默认冷灰
24号文字
方正启体

第66章 蒸包子

作者:甜粽本书字数:K更新时间:
    林禾闻言,心中满意,“那明早你在家里擀皮儿,等我们回来蒸包子。”


    “成!”


    沈大山连忙应下。


    他虽然把握不好火候时间,但做这样的小事他还是没问题的。


    夜色渐浓,六月初的夜晚,草丛的虫子开始活跃,起伏的虫鸣在山洞外响起。


    天气渐热,林禾将堵在门口的茅草门半敞着。


    前几天一到后半夜,她被闷出一身汗,摸黑起来将门拉开才能继续睡下。


    今晚林禾算是学乖了。


    晚上的山风吹进来,凉爽舒适。


    林禾就在洞口的位置,将那一小疙瘩老面引子用温水化开,倒入新买的白面中,再加入少许清水和一点点盐。


    她挽起袖子,双手用力揉按,手腕翻飞,直到将散乱的面粉揉成一个光滑饱满,软硬适中的大面团。


    王三娘在一旁看着,眼里满是佩服。


    林禾将面团放入陶盆,盖上湿布,置于尚有余温的灶台边沿,让它静静发酵。


    临睡之前,王三娘又添了一把柴,小火继续煮着灶台上的羊骨头汤。


    第二日,天刚蒙蒙亮,林禾就起身了。


    她揭开湿布一看,面团果然发得极好,膨大了足足一倍,内部充满了蜂窝状的气孔,散发出诱人的酸香。


    她兑入少许山泉水揉匀,从蓄水池舀出来的山泉水和碱水的效果差不多,能用来中和酸味。


    王三娘听见动静也醒了,将隔着陶碗泡在水盆里保鲜的肉馅取出来放在灶台上。


    林禾把肉馅拿了过去,往里加入切碎的葱白,又撒上一小撮从胡市买回来的香料粉。


    “三娘,手边的菜籽油递过来给我。”


    林禾喊了一声,接过油罐时,顺势舀入一小勺菜籽油在肉馅里。


    撒上一点盐后,她用筷子顺着一个方向用力搅拌,直到肉馅上劲,变得黏稠润泽。


    沈大山睡了一晚,他的脚踝消肿不少,但落地仍有些疼,只好拄着棍子起身。


    林禾怕他多想,让他坐在石墩上,面前放好案板和擀面杖。


    这个擀面杖还是昨晚沈大山自己削出来的,光是磨木刺就磨了大半个时辰。


    现在他拿在手上,自然十分趁手。


    发酵好的面团被分成一个又一个的小剂子,沈大山拿起一个,并不算太熟悉,用擀面杖笨拙却认真地擀开。


    起初几下歪歪扭扭,不是太厚就是太薄,但他很有耐心,慢慢找到了感觉,擀出的面皮渐渐圆整起来。


    “娘……”


    二妞睡眼惺忪地醒过来。


    大妞也从草席上爬起来,眼神还有些发懵,但看见林禾三人在忙,急着想下来帮忙。


    “大妞、二妞,你们先去洗脸。”


    王三娘拍了拍手上的面粉,示意二人去拿陶盆。


    林禾已经取来陶勺,放进馅料里,从沈大山面前取过来一个擀好的皮儿。


    林禾手法娴熟,舀一勺馅料放在皮中央,手指飞快地捏出均匀漂亮的褶子,收口紧实,一个小巧玲珑,肚儿滚圆的包子就做好了。


    王三娘学着林禾的手法,稍慢些,但包得也很认真。


    大妞和二妞被这热闹吸引,也洗了小手,嚷嚷着要帮忙。


    林禾便给了她们一小块面,让她们在一旁学着捏小面团玩。


    很快,二十几个白胖的包子就包好了,静静地二次醒发。


    林禾看了一眼外头的天,太阳还没出来,趁这功夫,能将丝瓜地上面那一片荒地上的草除了。


    林禾和王三娘带着大妞二妞,拿上柴刀和锄头,往丝瓜地的方向走。


    丝瓜地往上走是一个向阳的缓坡,之前林禾没想好用来种什么,干脆就一直搁置着,也没腾出时间收拾。


    但在胡市看到棉花的时候,林禾就想到了这片地。


    棉花、辣椒和芝麻都是喜温喜、喜光的作物,天气渐渐热起来,这块地用来种这三种作物最合适不过。


    “咱们趁着太阳还没升起来,赶紧先将这边的草和灌木除干净。”


    林禾靠着缓坡的边缘,边说话,手中的柴刀已经砍下几株半身高的灌木。


    “诶!”王三娘快步走到另外一边开始除草。


    大妞二妞砍不断那些半人高的灌木,就蹲在地上用锄头或者用手揪地上的杂草。


    日头升高时,地里的杂草才刚刚清理完一半。


    “行了,剩下的下午再来,先回去吃饱再来。”


    林禾用柴刀将砍倒在一旁的灌木和杂草拢在一起,堆放在空地上,等着太阳晒干水分后烧掉。


    王三娘也收了柴刀。


    四人回到山洞,包子醒发得恰到好处,拿在手里轻飘飘的。


    大铁锅里的水沈大山已经提前烧开了。


    林禾将包子一个个小心翼翼地码进铺了湿麻布的简易蒸屉里,盖上厚重的木头锅盖。


    旺火猛蒸,不过一刻钟的功夫,白色的水汽就“噗噗”地往外冒。


    带着面食和肉馅混合的浓郁香气,弥漫在整个山洞,勾得人肚里的馋虫咕咕叫。


    包子还在锅里蒸,林禾瞧见陶盆中还剩下一些面团,心思一动。


    “三娘,把咱们之前熬的鱼油拿一罐过来。”


    这段时间炒菜都是鱼油和菜籽油混着用,鱼油用得快些,手边这一罐已经见底,得重新开一罐。


    鱼油的颜色略深,但用来炸东西却是极好的,比菜籽油更香。


    王三娘很快将那个小陶罐捧了过来。


    林禾接过,打开盖子,一股混合着鱼鲜和油腥的气味便飘散出来。


    她将罐子里的鱼油小心地倒入一口小铁锅里,架在另一个小灶眼上,点燃柴火慢慢加热。


    趁着烧油的功夫,林禾将那块剩下的那一坨发面再次揉搓排气。


    她用筷子在手上点涂了些鱼油,徒手在案板上抹了薄薄一层油,防止面团粘连在案板和手上。


    随后林禾将面团稍稍擀开,切成几指宽、寸许长的小面剂子。


    她取两根筷子,并排放在面剂子中间,用力往下一压。


    让两根面剂子在中间紧紧粘合,两头则自然翘起,形成了一个简单的油条生坯。


    这时,小锅里的鱼油也开始微微冒起青烟,油面泛起细密的波纹。
(←快捷键) <<上一章 投推荐票 回目录 标记书签 下一章>> (快捷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