默认冷灰
24号文字
方正启体

第668章 海龙覆天

作者:杰木本书字数:K更新时间:
    有罪无罪,荣辱赏罚,往往只在他一念之间。一个懵懂无知、甚至对自己身世都全然不晓的杨氏旁支遗孤,又能算得什么罪过?


    魏渊甚至轻轻笑了一下,摆了摆手,语气轻松地打破了压抑的气氛:


    “行了,小子,别一副天塌下来的样子。没事儿,起来说话。”


    他踱步到窗前,望着窗外已渐趋平静的隆昌街景,仿佛在回忆什么,缓缓道:


    “若是前朝万历爷那会儿,你这身份确是泼天的大罪。不过嘛,时移世易。我记得,就在崇祯朝时,朝廷为了安抚西南,彰显仁德,就已经下旨,为你们杨氏一支名叫杨寿松的后人恢复了杨姓,还特许其领取五品官员的俸禄,算是给了个出身。”


    他转过身,目光重新落在忐忑不安的杨海龙身上,带着一丝考量:


    “若是论起辈分来,那杨寿松,恐怕还得算是你的堂兄或者族兄。”


    听到这里,杨海龙惊魂稍定,茫然地眨了眨眼,这些朝廷典故、家族辈分对他而言如同天书,但他听明白了柱国大人似乎并没有要追究他“反贼之后”罪名的意思。


    魏渊看着他这副懵懂的样子,心中已有决断,沉声道:


    “这样吧。我今日就以朝廷的名义,正式为你恢复杨氏后人的身份。这并非因你是杨应龙之后,而是鉴于你在隆昌一案中,不畏强暴,协助官府,揭露冤情,立有功勋,特予的奖赏和正名。你看如何?”


    杨海龙愣了片刻,随即巨大的惊喜和感激涌上心头!


    他原本以为自己最大的奢望就是不被当作反贼同党抓起来,没想到竟然还能因祸得福,得到柱国大人亲口许诺的正式身份!这简直是天上掉下来的馅饼!


    他立刻再次跪倒在地,这次不再是恐惧,而是充满了激动和感恩,声音洪亮:


    “草民……不!杨海龙!谢柱国大人天恩!谢朝廷恩典!”


    磕完头,他抬起头,脸上又恢复了那股子混不吝的机灵劲儿,咧嘴嘿嘿一笑,露出一口白牙:


    “柱国大人,我看这样挺好!嘿嘿!”


    魏渊被他这直白又带点憨气的回答逗得莞尔一笑,心中更是觉得此子心性质朴,未被那些沉重的历史包袱所污染,且胆大心细,是可造之材。


    如今朝廷正值用人之际,尤其是需要这种出身底层、懂得民间疾苦、又对自己忠心耿耿的年轻人。


    于是,魏渊开口道:


    “既然恢复了身份,就别再回那破窝棚了。以后,就跟在我身边吧。军中、衙署里很多事务,你都可以跟着学,跟着看。多看,多学,少说话,吃点苦,长点本事。将来也好为朝廷,为百姓做些实事。”


    这便是要将杨海龙带在身边栽培历练了!


    杨海龙一听,更是喜出望外!


    能跟在威震天下的魏柱国身边,这是何等机遇!他连忙再次磕头,声音都因激动而有些颤抖:


    “是!柱国大人!海龙一定好好学!绝不给您丢脸!您让我往东,我绝不往西!让我抓狗,我绝不撵鸡!”


    魏渊笑着摇了摇头,挥手让他起来:


    “行了,别贫了。去找莫笑尘报到,让他给你安排个住处,换身利索衣裳。明日随队启程,回成都。”


    “是!”


    杨海龙响亮地应了一声,站起身,又对着魏渊深深鞠了一躬,这才脚步轻快、几乎是一蹦三跳地离开了书房,仿佛卸下了千斤重担,迎来了一个全新的、充满希望的未来。


    魏渊看着他的背影消失在门口,目光深邃。


    播州杨氏的这点历史余波,就此了结。而一个或许在未来能绽放些许光亮的年轻人,则被他纳入了羽翼之下。


    乱世之中,人才难得,尤其是根底干净、心性尚可的苗子,值得花点心思打磨。


    魏渊的车驾尚未完全踏入成都的柱国府邸,一股不同于往常的紧张气氛便扑面而来。


    刘国能、秦牧阳等人早已面色凝重地守候在门前,见到魏渊,立刻快步上前,低声道:


    “柱国,您可算回来了!江北八百里加急军情,已积压数份,皆标最高警示!参军司诸位大人已在议事厅等候多时!”


    魏渊眉头一拧,隆昌案的顺利解决带来的些许轻松瞬间荡然无存。


    他深知,能让留守成都的参军司如此焦急,必定是发生了惊天动地的大事。


    “海龙,先跟着牛金去安顿,熟悉一下环境。”


    魏渊对身旁好奇打量四周的杨海龙简短吩咐了一句,便大步流星直奔议事厅,甚至来不及换下沾满风尘的衣袍。


    议事厅内,烛火通明,气氛压抑得如同暴风雨前的海面。


    几位核心参军和幕僚见到魏渊进来,纷纷起身,脸上无不带着震惊和忧虑。


    “出了何事?”


    魏渊径直走到巨大的江淮舆图前,沉声问道。


    一位首席参军深吸一口气,指着地图,声音带着一丝不易察觉的颤抖:


    “柱国,事态紧急!就在您处理隆昌案的这月余时间里,江北局势……已然天翻地覆!”


