默认冷灰
24号文字
方正启体

第一四一九章 尸山(二合一)

作者:大苹果本书字数:K更新时间:
    一夜的权衡之后,桓玄做出了决定。局面到了这个地步,确实没有太多的选择。如果不强行打开局面,扭转局势的话,那么等待自己的便是慢性死亡。


    京城周边已经失去了控制,偌大的大楚似乎只剩下了一座孤城。西北和西南诸地虽然还在自己手里,但是已经是远水难解近渴。况且,那些地方的人力物资也已经捉襟见肘了。比如荆州梁州益州之地,抽调了大量的兵马前来,短时间内很难再有大量的增援。更何况,西侧的通道随着局势的发展很快就要失守,恐也难增援京城。若再不采取行动,局势会越来越恶劣。京城的储备在经过长时间的消耗之后也支撑不了多久。无论从哪个方面来说,也该到了要拼死一搏的时候了。


    桓玄所虑的其实是万一这种冒险失败之后的后果。一旦进攻失败,京城肯定是保不住了。自己率军东来,为了攻下建康可谓是费劲了心力。终于拿下建康了,登上皇位了,但屁股还没坐热,却要被人赶出京城,心中当然不甘。


    但桓玄后来想通了。大丈夫要能屈能伸,懂得进退。跟性命相比,建康城算不得什么。一旦失败,大不了退回西北之地养精蓄锐积蓄力量便是。自己还年轻,有的是时间和机会。西北诸州地域广大物产丰饶人口众多,自己很快便会恢复过来。将来再伺机东进,卷土重来便是。若为了死守建康丢了性命,那岂非是不智之举。


    况且,此战胜负未知。按照桓嗣的说法,对方抽调了兵马去增援广陵,眼下算算时间当未返回。那么对方在城外的兵马数量不多。按照估算,最多五万兵马在此。那么,以己方十余万的兵马进行大举猛攻,是绝对有机会的。哪怕是如桓嗣所言,此战只要毁了对方的火器和攻城器械。哪怕是死伤一些兵马,那也是可以接受的结果。东府军所依仗的不就是火器么?用兵马的性命换火器,未尝不是一个好的交易。对方没了火器和攻城器械,那么他们想攻城怕也是妄想。


    凌晨时分,桓玄召见了桓嗣桓伟冯该万盖丁仙期等心腹将领,告诉他们,他已经决意的派大军出击袭营,进攻东府军。为了保密和防止扯皮,桓玄根本没有召见其他大臣来宣布此事,他知道,那样的话会众口不一,缠杂不清。


    桓玄决定亲自挂帅,统领全军。他指定了兵分两路进攻的计划,具体便是,集结城中十万兵马,以桓嗣桓伟为左右军统帅,各率三万兵马从两翼进攻。桓玄自己则率四万大军为中路,正面进攻。


    其实也无需做什么战术上的安排。东府军的大营就在钟山之南,无非是攻其左右营,突进中心营地罢了。进攻兵马的安排其实是根据对方营地的格局进行分派的。


    当然,在小的战术上需要做一些安排。比如,对方火器的凶猛需要考虑,便以孱弱中军兵马为第一波进攻兵马,去迎接敌人的火器打击,精锐的西北兵马后续冲锋。比如,两万骑兵兵马将在战事激烈之时从两翼突进,快速搅乱敌人的防线,包抄对方中军大营。以及在必要时,驱赶城中百姓作为肉盾,进行掩护进攻等等。


    总之,为了这场战斗的胜利,桓玄等人将投入全部的力量,将不择手段。只要能够取胜,任何手段都可以用上。


    桓嗣桓伟等人开始集结兵马,进行全城兵马的总动员。除了留下少量的兵马维持城中基本驻守和治安之外,所有中军外军全部集结动员。各大屯兵城校场上人满为患,大量兵马集结于此,检查武器装备,配发弓箭盾牌,进行宣讲动员,忙的不亦乐乎。


    城中百姓也不得安生,为了防备火器,需要大量的盾牌之物。于是兵马在城中大规模拆卸门板铺门床板等物,打造遮挡的盾牌等等。除此之外,还‘动员’了大量的百姓参与作战,以备不时之需。


