翌日,十二点半刚过,姜且快速解决了工作人员送来的盒饭,便摊开了《砚台》的剧本和一本厚厚的硬皮笔记本。笔记本内页密密麻麻贴着标签,字迹工整有力,是她针对剧中涉及的各类文物提前做的功课。
作为特邀的文物修复顾问,她的任务不仅是讲解,更要确保剧中关于文物修复的每一个细节都经得起推敲。
传闻中姜且能力卓绝,脾气却也如出土青铜器上的铜锈般又冷又硬。
对不上道的同事,她吝啬于一个眼神;对专业上的纰漏,她的白眼能翻出天际。
她敬业,却也界限分明——除了抢救文物,雷打不动地准点下班。
导演当初就是冲着“能力卓绝”四个字,硬着头皮要来了她的邮箱发出邀请。
没想到,隔天就收到了简洁的回复:【感谢认可。时间?】
……
下午一点,姜且依旧穿着那身标志性的咖色呢子外套和工装裤,准时踏入了约定的咖啡厅。
浓郁的咖啡豆香气弥漫在空气中,与她出门前喷洒的冷冽薄荷香水混合,形成一种奇特的、略带疏离感的氛围。
她一眼看到了预留的长桌,桌牌上写着“砚台剧组”。
时间尚早,她无意提前入座显得失礼,便径直走向角落一处单人卡座,扫码点了一杯美式。
不多时,两位女士风风火火地进来,坐到了剧组预留的主桌旁。
其中一位染着醒目金发的女子,正是饰演女主角的苏晚。
她刚落座,就压低声音问身边的助理小圆:“确认了?男一真是那个‘软饭硬吃’的边叙?”
姜且不动声色地将早已准备好的无线耳机塞进耳朵,却没有播放音乐,只是安静地充当背景板。
“千真万确,晚晚姐。”小圆的声音也压得很低,“听说是从他们公司力捧的小生手里硬抢来的资源。”
苏晚翻了个大大的白眼,涂着精致甲油的手指烦躁地敲着桌面,“靠!他那‘战绩’谁不知道?出道男一扑得爹都不认,要演技没演技,要路人缘没路人缘。这剧要是再砸他手里,连累我好不容易攒起来的口碑怎么办?”
小圆连忙安抚:“姐,您放心!您前两部戏可都是实打实的小爆,功劳大半在您身上。万一…我是说万一真扑了,公司那边预案都做好了,重点引导舆论往‘男主扛不起剧’、‘演技拖后腿’的方向带,绝对不会让脏水泼到您这儿。”
“啧,”苏晚皱着眉,语气带着一丝不易察觉的忧虑,“我倒不是说他一定不行…就是心里没底。”
小圆听出她的松动,补充道:“晚晚姐,五年了!他在圈里摸爬滚打五年,配角演了那么多,总该有点长进吧?说不定这次就开窍了呢?”
苏晚叹了口气,端起水杯抿了一口,“但愿吧。”
小圆眼珠一转,凑得更近,声音几不可闻,“那晚晚姐,你说…边叙能拿下这角色,背后那位‘金主’会不会…”
苏晚笑着竖起食指抵在唇边,做了个“嘘”的口型。她警惕地环顾四周,目光扫过角落里的姜且。姜且适时地低下头,手指在手机屏幕上快速滑动,假装沉浸在音乐里。
“谁知道呢~”苏晚拖长了尾音,带着点暧昧不明的意味。
话音刚落,咖啡厅的门被推开,门铃清脆一响。苏晚和小圆的目光同时投去,两人脸上的表情瞬间凝固,仿佛被按下了暂停键。
姜且也循声抬头。
门口站着的,正是昨天雪夜里那个被她误认为“小姑娘”的青年——边叙。
他今天穿着一件深灰色的紧身高领羊绒衫,勾勒出宽厚结实的胸肌轮廓和劲窄的腰线,外面随意套了件同色系的宽松运动外套,下身是条剪裁利落的工装裤配一双干净的运动鞋。
整个人挺拔如松,标准的倒三角身材在合身的衣物下显露无疑。小臂的肌肉线条流畅有力,青筋在皮肤下若隐若现,充满了力量感。
他一手拿着手机,另一只手则稳稳夹着一个翻旧了的剧本。
苏晚迅速调整表情,拉着小圆起身,脸上堆起职业化的笑容,“边老师好!我是苏晚。”语气带着恰到好处的热情。
边叙快步走近,微微欠身,态度谦逊,“您好苏老师,我是边叙。您太客气了,叫我名字就行。”
苏晚笑着摆手:“那怎么行!您可是男一号,担得起这声‘老师’。”
她目光扫过边叙手里的剧本,封面磨损得厉害,显然翻过无数次,“边老师来得真早。”
“您更早。”边叙礼貌回应,目光不经意间掠过角落的姜且。
那个背影…清瘦挺拔,及腰的长发,发梢那抹独特的红绿挑染…太眼熟了。
他心头一动,视线不由得在她身上多停留了几秒。
苏晚和小圆迅速交换了一个心照不宣的眼神,双双低头假装看手机。
苏晚在微信上飞快打字:是他的‘金主’?看着也太年轻太有气质了吧!
