默认冷灰
24号文字
方正启体

第166章 刘海中彻底完蛋!“曙光一号”诞生!

作者:静听风吟007本书字数:K更新时间:
    “我爸说当头头时帮着抓过壮丁!”


    “他还说以前的日子才舒坦,想干啥干啥!”


    “他还骂我们是小兔崽子,早晚打断我们的腿!”


    两个亲儿子的“血泪指证”,让刘海中被迅速定性。


    调查组拿着这些“铁证”,直接冲进后院刘家。


    当刘海中看见保卫科的人堵在自家门口。


    他脑子里嗡的一下,当场就懵圈。


    等他看见大儿子刘光天,就站在那群人身后。


    用一种冰冷的眼神盯着自己时,他什么都明白了。


    “你……你这个逆子!”


    他指着刘光天,一口气没上来,差点憋过去。


    “你居然……你跑去举报我!”


    刘光天非但没躲,反而把胸膛挺得笔直。


    “爸,我这是为你好,也为咱们家好!”


    “我是在帮助组织,是在挽救你!”


    这句无耻的话差点让刘海中当场气死。


    调查人员懒得理会他家的破事。


    一挥手,直接开始搜查。


    很快就在床底一个破木箱里。


    翻出刘海中当年留下的一张委任状。


    这些都是他舍不得扔的“宝贝”。


    总觉得是自己风光过的证明。


    现在,这些东西成了压垮他的铁证。


    人证物证俱全!刘海中的问题被彻底砸实!


    “刘海中,跟我们走一趟!”


    刘海中最后一丝力气被抽走。


    瘫在地上像一条死狗被两个保卫干事往外拖。


    二大妈从屋里扑出来,哭得撕心裂肺。


    “你们抓错人!我家老刘是好人啊!”


    “光天,光福,你们快跟同志们解释啊!”


    “你们这是要逼死你们的爹啊!”


    然而,刘光天和刘光福只是冷漠地站在原地。


    看着他们的父亲被押上那辆绿色的吉普车。


    院里的邻居们一个个站得远远的,噤若寒蝉。


    谁都没想到事情会闹到要抓人的地步。


    傻柱看着这一幕都感觉后脖颈子发凉。


    妈的,老子是讨厌刘海中,可也不至于让他死。


    这刘光天哥俩的心也太黑了,那可是亲爹。


    贾张氏躲在门后,吓得大气不敢喘。


    连她这种滚刀肉都觉得这事儿干得太绝,心里发毛。


    只有易中海慢慢从人群里踱步出来。


    看着远去的吉普车,嘴角勾起一抹弧度。


    他转过头走到刘光天身边,拍拍他的肩膀。


    “光天,你做得对。”


    “组织上会记住你的功劳。”


    “从今天起,你就是有为的进步青年。”


    刘光天看着易中海,眼神里全是感激和崇拜。


    “谢谢易大爷教诲!”


    他觉得自己做了一件无比正确的事。


    他亲手把自己的未来,从那个腐朽的家庭里拯救出来。


    至于那个被带走的男人是谁?他不在乎。


    刘海中的处罚结果,比所有人预想的还要快、还要重。


    开除出轧钢厂,永不录用。


    遣送至东北边远农场进行改造,期限未定。


    在这年头,这跟判了无期没什么两样。


    刘海中这个官迷心窍,算计一辈子的人。


    最终被自己最亲近的人送上了绝路。


    消息传回四合院,二大妈当场哭晕过去。


    整个刘家算是彻底垮掉。


    易中海站在自家窗前,端起搪瓷缸子,吹去浮沫。


    他慢悠悠呷一口热茶。


    窗外是刘家撕心裂肺的鬼哭狼嚎。


    窗内是沁人心脾的茉莉花茶香。


    与此同时,红星科技实验院。


    “曙光工程”在林卫国的带领下进展神速。


    基座锻造、真空系统、温控系统等难题一一攻克。


    现在,整个项目进入最后,也是最精密的总装阶段。


    一个全新的难题摆在所有人面前。


    扩散炉的核心是一根长达两米的石英管。


    硅片就在这根管子里进行高温扩散。


    这根石英管,必须被绝对水平、居中地安装在炉膛里。


    哪怕只有一根头发丝的偏差。


    都会导致炉内温场不均,废掉一整炉价值连城的硅片。


    美国人的S-58型扩散炉,用的是机械式校准。


    全靠老师傅拿塞尺和水平仪,凭手感一点点调。


    费时费力,精度还差得离谱。


    “我们不能再用这种老掉牙的办法。”