    时间虽然仓促,但到晌午时分,兵马人员物资都已经基本就绪。得益于桓嗣之前便做好的准备,这一番集结并没有花费太多的功夫。


    桓玄下令分发酒肉,犒赏兵马。亲自举杯同将士们共饮,勉励他们奋勇杀敌,给出了极为丰厚的升官加爵的承诺。所有将士酒足饭饱之后,兵马从东门和北门迅速出城,浩浩荡荡杀向钟山脚下的东府军大营。


    十余万大军,外加上万壮丁,组成的兵马可以用人山人海来形容。从京城到钟山大营不过十余里,官道山野之间全是兵马,密密麻麻无边无际,宛如遍地蝼蚁。


    午后未时,楚军抵达钟山西南侧。桓玄策马远眺前方敌军大营方向,但见山野清冷萧瑟,东府军大营连绵数里,横亘于前。对方营地之前,工事横陈,正有大批兵马进入工事之中准备拒敌。


    对方显然早已得到了消息,这也并不奇怪。城中那么大的动静,兵马出城浩浩荡荡,人嘶马叫的,对方怎么可能不知道。斥候定然早已探知。


    但桓玄并不在乎这些。此次就是正大光明的进攻,不管对方做出怎样的准备,那也是箭在弦上不得不发了。这一次本就是破釜沉舟之举。


    “传令,擂鼓,吹号,进攻!”桓玄发出了简短的命令。


    刹那间,上百面战鼓隆隆敲响,号角呜呜在寒风中呜呜吹响,号角声中,楚军进攻兵马兵分三路,从左中右三个方向朝着东府军大营挺进。


    最先进攻的便是三万中军兵马,左右各一万的兵马和中间的一万兵马都是中军。他们中的大部分人都是之前大晋的中军兵马,是当初驻扎在京城之中护卫的兵马。之前他们属于大晋朝廷嫡系兵马,不同于外军,地位颇高。但现在,在大楚朝,他们却已经被边缘化,真正的主力和核心是从西北来的荆州和梁益两州的兵马。但今日,他们却不得不打头阵。


    他们的将领在战前动员的时候告诉他们,此番进攻,中军要证明自己的能力,所以要打头阵,立首功。要证明自己。其实绝大部分中军士兵都明白,这是要他们当第一批进攻的炮灰。他们知道自己的位置,心中固然不忿,却也无可奈何。


    战斗打响之后,那便什么也不必多想了。兵马的洪流会裹挟着你前进,不管你心中怎么想,这种时候,你若敢后退或者磨蹭,便会被督战队斩杀。


    三万中军铺开在宽约四五里的区域,低着头猫着腰迎着刺骨的冷风向着敌军大营前方进攻。他们的速度一开始并不快,只是正常不行速度,队形也算规整。随着距离对方大营越来越近,他们的速度也越来越快。在进入里许范围之内的时候,他们开始奔跑,开始呐喊起来,阵型也开始散开。数万兵马的一起冲锋,那场面丝毫不亚于骑兵冲击,更像是一股惊涛骇浪,朝着东府军大营席卷而来。


    于此同时,东府军大营之中号炮连声。位于前营后方的火炮开始轰鸣,炮弹在冲锋的人群之中开始爆裂。一朵朵的黑云冲天而起,炸起的泥水冰雪和血肉在空中散落。战斗从一开始便在火炮的加持之下进入了白热化。


    火炮的位置在前营后方位置,面对敌人的攻营,东府军自然不能让火炮布置在前方,那会很快被对方冲垮捣毁。所以火炮后撤之后,安放靠后,但射程的优势让他们依旧可以打击大营前里许距离的敌人。


    百余门火炮以开花弹轰击敌军冲锋阵型,火光和浓烟在人群之中爆裂升腾,每一发炮弹都造成起码四五人的死伤。那是因为,战场其实很狭窄,即便对方已经以散兵阵型冲锋,已经充分规避了炮火的打击,但兵马其实很拥挤。炮弹落下之后,依旧死伤惨重。


    “杀!”楚军中军士兵呐喊着冲锋,浑然不顾周围轰鸣的炮火。尽管那些炮火令他们胆战心惊,不时能看到掉落在身旁的血淋淋的肢体,但他们选择了无视,只是一味的往前冲。那也是战前将领们要求他们这么做的。


    停留越久,伤亡越大,胆量越小,死的越快。什么也不顾的往前冲才是正经,什么也不要想,什么也不用管。


    五百步,四百步,三百步。


    距离敌军营地前沿工事越来越近,进攻兵马的速度也越来越快,他们飞奔着,喘息着,呐喊着向前猛冲,宛如洪水一般奔涌而去。


    在进入距离东府军大营三百步的范围内时,前方密密匝匝的环形工事后方,无数的人头冒了出来。


    “放箭!”


