默认冷灰
24号文字
方正启体

第187章 人道主义救援

作者:切菜切一半本书字数:K更新时间:
    昏暗的烛火在简陋的公房内摇曳,将几个身影拉得老长。


    张飞焦躁地在屋里踱步,蒲扇般的大手几次攥紧又松开,嘴巴张了又闭,喉咙里发出野兽般的低吼。


    关羽走到刘备身侧,一只手重重地按在了刘备的肩膀上。


    刘备坐在席上,一言不发。


    他没有哭嚎,没有怒骂,只是那么静静地坐着。


    可两行清泪,却无声划过脸颊,滴落在衣襟上,洇开一小片深色的痕迹。


    他的双手死死攥着,整个身体都在微微颤抖。


    建业……南京……


    那些在天幕中闪过的画面,那些画面如此真实,真实到令人发指,令他不敢相信。


    为何同为生灵,竟能做出如此禽兽不如之事?


    为何我大汉子民,要遭此等灭顶之灾!


    张飞看着刘备沉默不语的样子,再也忍不住了,他猛地转向坐在一旁的郭嘉,一通挤眉弄眼。


    你小子倒是说句话啊!


    照这架势,再不去劝劝,大哥就要走火入魔了!


    郭嘉收到信号咳了两声,突然开口道:


    “玄德公之前不是曾问过嘉,那五胡乱华,究竟是怎样一番光景吗……”


    此言一出,张飞愣住了,关羽也皱起了眉头。


    不是?


    让你安抚大哥,不是让你火上浇油啊!


    张飞瞪了郭嘉一眼,但郭嘉却像没看见似的。


    刘备颤抖的身体猛地一滞。


    他缓缓抬头,看着天幕。


    是了……是了……


    这五胡乱华的景象,恐怕只会比后世的建业,更惨烈……


    郭嘉看到刘备眼中的恍然,顿了顿,一字一句地说道:


    “建业之殇,四十余日,尚且度日如年。”


    “司马篡魏后,整个北方疆土之上,我汉家黔首,每日每夜,过的都是与建业城中百姓一般,甚至更为凄惨的日子。”


    “而这样的日子,持续了整整一百余年。”


    一百余年!


    一百余年!!!


    四十余日的炼狱,已经让他刘备看得肝胆欲裂,痛不欲生。


    那一百多年的地狱,又该是何等模样?


    他不敢想,也不愿想。


    “啊!!!”


    刘备喉头发出了一声压抑到极致的悲鸣,更多的泪水夺眶而出。


    这一次,他再也控制不住。


    他没有嚎啕大哭,只是闭上眼睛,肩膀剧烈地耸动着,发出困兽般的呜咽。


    刘备知道,郭嘉已经说的很委婉了。


    后世的建业在四十余天内,被屠杀三十余万人。


    大汉北方子民又如何能在那样凄惨、悲苦、绝望的日子里,苟活一百余年呢?


    他们的未来,就是没有未来。


    哭了不知多久,刘备不断耸起的肩膀终于停下。


    他缓缓睁开通红的双眼,眸子里的愤怒与悲伤,已经退去大半。


    他没有去擦脸上的泪痕,只是望着郭嘉,用那双沙哑的嗓音,一字一顿地说道:


    “备在此立誓,必不会让此等人祸,再临汉土!”


    郭嘉对刘备的反应十分满意。


    要救世,光有仁德是不够的。


    要救世,必须要有更惨烈的觉悟才行。


    他胸有成竹地笑了笑,轻轻拍了拍手掌。


    而后,他侧过身,让出了门口的位置,笑道:


    “玄德公且看,是谁来了?”


    话音刚落,门外出现一个高大的身影。


    来人身长八尺,姿颜雄伟,一进门,目光便牢牢锁定了刘备,声音洪亮,带着一丝难以抑制的激动。


    “府君!”


    刘备看到来人的瞬间,整个人都呆住了,随即,一股巨大的惊喜涌上心头,让他几乎是从席位上弹了起来!


    他快步上前,一把抓住来人的双手,声音都因为激动而变了调。


    “子龙?!”


    “子龙!当真是你!子龙何以至此啊!”


    ……


    “啊啊啊——”


    “砰!”


    盛着粟米的陶碗被狠狠地扣在了案几上,饭食撒了一桌。


    曹操面沉似水,眼睛里酝酿着骇人的风暴。


    倭奴!


    好一个倭奴!


    安然如此对待稚童和女子,其罪当诛!


