默认冷灰
24号文字
方正启体

第2章 知音难觅

作者:问殅本书字数:K更新时间:
    次日未时,沈清梧独自来到听雨轩。茶楼今日不营业,门口挂着"东主有喜"的木牌。她正犹豫是否该敲门,那扇雕花木门却无声开启,昨日递信的小丫鬟笑盈盈地站在门内。


    "沈小姐请随我来,姑娘在后院等您。"


    穿过曲折的回廊,眼前豁然开朗。一方不大的庭院,中央有棵老桑树,树下石桌上摆着一张古琴。云寄桑背对着她站在树下,白衣青丝,仿佛与这古朴的庭院融为一体。


    听到脚步声,云寄桑转过身来。今日她未施粉黛,更显得眉目如画,只是眼下有淡淡的青影,似是昨夜未眠。


    "沈小姐肯来,寄桑不胜荣幸。"她微微欠身,动作优雅如画。


    沈清梧还礼,"云大家相邀,清梧受宠若惊。"


    "不必称大家。"云寄桑示意她坐下,"在你面前,我不过是爱琴之人罢了。"


    小丫鬟端来茶点后退下,院中只剩她们二人。春风拂过桑树,新叶沙沙作响,偶有阳光透过叶隙,在琴面上投下斑驳光影。


    "昨日听沈小姐弹《梅花三弄》,技法纯熟倒在其次,难得的是那份心境。"云寄桑斟了杯茶推给沈清梧,"不知师从何人?"


    沈清梧接过茶盏,指尖不小心碰到云寄桑的手,如触电般缩回,"幼时随母亲学过基础,后来多是自学。家父藏书丰富,琴谱不少。"


    云寄桑眼中闪过一丝讶异,"无师自通能至此境,沈小姐天赋异禀。"她停顿片刻,"可愿听我弹一曲?"


    沈清梧点头,云寄桑便坐到琴前。这次她弹的是《幽兰》,曲调清冷孤高,与昨日《流水》的灵动截然不同。沈清梧闭目聆听,仿佛看到深谷中一株幽兰,无人欣赏却依然绽放,年复一年。


    曲终时,沈清梧发现眼角竟有些湿润。她睁开眼,正对上云寄桑探究的目光。


    "此曲如何?"云寄桑问。


    沈清梧沉吟片刻,"如见君子,处穷而不改其节。"


    云寄桑眼中闪过一丝异色,随即笑道:"沈小姐果然懂琴,更懂人心。"她起身走到桑树下,仰头望着新叶,"这首曲子,已十年无人能解其意了。"


    沈清梧不知该如何接话,只好问道:"云姑娘琴艺如此高超,为何屈居于此?"


    "人生如寄,何处不可栖?"云寄桑折下一片桑叶把玩,"倒是沈小姐,身为官家千金,怎会对市井琴师如此礼遇?"


    "琴道无贵贱。"沈清梧不假思索道,"何况云姑娘的琴艺,确实当得起''大家''二字。"


    云寄桑转身看她,目光灼灼,"若我说,我接近你另有目的呢?"


    沈清梧心头一跳,却不动声色,"哦?什么目的?"


    "听闻沈侍郎收藏有嵇康亲笔所书《琴赋》残卷,我想一观。"云寄桑直言不讳。


    沈清梧没想到是这个答案,略一思索,"确实有这残卷,不过父亲视若珍宝,连我都难得一见。"


    "无妨。"云寄桑似乎早有所料,"我可等。"


    两人沉默片刻,沈清梧忽然道:"云姑娘今日邀我来,就为这个?"


    云寄桑摇头,"主要是想再听你弹琴。"她顿了顿,"你弹琴时,整个人都在发光。"


    沈清梧耳根一热,忙低头饮茶掩饰。茶是上好的龙井,却品不出滋味,只觉心跳如擂鼓。


    "不如我们合奏一曲?"云寄桑提议,从屋内又取出一张琴,"这是''松风'',与我的''涧泉''本是一对。"


    两张琴并排放置,云寄桑选了《阳关三叠》。起初沈清梧还有些拘谨,但很快就被云寄桑的琴声带动,两人配合越来越默契。到了第三叠,两把琴的声音完全交融,竟分不出彼此。


    弹完后,两人相视一笑,都有种说不出的畅快。


    "很久没这样痛快地弹琴了。"云寄桑轻声道,"在长安,知音难觅。"


    沈清梧深有同感。在家中,她弹琴多是应付宾客;在雅集上,又常被当作炫耀才艺的场合。像今日这般纯粹为琴而琴,确实久违了。


    "时候不早,我该回去了。"沈清梧看了看天色,有些不舍地说。


    云寄桑也不挽留,只道:"明日此时,可还来否?"


    沈清梧想说自己不该频繁出入这种场所,但话到嘴边却变成了:"好。"


    回到沈府,沈清梧径直去了父亲的书房。沈明远正在批阅公文,见女儿进来,放下笔笑道:"清梧今日气色不错,可是遇到什么喜事?"


    沈清梧犹豫片刻,还是开口:"父亲,我想看看《琴赋》残卷。"


    沈明远挑眉,"怎么突然对这个感兴趣?"


    "近日研习琴艺,想看看古人如何论琴。"沈清梧避重就轻地回答。


    沈明远从书架暗格中取出一个锦盒,"小心些,这残卷已有千年历史,纸张脆弱。"


    沈清梧小心翼翼地展开残卷,只见上面字迹古朴遒劲,内容正是《琴赋》中最著名的段落:"夫琴之为器也,德在其中..."


