默认冷灰
24号文字
方正启体

第61章 毕设

作者:姬山涂灵本书字数:K更新时间:
    林砚被我吵醒,慵懒地打了个哈欠,长臂一伸把我捞回怀里,声音带着晨起的沙哑:“急什么……下午才出呢。先起来,带你去吃好吃的,吃饱了才有力气等。”


    等待,又是煎熬的等待。


    等初试报名,等初试,等初试成绩,等复试……现在,是最后一个节点了。


    感觉这一年,就在这无穷无尽的等待和焦虑中度过。


    终于熬到了下午公布成绩的时间。


    我紧张得手指冰凉,几乎不敢自己点开官网。林砚握住我的手,带着我一起点开了那份最终的复试录取名单。


    目光急切地在名单上搜寻,当看到自己名字后面跟着清晰的“拟录取”三个字时,一直悬在喉咙口的那颗心,终于重重地落了回去,砸出一片踏实又酸软的尘埃。


    “结束了……” 我喃喃道,身体像是被抽干了力气,又像是卸下了千斤重担,软软地靠在林砚身上。


    这一年,兵荒马乱、跌宕起伏的考研长征,终于画上了圆满的句号。


    为了庆祝这彻底的胜利,也为了让我提前熟悉未来几年要生活的城市,林砚决定先不急着回去,带着我好好逛逛。


    他像个最称职的导游,带我穿梭在这个陌生又充满活力的城市。


    我们去了有着厚重历史感的古城墙遗址,抚摸过斑驳的砖石;逛了充满文艺气息的创意园区,在咖啡馆里消磨时光;也去了现代化的商业中心,感受着大都市的繁华脉搏。


    便捷的地铁,绿树成荫的街道,公园里悠闲散步的人群……仅仅一天,我就被这座城市的魅力俘获了。


    “这里……真的很棒。” 站在一个可以俯瞰城市夜景的观景台上,我由衷地感叹。


    交通便利,环境优美,生活节奏似乎也刚刚好。


    更重要的是,学校所在的地方是一个庞大的大学城,汇聚了多所知名高校,学术氛围浓厚。


    想到未来实验室的先进设备,甚至听说研究生宿舍条件也不错(虽然我和林砚大概率还是会租房子),我对未来的研究生生活充满了期待和憧憬。


    “喜欢吗?” 林砚从身后环抱住我,下巴搁在我肩上,温热的气息拂过耳畔。


    “嗯!” 我用力点头,心里像被蜜糖填满。


    当晚回到酒店,巨大的喜悦和对未来的憧憬化作了最直接的热情。


    我们相拥,亲吻,像是要把彼此融入骨血。情到浓时,林砚却忽然将我抱起,走向房间那面巨大的落地镜。


    “林砚!你干嘛?!” 我预感不妙,挣扎起来。


    他把我轻轻放在柔软的地毯上,正对着那面能清晰映出一切的镜子,然后从身后紧紧拥住我。镜子里的画面冲击力十足,我羞耻得脚趾蜷缩,脸颊滚烫,恨不得找个地缝钻进去。“别……别看……”


    “锐锐,” 林砚滚烫的唇贴着我通红的耳朵,声音低沉沙哑,带着一种近乎痴迷的蛊惑,“很早以前……就想这样了……”


    他的吻顺着我的颈侧滑下,动作却带着不容抗拒的温柔,“我想让你看看……被我占有的你……有多可爱……”


    镜子里清晰地映出他痴缠的目光,我迷离的神情,以及紧密相连的身体。


    视觉的刺激放大了感官的体验,羞耻感和灭顶的快感交织在一起,几乎将我逼疯。


    “变…变态!” 我羞愤地骂出声,声音却支离破碎,更像是一种无力的呻吟。


    林砚低低地笑了起来,胸腔的震动清晰地传递到我后背,吻却更加深入和缠绵。


    在这个陌生城市的高空,在落地镜前,我们以最原始也最亲密的方式,庆祝着属于我们的胜利。


    ---


    和林砚在那个未来要生活的城市疯玩了没几天,就被残酷的现实一记闷棍敲回了原形——毕设组会!