    “射击!”


    号令声此起彼伏,东府军营地外围的环形工事中防御的弓箭手和火铳手开始射击。密密麻麻的羽箭如飞蝗一般射向攻来之敌,箭支的残影填满了幽暗的空间。劲弩强弓神臂弓和普通弓箭交织在一起,织就了一张密密匝匝的大网,将进攻兵士笼罩在其中。


    而最令人恐怖的是两干多支新式火铳组成的防御火力,那是可以及远到两百步的长筒狙击火铳,使用的不是霰弹,而是铁弹珠。遂发点火,击发间隔时间很短,射程和威力惊人。


    尽管早有准备,因为对方营前的环形工事甚为显眼,进攻方早就看到了那些防御工事,也心知肚明定有弓箭手埋伏。但是,东府军火力之凶猛,打击力度之大,还是超出了进攻方的预料。弓弩夹杂着火器的轰击,一瞬间便将冲锋兵马的前排清空了一般。本来密密匝匝的前排冲锋阵型像是割韭菜一般的被割掉一茬。


    “举盾。冲!”进攻方将领大声吼叫起来。


    所有中军兵士慌忙将背在身后的盾牌取下,顶在前方。这些盾牌自然不是制式的盾牌,大多数由门板床板锅盖之类的东西改装而成。倒不是楚军没有制式盾牌,而是这些中军不配用正规制式盾牌,那些盾牌是留给后续进攻的主力使用的,所以中军士兵只能用这些临时打造的木盾。


    笃笃笃,噗噗噗。


    箭支雨点一般钉在木盾上,发出各种声响。不得不说,这些木盾还是起到了一些作用的,劲弩都无法穿透这些盾牌。盾牌上插满了箭支。但是,这些毕竟是拼凑的东西,也不可能有多么坚固。许多盾牌在箭支和火铳铁弹的轰击下在兵士们的手上破裂成碎片。


    那些幸运儿顶着盾无伤冲到近前后,随后遭遇了手雷的轰击和霰弹火铳的轰击。这可不是闹着玩的,这些都是面积杀伤的利器,在数十步范围内,是打击敌人效率最高的利器。


    数以干计的手雷落在冲锋的兵马阵型之中,同时上干支霰弹火铳轰鸣有声,将大片的弹幕轰击出去。惨叫声此起彼伏,响彻战场。爆炸的气浪掀飞了泥土血肉。火铳的铁砂四散乱飞,弹片带着啸叫声四处飞溅。


    一瞬间,数十步区域的中军被清空,冲到最前方的兵士死了十之七八,地面上全是倒下的兵马,满地的血肉尸体。


    进攻发起到现在,不过仅仅一炷香的时间。进攻方中军士兵的死伤便已达数干之众。硝烟弥漫烈火升腾的战场上,每一刻都有大量的兵马受伤或阵亡,这还是在距离对方营地两三百步的距离,遭受的还仅仅是对方外围工事中最多一万多东府军的阻击带来的结果。


    后方,桓玄紧皱眉头看着这一切,心中说不出是何种滋味。自从枞阳之战后,桓玄便明白东府军的战斗力是何等的强悍,他也希望自己拥有这样一支摧枯拉朽的兵马。可惜刘裕反了,火器泡汤了,这成了自己最大的心病。和东府军交手,最惧怕的便是对方的火器。今日东府军全面展示了他们拥有的火器的力量,短短的时间里,己方死伤惨重,惨不忍睹。


    不过桓玄并没有气馁,这本就在预料之中。中军便是炮灰,便是为了吸引对方火力,消耗对方弹药,暴露对方的打击手段,承受第一波凶猛打击的炮灰部队。起码到现在为止,中军兵马还有两万多人,并且已经抵近对方大营。对方的火器虽然凶猛,但己方还有后手,还有大量的兵马。