小圆秒回:不像!感觉就不是一路人。而且边叙才多大?那位‘金主’按传闻年纪应该不小了。
苏晚:也是…但这眼神…啧啧。
小圆:淡定姐!我刚瞥了一眼,那美女戴着耳机呢,估计没听见我们前面的话。
苏晚:那就好…不过边叙这眼神也太直勾勾了…
而边叙此刻想的却是及其纯情的:是她吗?昨天那个在风雪里递给我暖宝宝的女孩?应该是,这那发色,太有辨识度了。
他努力回忆着雪夜里那张在灯光下惊鸿一瞥的清冷容颜,试图与眼前的背影重叠。
时间滑向一点半。
姜且看着窗外,指尖无意识地在冰冷的咖啡杯壁上画圈,心里微微有些后悔选了这么个“热闹”的角落。
她只想安静地完成工作。
导演、制片人以及其他几位主要演员陆续抵达,原本空旷的咖啡厅一角顿时热闹起来。
众人纷纷落座,导演环视一圈,特意留出的主位还空着,他掏出手机:“姜老师还没到?我打个电话问问…”
姜且深吸一口气,放下咖啡杯,站起身。
导演闻声转头,看到是她,愣了一下,随即笑道:“哎呀姜老师!您怎么坐那边去了?快请过来!”
是她!
边叙的目光瞬间聚焦在姜且身上,确认无疑。
那双清冷沉静的眼眸,他记得。
姜且从边叙身边走过,一阵清冽的薄荷混合着淡淡纸张墨水的味道拂过他的鼻尖,带着一种冷静的疏离感。
她走向导演,微微颔首,声音平稳,“导演好。我提前到了,刚才在整理一些资料,戴着耳机没留意大家进来。”她解释得简洁得体。
导演连忙拉开主位的椅子,热情招呼,“原来如此!快请坐,就等您了,我们马上开始。”
姜且看着主位,脚步微顿,脸上露出一丝恰到好处的意外和推拒,“我坐这里?恐怕不合适。您是导演,这位置理应您坐。”
“欸,”导演摆摆手,态度坚决,“您是专家,是贵客,今天这围读会,专业部分您是主角,就别推辞了。”
姜且见导演态度真诚,也不再客套,坦然点头:“好,那就不推脱了,谢谢导演。”她从容落座,将摊开的剧本和那本贴满标签、字迹密密麻麻的硬皮笔记本放在桌上,动作利落。
苏晚看着姜且那张毫无瑕疵、气质清绝的脸,内心震撼不已。
不是惊讶于她坐在主位,而是纯粹被她的容貌和气场震慑——那是一种超越娱乐圈精致包装的、带着学识沉淀的独特美感。
这时,坐在导演旁边的制片人,一个微胖、戴着金丝眼镜、手腕上晃着块金表的男人,眼睛在姜且脸上身上滴溜溜转了几圈,堆起油腻的笑容,身体微微前倾,用一种自以为很有吸引力的腔调开口,“姜小姐,考虑过进娱乐圈发展吗?就凭您这长相气质,绝对是老天爷追着喂饭吃!现在圈里就缺您这种‘稀有长相’,大火指日可待啊!考虑考虑?”
