默认冷灰
24号文字
方正启体

第2章 师父师兄排排坐

作者:左月临星本书字数:K更新时间:
    那是五六年前的一个寻常夏夜,夜空中繁星点点,夜风轻拂,一家人用过晚膳在院中乘凉。娘亲躺在院中那棵高大的桂花树下的摇椅上,给他们讲起了她从前进学时的趣事。


    爹爹在旁轻摇着蒲扇,为娘亲驱赶蚊虫,脸上带着浅笑,目光一直凝在娘亲身上。她那时才七八岁,靠着哥哥的膝盖坐着,随着娘亲的话咯咯地笑着。哥哥在旁一面听着,一面手下不停,给她剥枇杷吃。


    打她有记忆起,娘亲的眉宇间总是笼罩着淡淡的愁绪,她幼时总想着为娘亲抚平眉间褶皱,可总也抚不平。


    那晚娘亲喝了些酒,似是有些醉了,抛却了往日的忧愁,难得地说起她过去的事情。娘亲说她上学时,有同窗前一晚睡迟了,第二日进学堂时夫子已经来了,这人慌里慌张地进来,竟连鞋都穿反了,进门便给夫子行了个大礼,夫子脸都青了,一屋子的学子都使劲憋着笑。又说道有一日有人吃坏肚子了,这人胆子小又不敢跟夫子说,实在忍不下去释放了出来,满屋子都是怪味,那时还是冬日门窗紧闭,熏得众人都面无人色。


    娘亲讲得绘声绘色,她笑得开怀,哥哥看她笑得开心也不禁笑了起来,只有爹爹竟反倒敛了容色。


    宁姝那时年纪小,尚不知女子并不能去学堂上学,只觉得娘亲讲的故事十分有趣,不知道其中的不合理之处。


    她本以为过去的记忆早已模糊,这梦境却十分清晰,她甚至感受到了娘亲笑容下的几分悲伤,不由得也跟着伤心起来。


    宁姝九岁时娘亲就因病去世,娘亲生前从未对她讲起她从前历经的种种,但宁姝知道,娘亲的过往一定不轻松,只有与她在一块时,娘亲会主动与她逗乐。但只有娘亲一人独处时,她总是在默默出神,那种神情令人一见就觉得悲伤。


    后来娘亲病重,她觉得也有几分心事重的原因在,即使爹爹最后请来了萧先生也是无力回天。萧先生曾说娘亲本就有旧疾在身,又多年郁结于心少有开怀,情志凝滞不舒,这病便也愈发严重,难以好转。他是娘亲故交,未能救回娘亲心中有愧,便决定在怀宁定居,为宁姝调养身体,又发现她在医术上颇有天赋,便将她收为弟子悉心教导。


    “姑娘醒了,怎么不唤奴婢一声?奴婢还以为姑娘要睡到巳时才起呢!”噙霜走过架子床前的大理石座屏,竟发现宁姝已起身了,正靠着床边的围栏发呆。


    宁姝这才从昨晚的梦中回神,由噙霜服侍着换上衣裳,边问道:“我刚醒不久呢。现在几时了?哥哥呢?”


    “才辰正呢,姑娘不必着急。公子一早便出门买了早点回来,怕姑娘起晚了凉了,放在灶上温着呢,奴婢这就去给姑娘端来。”噙霜为宁姝抚了抚衣褶,道:“公子用过早膳便有事出门了,他交代奴婢告诉您,晚膳前便会回来,让您在家安心温书备考,过几日他忙完带姑娘去城里游玩呢!”


    宁姝点点头,“那便先用膳吧,三日后便要考试了,路上我都没好好看书,现在得抓紧点儿了。”


    墨韵学堂的入学考试内容共有三项,分别为书学、算学和诗赋,书学是其中大头。


    宁姝启蒙早,三四岁时娘亲就教她习字,因着她幼时身子孱弱吹不得风,时常只能在室内听娘亲或是哥哥读书,自身领悟能力也不俗,四书早已读得烂熟于心。至于算学,她的心算能力比不得哥哥,但女学的考试也能轻松应对。唯一愁的就是诗赋了,她不喜吟诗作对,背过的诗倒是不少,让她作诗可真是为难她了,只能多背些诗,到时死马当活马医吧!


    宁姝这厢正对着诗赋发愁,宁珩已经抵达了城外的赤芜山脚下,淞山书院便坐落于此。


    刚一进院门,就传来一道轻佻的声音”呦,咱们家大解元来啦?”


