默认冷灰
24号文字
方正启体

第121章【VIP】

作者:燕旋本书字数:K更新时间:
    第121章  121 章 这世间唯你最懂……


    马知县的家于庆隆也去过, 虽不是特别大,但处处透着威严,一看就能看出家里有做官的。然而他和方戍不想这样。家里有孩子, 还是叫他们快乐点长大得好。那家里多养点小动物, 孩子们能看的能玩的也多, 不是什么坏事。


    新家占地两亩多, 有一个大院,还有两个大花园。于庆隆打算把两个花园中的其中一个弄成“小农庄”,里头养鸡鸭鹅, 再开出一片菜地。这样有菜有蛋, 还能自产肥料, 完全可以做到自给自足。


    只是到县城里时时间太晚, 已不方便再做什么,于庆隆跟方戍便叫来帮忙的人都先回去了。


    留下来继续帮工的那对夫妻还在。这两口子男的叫刘大光, 女的叫林巧娘。林巧娘说:“东家,炕我们已经烧好了,锅里的热水还是滚烫的。水缸里也挑好了水, 明儿要用的柴也劈好了。您看还有什么需要我们两口子做的事。”


    于庆隆说:“往后不能再叫我‘东家’, 不然你们怎么叫我公公婆婆和知县大人啊?”


    两口子也犯愁这事来着。他们万万没想到雇佣他们的人居然半个多月不见就从普通老百姓摇身一变成了县太爷家的夫郎。这可把他们弄得很忐忑。一方面不知道还能不能再继续为这家干活, 一方面又担心,要是能留下来, 那以后会不会要做的事很多?


    但不管怎么说,在一个体面的人家干活总是好的, 林巧娘便虚心问道:“那您看该咋叫好呢?”


    于庆隆问方戍:“夫君,你看怎么叫好?”


    方戍笑说:“这还能怎么叫?对父亲母亲便唤‘老太爷’和‘太夫人’,对我唤‘老爷’,对你就唤‘夫郎’就好了嘛。两个小少爷便就叫‘大少爷’和‘二少爷’。”


    于庆隆嘀咕:“这么年轻就叫‘老爷’好生奇怪。”


    虽然细想想, 好像别人家里也都是这么叫的。有一辈新人,那老一辈就再往上长一辈。可他和方戍才二十多岁啊!


    方戍说:“那隆儿想听叫什么?”


    于庆隆也没想到更好的答案,便道:“好像也只能这样。那就这么叫吧。或者其他人按老爷说的办,叫我就还是叫‘东家’好了。”


    刘家两口子异口同声道:“好的东家。那您几位早些歇息,有事您叫我们。”


    他们在县城里倒也有房子,只不过离得远,也很偏,于庆隆便让他们在这看家的同时,也在这边给他们留了一间小屋住,所以两口子以后是要在这里长住的。


    于庆隆给了他们二十铜板作赏钱:“今儿辛苦你们了,买些点心吃。”


    两口子喜滋滋收下,道了谢离开。


    方丁满和方吴氏这才狠狠松口气。方丁满道:“天爷啊,这真是咱的家?!”


    他刚到时都没敢问!


    方戍说:“是的父亲。这都是隆哥儿辛苦置办的。原先我俩就想在县城买座宅子,可那时总也没有合适的。前些日子从霜哥儿那听说这家要卖,隆哥儿就赶紧买下了。这地点好,里头建得也好,抢手得很。”


    方吴氏打量着屋里说:“我这儿夫郎实在是太能干了。这么大个宅子得多少钱?”


    于庆隆说:“原先要八百两银子,后来讲到七百二十两。”


    方丁满一听居然要“七百二十两银子”,顿时惊呆:“这、这么贵呐。”


    于庆隆笑说:“这还是我费半天劲讲了价钱的。不过还算值。您二老觉着如何?”


    方吴氏说:“哪哪都好。朝向好,还宽绰得很。娘原先还担心地方小,孩子们以后没处玩呢,这下可不用担心了。”


    于庆隆便道:“那就好。那父亲母亲你们今日先早些休息,待明儿天亮之后您二老看看缺什么,咱们再去买。像家具和碗筷之类的,咱们都得新添。这县城里就这点好,买什么都方便,而且还能给送到家里来。”


    方吴氏说:“成,那你们也快回去歇着,今儿赶路赶一天,我的宝贝孙子们也准是累了。”


    方戍说:“那您二老先休息。杨杨和小石头一会儿要喝奶,我们先抱回去。”


    方吴氏说:“好好好,快回屋去,不用惦记我和你父亲。你们只管顾好我这两个小宝贝就行。”


