杨卫国的出现,像一颗重磅炸弹,把秦淮茹精心策划的毒计,炸了个粉碎。
周围看热闹的街坊,在听到杨卫国那句话之后,看秦淮茹的眼神,已经从单纯的看热闹,变成了鄙夷和厌恶。
惹谁不好,偏偏去惹杨副主任的救命恩人?这不是茅坑里打灯笼——找死吗?
一个个都缩着脖子,生怕跟这摊浑水沾上关系,没两分钟,就散了个干干净净。
胡同里,就只剩下李大成、杨卫国,和还瘫在地上的秦淮茹。
“李先生,这是……”
杨卫国皱着眉头,指了指地上的秦淮茹。
“没事,一个远房亲戚,脑子有点不清白,非要找我借钱,我不借,她就躺地上撒泼。”
李大成轻描淡写地把事情带了过去。
他不想把事情闹大。秦淮茹再不是东西,毕竟是个女人。
把一个女人往死里逼,传出去,他李大成的名声也不好听。
杨卫国是个人精,一听就知道这里头有事,但他也没多问。他很自然地把话题岔开了。
“李先生,上次走的匆忙,都没来得及好好感谢您。正好今天碰上了,要是不嫌弃,上我家里去坐坐,喝杯茶?”
他发出了热情的邀请。
李大成心里一动。
他正愁怎么跟杨卫国拉近关系,把这个人情用在刀刃上,没想到机会自己就送上门了。
“行啊,那我就叨扰了。”
李大成爽快地答应了。
他瞥了一眼还瘫在地上的秦淮茹,连话都懒得再说一句,推着自行车,就跟着杨卫国朝他家走去。
秦淮茹看着他们俩并肩走进那个自己连大门都不敢靠近的大院子,心里头最后那点念想,也彻底熄灭了。
她知道,她和李大成,已经是两个世界的人了。
她慢慢地从冰凉的地上爬起来,拍了拍身上的土,失魂落魄地,一步一步往四合院的方向挪。那背影,说不出的萧索和凄凉。
……
杨卫国家住的是一个独门独院,比李大成买的那个院子还要大上几分。
院里打扫得干干净净,还种着几盆叫不上名字的花草。
一个看起来很和善的中年妇女迎了出来,应该是杨卫国的爱人。
“卫国,这位是?”
“这位就是我跟你说的,救了咱爸一命的李神医。”
杨卫国赶紧介绍。
“哎哟,是李先生啊!快请进,快请进!”
杨夫人立马热情得不行,又是倒茶又是拿水果。
杨卫国那个被李大成救了的老父亲,也从屋里走了出来。
老爷子现在精神矍铄,面色红润,哪还有半点那天在药铺里要死要活的样子。
“李神医!”
老爷子一看见李大成,激动得就要作揖。
“使不得,使不得,老爷子您可折煞我了。”
李大成赶紧扶住他。
一番寒暄之后,分宾主落座。
杨卫国屏退了家人,亲自给李大成续上茶。
“李先生,大恩不言谢。以后但凡有我杨卫国能帮上忙的地方,您尽管开口。”
他话说得很诚恳。
李大成知道,这是在给自己递话了。
他要是现在开口,说想找个工作,或者想弄点什么票,杨卫国肯定会帮他办。
但他不能这么干。
那样就把这个人情用得太浅了。
他沉吟了一下,才开口说道:“杨主任,您太客气了。救死扶伤,本就是应该的。我今天来,还真不是想求您办事。”
“哦?”杨卫国有点意外。
“我就是个粗人,自己瞎琢磨,懂点修修补补的手艺。”
李大成话说得很谦虚,“最近,我琢磨出几个小玩意儿,觉得可能对咱们国家的工业生产有点用处。可我一个平头老百姓,也不知道该往哪儿送,该找谁。您是领导,见识广,所以想跟您请教请教,讨个主意。”
他这番话说得,滴水不漏。
既没有直接求办事,又把自己有技术、想为国家做贡献的高姿态给摆了出来。
这一下,就把他和杨卫国的关系,从单纯的施恩和报恩,拉到了另一个层面上。
杨卫国听完,看李大成的眼神,立马就不一样了。
他本来以为,李大成就是个医术高超的江湖郎中。没想到,这人居然还懂工业技术?还想着为国家做贡献?
