默认冷灰
24号文字
方正启体

第148章 东风已至,图穷匕见!

作者:就爱吃牛肉本书字数:K更新时间:
    县委书记办公室里,名贵的红木烟灰缸里,已经塞满了烟头。


    张海涛双眼布满血丝,死死盯着办公桌上的两部电话。


    从早上八点开始,这两部电话就成了催命符,轮番轰炸。


    先是市农业局的领导“关心”地问起青川县的肉蛋奶供应问题,说是有市场信息反馈,青川可能会影响到江城市区的物价稳定。


    接着,市优化营商环境办公室也打来电话,不咸不淡地询问,是否听闻青川县有“以环保安全为名,行打击报复之实”的个案发生,提醒他市委高书记对营商环境问题高度重视。


    每一个电话,都像是一记无形的耳光,抽得他脸颊火辣辣地疼。


    他知道,这是李建国和叶凡的反击。


    他更知道,自己被一张无形的大网给罩住了。


    他想发火,想骂娘,想把那个装病的李建国从家里揪出来,可他什么都不能做。


    现在,他就像一个被困在玻璃房里的人,外面所有人都看着他,指指点点,而他只要稍有异动,就会撞得头破血流。


    “书记,凤鸣镇那边的舆情……还在发酵。”办公室主任小心翼翼地推门进来,声音低得像蚊子叫。


    张海涛猛地抬起头,眼神凶狠得像要吃人:“李建国那个老狐狸,还在装病?”


    “是……秘书说,李县长高烧不退,已经送去市里医院了。”


    “放屁!”张海涛一拳砸在桌上,震得茶杯嗡嗡作响。


    他瘫坐在椅子上,第一次感觉到了深深的无力。


    他以为自己是棋手,却发现自己早已成了别人棋盘上的困兽。


    ……


    与县委大楼的压抑不同,青川县城南的一家茶馆里,却是暗流涌动。


    苏沐秋约的地方很雅致,隔断式的包厢,流水潺潺,古筝声声。


    叶凡到的时候,苏沐秋已经在了,她身边还坐着一个男人。


    男人约莫三十七八岁,戴着一副金丝眼镜,穿着剪裁得体的深灰色休闲西装,手腕上露出一截百达翡丽的表带。


    他身上没有半点记者的风霜气,反倒更像个投行精英。


    “叶局长,我来介绍。”苏沐秋站起身,“这位是《江城财经》的首席记者,吴越。吴哥,这位就是我跟你提过的,我们青川县的传奇人物,叶凡叶局长。”


    “吴记者,久仰。”叶凡伸出手。


    吴越站起身,和他握了握,镜片后的目光锐利而直接,带着一种审视的意味。“叶局长太客气了。叫我吴越就行。”


    三人落座,服务员送上茶水。


    吴越端起茶杯,轻轻吹了吹浮沫,却不喝,开门见山地说道:“叶局长,沐秋的面子我不能不给。但时间宝贵,我就直说了。你们县里这点鸡毛蒜皮的派系斗争,我们《江城财经》没什么兴趣。”


    他把茶杯放下,身体微微前倾,目光如炬:“你想要我帮你写篇文章,扳倒你的政敌,对吗?”


    话音一落,包厢里的空气瞬间凝固。


    苏沐秋的脸色微微一变,刚想开口打个圆场,却被叶凡用眼神制止了。


    叶凡笑了,笑得云淡风轻。


    “吴记者快人快语,我喜欢。”他没有丝毫的尴尬,反而主动拿起茶壶,给吴越续上茶水,“不过,你可能误会了。我今天请你来,不是想让你当枪使,而是想给你提供一个独家的新闻视角。”


    “哦?”吴越眉毛一挑,一副洗耳恭听的模样,但眼神里的怀疑和轻蔑,却丝毫未减。


    叶凡没有急着辩解,而是从随身的公文包里,拿出了一份文件,推到吴越面前。


    “这是我们青山镇卫生院改革前后的财务对比报表。”


    吴越皱了皱眉,显然对一个乡镇卫生院的账本不感兴趣。


    叶凡继续说:“改革前,卫生院年亏损三十万。改革后,推行药品统一采购,药价平均下降百分之五十,卫生院不仅扭亏为盈,第一个季度就盈利了二十万。这二十万,我们没有上缴,而是成立了‘青山镇健康发展基金’。”


    吴越的眼神动了一下。


    “这个基金,一部分用于给医生发奖金,提高积极性。另一部分,则用来反哺镇里的公共卫生事业。”叶凡的手指,在报表上轻轻一点,“比如,我们用这笔钱,给镇上所有养殖场的排污系统,做了免费的环保升级。”


    苏沐秋适时地补充了一句:“凤鸣镇的秦镇长,就是看中了这一点,才第一个报名试点的。她想复制这个模式,用节省下来的医疗开支,去解决困扰她们镇多年的养殖污染问题。”


