默认冷灰
24号文字
方正启体

第4章 甲方来电

作者:我吃饭的时候不会饿本书字数:K更新时间:
    陶桃的手机在信号塔下发出第一声“叮咚”时,张远正举着竹编样品跟李大爷比划:“大爷您看,这镂空得再匀点,沈经理那边说‘工艺参数需符合合作标准’——”


    “沈经理沈经理,你就知道沈经理!”陶桃突然跳起来,手机差点脱手,“她是甲方爸爸派来的监工吗?连竹篾的间距都要管!”


    林灿正蹲在溪边洗野草莓,听见这话笑出声。沈经理是合作方公司的项目对接人,负责非遗商业化的合规审查——说通俗点,就是手握“否决权”的甲方代表。她人在城里,却像装了千里眼,昨天刚通过邮件指出样品标签的字体太小,“不符合老年人阅读标准”;今天又追着问“李大爷的社保缴纳记录是否齐全”,连张远准备的手艺人访谈提纲,都被她用红笔圈出“需补充版权归属声明”。


    “人家是按规矩办事。”林灿把洗好的草莓装进竹篮,水珠顺着竹篾的缝隙往下滴,“上次那个竹编灯罩,就是沈经理提醒‘需做防火检测’,不然批量生产后被质监查到,咱们哭都来不及。”


    张远摸着后脑勺叹气:“我知道她专业,可她说话也太……”他模仿着沈经理的语气,压低声音,“‘张经理,这份材料的第三页第七行,“预计销量”表述不严谨,需改为“基于市场调研的预测数据”’——听得我头皮发麻。”


    陶桃举着手机狂笑:“张哥你模仿得太像了!孟然姐说,沈经理在他们公司是出了名的‘砚台脸’,说话像刻碑,每个字都凿得清清楚楚。”


    正说着,林灿的手机响了,屏幕上跳出“沈经理”的名字,备注后面还跟着个陶桃偷偷加的“冰山”表情包。


    “接接接!”陶桃把耳朵凑过来,张远也踮着脚想听,被林灿笑着推开。


    “喂,沈经理。”


    “林主管,”电话那头的声音清晰得像刚磨过的刀片,“关于李大爷的合作协议,有两个细节需确认。”背景里隐约传来键盘声,“第一,竹编作品的授权期限,协议写‘长期’,需明确为‘五年一签’;第二,销售分成的计算公式,附件里的参数与主合同不一致,麻烦核对后回传。”


    林灿拿着手机往溪边走,免得被张远他们的起哄声打扰:“好,我现在核对。对了,李大爷说想在作品上刻自己的名字,这个没问题吧?”


    “可以。”沈经理的声音顿了顿,似乎在翻文件,“但需在标签注明‘手艺人签名为个性化标识,不代表产品质量承诺’——避免消费者误解为质量担保。”


    林灿忍不住笑:“沈经理连这个都想到了?”


    电话那头沉默了两秒,传来一声极淡的笑,像冰面裂开条细缝:“林主管,我们是合作方,不是对立面。我盯着细节,是不想项目走弯路。”她顿了顿,突然提到,“洛总也在山里?你们的周报里没写。”


    林灿的脚步顿了顿。洛宁这次进山是临时决定,对外只说是“例行巡查”,连合作方公司都没通知。“嗯,洛总过来看看现场。”她含糊地带过,不想过多解释。


    “知道了。”沈砚没追问,只说,“我把修改后的协议范本发你邮箱,麻烦洛总也过目一下——她上次在行业峰会上提的‘非遗保护需保留手艺人自主性’,我们老板很认同。”


    挂了电话,林灿回头看见张远和陶桃挤在一块,像两只偷听墙角的松鼠。“听见了?”她晃了晃手机,“沈经理说协议改好了,让洛总也看看。”


    “她还提洛总了?”陶桃眼睛发亮,“我就说吧!这俩都是冰山系,肯定英雄惜英雄!”


    张远突然一拍大腿:“我知道了!上次行业峰会,洛总发言时,台下第三排正中间坐着的就是沈砚!穿一身黑西装,笔记本记得比谁都认真——当时我还以为是哪个律所的律师呢!”


    林灿没接话,低头看着竹篮里的草莓。阳光透过树叶洒下来,把红色的果肉照得透亮。她想起沈砚刚才那句“不是对立面”,又想起洛宁早上看手艺人名单时,指尖在“合作方对接人:沈砚”那行字上停了半秒——原来这两位“冰山”,早就打过照面。


    溪水潺潺地流,带着野草莓的清甜。林灿突然觉得,这场看似枯燥的项目对接,好像藏着点不为人知的默契,就像沈经理严谨的条款里,其实藏着对项目的周全;而洛宁沉默的观察里,或许也藏着对这些老手艺的格外在意。


    “发什么呆呢?火山!”陶桃用草莓砸她,“洛总过来了!”