    营帐内的气氛压抑得可怕,一众人士皆是面色凝重,一言不发。


    荀彧更是想得深远,他与郭嘉一样,从建业的悲剧,看到了未来那场席卷整个北方的,更为惨烈的浩劫。


    “呼……”


    曹操长长吐出一口浊气,强行压下心中的杀意。


    他不是一个会被情绪左右的人,愤怒过后,他立刻开始思考现实的问题。


    他环视帐下众人,沉声问道:


    “诸位,天幕所示,人神共愤。”


    “但眼下困境,我等该当如何?”


    帐内依旧一片死寂。


    能怎么办?


    外有袁绍、袁术、刘表等群雄环伺,内有“曹操欲篡汉自立”的流言甚嚣尘上,如同一柄悬在头顶的利剑,让他寝食难安。


    曹操的目光最终落在了荀彧身上。


    “文若,你有何高见?”


    荀彧微微躬身,叹了口气,缓缓开口:


    “回主公,眼下之困,其实不难解。”


    他顿了顿,抬头看向曹操,眼神意味深长。


    “只是,要看主公,舍不舍得了。”


    曹操眉毛一挑,来了兴趣:


    “哦?”


    “有何舍不得的?”


    “文若但说无妨!”


    ……


    陈列厅内,苏铭的声音徐徐响起。


    “那个时候的南京,被绝望笼罩。”


    “但是……”


    苏铭转过身,迈开沉重的脚步,走向下一个陈列区。


    “即便是在最深沉的黑暗里,也总会有不灭的微光。”


    随着他的脚步,天幕上的镜头缓缓移动。


    前方展厅的墙壁上,一行大字映入所有人的眼帘——


    【人道主义救援】。


    “南京沦陷前夕,这座城市里还有一批外国人。”


    “他们有的是商人,有的是医生,有的是教授,有的是传教士,有的只是刚失业的平民。”


    “战争爆发,他们完全可以登上军舰,回到自己安全的祖国,远离这场血腥的灾难,甚至利用自己的外籍身份远离硝烟和是非。”


    “但他们,选择了留下。”


    “1937年11月,在上海南市难民区成功经验的启发下,这些留在南京的中外人士共同发起,成立了‘南京安全区国际委员会’,在南京城里,划出了一片占地约3.86平方公里,相当于当时南京城区八分之一的区域,作为‘安全区’,或者叫‘难民区’。”


    “12月8日,安全区正式对所有难民开放。在整个南京大屠杀期间,这里最多时,曾收容了超过二十五万名无家可归的中国百姓。”


    天幕的镜头,扫过一张张黑白的老旧照片。


    那是一面由二十五张肖像照组成的墙壁。


    照片上的人,有着不同的肤色,不同的面孔,来自不同的国家——德国、美国、丹麦、奥地利……


    但他们的眼神,都透着一种相同的坚定与悲悯。


    苏铭走到照片墙前,对着镜头逐一介绍。


    “他们,就是当时自愿留在南京,参与人道主义救援的二十五位外籍人士。”


    “他们利用自己‘外国人’的身份,与穷凶极恶的日军周旋、抗议,一次又一次地从屠刀下救人,为难民提供庇护、食物和医疗。”


    “他们清楚地知道,杀红了眼的日本兵根本不讲道理,他们自己也随时面临着生命危险。但他们没有退缩。”


    “这份恩情,南京不会忘,中国,也永远不会忘!”


    【约翰·拉贝!我知道,德国西门子公司驻南京代表!教中国人行纳粹礼的德国人,救了25万中国人!】


    【还有魏特琳女士,南京的‘活菩萨’,她一个人保护了一万多名妇女儿童!】


    【约翰·马吉牧师,用摄像机拍下了很多日军暴行。费齐将马吉牧师拍摄的胶片拼命带出南京城。】


    【江南水泥厂!一个国营企业,为了救难民,找德国教授和失业丹麦青年冒充成外国企业,成为企业高层,再带上会日语的翻译去和日军交涉。】


    【罗伯特·威尔逊,美国人,鼓楼医院外科医生,南京城所有的伤患都被他救治过,他为了救人几乎不眠不休。】


    【最可遗憾的的是拉贝先生回国后,因为是纳粹党员的身份,晚年过得很不好。】


    【魏特琳女士也是,回国后仅仅一年就因抑郁自杀了,她一直很懊悔,自己没有救下更多的中国人。】


    【这几位的功绩要是放古时候,是可以建庙的!】


    【冷知识,魏特琳女士曾在19年,在安徽合肥创办了三青女子中学。】


    【啊?我合肥的,今天才知道……】


    【约翰·拉贝的孙子,在前几年的疫情期间写信给中国,希望得到物资援助,中国立马就派飞机送物资。】


    【滴水之恩,当涌泉相报。】
(←快捷键) <<上一章 投推荐票 回目录 标记书签 下一章>> (快捷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