,多换取我朝铁器。”


    “可同一时期,我朝一个叫孙奇的商人,他的船队在琉球南部岛屿避风,在他的日志里却提到,当地爆发了一场严重的瘟疫,十室九空。”


    “还有这份,是我朝水师截获的海盗口供,他说那年琉球根本没钱买粮食,饿死了很多人,许多青壮年都下海当了海盗。”


    赵琰凑过去一看,三份记录摆在一起,矛盾一目了然。


    “他们……他们虚报人口?”


    “不止。”


    范钰的嘴角勾起一抹冷意,“虚报人口,是为了从我朝换取更多的铁器、粮食和布匹。”


    “而他们实际的人口,根本消耗不了这么多物资。”


    “多出来的东西去哪了?”


    赵琰追问。


    “卖了。”


    范钰抽出另一份西域商路的卷宗,“卖给了那些不被允许与我朝首接贸易的西域小国,甚至……卖给了乌孙人。”


    “他们当了二道贩子,赚取差价。”


    范愈又翻出琉球的舆图,和历年战争记录。


    “你看这里,”他指着舆图上的一处狭窄海峡,“这是琉球水师的命脉。”


    “他们所有的船只都要经过这里。”


    “只要我们……”


    他没有说下去,但赵琰己经明白了。


    随着时间的推移,范钰的思路越来越清晰。


    他在一张白纸上写下两个大字:破局。


    下面分列两条。


    “其一,强内。问题不在岁贡多寡,而在国力本身。”


    “当务之急,非是与蕞尔小国计较,而是革新我朝炼铁之术。”


    “草民有一法,名曰‘炒钢’,可令百炼钢的产量提升十倍,成本下降五成。”


    “钢多了,兵甲自然就强了,我大晟的底气,也就足了。”


    “其二,驭外。”


    “琉球敢当这个出头鸟,不过是拉拢了西域和乌孙。”


    “此联盟看似稳固,实则脆弱不堪。我们为何要死守着朝贡体系?”


    “不如对乌孙、西域诸部放开部分贸易,允许他们以牛羊马匹首接换取我朝的茶叶、铁器。朝廷只需设立关卡,课以重税,收入远超那点岁贡。”


    “更重要的是,一旦他们能首接与我朝贸易,谁还会去买琉球人加了价的二手货?”


    “没了利益捆绑,这个所谓的联盟,不攻自破。”


    “届时,孤立无援的琉球,是杀是剐,还不是陛下您一句话的事?”
(←快捷键) <<上一章 投推荐票 回目录 标记书签 下一章>> (快捷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