    于庆隆抓着小家伙的手,跟爷爷奶奶挥挥便回屋了。


    新家里大多东西都是完备的,只是家具缺不少。原房主在走的时候把正堂里还有几间卧室里好些用料上乘的家具都带走了,屋里就比较空。


    于庆隆跟方戍把孩子们放到炕上,从木箱里拿出干净衣裳换好,也在炕上坐下来。


    今天确实是有些累了,好在心里是充实的。


    方戍执着于庆隆的手:“明日又要四处跑着买东西,辛苦你了隆儿。”


    于庆隆枕着方戍的臂弯,右边是方戍,左边是两个崽。他道:“还好,其实也没怎么辛苦。原本房东也不是非要把家具拿走,可我想着拿走了价钱能更便宜些,咱们还可以添自己更喜欢的家具。这样一来我还能给你弄新鲜花样的,你以往没见过的。特别是书房。”


    方戍听着顿时来了精神:“当真?”


    于庆隆说:“当真,保管你的书房跟旁人的都很不一样。”


    方戍一想到要天天看公文,还要跟马知县交接一堆事,还有些蔫吧,这一听又觉得对生活充满期待了。


    他一兴奋便翻身上来,压住于庆隆:“隆儿隆儿,没有你我可怎么活。”


    于庆隆笑说:“说什么傻话?”


    说完他啄了方戍一口。


    小两口忙了几天没亲热,这会儿想要亲热乎热乎,旁边的两个崽就不约而同哭了。


    这是到时间了,要在正式入睡前好好喝一回奶。


    现在大了,夜里也不总哭闹,但睡前都要吃饱一回,然后半夜再喂一次,早上天蒙蒙亮时再吃一次,比刚出生那会儿可省心得多。


    方戍下去前重重吮了于庆隆一口,然后报复性地戳了一下杨杨额小屁股。接着动作麻利地给两个小的弄奶喝。


    天气冷了,他们来时就先把小炉子给点上了,还算方便。


    方戍端来两个小碗,跟于庆隆分着一人喂一个。等两个小家伙吃饱,便很快睡下。


    于庆隆感觉兴致有点跑了,可没一会儿方戍的手爬上他的脊椎,他又有点受不住。


    年轻的身体总是会对爱人的需求快速而热烈地回应。烛光摇曳,交叠的身体融合着彼此的气息,久久才恢复平静。


    这夜下了他们到淮通县后的第一场雪。


    等城里的人醒来,发现整个城的房屋和街道都盖了一层薄棉被,银光细闪,天色大晴,像是预示着未来要迎来更好的光景。


    早上方丁满跟方吴氏天蒙蒙亮便睁开眼睛。老两口相伴出来,就看到刘大光在院子里扫雪。林巧娘已经开始烧火,屋里有了热乎气。


    两口子说:“老太爷早,太夫人早。”


    方丁满跟方吴氏愣了一下才想起来这是在叫他们,便笑道:“你们也早。”


    林巧娘说:“早上您二老想吃些什么?我看东家还没来得及买米面,可早上也不能饿着呀。”


    于庆隆这时出来了,打个哈欠说:“一会儿有人送早饭来,今儿早上不用做。白天家里要添东西,后院的花园里要建狗舍和鸡鸭鹅舍。到时建完剩下的料子打扫干净,余下的事我到时再叫你们。”


    林巧娘问道:“东家,那我往后一日是准备三餐还是两餐呢?”


    于庆隆说:“三餐。”


    这时外头传来敲门声。刘大光去开门,见着是秦玉霜带着四个壮汉来了。后面还有两个小伙计却是不认识。


    秦玉霜笑道:“我就知道方叔方婶还有隆哥儿你们准醒了。”


    方吴氏道:“霜哥儿你咋回了家还起得这么早?”


    秦玉霜道:“我在您那养成好习惯了啊方婶,如今可勤快了。我想着这今儿得建狗舍啥的,便带了几个人过来帮忙。他们有的会木工,有的力气足,家里有啥事只管吩咐一声就行。至于这两个小伙计,他们是来送早饭的。”


    当中一个小伙计说:“老太爷,太夫人,方夫郎,我家东家叫我们来给您家里送上早饭,都在这里了,有四馅包子,还有羊汤跟八宝粥,一些小菜,还有肉饼。您看我们放到哪里合适?”


    “就送到偏厅吧。”于庆隆说,“巧娘你带他们去。”


    “两位小兄弟随我来吧。”


    于庆隆也给了两个小伙计跑腿钱,嘱咐道:“回去替我谢谢郭老板。”


    小伙计笑说:“谢谢方夫郎,您的话我们一准带到。那您几位慢用,东西我们中午再来收走。”


    于庆隆待两人走后,对二老道:“父亲母亲,你们先趁热吃,我去叫守城。”


    方吴氏小声道:“隆哥儿,这么多呢,咱要不要分些给巧娘他们两口子?”