这格局,可就不是一般人了。
“李先生,您太谦虚了。”
杨卫国的脸上露出了欣赏的笑容。
“您有这份心,就是我们国家最宝贵的财富。您说的那个小玩意儿,具体是哪方面的?方不方便说来我听听?”
“也没什么。”李大成从兜里,掏出了一个他早就准备好的东西。
那是一个小小的轴承。
是他用系统空间,按照后世的工艺,重组出来的一个滚针轴承。无论是材质,还是精度,都远远超过了这个时代的技术水平。
他把轴承放在桌上,推到杨卫国面前。
“就是这么个小东西。我发现,现在咱们厂里很多机器,用的都还是滚珠轴承,摩擦大,寿命短,还容易坏。
我这个,叫滚针轴承,承载能力大,体积小,要是能用在机器上,不光能提高效率,还能省下不少维修的成本。”
杨卫国虽然不是技术干部,但也在机关里待了这么多年,这点东西还是看得懂的。
他拿起那个小小的轴承,在手里转了转,只觉得这东西做得异常精巧,转动起来顺滑无比,没有一丝声响。
“好东西!这绝对是好东西!”他赞叹道。
他看着李大成,心里头飞快地盘算起来。
这个人,医术通神,现在又拿出了这种远超时代技术的东西。他背后,到底站着什么人?或者说,他到底是什么人?
杨卫国不敢再往下想。
但他知道,李大成这样的人,只能交好,绝对不能得罪。
他沉吟了片刻,才开口说道:“李先生,您这个东西,确实是宝贝。直接交上去,程序复杂,还容易引人注意。我倒是有个想法。”
“您说。”李大成洗耳恭听。
“我认识一个朋友,在城南红旗机械厂当厂长。他们那个厂子,是市属的集体企业,规模不大,这几年效益一直不好,都快倒闭了。
但是,厂子虽小,五脏俱全,设备和工人都是现成的。您要是不嫌弃,我可以介绍您过去,跟他们合作。”
杨卫国看着他,接着说:“您可以以技术入股的形式,把您的技术,放到他们厂里去生产。这样一来,您就成了厂里的技术顾问,有了正经身份。生产出来的东西,卖出去的钱,您跟厂里分成。这既能把您的技术变成实实在在的利益,又给厂子带来了活路,还能给国家创造价值。一举三得,您看怎么样?”
李大成听完,心里头“轰”的一声。
他被杨卫国这个提议给震住了。
技术入股!
这四个字,在这个年代,简直是石破天惊!
他本来只是想找个由头,跟杨卫国拉上关系,以后好办事。
没想到,杨卫国直接给他指了一条金光大道!
这不就是他梦寐以求的,把自己的小作坊,变成正规工厂的路子吗?
而且还是杨卫国亲自牵线搭桥,这等于是给他上了一道最强的护身符。
以后谁想动他,都得先掂量掂量杨卫国的分量。
他强压下心里的狂喜,脸上却装出一副受宠若惊的样子。
“杨主任,这……这能行吗?我一个老百姓……”
“怎么不行?”
杨卫国笑了,“现在国家正是困难时期,正需要您这样有本事,有觉悟的同志,挺身而出。这事儿,就这么定了。我明天就给老马打电话,您抽个时间,直接过去找他就行。”
说着,他拿过纸笔,写下了一个地址和名字,递给了李大成。
红旗机械厂,厂长,马东海。
李大成接过那张纸条,感觉它比黄金还要沉。
他知道,从今天起,他的人生,将要翻开一个全新的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