默认冷灰
24号文字
方正启体

第15章 法务初涉:合同的陷阱

作者:行人临发又开封本书字数:K更新时间:
    这些日子,我时常盯着那份实习生小王的档案,那行“安全培训未完成”的字迹让人眼睛酸酸的,他才刚二十岁。


    “小林?发什么愣呢?”行政部的张姐声音响起。


    “法务部那边人手不够,点名要你去帮几天忙,整理归档旧合同。赶紧过去,王总监等着呢。”


    “哦,好,这就去。”张姐瞥了我一眼,大概看出我情绪不高,只说了句:“法务部规矩多,少说多做,别惹事。”


    “知道了,张姐。”


    推开法务部的玻璃门,跟行政部那种人来人往的热闹完全不同。这里安静得只能听见中央空调的声音。


    “林晓阳?”一个戴着金丝眼镜的中年男人从堆满文件的办公桌后抬起头。


    他就是法务总监王明远,“张主任打过招呼了。那边。”


    他指向墙角一张堆满了档案袋的小桌子。


    “2010年到2012年,采购部的所有合同及补充协议,按年份、供应商名称、合同编号重新整理、排序、归档。”


    “目录录入系统。要求清晰、准确、无遗漏。”


    “给你三天时间。有问题吗?”


    “没有,王总监。”我看着那堆得摇摇欲坠的档案袋,感觉有些头大,这工作量……


    “法务部的文件,每一个字都可能价值百万,甚至关系公司生死。”王明远的声音从背后传来。


    “不是你们行政部印印通知、发发劳保那么简单。”


    “记住,只看,只整理,不懂就问,别乱动你的脑子去瞎‘联想’,完成你的任务就行。”


    “明白。”我拉开椅子坐下,行吧,整理文件,总比对着小王的档案强。


    档案袋一打开,一份份厚重的合同,密密麻麻的条款、数字,看得人眼花缭乱。


    供应商名字五花八门,合同金额从几万到上千万不等。


    我按照要求,一份份摊开,核对日期、编号、供应商名称,再按顺序排列好。


    我强迫自己专注在那些印刷体的文字和数字上。


    时间在翻页和敲击键盘录入目录中流逝着。


    直到下午,翻到一份“2011年第三季度特种催化剂采购合同”。


    甲方是我们东海炼化,乙方是一家叫“宏远新材料”的公司。


    合同金额不小。我习惯性地扫视着关键条款:品名、规格、数量、单价、交付时间、验收标准……目光落在技术参数那一栏。


    “活性组分含量≥ 98%……”我念出声,觉得有点不对。”


    “等等,刚才在整理上个月技术科送来的一份新型催化剂试用报告时。”


    “好像看到他们内部讨论的基准要求是≥ 95%?”


    “98%……比技术科自己定的基准还高?


    我以为是型号不同,赶紧翻到合同附件里的技术规格书。


    没错,白纸黑字写着:“型号:HX-CAT-03,活性组分含量:≥ 98%”。


    心里那点不对劲的感觉更重了。技术科那帮人,对数据抠得死紧,整天念叨“差之毫厘失之千里”。


    他们会采购一个性能参数远超当前实际需求的催化剂?


    而且还是“特种”催化剂,这价格不便宜。


    这不符合常理,也不符合我对陈师傅他们技术部工作风格的认知。


    我下意识地拿起笔,在那份合同的技术参数栏旁边,用铅笔轻轻画了个小小的问号。


    又在合同编号下方空白处写了几个字“参数异常?对比内部基准偏高,疑似浪费成本或……?”


    刚写完,头顶就投下一片阴影。


    “你在做什么?”王明远的声音在我头顶响起。


    我吓了一跳,“王总监?我……我在整理,发现这份合同的技术参数好像有点问题,跟技术科内部……”


    “问题?”他抽走我手里的合同,眼镜后的目光扫过我画问号的地方和旁边的铅笔字。


    “你?一个行政部借调来整理档案的实习生,在质疑专业采购合同的技术参数?”


    周围几个埋头工作的法务部员工都停下了动作,目光若有若无地看过来。


    “我……我只是看到技术科之前的报告……”我试图解释。


    “技术科的报告是技术科的事!采购合同是法务部审核、公司领导签批的!”王明远打断我,带着毫不掩饰的轻蔑。


    “你懂什么是‘技术基准’?你懂什么叫‘特种催化剂’?你懂这里面涉及多少专利壁垒和市场行情吗?”


    “林晓阳,别以为在行政部,帮技术科跑跑腿,就觉得自己什么都懂了!法务部的专业,不是你这种新人能理解的!”


    “管好你的手,也管好你那点不值钱的‘小聪明’!你的任务是整理、归档!”


    “不是在这里发挥你那点可怜的想象力,给我们法务部的工作添乱!”他指着合同上那个小小的问号和我的铅笔字。


    “把你这些标注擦掉!别再让我看到你在不该动脑子的地方动脑子!”


    我能感觉到周围那些目光,有同情,有好奇,更多的是事不关己的冷漠。


    脸上比被人打了一巴掌还难受。


    我盯着那个铅笔画的问号,它此刻显得那么愚蠢和多余。


    我默默地拿起橡皮,用力地擦,把那小小的疑问和那几个字擦得干干净净。


    王明远转身走回他的独立办公室。


    档案室里恢复了那种沉寂。


    我低下头,继续机械地整理下一份合同。


    参数异常?浪费成本?或者……王明远那句“专业审核、领导签批”像回声一样在我脑子里来回碰撞。


    真的是我多管闲事,不懂装懂吗?


    可技术部那份报告上讨论的基准是95%,清清楚楚……98%的高参数,意味着更高的采购成本和更严格的验收标准,对谁最有利?


    乙方,“宏远新材料”……这个名字,在王明远那呵斥声里,似乎也带上了一层模糊不清的影子。


    那份被擦掉的疑问,像一颗硌在心里的沙子,怎么也按不下去。


    法务部的文件……真的每一个字都价值百万,关系公司生死?


    那为什么,一个看似不起眼的参数偏差,会引来总监如此激烈的反应?


    我看着电脑屏幕上刚刚录入的目录条目:“宏远新材料……HX-CAT-03……”光标在名称后面闪烁,仿佛无声的警告。
(←快捷键) <<上一章 投推荐票 回目录 标记书签 下一章>> (快捷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