这会儿众人总算松了气,才有余力打量屋里的摆设。
正对门的供桌上,立着三茅真君木像,像前铜炉插着三炷香,青烟袅袅缠上房梁。
两侧摆着桃木剑、黄符朱砂瓶,还有个刻“茅山正法”的罗盘,比桌上日常用的更沉实,铜面磨得发亮,透着股镇邪的厚重感。
墙面的华夏八卦镜旁,挂着几串南洋商人那收的佛珠,还有块跟香江泰国庙祝讨的木牌。
泰文符咒磨得发亮,显见摸了好些年,旁侧还钉着张叠得齐整的茅山平安符。
桌上堆的卷边旧书里,除了讲符箓、南洋邪术的,还压着本线装《茅山术秘要》,书页里夹的泰文书信旁,垫着片晒干的艾草,泛着淡淡的药香。
友叔坐在藤椅上泡茶,紫砂壶在手里转得慢悠悠,指节沾着点朱砂,显见是刚画完符。
见王铮带得仔进来,他先扫了眼得仔的气色,又瞥向供桌旁悬着的桃木剑穗子。
那穗子竟轻轻晃了晃,他眉头当即皱起,伸手把紫砂壶搁在茶盘上。
“这孩子魂气散得厉害,脸色青白像蒙了层霜,眼下黑眼圈重得能当墨,连呼吸都飘着——准是被邪物缠上了。”
他指了得仔的手腕,另一只手轻轻敲了敲桌角的《茅山术秘要》,声音慢悠悠却透着茅山一脉的笃定。
“伸手,我摸下脉。咱们茅山看邪祟,不光观气,脉相里也藏着门道,典籍里写的‘魂漂脉’,就是这征兆。”
得仔哆哆嗦嗦递过手,指尖还在抖,连胳膊都有点发颤。
友叔指尖搭上去没片刻,眉头皱得更紧,指尖轻轻按了按他的腕横纹。
“脉搏浮得跟水上漂似的,时快时慢,像有东西在暗里拽魂儿。
这就是‘引魂煞’。
早年有个来香江讨生活的泰国庙祝,跟我在茶摊喝着普洱聊过这茬,还拿炭笔在废纸上给我画过案例,脉相、魂气散的路数,跟这孩子一模一样,是当地黑巫师搞的鬼。”
王铮点点头,指尖无意识摩挲着怀里的符袋,把得仔在泰国的事细细说了出来,一点儿细节都没漏。
友叔听完抿了口茶,指尖轻轻点了下供桌旁的大罗盘。
原本慢转的指针突然“嗡”地乱晃,跟通了电似的,最后“咔嗒”一下稳指南方,正是泰国的方向。
“不是邪祟跟着他,是他身上藏了‘引魂符’。”
友叔指着得仔胸口,身子往前倾了倾,语气没半分含糊。
“那符纸用‘小鬼油’泡过,我早年跟那庙祝聊过,黑巫师就靠这玩意儿缠人魂魄。
咱们茅山的‘驱邪符’擅破华夏本土的僵尸、游魂,对付这种勾魂的南洋邪物,终究差了点针对性,就像用桃木剑砍水,落不到实处。”
他顿了顿,伸手拨了拨香炉里的香灰,补充道:“那庙祝还说,这些巫师坏得很,专挑你们这些好奇心重的年轻人下手,把‘见鬼书’散在游客多的小摊上,就等你们上钩,知道你们毛头小子胆肥,总觉得‘试试没事’,正好中了圈套,连自己成了‘养料’都不知道。”
友叔起身从里屋拿了个蓝布包,包角绣着小小的茅山符纹,打开是雪白饱满的糯米,递给得仔时特意往他怀里塞了塞,拍了拍他的手背。
“揣紧了,贴身放。糯米是老祖宗传的挡煞物,能暂挡阳气散得快,可治标不治本,顶多撑十天半个月,不除根的话,等你魂气散到捏不住筷子,神仙都难救。”
他转头看向王铮,眼神沉了沉,指了指地图上曼谷的方向。
“你的符没用不奇怪。
咱们茅山驱邪符,破的是本土邪祟的阴气,这邪术源头在泰国,巫师在那边养着勾魂小鬼,‘引魂符’就是根‘线’,你在香江断线不了,就像拽着风筝线却够不着风筝,自然清不掉煞。”
王铮心里一沉,往前凑了半步,语气没半点犹豫:“您是说,只有去泰国找到那巫师,毁了坛场才算断根?”
“没错。”友叔从抽屉翻出张泛黄地图,纸边卷了毛,上面用铅笔描着曼谷街巷,标着几个红圈,旁侧还有几行歪歪扭扭的泰文,里头还夹着张泛黄老的茅山平安符。
他把地图铺在桌上,指尖点着“龙婆庙”的红圈:“二十多年前,有个来香江做香料生意的泰国老商人,路过我这儿被邪祟缠了,半夜屋里能听见哭声,连带他带的香茅都发了霉。
我用茅山‘安魂符’帮他挡了次,还教了他两句‘三茅真君护佑’的护身咒,他感激得不行,把这张自己画的曼谷地图送我,说以后有茅山同道去泰国,能帮着认路。”
“那老商人还提过龙婆庙的主持,说主持懂‘破煞咒’,能护着魂不被勾走。
当年他去泰国进货,被小邪祟缠得睡不着,就是主持给了他串佛珠才好的。
我俩后来还通过信,他说主持人善,所以,我想你们去了之后,他准会帮忙的。”
得仔一听“必须去泰国”,眼泪“唰”地就下来了,抓着友叔的袖口不放,指节泛白,声音抖得像被风吹。
“友叔,您、您是茅山前辈,您再想想办法行不行?我不想就这么没了啊!”
友叔拍了拍他的手,叹了口气,眼角皱纹挤在一块儿,把那串深棕色佛珠递过去。
“孩子,不是我不帮,是术法有别、地域隔得远。
我这老骨头没出过香江,茅山‘千里追煞术’还没练到家,手段够不着泰国的邪源。
但这串佛珠你拿着,是老榕木做的,我还用茅山仪轨加持过,比普通佛珠管用,遇着小邪祟攥紧了,能够护持住你的安全。”
王铮接过地图,顺手把佛珠从得仔手里接过来,又塞回他怀里,拍了拍他的肩。
“你别怕,我跟你去泰国。
明天我先去警署报备,顺便多画几张‘驱邪符’给你贴身带,路上有什么情况,就赶紧喊我。
邪祟从哪儿来,咱们就去哪儿断它的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