    其实早就该开了,奈何之前被复试这座大山压得喘不过气,厚着脸皮跟导师请了好几次假。


    现在复试尘埃落定,导师那温和却不容置疑的“陈锐啊,该收收心准备毕设了”的语音,像催命符一样追了过来。


    回到熟悉的大学城市,林砚倒是气定神闲。


    这家伙,保研选手,毕设实验数据早八百年就搞定了,现在只需要优雅地敲敲论文,坐等答辩。人比人,气死人!


    走进久违的实验室会议室,听着同组同学汇报各自的进度。


    什么“基于STM32和LabVIEW的温室环境监测系统设计”,什么“上位机数据采集下位机执行控制”,什么“MATLAB仿真结果良好”……一个个名词像天书一样砸进我耳朵里。


    我坐在角落,越听心越凉,冷汗都快下来了。


    妈的他怎么会做什么基于啥啥啥和啥啥啥的啥啥啥设计?!


    什么上位机下位机?听着就头大!


    MATLAB?上学期是学过,可那会儿心思都在考研上,学了点皮毛早还给老师了!


    最要命的是,导师给我定的题目,核心要用到一个叫“Proteus”的仿真软件。


    我偷偷摸摸一查,网上哀鸿遍野,都说这玩意儿是“元老级”古董,现在用的人凤毛麟角,教程都难找!


    脑子嗡嗡作响,感觉下一秒就要原地爆炸。


    真是一刻也不消停!


    刚以为翻过了复试这座喜马拉雅,可以喘口气等着毕业旅行了,结果眼前又横亘着毕设这座珠穆朗玛!


    同组的哥们儿进度条都拉到四分之一了,我呢?连Proteus的安装包都还没下明白!


    虽然导师人很好,很负责,可我也不能像个巨婴一样,屁大点事都跑去问吧?脸还要不要了?


    回到家,我把书包往地上一扔,整个人瘫在沙发上,对着天花板发出绝望的哀嚎:“林砚!我完了!我就是个半吊子!我毕不了业了!还搞什么科研啊?一扬毕设大雨就能彻底浇灭我科研的小火苗!”


    林砚正坐在餐桌旁优雅地敲着论文,闻言转过头,脸上带着忍俊不禁的笑意:“这么夸张?实在不行……我帮你做?”


    我挣扎着坐起来,有气无力地摆摆手:“算了算了……不能总靠你。要是研究生进了实验室,还啥都不会,光靠对象救命,导师不得被我气到心梗?我虽然不想当实验室牛马,但也不想当拖后腿的猪队友啊!”


    认命了!自力更生吧!


    我爬起来,对着我那台斥“巨资”(游戏本)购买的拯救者,开始吭哧吭哧地下软件。


    Proteus,Keil,一堆驱动,还有导师发来的参考文档……桌面瞬间被各种安装包、压缩文件和教程PDF塞得满满当当,混乱得像刚被轰炸过。


    我?整理?不存在的!能用就行!


    当务之急是搞定开题报告和一篇英文文献翻译。


    英文翻译?好说!DeepL+谷歌翻译+我蹩脚的英语修修补补,勉强能看。


    开题报告?这玩意儿到底是个啥?怎么写?!


    硬着头皮打开B站,搜“开题报告怎么写”,看了一堆教程,看得云里雾里。


    最后决定祭出终极法宝——知网!


    一头扎进知网的海洋,关键词搜索,相关文献刷刷地出来。


    翻着翻着,看到好几篇自己学校老师(甚至是我们院领导)发的论文,题目、内容、甚至实验方法都跟我导师给的参考方向高度“相似”……我悟了!


    所谓的毕业论文,就是一扬大型的、合法的、学术化的……炒冷饭!


    可惜啊,我现在连冷饭都炒不熟!锅铲都拿不稳!


