默认冷灰
24号文字
方正启体

第二百零五章 农村包围城市

作者:地六癸水本书字数:K更新时间:
    话说李真。


    他在做了半美梦半噩梦的怪梦醒来以后,招来宫女侍候着洗脸,然后就去了政事堂。


    宫女看着他这么早起来,暗自纳罕。王爷今儿怎么这么早起床?晨鼓还没响呢。


    进了政事堂,李真看着关中平原,找出编号对应的地理志,研究起来。


    一直研究到晨鼓敲过,直到卯时,小翠带领宫女送过来早膳,才停下来用膳。


    脑子里仍然萦绕着如何推行府兵制。


    用膳后,李真又去上朝。


    小皇帝看他又来上朝,笑得合不拢嘴。


    群臣拜倒,“吾皇万岁万岁万万岁!”


    “众爱卿平身。”小皇帝道。


    李真心里一松,这才像个朝廷的样子嘛。


    接下来,朝臣们纷纷奏报,奏报上来的问题基本划为两类,一是财政,二是军政。


    财政问题归相和刘宴他们已经做好对策,小皇帝只管说“就按照归相所奏施行”。李真听得不太上心。


    听到军政奏报,一边听一边琢磨着对策。但他于军事全然不懂,只是了解情况,没表态。小皇帝则娴熟地施展着“此事着归相和卫国公商议”甩锅大法。


    常朝奏报了一个多时辰散朝。


    群臣陆陆续续散去,小皇帝得意地看着李真,“九叔,怎么样?”


    “不错,有进步。好好跟着老师们学!”


    李真夸赞道。


    太皇太后和高公公走出后帘。太皇太后看着李真微笑着问,“摄政王,今天的仗下会议你要参加么?”


    归叔夜和李沉舟也笑着看向他。他俩身边围着几个兵部官员。


    “参加。”


    李真郑重点头,转头问归相,“归相,卫国公,今天议题是什么?”


    “削藩。”李沉舟道。


    “摄政王,我们到议政殿商议。”归相笑着指了指偏殿。


    李真跟着他们进了偏殿。


    太皇太后口角噙着微笑,在高公公的陪同下走出兴庆殿。


    “真儿要理政了,若他能坚持下来,哀家肩上的担子也轻了。若他能每天上朝,哀家便不再垂帘听政。”


    太皇太后叹道。


    高朝世心知太皇太后并非嗜权之人,此言由衷而发,但想起小夷的话,只是笑道,“摄政王会成长起来的。我大唐必将重回太宗皇帝和玄宗皇帝时期的辉煌。”


    太皇太后欣慰点头。二人在太监和宫女环卫下回了南薰殿。


    仗下会议这边。


    李真又做了个听众,听着卫国公和几个兵部大佬在探讨如何推行府兵制。


    原来兵部早就有过和李真一样的设想。


    听完卫国公李沉舟讲述过关中地区推行府兵制的难处,李真这才知道,自己当初的想法有多幼稚。


    不仅没荒地,而且有几个州还是个火药桶,内部矛盾频发,军队动不动哗变。比如泾原、凤翔,都曾出过叛乱。


    朝廷对其根本没有控制权。


    李真听得直皱眉。心想穿越小说看多了果然降智,现实情况要比自己预料的还要复杂。


    众将领议论纷纷,李真一语不发。像个电线杆子杵在那里。


    众人心知他不懂军事,怕他难堪,都没敢询问他。


    讨论了半天,只讨论出个“征召京畿周围的农户为首批府兵”的保守办法。


    李真的眉头越皱越深,他对大唐府兵制和募兵制有所了解,再加上今天也翻阅了地理志,上面有对府兵制的详细介绍。


    府兵本质上来讲是“兵农合一”,由朝廷分给农户永业田和口分田。闲时种地,战时出征。


    出征的府兵朝廷不给发军饷,他们还要自备弓、箭、刀,还有马匹马鞍,甚至还要自带干粮。


    虽然能免除赋税徭役,可与身家性命和自备费用比较起来,得不偿失。傻子才干。


    若要强征,不但会加重民生负担,搞不好还会引发民变。


    李真不禁摇摇头。


    归相微微向李沉舟打了个眼色。


    李沉舟笑着问,“摄政王有何见解?”


    “我不熟军事,见解谈不上。卫国公,我觉得我们可否换一个角度考虑。不要只想着从关中地区往外打。”


    李真目光灼灼道。


    “哦,那该怎么打?”李沉舟问。


    【“中心开花,内外协同。农村包围城市。”】


    李真搜刮着前世看过的军事纪录片,学着主席的样子道。


    李沉舟等人闻听,大感兴趣,纷纷道:“摄政王请指点,”


    “很简单,以京畿三州府为核心,加强军事实力,连带神策军、龙武军,再加上州府兵,应该能聚起二十万军队。然后联络外部对我大唐忠心耿耿的节度使,善加扶持,给军费募兵,内外联合,解决一个个硬骨头。优先解决关中地区。”


    归相沉默不语。


    李沉舟等人闻听,微微失望。心想,外部哪个地区?那些节度使都拥兵自重,怎肯听从朝廷旨意。


    归相却问,“摄政王,你觉得可以联络哪个节度使?”


    “我觉得瓜沙二州的归义军节度使张淮深忠心耿耿,可以和朝廷联合,朝廷可以拨付军费,张节度使招募流民。吐蕃现在内乱,兵源充足。等到招募足够的军队,先解决凤翔、陇州两地。”


    归相心知他去龟兹借银时必是经过瓜沙二州,和张节度使接触过。张氏叔侄的忠义他也素来听闻,归义军的初代首领如今还在长安致仕养老。


    倒是可行之策。


    饶有兴趣地问,“然后呢?”


    “然后,打通西部。攻下之地,朝廷派员去守,一旦平西,先在陇西推行府兵制。有了足够的兵力,再平定关中。然后再收回田地,均分给流民和民户,推行府兵制。这样,天下可定矣。”


    李真涛涛不绝道。


    李沉舟闻听,态度大变,赞叹道,“没想到摄政王竟有如此韬略。其余地方呢?”


    “其余地方,我还不了解具体情况。但建议先从漕运沿途的州府节度使着手,该扶持的扶持,该围剿的围剿,该平定的平定。”


    归相连连点头,“对,漕运涉及朝廷的财政三策,确实应优先控制。”


    李沉舟拈须微笑,心想,摄政王此策令人茅塞顿开,实乃不世出的军事天才。


    他哪里能想到,李真只是占了信息差的优势而已。而且,李沉舟虽有军神之名,但更多的是战术和武力层面,在战略方面却才能一般。


    仗下会议要散的时候,礼部侍郎早已等候在偏殿门口,向李真见过礼后,问归相,“令公,科举春闱已近,今年的考题应以何为题?”


    听到科举二字,李真脑子嗡地一震,想起一个人来。


    一个因为落地满腹抱怨的考生,而后率众起义,屠戮大半唐土。


    可以说,唐朝就毁于两场大起义。


    安史之乱和黄巢起义。


    “待到秋来九月八,我花开后百花杀。冲天香阵透长安,满城尽带黄金甲。”


    这个反骨仔。反心已久。


    【此时距离黄巢起义应该不远,得先解决这个黄巢!】


    李真心里呐喊。
(←快捷键) <<上一章 投推荐票 回目录 标记书签 下一章>> (快捷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