    “传令,中军不许后退半步,一鼓作气杀入敌军大营。违者杀无赦。后续兵马做好准备,待中军攻至敌军大营便发起冲锋。”桓玄大声下令。


    中军兵马遭受猛烈打击,但进攻势头不减。在后方将领和督战队的催促威逼之下,他们顶着盾牌,踏着同伴的尸体往前猛冲。


    终于,他们冲锋到环形工事前方二三十步距离的时候,工事中的东府军守军开始撤退。前方守军后撤,后方工事守军掩护,三道环形工事的守军交替掩护后撤,并不同对方直接交战。


    但这显然激发了进攻方的士气,他们大声呐喊着往前猛冲,因为这样的机会极为难得,追着对方后撤的兵马,将有效的减少所承受的打击。一旦对方撤回营地里,必又是一番狂风骤雨一般的打击。


    然而,无数的弩箭从营墙上方激射而至。


    钟山大营外营寨墙乃是泥包堆砌的土墙,高度只有丈许,宽数尺。虽然不甚坚固高大,但作为野战防守工事而言,已经足以占据地利之优。墙内侧七尺高处搭建一排木板,这便是防守兵士的落脚之处。


    外围火铳手和弓弩手后撤之时,寨墙内侧已经站满了弩箭手和长枪手。弩手激射掩护外围兵马撤入营中,长枪手则防止对方趁此机会冲到营墙之下。


    猛烈的弩箭打击将冲的最快的敌军射的人仰马翻,这也保证了外围兵马能够顺利撤回营地之中。火铳手旋即加入营墙防守,营门关闭之后,第二波的防守打击也随即开始。


    进攻兵马的死伤仁恕迅速飙升,在最后冲刺的百步距离内,东府军各种火器和弓弩造成了巨大的杀伤。他们实在是有些顶不住,有的索性趴在营外工事之中装死,不肯冲锋。但那营外工事是单向的环形工事,在营地一侧看去,几无任何遮挡,只是在面向外侧的时候,环形泥包工事才有遮蔽的效果。


    况且,后方督战队已经开始杀人,一些行动磨蹭的,不肯往前冲的兵士已经被大量砍杀。鉴于此,他们只能咬牙往前冲。


    付出大量死伤之后,中军兵马终于冲到了营墙外侧。但他们还没松一口气,便听得惨叫连声,大批的兵马落入营墙外围的壕沟之中。布满尖刺的壕沟扎的他们皮开肉绽鲜血直流。那正是为了防止对方轻易攀爬寨墙进攻而挖掘的深沟。因为无法引水阻隔,便布置了尖利的木桩竹刺。对方冲的太急,急于抵达营墙下方死角,这一下,上干兵马落入壕沟之中,被扎的鬼哭狼嚎。


    后续兵马根本不可能去救援他们,他们忙着对付寨墙上方的兵马。他们踩踏着落入壕沟的同伴的身体作为垫脚石,展开了对寨墙的进攻。


    寨墙上方,长枪手不断的用丈二长的长矛向着寨墙下攒刺,火铳手轰隆隆的射击着,手雷不断的丢出来,在营墙边炸得血肉横飞。进攻的中军本以为冲到营地旁便是胜利的开始,然而,他们面临的是更为凶残的打击。


    战斗进行了不到半个时辰,进攻中军兵马的死伤已经过万。这简直是不可思议之事。正如后世一名将领所说,上万头猪放在山野之中,想要全部抓起来或者杀死也要半天时间。但在短短的半个多时辰的时间里,东府军对进攻方造成了如此巨大伤亡的打击,这在这个年代简直难以想象。


    这当然是东府军准备充分,火力配制合理,且立体的有层次的打击对手造成的结果。同时也是因为对方的配合。桓玄的兵马仓促进攻,根本没有做任何的谋划。明知对方火器凶猛,居然让兵马肉体冲锋,而不准备一些屏障进行次第推进。这说明桓玄一方手下无谋事之臣,没有像样的领军之才。在卞范之和桓谦死后,桓玄手下已无合格的谋士和良将了。


    不过,此时言胜败为时尚早。利用兵士的血肉之躯和性命,桓玄确实得到了有用的信息,看到了东府军的打击手段和防御体系的特点。在前方中军正在遭受猛烈打击的同时,后方五万精锐兵马已经举着盾牌携带短梯等攻城器械发起了冲锋。而这一波的冲锋,才是真正的进攻。


    “给朕冲,杀的他们片甲不留。生擒李徽者,或斩其首级者封万户侯。谁要是怯战后退,诛三族!”桓玄扯着嗓子大声吼叫着,状若疯狂一般。


    冬阳西斜,血战才刚刚开始。.


    ()
(←快捷键) <<上一章 投推荐票 回目录 标记书签 下一章>> (快捷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