火车“况且况且”的节奏还在脑子里晃悠,人已经站在长城石油燕山分公司法务部的门外了。
东海那带着咸腥味的海风和炼厂特有的轰鸣,隔着一千多公里,感觉像上辈子的事。深吸一口气,敲了门。
“进。”一个干脆利落的女声。
办公室不小,但被一排排顶天立地的文件柜塞得满满当当,几个工位上的人埋头在电脑前,没人抬头。
正对着门的,一张宽大的实木办公桌,约莫四十出头,短发一丝不乱地别在耳后。
飞快地在我身上扫了一圈,气场沉静。
“林晓阳?”她开口。
“是,您好!我是今天来法务部报到的林晓阳。”我赶紧上前一步,把手里捏着的调令递过去。
她没接,“放这儿。”然后从右手边一摞半尺高的文件顶上,抽出一个档案袋。
“我是法务部主管,赵清。”她语速很快。
“你的工位靠窗第三个空位。桌上那堆,是你的。”她抬手指了指。
我顺着看过去,一张普通的办公桌,桌面却被两座“文件山”完全占领了。
“这…这都是?”我不禁感叹道。
“合同。”赵清头也没抬,“技术转让、设备采购、工程分包,还有几个供应商框架协议。一共八十份。今天签完。”
“八十份?!今天?”从东海过来,火车坐了一夜,现在才早上九点刚过,就算不吃不喝不睡……
“对,今天下班前。”赵清抬头看我,“初审。找出明显的问题条款,标注出来。”
“签名栏旁边贴好签批条,写清你的初审意见和签名日期。流程都在你左手边第一个文件夹里。”她又指了指桌上一本文件夹。
“东海那边没让你接触过合同?”
“接触过一些…采购申请,报销单据,还有部门内部的小协议。”我老实回答,“但这么大宗的…没独立审过这么多。”
“那就现在开始学。”赵清的语气仿佛在陈述一个物理定律。
“燕山不是东海。一个条款的疏漏,可能就是几百万甚至上千万的损失,或者给公司埋下巨大的合规漏洞。”
“别想着按部就班,慢慢来。”
“你的前任,上周刚因为一份设备采购合同里的技术参数陷阱没看出来,让公司差点吃大亏,自己卷铺盖走人了。”
她的声音更有压迫感了,“今天这八十份,就是你坐在这个位置上的投名状。”
“审不完,或者审出重大疏漏没发现,明天你就不用来了。”
“流程和模板,自己看。有实在拿不准的,”她抬手指了指斜后方一个工位。
“找周姐问。只问流程,具体法律判断自己负责。开始吧。”
八十份,投名状,卷铺盖走人。
东海那会儿,陈师傅常说“慢工出细活”,到了这儿,直接变成“快工出不了活就滚蛋”?
隔壁工位一个正在喝水的女同事被惊动,转过头来。
她看起来三十多岁,戴着副黑框眼镜,眼神倒是温和许多。
“新来的吧?林晓阳?”她带着点笑意。
“我叫周敏,叫我周姐就行。赵主管,给你下马威了?”
我苦笑了一下,指了指那两堆文件:“八十份…今天签完。”
周姐同情地点点头,“嗨,老传统了。当年我来报到也是这么一摞。”
“赵头儿就这风格,雷厉风行,眼里揉不得沙子。不过她业务能力是真的强,跟着她能学到真东西。”
“别慌,审合同有套路的,先看主体资格、标的、价格、付款、违约这几个核心条款,其他的后面再说。流程本看了没?”
“刚拿到。”我拿起那本流程手册。
“先别急着一页页啃。”周姐凑近一点。
“翻到附录三,看那个‘合同初审速查指引’,一页纸,抓重点!实在搞不懂流程怎么走,再问我。”
“记住啊,只问流程怎么操作,具体这合同条款有没有毛病,千万别问我,自己拿主意,赵头儿最烦这个。”
“明白了,谢谢周姐!”这份带着温度的善意,像寒冬里递过来的一杯热水。
翻开流程手册,找到那页“速查指引”。
列出了十几个关键审查点和对应的系统操作步骤。
我定了定神,从左手边文件山最顶上抽出一份。
封面上印着:《精密阀门采购合同》。
甲方:长城石油化工股份有限公司燕山分公司。
乙方:……嗯?这乙方名字怎么看着有点眼熟?
