默认冷灰
24号文字
方正启体

第67章 浊油化清光,书呆碎三观

作者:毒酒飘香本书字数:K更新时间:
    牛扒皮的油灯当街炸裂!


    消息如同长了翅膀,瞬间点燃了青崖镇!


    沈锦棠的马车依旧停在街角,


    车帘后那双精明的眼睛,此刻闪烁着饶有兴致的光芒。


    牛记油坊门口一片狼藉,焦糊味混杂着牛扒皮杀猪般的哀嚎。


    他脸上燎起一串水泡,油渍混着黑灰,狼狈不堪。


    地上散落着炸裂的灯盏碎片和泼洒开的、泛着诡异蓝光的“澄心油”。


    “妖油!牛扒皮卖的是妖油!”


    人群炸开了锅,愤怒的指责声浪几乎要将牛记的招牌掀翻。


    陈石头激动得满脸通红,挥舞着拳头:


    “烜哥儿!你看!报应!现世报!”


    李烜眼中寒光一闪,牛扒皮咎由自取,


    但这“澄心油”的诡异之处,更印证了他的猜测——背后定有猫腻!


    沈锦棠派人来催,正是绝地反击、彻底踩死牛扒皮的时机!


    “石头!拿上我们刚出的、脱硫最好的‘明光’油!


    还有含烟新做的石蜡烛!


    跟我走!”


    李烜声音沉稳,带着不容置疑的锋芒。


    他转身欲行,目光却扫过工坊门口一个踟蹰的身影。


    徐文昭。


    这位秀才相公,依旧一身洗得发白的青衿,脸色却比上次更加复杂。


    他显然目睹了牛扒皮的惨状,眼中残留着惊悸。


    看到李烜望来,他下意识地想别过脸,维持读书人的清高,但脚下却像生了根。


    刚才工坊里那惊险一幕和柳含烟正在小心翼翼进行的酸洗实验,如同魔咒般吸引着他。


    李烜心思电转,忽然停下脚步,对着徐文昭,竟是拱手一礼,语气诚恳:


    “徐兄方才一席话,免我工坊一场浩劫,恩同再造。


    李烜感激不尽。


    不知徐兄可有闲暇,移步坊内,看看这‘浊油’如何化为‘清光’?


    也好…指点一二?”


    这话姿态放得极低,给足了面子,又带着一丝不易察觉的激将(“指点”)。


    徐文昭身体明显一僵。


    让他进这满是油污、气味刺鼻的“贱业”之地?


    简直是玷污斯文!


    他本能地想拂袖斥责“有辱斯文”,


    但话到嘴边,看着李烜那双真诚(至少表面如此)的眼睛,


    看着坊内那些他完全无法理解的、冒着热气发出声响的古怪装置,


    尤其是想到那差点因算错而酿成的恐怖后果…


    一股强烈的好奇心混杂着某种说不清道不明的冲动,竟压倒了根深蒂固的鄙夷。


    他最终只是从鼻子里哼出一个模糊的音节,算是默许,脚步却不由自主地跟着李烜挪进了工坊大门。


    那身青衿在油污的地面显得格外扎眼,他下意识地提起下摆,眉头拧成了疙瘩。


    ***


    工坊内,灯火通明,蒸汽氤氲。


    李烜亲自为徐文昭引路,刻意放慢脚步,声音清晰而平实,如同在讲解一幅活生生的“格物”画卷:


    “徐兄请看,此乃鬼见愁所采之原油。”


    他指着刚从木桶倒出、粘稠如墨汁、散发着浓烈硫磺和沥青恶臭的黑色油液。


    “浑浊不堪,杂质丛生,恶臭难当,此乃其‘浊’之本相。”


    徐文昭掩着口鼻,强忍着胃里的翻腾,眼神里是毫不掩饰的嫌恶。


    “欲取其清,先涤其浊。”


    李烜走到碱洗大缸旁,柳含烟正在小心操作。


    “此乃草木灰沸水浸提之碱液。


    油中部分‘酸苦恶臭’之物(硫化物),


    遇此碱水,如同污垢遇皂角,生成沉渣,落于缸底。”


    他指着缸底那层灰黑色的、散发着恶臭的沉淀物。


    徐文昭看着那浑浊的油液在碱水作用下分层,


    上层颜色似乎真的清亮了一丝,眼中闪过一丝惊疑。


    碱…去酸苦?


