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三个月?造一台出来?”
李大成这话一出口,会议室里,那帮从全国各地请来的,顶尖的专家教授们,一个个都跟听了笑话似的。
不是他们不信,是这事儿,实在是太他娘的离谱了。
“李顾问,您别误会,我们不是质疑您的设计。”
那个沈阳金属研究所的压力容器专家,扶了扶自己的老花镜,一脸的苦笑,
“您这个设计,从理论上讲,确实……很先进,很……超前。但是,理论是理论,实践是实践啊。”
“就说您图纸上要求的,这个压力容器的筒体材料。”
他指着图纸上一个关键的参数,“要求屈服强度达到1500兆帕以上,还要在高温下保持良好的韧性。
我们国内,现在最好的高压容器钢,屈服强度也才刚过1000兆帕。这差了可不是一星半点啊!”
“还有这个焊接工艺。”
另一个白发苍苍的焊接专家也站了起来,连连摇头,
“这么厚的筒壁,要求焊缝达到一级标准,内部不能有任何超过0.1毫米的气孔和夹渣。
我们现在最好的老师傅,用最好的焊机,也只能保证二级焊缝。这根本就是不可能完成的任务!”
“是啊,李顾问,这太难了。”
“这简直就是让我们拿锄头去挖金字塔。”
会议室里,瞬间就充满了唉声叹气和畏难的情绪。
这帮专家,都是国内各个领域的翘楚,他们很清楚,以国家现有的工业基础,想造出图纸上这个“怪物”,无异于痴人说梦。
杨卫国在一旁听着,心里也急得跟猫抓似的。
他知道,这“盘古”计划的第一炮,要是打不响,那对整个项目的士气,都将是毁灭性的打击。
他刚想开口,说几句打气的话。
李大成却摆了摆手,示意大家安静。
他走到黑板前,拿起粉笔,看着底下那一张张愁云惨淡的脸,笑了。
“各位老总,各位专家。”
“我知道大家心里在想什么。觉得我李大成,是在吹牛逼,是在异想天开。”
“没关系。”
“今天,我就给大家伙儿,也吹个牛逼。”
“你们说,材料不行,对吧?”
他转过身,在黑板上,写下了一行化学式:FeNio……
“这是一种,我管它叫‘超级马氏体时效钢’的合金配方。
它的基本原理,是通过在低碳的铁镍马氏体基体上,添加钴、钼、钛等多种合金元素,形成弥散强化的金属间化合物,从而获得超高的强度和韧性。”
“按照我的计算,只要严格控制冶炼过程中的杂质含量,和后续的热处理工艺。
这种钢材的屈服强度,可以轻松超过1800兆帕,而且,在600度的高温下,依然能保持百分之八十以上的性能。”
李大成一边说,一边在黑板上,飞快地写下了一整套,从冶炼、锻造到热处理的,详细得令人发指的工艺流程。
底下那帮冶金和材料学的专家,一开始还带着点不屑,可听着听着,看着看着,脸上的表情,就全变了。
从不屑,到惊讶,到震惊,最后,是见了鬼一样的,不敢置信。
因为李大成说的那些理论,写的那些工艺,虽然他们很多都听不懂。
但他们能感觉到,那背后,是一套完整、严谨,且逻辑自洽的,全新的金属材料学理论体系!
“这……这……这怎么可能?”
一个从北钢院来的老教授,嘴唇哆嗦着,指着黑板上的公式,“通过控制马氏体相变的弛豫时间,来抑制脆性相的析出……这个想法,太……太天才了!”
“还有你们说的,焊接不行,对吧?”
李大成没理会他们的震惊,擦掉黑板上的字,又画了一个复杂的焊接坡口示意图。
“我们传统的焊接方法,叫熔化焊。能量不集中,热影响区大,容易产生各种缺陷。所以,焊不出来一级焊缝。”
“我的想法是,咱们换个思路。咱们不用熔化焊,咱们用……压力焊。”
“压力焊?”那帮焊接专家又懵了。
“对。”李大成点了点头,“我管它叫,‘真空电子束焊’。”
“它的原理,是在高真空环境下,利用加速后的高能电子束,轰击工件。
电子束的能量密度极高,可以瞬间将金属气化,形成一个‘匙孔’。
随着电子束的移动,匙孔前方的金属不断熔化,后方的液态金属则迅速凝固,形成一条深而窄的焊缝。”
“这种焊接方法,能量集中,速度快,热影响区小,几乎不会产生变形和焊接缺陷。别说一级焊缝了,焊出特级焊缝,都绰绰有余!”
