默认冷灰
24号文字
方正启体

第32章 韩国公李善长慌了

作者:罄竹难书本书字数:K更新时间:
    朱标现在下达命令了。


    这性质就完全不同了。


    听到朱标的话,崔崇彻底被吓到。


    真的要抓人?


    他就不该站出来说什么话。


    好好好,现在让他当成典型了?


    面临生死,崔崇也顾不得什么颜面。


    他直接跪倒在地,进行求饶。


    什么话都说出来了。


    锦衣卫到底多狠,谁都清楚。


    百官们也知道,锦衣卫就是朱元璋的耳目。


    说句不好听的,他们就是爪牙,鹰犬,走狗。


    不管什么级别的官,一旦锦衣卫出马,都没有任何好下场。


    当年的胡惟庸,多么威风?


    最终呢?


    现在太子命令锦衣卫的人来,一旦调查的话,那么崔家在宁波当地所犯下的罪行,几乎很快就会被查出来。


    朱雄英看着崔崇这幅样子,根本没有留情。


    狗东西。


    还敢站出来反对一条鞭法?


    正好他现在缺一个杀鸡儆猴的例子呢。


    他没有理会崔崇的慌乱,看向殿外的内侍,道:“来人。”


    “宣锦衣卫指挥使毛骧,立刻前来,带走崔崇,彻查宁波崔家。”


    内侍看了一眼,朱标也下了同样的命令。


    于是内侍不敢耽搁。


    闻言立刻离开奉天殿。


    很快。


    踏踏踏。


    脚步声从殿外传来。


    锦衣卫侍卫,有着很明显的标识,那就是身着飞鱼服,腰悬绣春刀。


    来者正是锦衣卫指挥使,毛骧。


    他面容带着几丝阴冷,实际上锦衣卫也不是什么好东西,但对于皇权而言,他们是最好用的刀了。


    “臣,锦衣卫指挥使毛骧,见过太子殿下,见过皇长孙殿下。”


    毛骧躬了躬身子,然后单膝跪地,恭敬的行礼。


    朱标没有多言,看向这个时候,已经几乎像一条死狗般,瘫软在地,面如死灰的崔崇,道:


    “将此人带下去,并且彻查宁波崔家,给我好好的查,将崔家所犯下的罪行一一查清,禀报于朝廷。”


    “臣,遵旨。”


    毛骧恭敬地行礼。


    身为指挥使,他太明白殿下这是什么意思了。


    严查。


    很查。


    给宁波崔家查的清清楚楚明明白白,这一家族所犯下的罪名都罗列清楚了,然后直接抄家。


    随即毛骧看了一眼崔崇。


    那眼神。


    就跟看一头死人一样。


    他挥了挥手。


    立刻大量的锦衣卫上前,将崔崇从地上提了起来。


    崔崇被带走的那一刻,已经彻底绝望。


    他知道自己完了。


    整个崔家,很有可能也完了。


    这让崔崇,不禁看了一眼朱雄英。


    心中满是不甘。


    自己现在,已经没有任何反抗的余地了。


    随着崔崇被带走,整个朝堂,安静了下来。


    所有的官员,面色大变。


    太子这是准备拿崔崇开刀啊。


    然后震慑他们这些豪强地主,是要为推行一条鞭法,扫清障碍。


    现在,该怎么办?


    时间缓缓流逝,崔崇被锦衣卫带出奉天殿后,殿中显得很寂静。


    百官垂首屏息。


    这个时候,也无人敢抬头直视御座方向。


    谁也不敢抬头啊,动不动就容易被人家给带走审问。


    这谁不害怕啊。


    暗中,不少人交换眼神。


    他们都能从对方脸上看到惊疑未定之色。


    太吓人了。


    而且,谁也没想到。


    皇长孙手段如此果决。


    说杀人就杀人,说查就查!


    朱雄英扫了扫下方,感觉确实杀鸡儆猴有些用啊,于是他目光缓缓扫过丹墀下的臣子,声音再度响起脸,“诸位臣工,”,朱雄英清亮的声音在殿中回荡,“对推行‘一条鞭法’,可还有异议?”


