默认冷灰
24号文字
方正启体

第120章 山雨欲来与百姓

作者:念怀本书字数:K更新时间:
    处理完两桩大案,段震霆的思绪转向另一件事,他语气明显和缓了些,但依旧带着不容置喙的效率:“至于那位周正周县令…”


    他看向侍立在门边的两人:“张龙赵虎!”


    “属下在!”两人跨前一步,抱拳听令。


    “持本将军手令,”段震霆从案头取过一枚小巧的虎头铜符,飞快写下一行字,盖上自己的私印,“即刻前往府衙户曹寻李主事,就说本将军作保,为赴任途中遭劫的新任临安县令周正及其仆从补办身份文书,言明事急从权,一切程序从简,但务必合乎法度!天亮之前,我要看到盖着府衙大印的正式文书摆在这里!”


    “得令!”张龙双手接过手令和铜符,与赵虎对视一眼,毫不拖泥带水,转身大步流星而去,脚步声迅速消失在廊外夜色中。


    段震霆又对门口另一名亲卫吩咐:“待文书办妥,即刻告知周大人赴任之期,不得延误,对其身份及周家背景,无需额外置喙,更不必设限,以礼相待即可。”


    江南周家的清誉和左丞相的份量,足以让周正在他这里获得基本的信任和礼遇。


    尤其是在对方落难之时。


    待亲卫领命后退下,书房内只剩下段震霆三人。


    短暂的沉默后,萧钰逸眉宇间带着凝重:“舅舅,靖王势大根深,党羽遍布朝野,此番调查金矿与军弩两案,皆直指其要害,恐难长久保密,若其狗急跳墙,铤而走险…”


    段震霆霍然转身,虎目如电直刺萧钰逸,那股久经沙场的铁血气息瞬间弥漫开来,书房内的空气仿佛都沉重了几分。


    男人的嘴角扯出一个冷硬的弧度,声音斩钉截铁,如同金铁交鸣:“逸儿!毒蛇盘踞不除必噬!既已窥其獠牙,岂能因惧其反扑而裹足不前?”


    他向前逼近一步,魁伟的身影带来强大的压迫感:“暗查务求快准狠!如同剜疮剔骨,下手要稳,落刀要狠,务必连根拔起,不留一丝后患!


    至于这将军府,哼,若连自家院子都守不严实,消息都能走漏出去,我这镇南将军也该趁早解甲归田,让贤于人了!你只管安心将养箭伤,外面的一切风浪,自有舅舅替你挡着!”


    段震霆的目光在外甥的腹部与腿上停留片刻,眉头又习惯性地拧紧,语气带上了点长辈的絮叨:“伤处记得按时换药,莫要学那些匹夫逞强斗狠,若是让你娘知道了,我这耳朵怕是又要被她揪着念叨上三天三夜不得清净!”


    想起自家那个看似温婉实则极有主见的妹妹,这位令敌人闻风丧胆的镇南将军,脸上竟罕见地掠过一丝类似头疼的表情。


    萧钰逸被舅舅这突如其来的关怀弄得微微一怔,耳根似乎有些发热,面上却竭力维持着沉稳,略显窘迫地低声道:“舅舅放心,真无碍了。”


    一旁的王校尉刚把最后的面饼渣子舔干净,正满足地咂咂嘴,他拍着胸脯保证:“将军您就放一百个心!那苏大夫的手艺好着呢!包扎得又稳当又利索,保管世子好得快!”


    段震霆没好气地瞪了这吃货一眼,刚刚那点温情瞬间被冲散:“吃完了?吃完了就赶紧滚去地牢!跟着铁面,务必在天亮之前,撬开那贼首的嘴!我要知道靖王府那条线上的所有耗子洞!”