    她仔细记下内容,将残卷归还。回到闺房后,立刻提笔默写下来,又细细研读。嵇康的文字如他的人一般,清峻孤高,对琴道的见解更是独到。沈清梧读至"众器之中,琴德最优"时,不由想起云寄桑弹琴时的样子。


    次日,沈清梧带着默写的《琴赋》来到听雨轩。云寄桑见到文字,眼中闪过一丝激动,接过时手竟有些颤抖。


    "你竟真能拿到..."她低声说,随即全神贯注地研读起来,时而点头,时而蹙眉,完全沉浸在文字中。


    沈清梧静静等待,看着阳光透过桑叶,在云寄桑脸上投下斑驳光影。这一刻,她忽然意识到,自己对这个神秘琴师的兴趣,已经超出了对琴艺的追求。


    云寄桑读完,长舒一口气,"多谢。"短短二字,却重若千钧。


    "不必言谢。"沈清梧轻声道,"我也有事相求。"


    "请讲。"


    "我想跟你学《广陵散》。"


    云寄桑眼中闪过一丝复杂神色,"此曲...不祥。"


    "嵇康临刑前弹的曲子,自然不祥。"沈清梧坚持道,"但我就是想学。"


    两人对视良久,云寄桑终于点头,"好。不过此曲难学,需日日前来。"


    "我明白。"沈清梧心中暗喜,却又有些忐忑——日日相见,是否太过冒险?但想到能与云寄桑相处,这些顾虑又显得微不足道。


    从那天起,沈清梧几乎每日午后都会去听雨轩。她告诉母亲是去城东的慈恩寺抄经祈福,沈夫人虽有些疑惑,但想到女儿近来气色渐佳,也就不再多问。


    学琴的日子如流水般过去。云寄桑教得认真,沈清梧学得刻苦。两人除了琴艺,也开始聊些别的。云寄桑见识广博,谈吐不凡,对诗词歌赋、历史典故都有独到见解,完全不像寻常市井艺人。


    一日,沈清梧终于忍不住问道:"云姑娘,你到底是什么人?"


    云寄桑正在调弦,闻言手指一顿,"为何突然这么问?"


    "你的言谈举止,不像寻常人家出身。"沈清梧直言,"而且你懂的东西,连我父亲那样的进士都未必知晓。"


    云寄桑沉默良久,终于开口:"我祖上确是书香门第,后家道中落。这些往事,不提也罢。"


    沈清梧看出她不愿多谈,也就不再追问。每个人都有自己的秘密,她尊重云寄桑的选择。


    转眼到了端午,沈清梧因家中设宴,几日未能去听雨轩。再见面时,云寄桑面色苍白,眼下青影更重,弹琴时还时不时轻咳。


    "你病了?"沈清梧关切地问。


    "旧疾,无碍。"云寄桑勉强一笑,却掩不住眉间的痛楚。


    沈清梧不由分说地拉过她的手把脉——她母亲出身医药世家,她也略通医术。这一把脉,却让她心头一震:云寄桑的脉象沉细如丝,时有时无,分明是先天不足之症。


    "你这病..."


    "从小就有,习惯了。"云寄桑抽回手,"今日还学琴吗?"


    沈清梧摇头,"你该休息。"她想了想,"我认识一位太医,医术高明..."


    "不必。"云寄桑打断她,"我的病,寻常大夫治不了。"


    沈清梧见她态度坚决,只好作罢,转而问道:"你可有什么想吃的?我让家里做些送来。"


    云寄桑眼中闪过一丝暖意,"你会包粽子吗?"


    "会倒是会..."沈清梧有些意外,"你想吃粽子?"


    "小时候,母亲总会包一种特别的粽子,里面放桑叶和桂花。"云寄桑轻声道,"后来再没吃过那样的味道。"


    沈清梧当即起身,"你等着,我这就回去做。"


    她匆匆回到沈府,亲自去厨房准备材料。碧竹见了大惊:"小姐怎么亲自下厨?"


    "别多问,帮我准备这些..."沈清梧列了单子,又特意让人去摘新鲜的桑叶。


    忙活了半日,沈清梧带着一篮刚出锅的粽子返回听雨轩。云寄桑已在桑树下睡着了,苍白的脸上带着倦容。沈清梧不忍叫醒她,轻轻将篮子放在一旁,取过一件外衫为她披上。


    这一动,云寄桑却醒了。她睁开眼,看到面前的粽子,眼中闪过一丝难以置信。


    "你真的..."


    "尝尝看,是不是那个味道。"沈清梧期待地说。


    云寄桑解开一个粽子,小心咬了一口,忽然眼眶就红了。她低头掩饰,但沈清梧还是看到了那一滴落在桑叶上的泪。


    "很像..."云寄桑声音微哑,"谢谢你。"


    沈清梧心头一热,忽然有种冲动想要拥抱这个看似坚强实则脆弱的女子。但她只是轻轻握住了云寄桑的手,"以后每年端午,我都给你包。"


    云寄桑抬头看她,眼中情绪复杂。两人四目相对,一时无言。春风拂过桑树,沙沙作响,仿佛在诉说着什么无法言明的心事。
(←快捷键) <<上一章 投推荐票 回目录 标记书签 下一章>> (快捷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