    话音落下。


    群臣心头俱是一凛。


    众人如何不明白,这是杀鸡儆猴之计。


    皇长孙这是借崔崇之事敲山震虎,要为他们这些与豪强地主有千丝万缕联系的朝臣立规矩。


    有须发花白的老臣嘴唇微动。


    但心中叹了口气。


    谁敢这个时候在说话啊。


    他很想站出来说什么。


    但,最终却只是将象牙笏板握紧了几分,终未出声。


    此刻贸然反对,无异自寻死路。


    奉天殿内很静。


    朱标静立一旁,目光掠过朱雄英,眼底有过赞赏。


    可以啊。


    朱雄英这小子的手段,有父皇之风。


    而朱雄英这边,此时已经将众人神态尽收眼底。


    嗯,他很满意这种效果。


    今日拿下崔崇,要的便是这般效果。


    见久久无人应声,朱雄英转向朱标,道:“父王,儿臣以为,当下正是推行新法的最佳时机。”


    朱标颔首:“准。”


    朱雄英转身面对百官,声音清越:“‘一条鞭法’决意推行。先行在京师辖下各县试办,由中书省左丞相李善长总领其事。”


    此言一出,阶下顿时起了一阵轻微的骚动。


    众人都看向站在文官首列的李善长。


    被点名的老臣李善长微微一震,显然未曾料到这烫手山芋会落在自己手中。


    谁不知一条鞭法触动的正是豪强利益,主持此事者必将成为众矢之的。


    朱雄英目光落在李善长身上:“李相国乃文官表率,深得皇祖父信任,此事非李相不可胜任。”


    朱标亦开口道:“善长,此事关系国计民生,望卿勿辞。”


    李善长变色彻底大变,他出列躬身,声音沉缓:“太子殿下、长孙殿下,老臣年事已高,近年精力已大不如前。如此重任,恐负圣托。还请另择贤能。”


    话说得谦卑,但在场谁都听得出推脱之意。


    这位三朝老臣,显然不愿蹚这浑水。


    朱雄英神色不变,语气却加重了几分:“满朝文武,若连李相都担不得此任,还有谁能担得?”


    话已至此,李善长深知再推脱便是违逆。


    他深吸一口气,须发微颤,终是躬身领命:“老臣遵旨。”


    朱雄英颔首。


    基本上这就差不多了。


    李善长在大明朝,绝对是属于重量级人物了。


    有他出面,新法推行肯定能多几分把握。


    让李善长敲定这件事后后,奉天殿内,百官肃立。


    他们心中各有所虑。


    经此一事,众人皆看清这位年幼的长孙殿下绝非易与之辈。


    而李善长接过这道旨意时,便知自己已无退路。


    新法成败,不仅关系国运,也将决定他李家的未来。


    这对于他们而言,绝对不是什么好事。


    ......


    朝会散去.


    往常,随着朝会散去,大家伙也就各自离去了。


    百官们该忙的的就忙去了,该回家的回家,可今日,奉天殿外的汉白玉广场上,却未如往常般迅速冷清。


    相反很是热闹。


    文武百官三三两两聚在一处,低声交谈。


    他们交谈的内容,自然是今日的朝会内容了。


    特么的,一条鞭法?


    土地兼并?


    很多人脸上都带着凝重之色。


    现在这个时候,大明朝已经五月了。


    五月的阳光,显得很是炙热。


    阳光照在官员们的朝服上,他们却没有感觉到多暖和,反而感觉,这阳光就算再热,也驱不散心头的寒意。


    土地兼并若是真的被解决了,他们该如何是好?


    有须发皆白的老臣颤巍巍地扶着身旁同僚的手臂,摇头叹息:“八岁幼童,竟在朝堂上指点江山,斥责臣工怀私,这成何体统。这大明江山,何时轮到黄口小儿来指手画画了。”


    他显得很生气。


    这叫什么事情啊。


    听了这位老臣的话,其余几位官员也不禁纷纷点头。


    这事到底弄成什么样子啊。


    很多人感觉到心中恼火,这个时候有人满脸愤懑之色,他压低声音道:“一条鞭法之事,目的是解决土地兼并,但想要解决土地兼并,历朝历代皆难推行。那些官员当年何等权势,推行土地兼并改革尚且阻力重重。如今要动天下田亩,重新丈量计税,谈何容易,这分明是要动摇国本。”


    众人心知肚明,新法若行各家田产隐漏必将无所遁形,世代积累的财富根基难免动摇。


    这就是在要所有大族的命。


    “此事绝不能坐视。当联名上奏,请皇上三思。天下田亩制度沿袭百年,岂能说改就改?”


    “不错,此事关乎国运,岂能任由孩童决断?我等当共进退。”他顿了顿,声音压得更低,“况且那崔崇虽然言语过激,但所言非虚。皇长孙此举,确实有违祖制。”
(←快捷键) <<上一章 投推荐票 回目录 标记书签 下一章>> (快捷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