    这似乎…暗合了某些医理?


    《本草》中亦有草木灰入药之说…


    “然碱力有穷,恶臭未尽。”


    李烜引他走向酸洗操作台。


    这里气氛凝重,柳含烟和孙老蔫都穿着厚衣,戴着浸油的厚布手套和面罩。


    一个小陶盆里,粘稠的重油正与颜色棕褐的极稀酸液(绿矾油稀释液)在木棒缓慢搅动下混合,析出极其细微的深色絮状物。


    “此乃苏姑娘所供绿矾油,极度稀释后所得‘酸水’。”


    李烜的声音带着凝重。


    “其性虽烈,然与油中残余之‘顽固恶臭’及部分杂质,有奇效。


    能化其为渣滓,便于分离。


    此步…凶险异常,须万分谨慎!”


    他强调了凶险,却未深究其理。


    徐文昭看着那神秘而危险的“酸水”,


    再看看盆中油液细微的变化,心头剧震!


    酸…竟也能用来“净物”?


    这完全颠覆了他“酸即腐蚀”的认知!


    最后,李烜将他带到核心区域——那笼罩在特制陶罩下的分馏塔前。


    “浊油经洗涤,已去大半污浊,然其内仍有‘轻重缓急’之分。”


    李烜指着加热釜中翻滚的、颜色已浅了不少的油液。


    “釜下烈火烹油,其内之物受热升腾,化为油气。”


    他指着那截在惰气保护下、闪着银灰色光泽的螺旋锡管:


    “油气升腾,入此冷凝锡管。


    锡导热极佳,管外冷水冲刷,热气遇冷…”


    他顿了顿,用了一个徐文昭能理解的比喻。


    “如同滚汤蒸汽遇冷窗,凝结为水珠!”


    “然油中诸物,沸点不同!”


    李烜的声音陡然拔高,带着一种揭示天道的铿锵。


    “轻者先化气,先遇冷凝结,是为‘轻油’(类似汽油),量少而性烈,易引火,需小心收集。”


    他指着锡管下方第一个接引口流出的、量少而清亮如水、挥发性极强的液体。


    “其后,沸点稍高者凝结,量多而温润,燃烧稳定,烟少味淡,正是‘灯油’根本!”


    他指向第二个、也是最大的接引口,


    那里正源源不断地流淌出琥珀色的、清亮纯净的“明光”灯油!


    油香扑鼻,毫无异味!


    “最后,重者难化,或凝结为蜡,或沉为油膏残渣。”


    他指着冷却槽里凝结的浅黄色石蜡和釜底的黑色粘稠物。


    “轻重不同,沸点各异,故受热升腾有先后,遇冷凝结亦分道扬镳!


    此乃…‘分馏’之理!”


    李烜最后总结道,目光炯炯地看着徐文昭。


    整个流程,如同庖丁解牛,将一团混沌污浊的“猛火油”,


    通过一道道清晰可见、合乎“理”的工序,层层剥离,最终取其精华,化为清光!


    徐文昭呆立当场!


    他脸上的嫌恶、鄙夷、僵硬,早已被无与伦比的震撼所取代!


    他张着嘴,眼睛瞪得溜圆,死死盯着那从污浊到清亮的蜕变过程,


    盯着那流淌的清油,盯着那笼罩锡管的神秘陶罩,盯着李烜平静却仿佛蕴含着天地至理的话语!


    “浊油…清光…格物…致知…”


    他无意识地喃喃自语,身体微微颤抖。


    他读圣贤书,讲求“修身齐家治国平天下”,


    讲求“存天理,灭人欲”,讲求“君子远庖厨”。


    他视这些匠作之事为奇技淫巧,是下贱营生。


    可眼前这活生生的一切,这化腐朽为神奇的过程,


    每一步都仿佛遵循着天地间某种隐秘而强大的规律!


    “轻重不同,故分离”…这难道不是“物有本末,事有终始”?


    “碱可去酸苦之味”…这难道不是“以正祛邪”?


    这哪里是贱业?这分明是窥探天地造化之工!是真正的“格物”!


    他长久以来信奉的世界观,如同被投入巨石的冰面,发出刺耳的、令人心悸的碎裂声!


    圣贤书中的微言大义,在此刻竟显得如此苍白无力!