    “末将遵命!”王校尉脖子一缩,赶紧抱拳领命,不敢再啰嗦,转身就往外走,那架势仿佛怕走慢了将军会反悔再塞他几块肉干似的。


    萧钰逸也欲起身告退,段震霆一摆手:“莫急,让他们扶着你走。”


    门口两名亲卫立刻上前,一左一右小心地搀扶住萧钰逸,三人一同缓缓离开了书房,沉重的脚步声在寂静的廊道里回荡,渐渐远去。


    书房内,重新恢复了寂静。


    段震霆独自一人,再次踱到那巨大的舆图前。


    昏黄的灯火将他如山般的身影投在墙上,随着火焰的跳跃而微微晃动,充满了无声的压迫感。


    他的手指,带着千钧之力,重重按在舆图上那个被朱砂圈出的金矿位置,指节因用力而微微发白。


    然后,那根手指缓缓移动,带着冰冷的轨迹,划过青石镇所在,最终,停驻在舆图最上方,那象征着帝国权力中心的地方。


    灯火映照着他刚毅而凝重的侧脸,那双深邃的眼眸中,寒芒如冰河下的暗流,汹涌而慑人。


    他凝视着地图,仿佛穿透了千里之遥的夜色与宫墙,看到了那位高高在上,野心勃勃的皇子。


    “山雨欲来,”低沉的自语声在空旷的书房里响起,带着金戈铁马般的肃杀,“靖王,莫要自寻死路!”


    窗外,更深露重。


    偌大的临安城在宵禁中沉睡,万家灯火俱灭,唯有更夫那单调而悠远的梆子声,穿透寂静的街巷,一声声敲打着黑夜。


    高耸的城墙上,戍卫军士的身影在清冷的月色下拉得老长,如同沉默的剪影。


    一切都笼罩在一种看似寻常的平静之下。


    然而,将军府书房的那盏油灯,却彻夜长明,如同暗夜中一只不肯瞑目的眼睛。


    这平静的表象之下,一股足以搅动朝堂,倾覆王座的暗流,已在段震霆的低语与决断中,悄然汹涌奔腾。


    隔天,空气中弥漫着露水和草木的气息。


    营地里早已热闹起来,收拾行囊的窸窣声,孩童睡醒的嘟囔声,板车绳索收紧的吱呀声交织在一起,宣告着新一天的跋涉即将开始。


    昨日一同铺路的百姓们,趁着启程前的间隙,纷纷过来道别。


    一个身材敦实的汉子大步走到宋瑞峰面前,大手重重拍在他肩上,大声的喊到:“宋兄弟,好记性啊!亏得你记得那杂书上的巧法子,不然咱们这帮人,指不定要在这烂泥坑里打转多久!绕路?嘿,那更不知猴年马月才能摸到临安边儿!”


    他脸上满是真诚的感激。


    另一伙同样推着板车,拖家带口的队伍领头人,一个约莫四十岁,面容黝黑的汉子也走了过来。


    他热情地拱手:“宋老哥,宋兄弟!你们一家子都是实诚能干人!咱们都是打北边来,奔临安去的乡亲,这一路山高水长,不如结个伴?人多力量大,遇上啥沟沟坎坎,也好互相搭把手,图个安稳!”


    他身后几个同样推着车的汉子也纷纷点头附和,眼神热切。


    宋瑞峰脸上堆起诚恳的笑容,拱手回礼:“多谢诸位老哥抬爱!这份心意,我们宋家心领了。”


    他语气里带着恰到好处的歉意:“只是眼瞅着临安就在前头不远了,我们家人多,东西也杂,就想着按自家的脚程,慢慢走,路上也顺道瞧瞧这南边的风物景致,若是结伴同行,怕是要迁就我们这慢腾腾的步子,反倒耽搁了大家赶路。”


    他这话说得合情合理,既表达了谢意,又委婉地拒绝了邀请。


    那邀请的汉子们听了,脸上虽有几分遗憾,却也爽快地表示理解:“也是,家家有本难念的经,各有各的盘算,那成!咱们就有机会再见!咱在这祝宋老哥你们一路保重!早日到达临安!”


    他们再次真诚地感谢了宋瑞峰昨日展现的聪明才智,让大家省时省力,避免了可能的危险和绕远的麻烦。


    几句简单的祝福过后,便不再强求,各自招呼着自家人启程。


    宋家男丁没言语,只是沉默地绕着自家的板车走了一圈,仔细检查着每一根绳索的捆扎和车轮的稳固。


    赵氏和两个儿媳将昨夜晾在树枝上的几件粗布衣裳收拢叠好,塞进板车上的包袱里。


    小辈们在堂哥堂姐的带领下,帮着大人递水囊,装干粮袋,他们的小脸上带着对新一天的期待。


    苏老头背着磨得发亮的旧药箱,正小心地将几罐常用的药膏归置好。
(←快捷键) <<上一章 投推荐票 回目录 标记书签 下一章>> (快捷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