他的语气带着一种居高临下的施舍感,目光更是毫不掩饰地在她身上逡巡,尤其在扫过她身上那身看不出明显logo、剪裁却极为考究的衣物时,嘴角撇了撇,似乎认定了她没什么背景,接着抛出自以为的重磅炸弹,“能赚大钱的!轻轻松松够普通人奋斗半辈子!”
周围瞬间安静下来,所有人的目光都聚焦在姜且和制片人身上,气氛有些凝滞。
制片人预想中姜且受宠若惊、感激涕零的画面并没有出现。
只见姜且缓缓抬起眼帘,那双清冷的眸子平静无波,甚至带着一丝不易察觉的嘲讽。
她拿起桌上的咖啡杯,指尖白皙修长,轻轻啜饮了一小口,动作优雅得像在进行某种仪式。
放下杯子时,杯底与碟盘发出一声清脆的轻响。她这才看向制片人,唇角勾起一抹极淡、极冷的弧度,声音不大,却清晰得足以让每个人都听清:
“谢谢好意。不过,”她顿了顿,目光直视制片人,带着一种洞悉人心的锐利,“我并不缺钱。”
制片人脸上的笑容僵住了。
姜且却还没说完,她的视线在制片人那块晃眼的金表上停留了一瞬,语气依旧平淡,却字字如刀,“另外,据我所知,娱乐圈优秀的制片人比比皆是。想在这个行业里真正走得长远,光靠‘发掘美女’的眼光恐怕不够。您…还是多提升一下自己的专业素养比较重要。”
言下之意,你水平不行。
“噗…”不知是谁没忍住,发出一声极轻的嗤笑,又迅速憋了回去。
制片人的脸瞬间涨成了猪肝色,金丝眼镜后的眼神又羞又怒,五彩斑斓的黑在他脸上交织,精彩纷呈。
导演在一旁看得心惊肉跳,赶紧干咳两声打圆场,“好了好了!姜老师说得对,专业最重要,来来来,时间宝贵,我们正式开始围读。”
他赶紧把话题拉回正轨,“苏晚,你先说说你对女主的理解。”
苏晚迅速从看戏模式切换回专业状态,清了清嗓子,吐字清晰流畅,“我理解的女主,是一个因一件开了灵智的古董而‘活’了三千年的文物修复师。她的生命与这件古董,也就是边叙老师饰演的角色,共生共灭。在古代,她越成长,古董的灵性就消散得越快,最终古董为苍生牺牲而彻底消散,也带走了她赖以生存的根基和最初的情感依托。古董的死亡让她深刻领悟到:‘重要之物的逝去固然痛惜,但更应避免让生者沉溺于无休止的悲痛’——这是她后续三千年成长的关键转折点。”
“作为文物修复师,她毕生的执念就是找到复活古董的方法。因此,剧本后半段她深入险境寻找传说中能重聚灵性的秘法时,她的心理状态必然是‘虽九死其犹未悔’的决绝。她知道爱人在消散的尽头等她,这份信念支撑她勇往直前。即使最终失败,与爱人共赴湮灭,对她而言,也是一种不留遗憾的、充满期待的‘团圆’——因为可以期许下一个轮回。”
导演边听边点头:“嗯,理解得不错。边叙,来,说说整本书里,你觉得写得最棒、最打动你的台词是哪段?”
边叙立刻坐直身体,目光炯炯有神。他深吸一口气,没有半分犹豫,声音陡然拔高,带着一股悲愤激昂的力量感,仿佛瞬间穿越到了剧本中的朝堂之上:
“先生,古董坏了,尚可修补。可这世道坏了,人心坏了,又该如何修补?!若学生的头颅撞碎在这丹陛之上,就能换回一个海晏河清的太平盛世,学生此刻便撞死十次、百次也在所不惜,然——陛下,此乃饮鸩止渴,绝非万全之策啊。不可...昏——庸——无——道——!”