    人随声至,一位穿着极其华贵的年轻男子手摇折扇,嘴角浮着漫不经心的笑容,缓缓走到宁珩身边,一把勾住他脖子,哀叹道,“哎呀呀,都中了解元了还这么用功,这叫我等多年未有功名的人如何过活呀?倒不如死了算咯~”


    宁珩毫不留情地扯下他的手,无奈道:“师兄何必如此自谦,师兄才学远在我之上,若是肯上场一试,必定榜上有名。”


    男子扑哧一笑,收起折扇点了点他,“小师弟呀小师弟,别人说这话我还信个三分,你说这话真真是太抬举我了,不过我这人就是爱听别人说好话。好了不为难你了,你是来找老师的罢,不巧了,近日书院事务繁忙,天气又有些寒凉,老师不慎感了风寒,正在桃坞里休憩呢。”


    “当真?老师身子本就不算康健,这风寒可大可小,还是当谨慎对待。”宁珩面露忧色。


    面前的年轻男子,也就是他的几位师兄之一,邝璋,含笑道:"师弟不必忧心,早先便已请大夫过来瞧过了,并无大碍,多休息几日便是,你过去瞧瞧也无妨,说不定老师看到了你这个一年多不见的爱徒,心里一高兴,病就大好了呢?"


    二人于是结伴往桃坞而去,路上邝璋也不安分,不是夸他想的点子好给他们挣了不少银子,就是问他对屋子的陈设是否满意,到最后才一拍脑袋,恍然道:“说着说着都忘了正事,你之前来信让我打探的事情有眉目了,信里说不明白,等会我亲自讲给你听。”


    宁珩面色一肃刚想开口问些什么,只是这会儿他们已经走到了吕先生的屋外,只得闭口不言,向门童见礼后轻轻推门而入。


    门内摆设极其简单,丝毫看不出是一个江南大儒的居所,若说唯一引人注意的,便是屋内靠墙摆满了书柜,藏书一时间数都数不清。


    他们二人的推门声极其轻微,但却早已被门内之人察觉到,甫一进门便能感觉到一道温和的目光落在身上。


    邝璋早已收起了原先轻浮的模样,端正了容色,宁珩随他一同上前见礼道,“弟子见过老师。”


    年近六旬的老人面容慈祥,招招手让他们起身,关心了几句宁珩的近况便开始考校他的功课,邝璋在一旁给他递了个同情的目光后便低下头装鹌鹑,努力缩小自己的存在感。


    幸而宁珩早已习惯了如此,在孝期仍笔耕不辍,对上老者接连不断抛出的问题依然能对答如流,甚至比一年前还有所进益。


    一刻钟后,吕先生终于笑着抚了抚花白的胡须,道:“答得不错,看来你在家中也未曾懈怠。若不是你尚在孝中,今年便可参加会试。不过多沉淀两年也好,免得太过张扬。”


    宁珩躬身应是,还没来得及说什么,一旁的邝璋终于忍不住跳了出来,笑道:“那可不是?说不定小师弟能成为我朝最年轻的状元呢,再不济也是最俊美的探花郎,到时候师兄我便可以在这淮安城中横着走了!”


    宁珩无奈道:“师兄过誉了,我朝人才济济,有学之士多如牛毛,弟子实在不敢当。”


    吕先生在上首笑呵呵地看着邝璋调侃他也不发话,突然像是想起什么似的才问道:“听说你将妹妹也带来淮安了?如今住在何处?若有难处尽管说,老师和你几个师兄都会尽力帮你的。”


    “是,如今家中无人,弟子不敢留小妹一人在家,便携她一同求学。老师心意弟子明白,早先五师兄便已替我置办好了宅院,一切都好,弟子正打算让小妹入墨韵学堂读书,她现下正在家中备考呢。”谈起妹妹,宁珩的眉眼都柔软了许多。


    谈及女学一事,吕先生若有所思,“去学堂读书……倒也不错。今上向来礼遇群臣、广开言路,却唯独在这女子学堂一事上不让分毫,先是在京中办学,一年后又推及四方,如今学堂开办得如火如荼,朝中反对的声音也大不如前,倒是真正秉持着先太后的遗志,要为天下女子闯出一条路啊!”


    说到先太后,那也是一位奇女子,出身镇国公府,又在十六岁时遇到了比她大十岁的先帝,一入宫便得封妃位,诞下了四皇子,也就是今上后升为贵妃,宠冠后宫多年,只是后来怀着五公主时遇上了成王叛乱一案,受困宫中。


    幸而叛乱很快便被平定,但先帝却在宫乱中受到叛贼暗害,不久便崩逝了。四皇子年幼践祚,根基不稳,先太后持先帝遗旨把持朝政,朝中反对声浪声势浩大,屡杀不止,但在她的铁血手腕下一众文人士大夫最终还是噤声了。只不过先太后在那场宫乱中也留下了暗伤,掌权不足十年便薨逝了。朝野之内外对这位太后的评价褒贬不一,更有人暗中揣测她是否是被今上暗害的,只不过这些也不敢在明面上谈论。


    三年前今上逐渐从先太后手中接过权柄,非但没有像迂腐文人期冀的那样废黜朝中先太后任用的女官,反而放言要开办女子学堂,在朝中可谓是一石激起千层浪,民间怀疑他害死先太后的谣言也不攻自破。


    作者有话说


    显示所有文的作话


    第2章 师父师兄排排坐
(←快捷键) <<上一章 投推荐票 回目录 标记书签 下一章>> (快捷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