眼看朝堂上的气氛愈发凝重。
朱标的眉头紧锁,而文武百官们则群情激愤,你一言我一语地表达着反对。
就在这时,朱雄英的声音,在大殿内响起。
“诸位大臣,请听我一言。”
所有人都将目光投向了朱雄英。
朱雄英从朱标身后走出。
他看着这群人。
这些口口声声为了国家、为了百姓的大臣们,当真是蠹虫。
以至于,朱雄英眼神中充满了冷意。
这些人皆言一条鞭法不可行。
但其实。
他们所言。
也不过皆为一己之私罢了。
什么是土地兼并?
实际上,就是豪强地主,巧取豪夺。
从而让百姓无地可耕,沦为流民。
使用这种祸乱国家的手段。
这群人口口声声为了百姓,但他们心中和曾有过百姓?
百姓何在?
朱雄英看着这群人。
这一条鞭法,绝对是能拿来用的。
因为历史上张居正证明了这一且。
这法就是为国为民之法。
一条鞭法没有什么目的性,最重要的就是让百姓安居乐业,让国家长治久安。
这群人阻挠,不过是为了家中那几亩薄田。
为了他们私利。
这群家伙现在所为,非但不能解决土地兼并,反而会加剧此弊。
可一条鞭法则能从根本上,解决此弊。
今天不管谁阻挠,皆是螳臂当车。
谁来都是自寻死路!
百官们面面相觑,脸上神色各异。
就在这时,一名大臣从队列中走出。
他名叫崔崇,乃是户部右侍郎。
崔崇面色铁青,他先是向朱标躬身行礼,然后看向朱雄英,沉声说道:
“皇长孙殿下,老臣以为,您此言差矣。”
“土地兼并,乃是自古以来的痼疾,非人力所能改变。”
崔崇看了一眼朱标。
又看了看朱雄英。
他也算是老臣了。
今年六十多岁。
白发苍苍,显得很老。
他拱了拱手,声音平静,“豪强地主,之所以拥有大量土地,乃是因为他们有能力、有智慧。而那些贫穷的百姓,之所以没有土地,乃是因为他们懒惰、愚笨。”
“朝廷若强行推行‘一条鞭法’,只会扰乱天道伦常,引起天下大乱。”
“皇长孙殿下年幼,不知民间疾苦,不知朝堂险恶,殿下所言不过是纸上谈兵罢了。”
崔崇的话,让很多人觉得还是有点道理的。
确实句句属实。
朱雄英所言就有些离谱了,什么东西啊,听着感觉年幼无知,不值一提。
太子殿下所言之‘一条鞭法’,看似精妙,实则遗患无穷。
此法,看似为民,实则是在动摇国本,乃是取祸之道。
毕竟。
土地兼并乃是自古以来的痼疾,前朝历代,皆有圣明之君,试图解决此弊,然无一例外,皆以失败告终。
何也?
此乃天道伦常,非人力所能改变也!
为何会这么说呢。
实在是土地兼并并非如是他们所想的那样,如同洪水猛兽。
恰恰相反。
土地兼并,是维系社会稳定的重要力量。
拥有大量土地的豪强,掌握了大量的生产资料,有能力、有智慧,去经营土地,去雇佣佃农,去发展生产。
若是没有这些大族。
这天下,又当如何,岂不是乱套了。
百姓们,也当无法生存。
再者,土地兼并,乃是士族命脉,是文化根基。
大明朝是礼仪之邦,诗书传家之邦。
饱读诗书,懂得礼仪的士族,他们为何能专心治学,为国效力?
皆因有土地,有地租,有稳定的收入,可以免除后顾之忧。
若是朝廷强行干预,将土地收回,那这群又当如何自处?
难道。
要让他们去种地,去耕田,去像那些无知愚民一般,日出而作,日落而息吗?
若是如此,那这大明朝,还有何文化可言?
还有何礼仪可言?
还有,大多数土地都是豪强们数百年积累的核心资产。
阡陌连州郡,仓廪实三代,这并非虚言。
大族世代相传,积攒土地,为的是什么?
为的,是让子孙后代,能够安居乐业,能够光宗耀祖,能够为国效力。
若是朝廷一朝清丈夺田,那他们数百年来的努力,岂不是付诸东流?
这,犹如‘抽髓伐根’,动摇的是我大明朝的国本。
地租是豪强们维持生计,维持家族的根本。
而佃户租种豪强的土地,每年只需缴纳少量的地租,便可免除饥饿之忧。可若是朝廷强行干预,将这些土地收归国有,那这些佃户,又该如何生存?