    吴越的目光终于从不屑转为了若有所思。


    他拿起了那份报表。


    叶凡看着他,声音不大,却字字千钧:“吴记者,你看到了什么?作为青山县的卫生局局长,我看到的不是一个乡镇的医疗改革,而是一个全新的‘乡村经济内循环’模型。我们通过医疗体制改革,撬动了财政杠杆,将原本消耗性的医疗支出,转化为了可以推动地方产业升级的‘活性资本’。它能解决环保问题,能带动相关产业,能真正让一个乡镇,形成自我造血的能力。”


    吴越的呼吸微微停滞了一下。


    他猛地抬起头,镜片后的眼睛里,闪烁着一种发现新大陆般的光芒。


    “但是,”叶凡话锋一转,语气沉了下来,“现在,这个刚刚萌芽的模型,被人一脚踩碎了。”


    他没有提张海涛的名字,甚至没有提“联合执法”这几个字。


    “一个非市场的、纯粹的行政命令,一夜之间,就让凤鸣镇这个模型的‘发动机’——养殖产业,全面停摆。吴记者,我今天请你来,不是让你来报道谁对谁错的官司。我是想请你这位财经专家,来评估一下。”


    叶凡看着吴越的眼睛,一字一顿:


    “当一个地区的‘营商环境’脆弱到,一个官员的个人意志,可以随意凌驾于市场规律之上,并瞬间斩断一条区域性的产业链时,它所暴露出的‘系统性风险’,有多大?”


    “这个风险,今天发生在青川县的一个养殖场,明天,会不会就发生在江城市某个重点项目的工地上?”


    “这,是不是一篇值得你们《江城财经》,深度剖析的封面文章?”


    包厢里,死一般的寂静。


    只有窗外的古筝声,还在不疾不徐地响着。


    吴越一动不动地看着叶凡,足足过了半分钟,他才长长地吐出一口气。他摘下眼镜,用绒布仔细地擦了擦,重新戴上。


    这个动作完成后,他整个人的气场都变了。


    “叶局长,”他再次开口,称呼没变,但语气里已经带上了由衷的敬佩,“我收回我刚才的话。你给我提供的不是新闻,是一个金矿。”


    他拿起自己的公文包,从里面拿出一个笔记本和一支录音笔,郑重地放在桌上。


    “现在,请你详细地跟我讲讲,你这个‘乡村经济内循环’模型的每一个细节。以及,它在遭遇‘系统性风险压力测试’后,暴露出的所有问题。”


    苏沐秋看着眼前这一幕,心中波澜起伏。


    她看着身边这个男人,他明明是在设局,是在借刀杀人,可他说出的每一个字,却又都站在了经济规律和发展大局的高度。


    他把一场你死我活的政治斗争,变成了一场冷静客观的学术探讨。


    杀人于无形,诛心于庙堂。


    这个男人,实在是太可怕了,也……太有魅力了。


    ……


    送走打了鸡血一样,恨不得当场写稿的吴越,茶馆包厢里,只剩下了叶凡和苏沐秋两人。


    “你连张海涛的名字都没提,就把刀递到了吴越手上。”苏沐秋看着叶凡,美眸里异彩连连,“而且,还让他心甘情愿地帮你磨得锋利无比。”


    “专业的人,做专业的事。”叶凡端起已经凉了的茶,喝了一口,“吴记者需要一篇能上头版的深度报道,我只是给了他一个足够好的选题。”


    “你这哪是给选题,你这是在给他指点江山。”苏沐秋噗嗤一声笑了,眉眼弯弯,像月牙儿一样,“我发现你这人真是坏透了。”


    这句“坏透了”,听起来却更像是撒娇。


    叶凡也笑了:“怎么,苏大记者这是在替张书记打抱不平?”


    “我才懒得管他。”苏沐秋轻哼一声,端起茶杯,看着杯中沉浮的茶叶,“我只是在想,等吴越的报道一出来,张海涛恐怕连怎么死的都不知道。”


    她抬起头,看着叶凡,眼神里带着几分狡黠:“这仗要是打赢了,你那顿海鲜大餐,可不能再赖账了。”


    “当然。”叶凡点头。


    “光有海鲜可不够。”苏沐秋的脸颊,在茶馆温暖的灯光下,泛起一丝微不可查的红晕,“这次,我自带一瓶好酒。庆祝我们……旗开得胜。”


    她说完,像是怕叶凡看出什么,便端起茶杯,自顾自地喝了起来,耳根却悄悄地红了。


    叶凡看着她,心里某个地方,像是被轻轻地拨动了一下。


    他知道,吴越这把刀,已经出鞘了。


    而青川县的天,马上就要彻底变了。
(←快捷键) <<上一章 投推荐票 回目录 标记书签 下一章>> (快捷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