默认冷灰
24号文字
方正启体

第4章 歌乐

作者:随笔难改本书字数:K更新时间:
    两天过去,又是晨夕笼罩时,牧临总算没有出现在战场,街道上来来往往的行人,虽有荒漠风尘,却掩不住尘世喧嚣带来的安稳。


    牧临打听了一下,这里是北漓望安城,望安郡府所在之处。前线荒人大败,已经撤军归北,短期内不会再战。


    于是他便安心地揣着兜里的银锭子,去了府衙办户籍,他现在算个黑户,得有了户籍和通关文书,他才能去别的地方。


    至于粮食奖赏,则早已被他存放起来,虽然他只会停留一个晚上的时间,不吃东西没什么问题,回锦王府再吃就好,但在乱世,粮食可是重要资源,用处多着呢。


    作为“流民”的牧临与其他人一同排了许久的队,从郡府的官吏那得到了一张户籍。


    牧临正要离开,却被一个姿容不俗的丫鬟拦住,对方盈盈一礼,“公子留步,我家小姐有请。”


    看着丫鬟优雅的宫廷礼仪,牧临瞬间明白这位小姐的身份,她也在望安?怎么最近几次穿越都能遇到她?


    牧临面上不显情绪,只拱手道“请姑娘带路。”


    丫鬟带着他去了郡府的内院,这里花香沁鼻,景致宜人。


    公主殿下正端坐在院中的桌前,她今日未着甲胄,换了一身淡蓝色窄袖裙,外罩纱衣,以白玉簪简单地束着长发。


    少女不施粉黛,却是天姿国色,关键的是气质威仪,颇为难得。


    那领路的丫鬟向公主行了一礼,便退了出去,立于廊下。


    牧临上前去,躬身行礼,“见过殿下。”


    公主给桌上的茶杯倒了七分满的茶水,“不必多礼,公子请坐。”


    牧临便应邀坐了下来,正好口渴,便端起茶杯喝了一口。原主的记忆里是有不少宫廷礼仪,但他内里是个现代人,临场之时总是会忘了遵守,之前说他不懂礼,也是没错的。


    看着她没怎么动过的茶,他笑问道,“我殿下此前不会在等我吧?”


    “嗯……在等你。”她很明确地给出答复。


    闻言,倒让想缓解尴尬的牧临愣了一下,便也切入正题“殿下是想问我的情况?”


    公主微微颔首,美眸望向他,等待答案。


    牧临一点儿也不怀疑她能准确知道自己的行踪,身为公主,她手下的人定是不少,说不定有人直接看见他消失过。


    “我不是这边的人,准确来说不是这个时间的人。”牧临确定自己所在的时间,大陆是没有北漓和荒人的。


    对此,她似乎早有猜测,神色未显惊讶,只是问道“你如何来此?为何要来?”


    “我当然不想来,事不由我。”牧临取了腰间的短剑,“不知你信不信,情况有些离奇。我清晨看到日出,便会出现在这里,这里的时间与我那边相差半日,刚好是黄昏。”


    “每次在不同时间穿梭,除了我这个人,两个时空的物件并不相通,我带不走赏银,但这柄短剑却是可以的。所以我怀疑连接两个时间与它有关,而你是它……曾经的主人。”


    “现在也是。”公主出言指正。


    牧临护好短剑,“我挖出来的,是我的。”


    “……”公主面无表情地问道“所以,你的猜测是,我与天择剑,是连接这两个时间的关键?”


    “嗯,我半年前得到的天择剑,此后一直都在养伤。这是第三次来北漓,而每次都能见到你,说明我们两个的位置很近。或许是你与剑之间的牵引。而触发牵引的,就是清晨日出。”


    她蹙眉沉思了一会,摇摇头“那你前两次出现为何间隔三日?”


    “因为我受伤了啊,在养伤,没看到日出。”


    “昨天呢?”