    而眼前这油污遍布、气味刺鼻的工坊,


    这看似粗鄙的“奇技”,却仿佛向他敞开了一扇通往真实世界的大门!


    一门蕴含着巨大力量、足以改变现实的“实学”!


    强烈的冲击让他脸色苍白,额角渗出冷汗,仿佛刚刚经历了一场精神上的剧烈搏斗。


    他猛地后退一步,像是要逃离这颠覆他认知的地方,眼神慌乱,不敢再看李烜,更不敢再看那流淌的清油。


    “徐兄?”


    李烜看着他失魂落魄的样子,轻声唤道。


    徐文昭如梦初醒,脸上血色尽褪。


    他深深地、极其复杂地看了李烜一眼,


    那眼神中有震撼,有迷茫,有挣扎,甚至还有一丝…恐惧?


    他嘴唇翕动了几下,最终一个字也没说,


    猛地一转身,几乎是踉跄着冲出了工坊大门,那身青衿的背影,仓皇得如同丧家之犬。


    ***


    深夜,徐家那间破败的书房。


    一盏如豆的油灯(灯油正是李烜早前送的“明光油”,燃烧稳定,光亮远超他之前的劣油)下,徐文昭枯坐桌前。


    桌上,摊开的是他视若珍宝的《论语》,朱笔批注密密麻麻。


    然而,他的目光却空洞地越过书页,毫无焦距。


    白天在工坊看到的那一幕幕,如同走马灯般在他脑中反复回放:


    污浊的黑油、神奇的碱洗酸洗、升腾的油气、冷凝的清流…


    李烜那句“轻重不同,故分离”如同洪钟大吕,震得他耳膜嗡嗡作响!


    圣贤之言,固然高妙,可…能解释那黑油如何化清吗?


    能算出那酸水配比吗?


    能造出那神奇的锡管和陶罩吗?


    一股巨大的空虚和迷茫攫住了他。


    他烦躁地推开《论语》,手指无意识地在桌面上划拉着白天李烜涂写的那些算式符号。


    鬼使神差地,他站起身,走到墙角一个落满灰尘的书箱前,一阵翻找。


    箱底,几本被他父亲斥为“杂书”、“玩物丧志”的册子露了出来


    ——《天工开物》(明末宋应星所著,此处为剧情需要时间线微调)、《梦溪笔谈》、《水经注》…甚至还有一本残缺的《算术统宗》。


    他吹去书上的积尘,迟疑着,手指微微颤抖。


    最终,像是下定了某种决心,


    又像是被某种无形的力量驱使,


    他一把抓起了那本《天工开物》,


    回到灯下,就着清亮的灯光,


    带着一种近乎朝圣般的、又混杂着背叛圣贤的罪恶感,翻开了第一页…


    “粤北挖煤…滇南采铜…景德制瓷…”


    一行行记载着百工技巧、物性原理的文字,


    伴随着粗糙但精准的插图,涌入他的眼帘。


    书中描述的冶铁水排、火药配制、谷物加工…无不与那油坊中的“格物”隐隐呼应!


    他越看越心惊,越看越入神。


    时而蹙眉思索,时而恍然大悟,时而又因书中描述的技艺之精妙而拍案叫绝!


    曾经被他视为“小道”的知识,此刻却如同甘霖,浇灌着他干涸而迷茫的心田。


    原来,天地万物,运行自有其律!


    非圣贤一句“天理”所能囊括!


    油灯静静燃烧,灯光明亮而稳定。


    书房里,只剩下书页翻动的沙沙声,和一个旧书生内心世界崩塌与重建的无声轰鸣。


    他时而看看手中“杂书”,时而望望那盏清亮的油灯,


    再低头看看自己那身象征“清流”的青衿,


    眼神中的迷茫渐渐褪去,取而代之的是一种前所未有的、混杂着痛苦与明悟的锐利光芒。


    也许…道,并非只在圣贤书中?


    就在这时,窗外传来一阵急促的脚步声,伴随着陈石头那特有的、带着压抑兴奋的大嗓门:


    “烜哥儿!查清楚了!牛扒皮那‘澄心油’的鬼把戏…捅破天了!沈小姐让你…立刻去‘收网’!”
(←快捷键) <<上一章 投推荐票 回目录 标记书签 下一章>> (快捷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