    林灿抬头,看见洛宁正顺着溪边走来,黑色风衣的下摆被风吹得轻轻扬起。她手里拿着份文件,看见林灿时,脚步停了停:“沈经理的协议改好了?”


    “嗯,刚发过来。”林灿站起身,白鞋踩在湿润的青苔上,“她说想请您也过目一下。”


    洛宁的目光落在竹篮里的草莓上,没立刻接话。风吹过树梢,带着远处李大爷劈竹蔑的“咔嚓”声,和张远他们讨论“沈经理会不会喜欢野草莓”的笑闹声,在山谷里轻轻回荡。


    这时陶桃的手机又“叮咚”响了,是孟燃发来的语音,嗓门亮得能惊飞溪对岸的麻雀:“陶桃!快让火山看我新写的文案!沈冰山刚给我回了三个字——‘有点暖’!我是不是听错了?!”


    张远一把抢过手机点开免提,孟燃的声音带着雀跃的颤音:“我写的是‘李大爷的竹篾绕了六十年,把山风、晨露、还有掌心的温度,都编进了竹篮里。你收到的不只是个物件,是个会呼吸的老故事’——你们猜沈经理怎么改?她就加了句‘竹篮承重上限5kg,避免过度装载导致损坏’!前面多暖,后面多煞风景!”


    灿忍不住笑出声,洛宁的嘴角似乎也动了动,目光转向远处的竹篾堆。陶桃举着手机回语音:“燃姐,沈经理这是怕你写得太动人,有人把竹篮当传家宝使劲造!”


    没过两分钟,孟燃又发来截图,是她和沈砚的聊天记录。


    孟燃:「沈经理,我想加段李大爷说的话——‘这竹篾得疼着点养,别碰水别暴晒,比伺候孙子还上心’,是不是特接地气?」


    沈砚:「可以。补充‘日常保养建议详见产品说明书第3页’,避免消费者误解为唯一养护标准。」


    孟燃:「你赢了。那我写‘每个竹篮都有独一无二的竹节纹,就像每个人的指纹’,这个总没问题吧?」


    沈砚:「‘独一无二’需改为‘因手工制作存在自然差异’,并附质检报告编号,符合广告法要求。」


    孟燃:「沈冰山!你能不能偶尔不做法律条文复读机?!」


    沈砚:「刚看了你们拍的李大爷编竹篾的视频,竹节纹确实好看。文案保留‘指纹’比喻,我加批注‘手工差异不影响产品质量’。」


    截图下面,孟燃发了个满地打滚的表情包,配文:「她居然夸好看了!她心里是有柔软的地方的!」


    张远看得直咋舌:“沈经理这是……被孟燃姐的文案打动了?”


    “不然呢?”林灿翻看着沈经理发来的协议邮件,附件里除了修改后的条款,还多了个压缩包,点开是孟燃写的所有宣传文案,每段后面都有沈经理的红笔批注——大多是“需补充数据支撑”“此处表述易引发歧义”,但在“老故事”那段旁边,只有个小小的勾,旁边用铅笔写了行极轻的字:“可保留。”


    洛宁不知何时凑了过来,目光落在屏幕上。林灿下意识地想收起手机,却听见她说:“孟燃的文字很有感染力。”


    “是啊,”林灿点头,“沈经理也没完全否定,就是总想着兜底。”她忽然发现,协议的最后一页,沈经理用加粗字体标了条“宣传物料需经双方共同审核后发布”,但括号里加了句“可根据传播效果灵活调整表述,以不违反法律法规为前提”。


    风卷着竹篾的清香掠过溪面,李大爷又劈响了一根青竹。张远拎着刚编好的小竹篮跑过来,里面装着几颗最大的野草莓:“火山,把这个跟孟燃的文案一起发给沈经理!就说‘老手艺的甜,连冰山都能化三分’!”


    陶桃举着相机拍下这一幕,镜头里林灿的白鞋沾着草屑,洛宁的风衣被风吹得扬起一角,远处的竹篾在阳光下泛着浅绿的光。


    林灿把草莓放进竹篮,指尖触到微凉的竹篾,突然觉得孟燃和沈经理就像这竹篾的两面——一面浸着阳光的暖,一面带着山石的稳,少了哪面,都编不成能经风经雨的篮子。


    她给孟燃回消息:「沈经理在协议里留了活口,你可以放心写,她兜底呢。」


    发送成功的瞬间,手机收到沈砚的新邮件,主题是“关于宣传文案审核流程的补充说明”,正文最后加了句:“孟燃的文案可先在内部群征集意见,我晚点看。”


    林灿抬头时,看见洛宁正弯腰拾起一片掉落的竹篾,指尖轻轻摩挲着上面的纹路,像在触摸那些藏在严谨条款与柔软文字背后,对老手艺同样深沉的在意。溪水哗哗地流,把远处的竹刀声、近处的笑闹声,都揉进了这山间的午后里。
(←快捷键) <<上一章 投推荐票 回目录 标记书签 下一章>> (快捷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