    牧临愣了一下,昨天确实看见了日出,却没有穿越。


    公主自问自答,“昨天下雨,我没有见到落日。”


    牧临瞬间明白了她的意思,“你有每天看夕阳的习惯?”


    “嗯。”公主有些赞赏他的思维和反应力,“你所说的牵引,触发的条件应是夕阳与朝日同时被不同时间的我们所遇见。至于为什么有这种匪夷所思的牵引,我亦不知。天择在我手中时,并无时间上的作用。”


    牧临点头表情赞同,此事确实过于离谱了些,这短剑除了锋锐,应该藏着更深的秘密。


    此时,公主神色严肃了几分,“你既能获得天择,想必来自后世,北漓如何?”


    “我所在的时间,大陆没有北漓,也没有荒人。不过,我可以去查查史书,或能帮你些什么。”


    “多谢。”公主也没有绕弯子,直接问道“作为回报,你想要什么?”


    牧临眼睛一亮,“殿下,能否先问一下,灵修是什么?”


    公主疑惑地望了他一眼,但还是解释道“灵修是能沟通天地灵气,并吸纳其强化自身、为己所用的一类人。”


    “天下灵修分为凡、灵、玄三境。凡源十二段,此境灵修体魄远胜常人。灵境九转,此境灵修依自己修行之道,可演化灵气为实质,成为最有力的武器。至于玄境,分为两阶,此境触及天地玄妙法则,能为逆天之举。”


    牧临问道“那之前被我杀的百夫长就是凡境了?似乎灵修没有那么遥不可及。”


    公主微微点头,“灵修也是人,并非无所不能的神仙。就算玄境灵修,可睥睨千军,但也不过千军罢了。”


    “殿下是灵境?”牧临想起她随手劈落断桥的刀芒,好奇询问。


    公主没有回答,反问道“你想修行?”


    牧临点头,“我帮你找历史,你教我修行。”


    “并非人人都能修行,需看身体先天气海,以及心境,绝大多数人终身无法企及修行门槛。而且,如果要学修行,你大可寻一位师傅,何必浪费这个机会?”


    牧临摇头,锦王目前的处境有些危险,没有可信之人,只有无数眼睛盯着,“我不知道我那个时代是否可以修行,而且,我急需保命。”


    公主深深望了他一眼,“手给我。”


    牧临配合地伸手,她则轻轻搭指在他的腕脉上,触感柔软冰凉。


    夜风微凉,拂过满院花草,吹起两人的衣角和发丝,慢慢长夜,片刻宁静。


    良久,公主收回手,“你的气海闭塞许久,却不知是何原因近期有松动,我可以教你感应之术,但不能保证你能成为灵修。”


    牧临抱拳一礼,“有机会就行,多谢殿下。”


    这时,廊下的四名侍女走入了院子,欠身行礼,“殿下,郡守大人设的庆功宴快开始了。”


    “嗯。暂雨,给牧公子安排一个住处,秋光随我赴宴。”公主又看向牧临,一一介绍,“我有四名贴身侍女,分别名暂雨,秋光,芦笙,月盈,你可直接通过她们寻我。”


    四名侍女皆是姿容绝世,各有千秋。暂雨温婉,秋光英气,芦笙自带书卷气,月盈娇俏可人。


    “已凭暂雨添秋色,莫放修芦碍月升?”牧临脱口而出,这不是宋代张先的《题西溪无相院》吗?这里是地球?!


    公主略感诧异,“牧公子也知晓此诗?不错,她们的名字便出于此。”


    牧临忙问道,“殿下知道秦始皇吗?”


    “自是知晓,始皇帝扫**,平海内,家喻户晓。”


    “那汉武帝、唐太宗、朱元璋、□□呢?你知道几个?”


    公主眸中的疑惑变成了严肃,“本宫只知秦皇汉武,未闻其他几人,莫非你所在的时代,竟有人能与他们并列而谈?”


    “殿下容我最后一问,东汉之后是何朝代?”


    “魏。”


    ??!