最后四个字,他几乎是咬着牙,一字一顿地吼出来,额角青筋微现,那股子悲怆与不甘瞬间充满了小小的咖啡厅角落。
导演眼中爆发出惊喜的光芒,用力拍了下大腿,“好!好!这台词功力,比上次试镜强太多了,情绪非常到位!”
边叙敛去刚才的激昂,微微欠身,谦逊道:“导演过奖了,是剧本写得好。”
导演满意地点点头,“很好,那么,再谈谈你对古董这个角色核心的理解?”
接着,饰演男二剧中是女主冒险的同伴的演员也阐述了他的理解,,直到他最后总结道:“‘败秋’剑,于他而言,是守护的信念,是未竟的诺言。最终为守护女主和她的执念而死,是‘殉道’,亦是‘殉情’。”
一众演员依次发言完毕。导演的目光最终落回主位上一直安静聆听、时不时在笔记本上快速记下几笔的姜且身上。
鉴于开场时的不愉快,导演的语气带着十二分的客气,“姜老师,辛苦您了。接下来,请您从专业角度,给我们口头梳理一下拍摄涉及文物修复部分需要注意的核心事项?”
姜且闻言,终于抬起头。她没有看制片人,目光平静地扫过在座的导演、编剧和演员,声音不高,却带着一种不容置疑的权威感,语速平稳流畅,如同在宣读一份严谨的报告:
“基于剧本内容,我梳理了七项核心注意事项,涵盖专业、伦理、法律、呈现等层面:
一、专业性与真实性:
学术支撑:所有修复手法、材料(如环氧树脂粘接、硅胶填充、矿物颜料补绘)、工具(如超声波清洗机、体视显微镜、X射线荧光光谱仪)必须严格遵循现实修复规范,不能凭空杜撰。修复师角色需体现化学、材料学、艺术史、考古学等多学科知识背景,避免沦为单纯推动感情线的工具人。
细节还原:修复工作室的环境(恒温恒湿、无尘操作台、专业光源)、修复师的穿着(白大褂、口罩、手套、头套)、操作流程(清洗、加固、拼接、补配、作色、封护)的每一个细节都要力求真实。
二、伦理与文化责任:
文物安全第一:拍摄中使用的所有仿制文物(‘道具文物’)必须明确标注,严禁任何可能导致观众误解为真实文物的拍摄手法或台词。核心原则:修复是为了保护,而非破坏或占有。坚决杜绝为制造戏剧冲突而设计故意损坏(哪怕仿制品)文物的情节!
操作规范:若涉及模拟文物搬运、开箱、清洗等场景,必须有专业顾问现场指导,确保动作规范、防护到位,传递正确的文物保护意识。
尊重文化背景:剧中涉及特定宗教、民族文物(如剧本中提到的某件带有宗教纹饰的青铜器)时,修复方法和态度需特别谨慎,必要时需咨询相关领域的文化专家或代表,避免出现冒犯性内容或误读。
差异体现:不同类别文物(青铜器、书画、陶瓷、木器)的修复理念、技法、材料天差地别。剧本需避免塑造‘万能修复师’,应体现女主在特定领域(比如她擅长的是青铜器和书画)的精深,以及在面对其他类别(如脆弱纺织品)时的谨慎或求助。
三、剧情与人物塑造的平衡:
专业驱动剧情:修复过程中的真实困难(如材料匹配失败、结构不稳定、年代判定争议、历史谜团)可以作为推动剧情发展的核心动力,但需避免过度夸张(如‘三天修复传世名画’)或神化修复技术。
刻画专业素养:女主在修复时的专注、耐心、对文物的敬畏之心、面对难题时的科学思维(查阅文献、反复实验)和团队协作,是塑造其专业形象的关键,这比谈情说爱更能立住这个活了三千年的人设。
四、法律与版权:
版权与授权:剧本中若提及现实存在的著名文物(如‘败秋剑’的原型),必须获得其收藏机构(博物馆等)的书面授权或许可,否则需进行足够差异化的虚构处理。
拍摄许可:计划在真实博物馆、考古遗址或文物保护单位取景,必须提前申请并获得严格审批,遵守其所有规定(如禁止使用闪光灯、限制拍摄区域和时间、禁止触碰文物等)。