    好说歹说,东拼西凑,终于找够了20篇中文文献和5篇英文文献(其中3篇是硬着头皮凑数的)。


    轮到写报告正文了,遣词造句又成了拦路虎。作为一个纯种理科生,我的文科素养早在高强度的刷题和考研政治背诵中退化成了……哥布林水平?


    写出来的句子干巴巴,逻辑混乱,自己看了都脚趾抠地。


    最要命的还是实验方案部分。


    需要用到哪些模块?电路怎么搭?软件怎么仿真?参数怎么设置?每一步具体操作是啥?


    我对着参考资料两眼一抹黑,感觉自己在看天书。


    最后实在没辙,只能抱着笔记本,蹭到林砚身边,可怜巴巴地看着他:“林老师……救命……”


    林砚放下自己的论文,接过我的资料,扫了几眼,眉头都没皱一下。


    他拿起笔,在我的草稿纸上唰唰地画起了框图,清晰地标注出各个模块的连接和功能,又条理分明地列出了实验步骤和关键参数设置。


    他讲得很耐心,深入浅出,专业素养展露无遗。


    看着他在灯光下专注的侧脸,听着他清晰沉稳的声音,我心里那点焦躁和自卑奇迹般地被抚平了,取而代之的是满满的敬佩和依赖。


    “搞定!” 林砚放下笔,把写满思路的纸推给我,脸上带着点小得意。


    “还得是你!” 我由衷地竖起大拇指,感觉眼前豁然开朗。


    林砚挑眉,嘴角勾起一抹促狭的笑,身体微微前倾,压低声音:“陈老师,指导费怎么收啊?” 他眼神在我身上扫了一圈,意有所指,“这边……建议肉偿?”


    我:“……”


    瞬间从学术崇拜跌回现实!


    我扶额,发出正义的呐喊:“林砚!学术妲己不可取!你这是腐蚀祖国未来的科研幼苗!”


    笑闹归笑闹,在他的“学术指导”下,我总算吭哧吭哧把开题报告和翻译憋了出来,踩着死线交了上去。


    刚松了半口气,还没等那口气喘匀乎呢,导师的批改邮件就回来了。


    点开一看,眼前一黑!


    文档里密密麻麻的红色批注,像一张张催命符!


    格式错误:参考文献标号没对齐、图标标题位置不对、行间距不一致……


    内容问题:文献引用不够新、有几篇相关性不强需要替换、实验方案某处描述模糊需要细化……


    林林总总二十多处错误!导师的评语倒是很温和:“修改后提交即可。” 但我感觉自己的灵魂已经“嘎巴”一下,原地去世了。


    “啊——!” 我抱着头在房间里哀嚎,“导师是火眼金睛吗?!这么多细节!”


    林砚闻声过来,看了一眼屏幕上的批注海洋,无奈地叹了口气:“你怎么不让我帮你检查一遍再交?”


    我悲愤交加,迁怒于他:“还不是你!老想着赚取你那不正经的‘指导费’!搞得我后来脑子一热,光想着赶紧交差,把这茬给忘了!”


    林砚自知理亏,摸摸鼻子:“行行行,我的锅。来吧,陈老师,这次免费指导,包售后,保修改到位!”


    在他的“监工”下,我像个被压榨的小工,对着批注一条条修改:调整格式、重新找文献、润色语句、细化方案……又折腾了一天一夜。


    再次提交后,导师终于回复了一个简洁的“OK”。


    然而,看着电脑屏幕上那几个老旧的软件图标——Proteus、Keil……我的心情丝毫没有感到轻松,反而更加沉重了。


    开题报告只是万里长征第一步,后面还有仿真、调试、写代码、写论文、答辩……


    万事开头难?不,我觉得是开头之后,每一步都更难!


    我长长地叹了口气,认命地点开了Proteus的教程视频。屏幕的光映在我生无可恋的脸上。


    唉!这该死的毕设!
(←快捷键) <<上一章 投推荐票 回目录 标记书签 下一章>> (快捷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