    牧临突然有了猜测,这里也是地球,是一个从汉朝之后开始,历史走向不同的平行世界。只是因为灵气和修行,社会与科技发展缓慢,千百年以来都是封建社会。


    那么历史上的人物和文化作品,可能有出现,也可能没有。


    “殿下,我可能得下次再和您聊聊这些。”


    “嗯。”公主没有追问,宫廷出身的她,养气功夫了得。


    牧临犹豫了一下,“不知殿下名讳,我没别的意思,只是为了方便去查,如果不方便,告知尊号也可以。”


    “无妨,我并非是拘泥于礼数之人,既然合作,当坦诚相待。我姓徐,名韵汐,字婞潋,圣上赐封明阙。”徐韵汐提笔在桌上的纸上写下名与字,见他没有其他疑惑,便告辞去赴宴了。


    牧临望着纸上典雅却不失灵动的隶书,一时有些恍惚。


    “公子,请随我来。”暂雨略带笑意的柔和声音将他的思绪拉回,牧临向她点了点头,示意带路。


    明阙公主入席后,庆功宴正式开始,在年轻郡守的示意下,歌乐响起,丝竹管弦为奏,宛如天籁的歌声随夜风飘散而去。


    歌曰:“旭日东升,朝辰云霓常伴。太平年,钟鼎声传惯。灯火家家灿。朔风可恶,东风好,不敌那初春乍暖还寒。闻声唤,忧思蔓,恐炊烟将断。”


    ……


    “……暮日西悬,晚汐金波轻泛。旧梦遥,好似干戈断。黎庶夜夜盼。小民何堪,添新患,可叹那命若浮萍飘散。愿君安,携君手,看山河无憾。”


    螭国街道上,一群衣衫破旧的孩童牵着手,一个接一个吟唱词句。


    牧临没想到出来散个心,思绪又被拉去了千年前,战争残酷,命不由己,祈盼灯火寻常,最终只是恍梦一场。


    “有带铜钱吗?”牧临向身边的顾辞询问。


    顾辞顿时明白他的意思,取了铜钱分给孩子们,面对他们惊讶又渴望的神情,顾辞笑了笑,“孩子们唱得好,以后多读书,成为国之栋梁。这是我家公子打赏的,买些吃的。”


    孩子们这才将小手伸出,每人捧着十几枚铜钱,打心底的激动涨得小脸都红了,连连鞠躬道谢。


    顾辞将人一一扶起,“好了好了,去玩吧。”


    “此词是一位才女所作,词名晨夕梦。”忽有清雅的声音自背后响起,牧临回头望去,只见一辆朴素马车上走下一位男子。


    一身长袍洗得白净,不染风尘,衣摆在风中微微飘动,气质超群,令人望之即生敬仰之心。不惑之年,但依旧面如冠玉,眉清目朗,眼神中透着睿智与从容。


    “师傅。”牧临恭敬地行弟子礼,身边的顾辞也连忙抱拳躬身。


    荀惟之微微颔首,向牧临拱手,“二殿下。”


    丞相荀惟之是朝中文官之首,封济川侯,又娶了靖国公府嫡长女为妻,连朝中百官都有不少为他的门生,是螭国两大权臣之一。更重要的是,他受天子旨意,教导太子,而锦郡王却是他主动收的弟子。


    荀惟之打量了一下他,问道“殿下身体可好些了?”


    “嗯,已基本痊愈,谢师傅关心。”牧临小心地回答,养伤期间,除了太子,便只有丞相府的人常来探望。


    “殿下若无要事在身,且去我府上小坐,多日未见,夫人近期很是挂念你。你我师徒也好畅谈一番,同品圣上御赐的香茗。”


    “求之不得,弟子伤愈后正欲登门拜访,师傅请。”


    说罢,师徒二人一前一后上了车,顾辞步行跟随。
(←快捷键) <<上一章 投推荐票 回目录 标记书签 下一章>> (快捷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