    他手指重重地点在舆图之上:


    “白莲教的杨谷亲率主力,自武昌出豫南,下淮西,攻势极其凌厉!黄得功、刘良佐、高杰三镇兵马,或败或溃,竟……竟无一能挡其兵锋!如今杨谷大军已突破长江防线,兵锋直指金陵城下!”


    “什么?!”


    饶是魏渊知道杨谷的实力,听到这个消息也不禁大吃一惊,瞳孔骤然收缩!


    黄得功、刘良佐、高杰!这江北四镇中的三镇,虽然军阀习气深重,但皆是久经战阵之将,麾下兵力不俗,乃是弘光朝廷在江北赖以屏障的核心力量!


    竟然在短短一个月内,被杨谷接连击破?!杨谷军队的战力,竟然恐怖如斯?!


    还没等他从这第一个震惊消息中回过神来,另一位参军接着禀报,语气明显轻松了许多:


    “还有一个好消息!就在杨谷主力吸引并击破三镇官兵之际,柱国您委派的特使杨寅利用江北防务空虚之机,以寿州为据点,不断壮大控制范围,并且成功劝降江北四镇中最后一位,拥兵自重的东平侯刘泽清!刘泽清不战而降,其所部大片控制区域,已尽数落入我军之手!”


    “与此同时。”


    参军的手指移向江淮之间。


    “一直徘徊在山东、伺机而动的曹变蛟部,见江北有机可乘,立刻挥师南下,兵不血刃,占领了重镇扬州!其兵锋,同样直指金陵!”


    这绝对是一个大好消息!占据江淮重地,对于南下统一全国意义重大!


    魏渊死死盯着地图,代表着白莲教、杨寅与曹变蛟部的箭头,已经从北、西、东三个方向,如同毒蛇般死死缠绕住了长江下游的那个点——金陵(南京)!


    弘光朝廷所依赖的江北四镇体系,已然土崩瓦解,彻底不复存在!


    弘光小朝廷,覆灭在即!


    厅内一片沉寂,所有人都真切的感受到了那种即将统一全国机会把握在手中的成就感。


    魏渊沉默良久,目光在地图上那交织的箭头和“金陵”二字上来回扫视,手指无意识地敲击着桌面。


    他之前的战略重心一直放在经营西南、稳定湖广。对于远在东南、看似有长江天险和四镇保护的弘光朝廷,虽知其腐朽,却也没料到竟会败亡得如此之快、如此彻底!


    如今,与统一全国同时出现的,是一个比弘光朝廷棘手十倍、危险百倍的问题,已经赤裸裸地摆在了他的面前。


    白莲教,原本被他视为疥癣之疾、主要活动于中原地区的白莲教,竟然在杨谷的领导下,以惊人的速度膨胀成了足以吞噬东南半壁江山的庞然巨物!并且已经兵临金陵城下!


    一旦金陵陷落,杨谷整合了江南财赋重地,以其白莲教的煽动能力和军事力量,顷刻间便会成为一个拥有巨大体量和号召力的割据政权!


    届时,他魏渊将要面对的,将不再是一个苟延残喘、内部倾轧的南明小朝廷,而是一个狂热、组织严密、且控制了最富庶区域的强大敌人!


    更为重要的是,他将不得不面对自己曾经的挚友、战略能力极强的杨谷。


    就在魏渊于成都的议事厅内,对着那幅巨大的江淮舆图凝神沉思,指尖无意识地划过长江天堑,权衡着与骤然崛起的白莲教巨头杨谷是战是和、是缓是急的利弊得失之时,远在千里之外的金陵城外,战火已然冲天而起,将六朝古都的天空染成了不祥的赤红!


    杨谷,这个从地狱深处崛起的枭雄,根本未曾给予天下任何人以丝毫喘息和权衡的时间。


    在他的战略词典里,只有永不停歇的、一浪高过一浪的进攻、进攻、再进攻!


    仿佛一头不知餍足的饥饿猛虎,每一次撕咬吞噬,只会激发它更狂暴的食欲。


    连续击破黄得功、刘良佐、高杰这三根弘光朝廷倚仗的江北支柱,这一连串令人眼花缭乱、迅如雷霆的胜利,非但没有让他感到满足或谨慎,反而极大地刺激了他深藏的野心和战斗欲望。


    江北的富庶之地和降卒资源,如同燃料般注入他战争的机器。


    兵贵神速,天下武功,唯快不破!


    他要在所有人,尤其是西面那个他既敬且畏的“好兄弟”魏渊彻底反应过来并做出干预之前,以雷霆万钧、泰山压顶之势,一举拿下这座象征着江南正统、无尽财富与至高权力的帝王之都——金陵!


    他要让整个天下,为他杨谷的速度和力量而颤抖!


    金陵城高池深,虎踞龙盘,且有浩瀚长江作为天然屏障,若遇坚城死守,强攻必然损失惨重,乃兵家之忌。


    杨谷深谙此理,故大军压境之初,并未立刻发动愚蠢的全面强攻。他的第一波攻击,无声无息,却直指人心。


    他精心挑选出手下最精干狡黠的白莲教细作,命其混入因江北战乱而如潮水般涌入金陵城的难民队伍之中。
(←快捷键) <<上一章 投推荐票 回目录 标记书签 下一章>> (快捷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