默认冷灰
24号文字
方正启体

第104章 白袍救主

作者:暮云九霄本书字数:K更新时间:
    一名浑身是血的传令兵跌跌撞撞地冲上城楼,嘶声喊道:


    "陛下!西门...西门失守了!哪里出现了傅玉麟!"


    "胡说!"


    刘崇一把揪住传令兵的衣领,"傅玉麟明明就在城下!"


    话音未落,远处皇宫方向突然传来震天的喊杀声。


    只见西边天际火光冲天,隐约可见"傅"字大旗在火海中猎猎作响。


    更令人毛骨悚然的是,城下被困的"傅玉麟"突然摘下面甲。


    赫然是石惊天假扮的!


    "报——!"又一名侍卫扑倒在地。


    "淳于将军旧部在张恒带领下临阵倒戈,已经和傅家军合兵一处,正朝这边杀来!"


    刘崇踉跄后退两步,龙冠歪斜。


    他这才惊觉,东华门这边根本就是诱敌之计。


    城下的石惊天突然暴起,一斧劈开囚车:"淳于将军!你受苦了。”


    震天的喊杀声中,真正的傅玉麟率领玄甲铁骑如潮水般涌来。


    他手中长戟所向披靡,所过之处血浪翻涌。


    刘崇面如死灰地站在城楼上,早没了先前的嚣张气焰,龙袍上沾满烟灰,金冠也不知所踪。


    "国主!快走!"


    一道白影倏忽闪过,苏燕方手持丈二银枪挡在刘崇身前。


    这少年将军一袭素袍,在火光中分外醒目。


    自古能着白袍上阵者,绝对是世之猛将!


    昔年薛仁贵白袍破阵,赵云白甲救主,皆是万军丛中取上将首级的传奇。


    苏燕方银枪舞作一团寒光,接连挑落三员傅家偏将,硬是在乱军中杀出一条血路:


    "请国主随末将突围!"


    他反手一枪刺穿追兵咽喉,枪尖红缨在风中飘荡,"


    北门尚有三千兵马!"


    刘崇如梦初醒,慌忙抓住苏燕芳的袍角。


    白袍小将一声长啸,竟挟着国主从三丈高的城楼一跃而下,稳稳落在早已备好的汗血宝马上。


    傅玉麟见状大怒:"放箭!"


    只见苏燕芳头也不回,银枪在身后舞得密不透风,利箭纷纷折断落地。


    眼看就要冲出重围,斜刺里突然飞来一道青影。


    徐涟手持宝剑拦下白袍小将苏燕方:"留下刘崇!"


    徐涟望着那道白影,眼中闪过一丝复杂的神色。


    他曾在飞凤楼亲眼目睹这少年与禹帝大将崔明交手,并将崔明斩杀,那时便觉此子枪法精妙,气度不凡。


    今日危局之下,苏燕方竟能临危不乱,单枪匹马护主突围,这份胆识与忠勇,着实令人钦佩。


    方才交手时,银枪与剑在火光中划出十余道寒芒。


    每一次兵刃相击,徐涟都能感受到对方枪法中那股不屈的韧劲——


    这少年年纪不过十七八,枪法却已得"稳、准、狠"三昧,只是内力尚欠火候。


    十五招过后,苏燕芳虎口已然迸裂,却仍咬牙死战。


    "可惜了这块璞玉..."徐涟心中暗叹,手中宝剑故意偏了三分,让出一道空隙。


    苏燕方何等机敏,立刻会意,枪尖虚晃一招便抽身而退。


    两人目光在硝烟中短暂相接,少年眼中闪过一丝感激,却又迅速隐去——


    毕竟此刻他肩负着护主重任。


    望着白袍小将远去的背影,心绪复杂,他本可以将他留下。


    但这少年估计得以死相抗,让这样一个人夭折,实在不忍。


    他要为青黛出云公主报仇,只得再找机会了。


    北门外,苏燕芳方带着残存的士兵与三千兵马汇合。


    他回头望向火光冲天的禹都城,将那个青衫仗剑的身影深深刻在心底。


    或许有朝一日...这个念头刚起,他便狠狠摇头,搀扶着惊魂未定的刘崇翻身上马:"国主,我们走!"