    林卫国站在巨大的炉体前,对赵建国等人说。


    “靠手摸,靠眼看,永远避免不了误差。”


    “咱们得用一种更高级,更精确的工具来给它定位。”


    他扫视一圈众人,缓缓吐出两个字:“用光。”


    “光?”赵建国等人一脸茫然。


    用光怎么定位?这简直是天方夜谭。


    林卫国没多解释,直接拿起粉笔,在黑板上画起来。


    “我的方案叫‘三点激光准直系统’。”


    他在炉体两端和中间,画了三个点。


    “我们在这三个点,安装三台低功率的氦氖激光器。”


    “让三束激光,同时打在石英管两端的靶心上。”


    “通过调节炉体的支撑螺栓,让三个光斑完美重合。”


    “这样,就能确保石英管的轴心是条完美的直线。”


    “而且,是绝对的水平!”


    这个设计听得赵建国这些天之骄子目瞪口呆。


    激光!


    这词他们只在国外的顶尖科学期刊上见过。


    那是一种只存在于理论和传说中的东西。


    林总工,居然要把它用到设备安装上?


    “林总工,这……这激光器,咱们国内有吗?”


    赵建国结结巴巴地问。


    “没有。”林卫国回答得干脆利落。


    “但是,我们可以自己造。”


    他转身又在黑板上画出激光器的基本结构图。


    从激励电源到谐振腔,再到气体配比。


    每一个细节都画得清清楚楚。


    仿佛他不是在设计,而是在默写一本教科书。


    整个团队再次被林卫国的学识所震撼。


    他们感觉自己面对的不是一个工程师。


    而是一个来自未来的科学之神。


    接下来的半个月,实验院全员投入激光器的制造。


    娄晓娥带领资料组,在林卫国给出的几个德文和俄文关键词指引下,


    奇迹般地从一堆旧期刊中,翻译整理出大量相关文献。


    她甚至还发现并纠正一篇苏联论文中关于谐振腔曲率的错误数据。


    看到赵建国都对自己刮目相看,娄晓娥心里美滋滋。


    哼,我可不是花瓶,我也是能帮上卫国大忙的!


    赵建国的团队则负责攻关最核心的谐振腔和高精度光学镜片。


    林卫国更是亲自动手,在简陋的条件下,搭建起真空系统,


    小心翼翼地配比着氦气和氖气的比例。


    经过无数次失败,在一个深夜,实验室里所有人都屏住呼吸。


    随着林卫国接通最后一个开关,高压电源发出轻微的嗡鸣。


    一束纤细却无比明亮、纯净的红色光束。


    从玻璃管的一端射出,在黑暗中拉出一条笔直的亮线。


    “成功了!我们造出激光了!”


    整个实验室爆发出震天的欢呼。


    所有人都激动地拥抱在一起,眼里全是泪花。


    这是我们自己点亮的第一束激光!


    有了这套超越时代的准直系统,“曙光一号”的总装水到渠成。


    当那根晶莹剔透的石英管,在三束红色光斑的指引下,被完美地安装进炉膛。


    当所有的线路和管道都连接完毕。


    一台崭新闪烁着金属光泽的扩散炉,静静伫立在实验室中央。


    它的外观比S-58更加简洁,充满工业美感。


    取消了大量繁琐的机械结构,换上精密的电子控制。


    这就是“曙光一号”!


    凝聚了无数人心血,承载着国家希望的国之重器!


    “准备第一次点火试运行!”
(←快捷键) <<上一章 投推荐票 回目录 标记书签 下一章>> (快捷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