    于庆隆笑说:“要的。他们住咱们家里帮工,咱们往后都管饭。霜哥儿他们许是也没吃,您看着给分些吧,肯定够。我一会儿就过来。”


    方吴氏便拿了碗,给刘大光两口子夹了些包子,还分了些粥,还给秦玉霜带来的人也都分了些吃的。


    怪不得拿那么大的食盒过来呢,还是两人一起送,竟是这么多。


    秦玉霜其实是过来凑热闹的,他家里要啥吃的没有?可他就是喜欢来于庆隆这边蹭饭。


    他也不见外,跟方丁满和方吴氏一桌,俨然把自己当成了这家的半个人。


    饭后,方戍去了衙门。他跟马知县要交接许多事,还要趁马知县在的时候把一些问题搞明白。索性他来这淮通县任职,厚着脸皮把严西宽跟马亲随要来了。当时也没想着荣亲王能答应,但他寻思反正不答应他也不损失什么,便提出来。没想到这事还真留成了。


    严西宽跟马亲随也乐意跟着他。淮通县是个大县,原就比寻常县的左贰官要多,可置两到三个县丞。这也是当初马知县会临时起意想让他来作淮通县县丞的原因。若是只得一个名额,那便绝不会那样提议。


    如今严西宽跟马亲随一同给他做县丞,他们三个还能一起共事。


    于庆隆知道方戍能搞定,便留在家里,跟秦玉霜指挥人干活。方丁满跟方吴氏则看孩子。有巧娘帮着,而刘大光熟悉家里的东西都在哪,便在后园打打下手。


    一家人忙得热火朝天的,上午弄完了狗舍跟鸡鸭鹅舍。到了中午,于庆隆带着二老还有秦玉霜去福悦酒楼吃一顿,然后再带他们一起去看看家具,再买些碗筷。至于米面粮油,买好了叫人送到家里就行,绝对没有人敢和知县的家属瞎算计。


    到了晚上家里就可以自行烧饭菜了。方吴氏蒸了一大锅馒头,剩下的活巧娘就能干好。巧娘不愧叫这个名,做啥事都很巧。烧菜,针线活,样样拿得出手。


    于庆隆叫她多烧了几个菜。太阳落山时方戍便跟严西宽还有马亲随一起回来了。


    马亲随跟严西宽住到了县衙附近的一处小宅。是他们加了县里补贴的住宅金租的。地方不大,但总比他们在栖霞镇时要好上许多。起码有自己的房间,还有好的书案和桌椅等。


    三人都换上了官服,看起来稳重许多——这是在人前。


    等外人一走,立时原形毕露,往椅子上一瘫,异口同声:“天爷啊,累死了!”


    方戍扯着领口:“隆儿,我晚上许是要吃上十个糖饼才能解我心中郁结了。”


    于庆隆笑着给几人倒了茶:“哪就那么严重了?”


    严西宽说:“有啊阿兄!我们三个翻公文翻得手都要断了。”


    县城大,人口多,要了解的事情多不胜数。要是不负责任地放在哪也不是不行,可他们都不是那样的人。他们来是想做个好官的。


    方戍抱着杨杨逗了好一会儿才觉得疲惫缓解。于庆隆帮他们摆了饭,吃过之后听他们聊县衙里的事。


    有洪桓的面子在,加上马知县这次升迁也有很大一部分用对了方戍的功劳,所以对于方戍,马知县倒也不藏着掖着,该与他交待的事情都仔细交待了。


    如今县里库银不算充足,海防还是个大的支出。但好的是县衙里的人都不错。因为马知县不是不干实事的人,所以他带出来的人虽难免也有些小贪小收,但大多都能留着继续用。


    方戍最担心的其实就是内部拉帮结伙,但了解过后发现,还成,他不算是接手烂摊子。


    于庆隆听他们说,总结道:“没有关系户就比什么都强。”


    严西宽闻言差点喷了,笑说:“要说关系户,我与亲随才是最大的关系户。”


    于庆隆想想也跟着乐:“那不一样。我说的那种是来占便宜的,你们是实实在在要为老百姓做些事的。”


    这倒是实话。几人以茶代酒干了一杯,这时杨杨朝杯子伸小手,示意他也想要。


    方戍哪能让他喝茶,便往杯子里放一点小米汤喂他喝。杨杨喝完还要,方戍便继续喂。马亲随这时拿自己的茶杯逗他:“叔叔这里也有,杨杨要不要喝啊?”