    傅年侃走到徐涟身后,“徐兄这是…”


    徐涟忙神色如常道:“无事。”


    傅大将军攻占禹都之后,革除了明国国主的积弊,向天下人公布了禹帝血诏。


    傅玉麟立于禹都皇城正阳门前,身后玄甲军列阵如林。


    他手中高举那方染血的绢帛,在朝阳下字字如血:


    "朕以不德,致奸人窃国。刘崇阴谋篡位,赵元假选灵童实为妖妃药引......"


    洪亮的声音在广场上回荡,围观的百姓越聚越多。


    当念到"以稚子心为药引"时,人群中爆发出一阵惊呼;读到"暗害傅家满门"时,已有老者掩面而泣。


    "今日,便让天下人看看这位''仁君''的真面目!"傅玉麟猛地将血诏掷向空中,早有亲兵接过,将其高悬于城门示众。


    血诏在晨风中翻飞,暗红的字迹如泣血般刺目。


    人群中,一个膀大腰圆的屠户突然挤到最前面,他粗糙的大手死死攥着油腻的围裙,铜铃般的眼睛里布满血丝:


    "原来灵童失踪是这么回事!我那恒儿......"


    这个平日杀猪不眨眼的汉子,此刻却哽咽得说不出话来。


    他的儿子参加了选拔,一去不复返。


    徐涟心头一震——景恒!那个在灵童大典上悄悄将年心绝笔信塞给他的孩子。


    他记得那孩子有着与年龄不符的沉稳眼神,他临死前若能见到他父亲,带话给他父亲。


    “孩儿不负他教诲“仁义每多屠狗辈”。


    "这位大哥"


    徐涟轻拍屠户颤抖的肩膀,"可否借一步说话?"


    屠户惶恐地后退半步,看着清眼前这位气势非凡的儒雅公子,顿时手足无措起来。


    徐涟不由分说拉着他穿过人群,将他带到皇宫傅玉麟面前。


    "大将军,"徐涟声音低沉,"这位便是景恒的父亲。


    当日年心公子......"话到此处,素来从容的徐涟也不禁喉头滚动。


    "正是通过景恒,将遗书转交于我。"


    傅玉麟高大的身躯猛地一晃。


    他缓缓蹲下,颤抖的双手握住屠户满是老茧的手:"我儿...临终前......"


    屠户扑通跪下,泪水滚滚滑落。


    傅玉麟铁铸般的身躯剧烈颤抖起来,他眼含热泪。


    两个失去儿子的父亲,一个穿着染血的铠甲,一个围着油腻的围裙,都是伤心人。


    徐涟默默退后半步。


    在傅家的照拂下,那位屠户一家搬进了城东的宅院。


    景恒的小弟景瑜被送入太学读书,这是傅玉麟亲自下的令——兑现年心对那个勇敢孩子的承诺。


    徐涟站在新漆的朱红廊柱下,望着城楼上依旧高悬的血诏。


    秋风掠过,那染血的绢帛已有些褪色,却依旧倔强地飘扬着,仿佛在提醒着过往的伤痛。


    傅玉麟成了禹都的新主人。


    出人意料的是,他并未更改都城名称,而是建立了虞国,自称国主。


    朝中老臣都记得,傅家祖上本就是禹朝开国的"筑石将军",如今这般安排,倒像是冥冥中的轮回。


    朝会上,当有人提议彻底抹去禹朝痕迹时,傅玉麟只是摇头:"我家三百多条人命,不是用来换一个虚名的。"


    他说的平静,但满朝文武都看见国主攥着龙椅的手,指节已然发白。


    在傅玉麟的治理下,禹都渐渐恢复了生机。
(←快捷键) <<上一章 投推荐票 回目录 标记书签 下一章>> (快捷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