好像在东海某个供应商名单里见过?来不及细想,打开合同正文。
第一条:合同标的物及规格型号……
东海的合同相对简单,标的物描述也直接。
眼前这份,光“精密阀门”的技术参数就列了两页,什么压力等级、流量系数、材质证明、执行标准……
我赶紧对照速查指引,一项项核对供应商提供的资质文件是否齐全,授权是否在有效期内。
时间一分一秒过去,一份合同还没看完一半,就觉得眼睛发酸,脑子发木。
“小林,”周姐轻轻敲了敲中间的隔板。
“这个贴在你审完的合同签名页旁边,初审意见简明扼要写清楚问题在哪,或者写‘未见明显异常’。”
“好,谢谢周姐。”我看着那小小的纸条,感觉责任重如千斤。
硬着头皮继续。强迫自己像一台人肉扫描仪,眼睛在密密麻麻的条款和一堆附件证明文件之间快速切换。
主体没问题…价格是固定总价…付款比例30%、40%、30%,三期,看起来没问题…
等等!这个验收标准!——“需甲方现场工程师签字确认并加盖项目章”。
项目章?在东海,这类设备验收,部门主管签个字盖个部门章就完事了。
项目章…那得等具体项目立项才行,这阀门是通用备件,采购来放仓库的,哪来的具体项目?
这要是供货商卡着不给验收,后面40%的款就拖着…好像有坑?
我在签批条上写下:
“验收条款:要求加盖项目章可能不适用通用备件入库验收,建议明确为‘甲方授权代表签字及加盖设备管理部门章’。”
签上名字和日期,小心翼翼地贴在签名页旁边。不知道这判断对不对。
一份,两份…处理完的文件被挪到右边,未审的“山”似乎矮下去一点点,但速度还是太慢。
“呼…”旁边周姐长长舒了口气,“小林,去食堂吗?补充点弹药再战。”
我看了眼左手边还剩大半座的文件山,摇摇头。
“周姐你先去吧,我再赶赶,时间不够。”
“行吧,别太拼,身体要紧。”周姐拍拍我肩膀,走了。
我又拿起一份《催化剂技术转让框架协议》。
技术转让…这个在东海接触得更少。
转让方是一家听起来挺有名的化工研究院。
转让内容、费用、支付方式…翻到保密条款部分。
“乙方(转让方)承诺对甲方提供的所有技术资料严格保密…”嗯,这没问题。
“甲方(我方)承诺对乙方转让的核心技术工艺包保密…”这也是应该的。
继续往下看:“…保密期限自本合同签订之日起生效,至本合同项下技术被公众合法知悉或甲方书面解除乙方保密义务之日止。”
核心工艺包,应该是长期保密的吧?这期限描述…好像把主动权完全交给乙方了?
如果乙方自己泄露了呢?或者过了十年八年,这技术虽然没公开,但乙方说一句‘我觉得应该解除了’,我们就得解除?这风险…
我翻流程手册,想看看有没有关于保密期限的审查要点。
翻了半天,速查指引里没有特别提到。
怎么办?问周姐?不行,赵头儿说了只能问流程。自己判断。
心一横,在签批条上写:
“保密条款:保密期限设定不够明确,建议限定具体年限(如二十年)或明确约定‘至该核心技术被合法公开或不再具有商业价值时止’,并将甲方单方解除权修改为双方协商一致解除。”
写完后,心里七上八下的,这改动算不算“重大”?
午饭时间就在这种高度紧张和不断自我怀疑中过去了。
周姐帮我带了个三明治回来,我三口两口塞下去,灌了一大口水,又扎进文件堆里。
下午的时间像是被按了快进键。
感觉脑子已经变成了一锅浆糊。数字、条款、专业名词在眼前跳舞。
我开始怀念东海车间里那震耳欲聋的机器声了,至少那声音是实实在在的,不像这些白纸黑字,平静下面全是暗礁。
“小林,这份供应商框架协议,乙方提供的营业执照副本扫描件,注册地址好像变更了,但没提供变更登记证明。”
周姐的声音忽然在耳边响起,带着点提醒。
我心里“咯噔”一下,赶紧拿过来核对。
果然!地址和营业执照上对不上!这么明显的疏漏我居然没发现?
“对…对不起周姐!我马上改!”我手忙脚乱地去找修正贴。
“别急,”周姐按住我的手,“初审就是干这个的,发现问题及时改。下次注意看仔细点就行。”
“赵头儿虽然严,但只要你认真负责,她心里有数。”
我心里后怕不已。这要是在后面流程里被审计或者法务复审发现了,我这个“投名状”估计直接就烧成灰了。
时间指向下午四点。
右边的“已审山”堆得有点规模了。
还有将近二十份!
咬咬牙,抽出一份《工业润滑油年度采购合同》。
内容相对简单,供应商也是老合作方。
快速扫过主体、价格、付款、交货…嗯,都没问题。翻到最后一页签名处,准备贴个“未见明显异常”的条子。
透过百叶窗缝隙,在堆满文件的桌面上投下几道斜长的光影。
墙上的挂钟,分针不紧不慢地,又往前挪了一格。