默认冷灰
24号文字
方正启体

第61章 又一张王牌

作者:西瓜爱吃我本书字数:K更新时间:
    黎明时分,浪满号悄无声息地靠上了杨家村的码头。


    船上那帮弟兄都成了闷葫芦,嘴巴撬都撬不开。


    他们遵照杨浪的命令,将几个用油布和麻绳捆紧的木箱,迅速搬进了工棚。


    李大壮和王虎几个心腹被留了下来,日夜轮班,守死工棚。


    杨浪没回家,换了身衣服就跨上摩托车。


    油门拧到底,车轮卷起黄尘,直奔镇上。


    这事儿太大,他一个人扛不住,必须当面找刘建国。


    国营饭店的办公室里,刘建国正对着一堆采购单发愁。


    杨浪一阵风似的闯了进来。


    刘建国吓了一跳,站起身来。


    “小杨,你不是出海了吗,怎么这么快就回来了?”


    杨浪反手关上门:“刘经理,出大事了。”


    “是天大的好事。”


    “我这次出海,捞上来一批东西,很金贵。但不是我的,是国家的。”


    “国家的?”


    刘建国后背一僵,杨浪从不说虚话。


    “对。”


    杨浪点了头。


    “我需要您帮忙,立刻联系市里懂文物的专家过来,这事儿火烧眉毛了。”


    “除了您,我谁也信不过。”


    刘建国瞬间明白了。


    他没多问,抓起那台红色电话,手指快速拨动。


    电话转了几次,接通了市博物馆办公室。


    刘建国没透露细节,只用自己的人格和职位担保。


    说红星村有重大发现,情况万分紧急。


    两天后,一辆蒙着尘土的黑色伏尔加轿车,开进了杨家的工地。


    车门一开,下来个五十岁上下的男人。


    他穿着灰色中山装,头发梳得整齐,鼻梁上架着黑框眼镜。


    这人就是市博物馆馆长,周怀安。


    周怀安看到这片工地,眉头拧成了一个疙瘩。


    他从市里被叫来,颠了几个钟头的路,就到了这么个地方。


    周怀安心里有了判断,所谓的重大发现,八成就是几块破陶片。


    “你就是杨浪同志?”


    周怀安推了推眼镜,打量着杨浪年轻的脸。


    “周馆长,您好。”


    “东西在这边,请跟我来。”


    杨浪转过身,在前头带路。


    工棚里光线昏暗,有股潮湿的木头和海腥味。


    周怀安走进去,目光落在地上那几个黑漆漆的铁梨木箱子上。


    他只扫了一眼,就失了兴趣。


    箱子虽老,可不像能装什么国宝的样子。


    杨浪没说话,拿起撬棍,对准一个箱子的锁扣用力撬了下去。


    嘎吱一声,箱盖掀开。


    周怀安的瞳孔,猛地一缩。


    他手里的笔记本和钢笔滑落在地,却毫无察觉。


    箱子里,一层早已腐朽的丝绸上,静静码放着一排完整的青花瓷碗。


    几缕从棚顶缝隙漏下的天光,正好照在碗的釉面上,反射出幽蓝的光泽。


    周怀安的呼吸,变得粗重起来。


    他踉跄着冲到箱子前,手忙脚乱地从公文包里翻出棉纱手套。


    周怀安戴手套的手抖得厉害,好几次才捧起一只碗。


    指尖滑过碗壁,他屏住呼吸,将碗底翻了过来。


    “大明宣德年制”六个楷书款识,清晰可见。


    周怀安的呼吸停了。


    “宣德,官窑!”


    “是宣德官窑的青花海兽纹高足碗!”


    这位见惯了宝贝的馆长,此刻激动得浑身发抖。


    “天哪!品相竟然如此完好!”


    “这是奇迹!足以改写我们省陶瓷史的奇迹!”


    杨浪从怀里拿出用油布包着的海图,递了过去。


    “周馆长,东西是从这个位置捞上来的。”


    周怀安接过海图。


    他的目光落在图上,用红笔圈出的将军盔海域,和清晰的沉船标记。


    周怀安手里的青花碗一晃,险些脱手。


    他豁然抬头,看向杨浪的眼神彻底变了。


    “这不是意外打捞,这是一整艘沉船!”


    “一艘满载明代官窑的宝船!”


    周怀安抓住杨浪的胳膊。


    “小杨同志!你知不知道你发现了什么?”


    “这是我们国家近几十年来,最重大的水下考古发现之一!”


    周馆长激动不已,准备打电话回省里。


    杨浪开了口:“周馆长,我觉得,现在不该急着捞。”


    周怀安愣住了。


    杨浪继续解释:“这些瓷器在水里几百年,内外压力是平衡的。”


    “一下子全部捞出来,温度和湿度变化,又见了风,就会开裂掉釉,那是不可逆的损伤。”


    “所以我认为,最好的办法,是先对那片海域进行就地封存,用设备在沉船周围建一个水下隔离区。”


    “然后再进行分层打捞,像考古队一样,一层层清理、绘图、记录。”


    “把每件东西,连同周围的海水淤泥一起取出来,最大限度保留原始信息。”


    周怀安听得大脑一片空白,像看怪物一样盯着杨浪。


    就地封存,分层打捞,信息提取。


    这些理念,他只在几本国外最顶尖的考古期刊上见过。


    在国内,根本闻所未闻。


    眼前这个普通的渔村青年,怎么会懂这些?


    不等周怀安缓过神,杨浪又接着说。


    “周馆长,国家需要,我们浪潮渔业没二话。”


    “这艘船,还有我手下这帮弟兄。”


    “水性好,能吃苦,听指挥。”


    “只要国家一句话,我们随时待命,全力配合打捞工作。”


    “船和人,我们分文不取。”


    “能为老祖宗留下的宝贝出份力,是我们几辈子修来的福分!”


    这番话,句句铿锵。


    周怀安上前两步,双手紧紧握住杨浪的手。


    “小杨同志!好!说得太好了!”


    周怀安眼眶泛红。


    “你放心,你的发现和建议,还有你这份心,我一定一字不差的向省里汇报!”


    “这份天大的功劳,谁也抢不走!”


    他环顾工棚,又看了看码头上的渔船,当即拍板。


    “走!小杨同志,我们去船上合个影!”


    周怀安拉着杨浪,大步走到浪满号前。


    他让司机拿出相机,以船身为背景,把胳膊亲切地搭在杨浪肩膀上。


    咔嚓一声,瞬间定格。


    “你不是普通渔民,你是为国家立了大功的英雄!”


    “你放心,你的浪潮渔业,我亲自去市里帮你申请最大的政策支持!”


    “国家,绝不会让英雄吃亏!”


    黑色伏尔加,在村道尽头消失。


    杨浪心里清楚,自己手里又多了一张王牌。


    那张合影,以及周馆长的承诺,是官方认证的荣誉。


    这张虎皮,可比万两黄金,要珍贵得多。
(←快捷键) <<上一章 投推荐票 回目录 标记书签 下一章>> (快捷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