    杨杨瞅瞅,转身抱住方戍,把小脸贴方戍怀里。方戍心里美得很,嘴角上扬道:“杨杨,这是马叔叔,他给的东西也可以喝。”


    杨杨似懂非懂,继续指方戍的杯子,小身体往杯子方向使劲,示意他还要喝米汤。


    小石头乖乖看了哥哥一会儿,打了个哈欠。于庆隆便横抱着他拍拍,不一会儿就给拍睡着了。


    夜深了,严西宽和马亲随便没有久留。两人离开之后,方戍和于庆隆也回到他们的屋子。


    两口子把孩子放到炕上。这时小石头睡得香。杨杨非但没睡着,把他一撒开,这小子还自己坐起来了。坐了一会儿,咕咚往后倒,然后咯咯乐。


    方戍和于庆隆不约而同“嘘”一声:“小点声,弟弟睡了。”


    杨杨一听“弟弟”,就像被按下了开关键,顿时快速翻身,然后还不等方戍跟于庆隆反应,就啪啪拍在了弟弟脸上。


    小石头原本睡得正香,两下就被哥哥拍醒,哇哇哭起来。


    杨杨自己拍完一看弟弟哭,也跟着瘪起小嘴。于庆隆无语:“你把弟弟拍醒,你还委屈呀?”


    小石头吧嗒吧嗒掉眼泪,哭得人心都揪起来。


    杨杨被说了,呜呜哭着朝方戍伸手。方戍心都要化了,抱起来哄:“好了好了,不哭了,下次咱们不在弟弟睡觉时拍他好不好?乖~不哭。”


    两口子一人哄一个,哄半天才哄睡着。睡着的时候小哥俩眼睫毛都还是湿的。方戍拿个细棉的小帕子为小哥俩把眼泪擦好,就听于庆隆“噗嗤”乐了。


    “隆儿你笑什么?”


    “我笑你嘴上说什么捡石头做木玩,一看到他们你都想不起这些了吧?”


    “可不?多亏有他们在。不然我一想起家里那些东西我就心酸。”


    他这些年收集的石头和木头,还有其他零零碎碎的小东西都没带过来。虽然搬家东西不多,可如果加了那些就实在是多了。


    于庆隆安慰道:“别心酸了,总还会看到的,又不是不见了。”


    方戍想想:“嗯,我有你便好。”


    于庆隆没说什么。之后的几天也继续为家里忙着,添东西,迎宾客,还得时不时画些设计稿。


    如此忙活了半个月左右,新家终于差不多弄好了。就只差最后一批东西。


    下午,他接了三辆马车,指挥着牛权带来的人把东西放好。


    方吴氏抱着小石头问道:“隆哥儿,这些都是啥?”


    用麻袋装着来的,看上去很重。


    于庆隆说:“方戍的宝贝,我让人帮忙搬过来了。”


    方吴氏看到麻袋里的东西,张大嘴:“你这比我还惯着他呀!”


    于庆隆笑道:“要不他也总惦记,就带着吧。”


    方丁满叹道:“咱戍儿好福气。”


    等方戍夜里从衙门回来,便看到家里多了些眼熟的东西。他入了门越走越快,最后几乎是跑着进了屋子,语气里透着兴奋:“隆儿,我的石头怎么搬过来了?”


    于庆隆说:“我请牛大哥他们帮的忙。进书房看看吧。”


    方戍去书房一看,定好的书架到了,竟是前后两排可推拉移动的,看起来又整洁又实用。而且书架底部是抽屉,想存些笔墨纸砚完全没问题。


    还有桌案和椅子。桌面上有一只木雕的鹤,翅膀上的翎毛是笔挂!


    还有许多有趣的摆件,例如有一个笔搁是木雕的小鱼,翘着尾巴。而鱼嘴前有个泡泡,是个小香插。


    而在他的椅子旁,他过往搜集的那些木棍全都在,被他的夫郎拼成了一棵“树”!


    于庆隆说:“之前答应你说拼好,一直也没全部拼上。如今终于弄好了。”


    方戍内心激动不已,却还是问道:“不是说好不带也成么,怎么又突然叫人运过来?”


    于庆隆说:“你说过这些东西都带着你特殊的记忆,它们有故事,那应该也是你的一部分。总觉得把它们放在老家,这里的你就不完整,所以带过来我才安心。喜欢吗?”


    方戍重重点头:“我就知道,这世间唯有你最懂我。可恨我却不知怎样才能让你更快乐。”


    “谁说你不知?”


    “嗯?”


    于庆隆单手一撑,轻松坐到桌案上,脚尖勾了勾方戍的腰。


    方戍瞬间领会了,问道:“杨杨和小石头呢?”


    于庆隆说:“娘说今晚她看着。”


    方戍的眼神顿时变得幽暗,一把横抱起于庆隆。


    今晚他决定不吃饭了!——


    作者有话说:明天应该还有一章就结束正文了。宝子们点番外啦[抱拳]魔.蝎`小`说 M`o`x`i`e`x`s. c`o`m
(←快捷键) <<上一章 投推荐票 回目录 标记书签 下一章>> (快捷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