李大成说完,又在黑板上,画出了一台简易的“真空电子束焊机”的结构原理图。
从真空室的设计,到电子枪的结构,再到高压电源和偏转线圈的参数,每一个细节,都标注得清清楚楚。
这一下,不光是焊接专家了,连那些搞机械设计和电气工程的专家,也都看傻了。
他们看着黑板上那个匪夷所思,却又在理论上完全成立的设计,感觉自己的脑子,就好像被一柄重锤,给狠狠地砸了一下。
整个会议室里,鸦雀无声。
所有的人,都用一种看神仙一样的眼神,看着那个站在黑板前,侃侃而谈的年轻人。
他们感觉,自己这几十年学的东西,在他面前,简直就跟幼儿园的小朋友识字一样,可笑。
“现在,”李大成扔掉手里的粉笔,拍了拍手上的灰,环视着全场,“各位专家,还有什么问题吗?”
谁还敢有问题?
谁还配有问题?
“没……没问题了!”那个沈阳来的压力容器专家,第一个就站了起来,冲着李大成,深深地鞠了一躬,“李顾问,我……我服了!我为我之前的无知和浅薄,向您道歉!”
“我也服了!”
“李顾问,您就是我们的老师!”
“从今天起,您说怎么干,我们就怎么干!绝无二话!”
会议室里,那帮平日里眼高于顶,谁也不服谁的专家教授们,竟然不约而同地,全都站了起来,冲着李大成,表达着自己最由衷的,敬意。
杨卫国站在后面,看着这副景象,心里头,是翻江倒海。
他知道,李大成,又一次,创造了奇迹。
他不是用权力,也不是用金钱。
他是用那种,让所有人都无法企及的,绝对的技术实力,在一天之内,就征服了这帮全中国最顶尖,也最骄傲的大脑。
一场原本充满了悲观和质疑的会议,就这么被李大成,开成了一场热血沸腾的,誓师大会。
接下来的日子,整个“盘古”项目组,就跟上了发条的疯子一样,开始了疯狂的工作。
李大成,就是这群疯子的“总司令”。
他把整个项目,分成了两个大组。
一个,是材料攻关组。由那个北钢院的老教授牵头,负责试制李大成提出的“超级马氏体时效钢”。
另一个,是设备攻关组。由那个焊接专家和压力容器专家共同负责,目标,就是造出那台“真空电子束焊机”。
而李大成自己,则成了最忙碌的人。
他就像个救火队员一样,今天出现在炼钢炉前,指导工人们如何控制炉内气氛,去除有害杂质。
明天又出现在机械加工车间,手把手地教那些老师傅,如何加工电子枪里那些精度要求变态的零件。
他好像什么都懂,什么都会。
无论是冶金,材料,还是焊接,机械,电气,在他面前,好像都没有秘密可言。
他总能在一大堆看似无解的难题中,一针见血地,找到最关键的症结所在,然后用一种,所有人都想不到,却又简单高效的方法,把它给解决了。
一开始,那帮专家还拉不下脸,遇到问题,总喜欢自己关起门来研究。
可后来他们发现,自己苦思冥想好几天都解决不了的问题,到了李顾问那儿,人家可能就是轻描淡写的一句话,就给点透了。
慢慢地,所有人都养成了习惯。
遇到问题,别自己瞎琢磨了,赶紧去找李顾问。
“李顾问,我们这个合金,冷却速度控制不好,总是出现偏析啊!”
“冷却介质换成盐浴,温度控制在350度,试试。”
“李顾问,我们这个电子枪的阴极材料,寿命太短了,撑不了几个小时就烧了!”
“在钨里面,掺杂百分之一的氧化钍,做成钍钨阴极。”
“李顾问!我们这个高压电源,总是打火,不稳定!”
“把变压器,用环氧树脂进行真空浇注,提高绝缘等级。”
……
在李大成这个开了挂的“总设计师”的带领下,“盘古”项目的进展,简直可以用神速来形容。
仅仅用了一个半月的时间。
第一炉,合格的“超级马氏体时效钢”,就成功出炉了。那性能,经过检测,比李大成说的,只高不低。
两个月的时候。
全世界第一台,由中国人自己设计,自己制造的“真空电子束焊机”,也完成了最后的组装和调试。
当那道幽蓝色的,比头发丝还细的电子束,第一次成功打出,并且在厚厚的钢板上,留下了一道完美无瑕的焊缝时。
整个设备攻关组的专家和工人们,都疯了。
他们抱着那台还散发着余温的“大铁疙瘩”,又哭又笑,像一群孩子。
他们知道,他们,创造了历史!
有了最好的材料,又有了最好的焊接设备。
那台巨大的,被专家们戏称为“高压锅”的热等静压炉的制造,也正式提上了日程。
所有的人,都憋着一股劲儿。
他们要用事实,来完成李顾问吹过的那个牛逼。
三个月!
他们要让这个全世界独一无二的“超级高压锅”,在中国的大地上,发出第一声,响亮的,轰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