他们没有了地主的庇护,没有了稳定的收入,他们只会沦为流民,成为盗匪。
‘一条鞭法’若是强行推行,那地租体系必将崩溃。那些佃户,他们若获官田自耕,‘岁输十斛减作三斗’地租从十石骤降至三斗,这对于朝廷来说,或许是好事。可对于那些豪强来说,他们的岁入将十不存一。
这,
简直是釜底抽薪,
断人后路!
这些人谁都清楚,崔崇也清楚,于是他把自己的想法说了说,大致也是这个意思。
当然。
其实,他的话,也就听听罢了。
谁不清楚他的意思?
大言不惭的说这些话,仿佛他所说的一切,都是为了国家,为了百姓,为了那些无辜的豪强。
土地与功名,却是是相辅相成的。
科举功名,可免赋免役如举人免田赋两千亩。
这是朝廷给予那些为国效力的士族的特权。
可若是朝廷清田,那他们的功名,又有何用,‘铁券空悬,白衣同列’,他们与那些无知愚民,几乎没有什么区别,这岂不是在褫夺他们的功名,让他们寒心吗。
基本上文武百官的意思就是这样。
已亦或者,豪强们,正是因为拥有大量的土地,才能掌控乡权,才能让‘里老不能慑乡党,族长难再训宗亲’,才能让宗法权力,不至于沦为虚名。若是朝廷强行干预,将他们的土地收回,大族该如何掌控乡权。
崔崇也是这个意思。
按照他的意思。
朝廷真的使用一条鞭法,大明朝就要亡国了。
“‘朱门兽环成朽木,画栋雕梁作柴薪’,都是因为没有了土地,没有了收入,而导致家道中落,门第光环湮灭。这对于一个家族来说,是何等的耻辱?”
“豪强,他们儿女婚嫁,本就是‘非膏腴不盟’,为的是强强联合,为的是巩固家族的地位。可若是朝廷将他们的土地收回,那他们又该如何联姻,‘高门避如疫,寒族耻结亲’,他们的家族阶层,将会急速滑落。这对于一个家族来说,可谓是极大的打击”
崔崇的话,就如同连珠炮一般。
将土地兼并的好处,和一条鞭法的坏处,一一道来。
这话的意思,就是土地兼并是正确的,而若是真的解决土地兼并,那在大明朝的未来,必然是一片混乱,一片黑暗。
他这话,还真的引起百官们的赞同。
有了这老家伙带头,很多人纷纷出列,向朱标躬身行礼,表示赞同崔崇的观点。
“崔侍郎所言极是,太子殿下,土地兼并,乃是天道伦常,非人力所能改变也。”有老臣附和道,“老臣以为,太子殿下若是强行推行此法,恐怕会激起民变,动摇国本。”
“太子殿下,土地兼并,乃是维系社会稳定的力量。豪强地主,他们有能力,有智慧,去经营土地,去发展生产。若是朝廷强行干预,那他们又当如何自处,这岂不是让贤能之士寒心!”
武将们也纷纷表示赞同。
如果一条鞭法推行,那为国征战的将士,便会失去朝廷的赏赐,失去土地,失去他们应得的利益。
“太子殿下,我们这些武将,为国征战,流血牺牲,朝廷理当赏赐土地。”
“若是朝廷要推行此法,那我们这些为国征战的将士,该如何自处,将士们也会寒心。”
所有人都言之凿凿,仿佛他们所说的一切,都是为了国家,为了百姓,为了将士。
但实际上,他们都不过是为了自己的利益,为了自己的土地。
因为确实,一条鞭法推行,会让这些拥有大量土地的官员首当其冲,利益将会受到损失。
而且,很多人也都清楚。
这一条鞭法,坚决不能推行。
当一条鞭法的构想,根本就是要他们的命。
这不仅仅是一项法案的讨论,而是关乎他们家族生死存亡。
土地就是他们的命脉。
田产即命脉,这话不是虚言。
大族的财富,权力,地位,都建立在土地之上。
阡陌连州郡,仓廪实三代,他们世代相传,积攒土地,为的,就是让子孙后代,能够永远享受荣华富贵。
可若是朝廷清丈夺田,那他们数百年来的努力,肯定会付诸东流。
这,犹如抽髓伐根,动摇的是他们的根基。
一旦一条鞭法推行,地租体系必将崩溃。
佃户们若获官田自耕,岁输十斛减作三斗,那很多人的岁入,将十不存一。
这对于大族来说,也是打击。
简直是釜底抽薪,断人后路。
而且土地与政治特权,乃是相辅相成的。
科举功名,原可免赋免役,这是朝廷给予他们的特权。
可若是朝廷清田,那他们的功名,也没有多大意义了。
铁券空悬,白衣同列。
他们与那些无知愚民,几乎相同了。
这岂不是在褫夺他们的功名。
里老不能慑乡党,族长难再训宗亲。
如果失去了土地,那他们对佃户的掌控,也将荡然无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