五、视觉与美术呈现:
镜头语言:多用特写镜头捕捉修复的精细操作(毛笔尖蘸取颜料填补缝隙、在显微镜下观察锈蚀、使用精密仪器进行无损检测),展现技艺之精妙。利用光影对比强烈表现文物修复前后的惊人变化,制造视觉震撼。
年代感还原:涉及文物‘前世’回溯(Flashback)时,其所属时代的工艺特征、社会风貌、使用痕迹等必须经过严格考据,避免出现明显的时代错位。架空背景也需逻辑自洽。
六、普及意识:
通过剧情和角色对话,自然传递文物保护的重要性、修复工作的艰辛与意义,以及公众参观博物馆时应遵守的规范(如不拍照不开闪光灯、不触摸展品)。
七、沟通与协作:
以上所有点,仅为我基于专业角度提出的核心建议和可能存在的风险点。在实际拍摄中,若遇到剧本情节与文物保护原则、技术可行性或法律要求产生难以调和的冲突,请务必及时与我沟通,共同寻找既符合戏剧效果又不违背专业伦理的解决方案。”
姜且的发言持续了将近七分钟。整个过程,她没有低头看任何稿子或笔记,条理之清晰、逻辑之严密、用词之精准,如同早已将这些内容烙印在脑海中。她的语速始终保持在一个稳定、易于记录的节奏上,带着一种修复师特有的冷静和韵律感。整个咖啡厅角落鸦雀无声,只有她清冷平稳的声音和偶尔笔尖划过纸张的沙沙声。导演和编剧飞快地记录着,制片人脸色铁青,低头摆弄着手机,不敢再与她对视。苏晚和小圆交换着惊叹的眼神。边叙则一瞬不瞬地看着姜且,心中那朵名为敬佩的花早已怒放——她不仅记住了所有要点,更是在用专业筑起一道令人仰望的壁垒。
姜且说完,端起水杯喝了一口,润了润喉咙。导演以为她说完了,正想总结,却见姜且放下杯子,目光转向导演和编剧,补充道:
“还有一点,需要特别澄清。”
导演立刻正襟危坐,“您说。”
姜且的目光扫过众人,最终落在苏晚和刚才发言的男二身上,语气带着不容置疑的肯定,“剧中反复提及的核心道具‘败秋’剑,各位角色理解中多强调其‘因爱重铸’、‘殉情’的象征。但据现有的考古研究和文献记载,‘败秋’剑,其原型的真实背景,并非爱情,而是至死不渝的友情与生死相托的承诺。”
她顿了顿,清晰地阐述,“这件器物出土于天元2780年,西南菡萏花海遗址的不朽茅屋之下。其铭文与伴出竹简清晰地记载,它是菡萏花海隐士主人与西厂提督,一位宦官首领之间超越身份地位、以性命相托的信物。它所承载的核心情感是‘士为知己者死’的忠义与‘托付身后事’的绝对信任。‘败秋’之名,寓意‘看破生死,败而不朽’。希望各位在理解角色与‘败秋’的关系时,能把握住这个更符合史实、也更具力量感的情感内核——解脱枷锁的知己之情,而非狭义的情爱。”
她说完,微微一笑,那笑容清浅却带着洞悉一切的了然:“所以,大家在演绎和解读时,方向可别搞错了。”
整个咖啡厅陷入一片绝对的寂静。
她刚才那番长达七分钟、涵盖七个大项数十个细分点的专业阐述,以及最后这石破天惊的历史背景纠正,全程没有任何提示,没有半分卡顿,流畅得如同早已预演过千百遍。
边叙望着主位上那个清冷如月、却散发着灼灼智慧光芒的身影,心中的震撼无以复加。
那不仅仅是对她渊博知识的敬佩,更是对她这种将专业融入骨髓、以绝对实力碾压一切轻慢的姿态,产生了强烈的向往和悸动。
月石是个啥?不是,哥们,哥们!!!!换封面为什么还需要月石啊啊啊,我要吃炸弹了,我约的封面啊啊啊[裂开]
作者有话说
显示所有文的作话
第2章 是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