默认冷灰
24号文字
方正启体

第3章 家产

作者:寉姑本书字数:K更新时间:
    辰时。


    江绥回来的时候额前的碎发全湿透了,脖子上黏糊糊的,淌着汗珠。


    陈硕才刚刚起身,齐业正伺候他洗漱。


    “郎君可歇息好了?”江绥一面进屋一面关心道。


    “有娘子惦念,已然神清气爽了。”


    冷不丁的情话害得江绥愣了愣神,倒是很适用。


    “我先去沐浴更衣,郎君洗漱完了可自行先用早膳。”说罢,便到去后堂去了。


    后头早有下人预备好了热水,江绥泡了泡,感觉身上筋骨放松些了就起来,换了一身窄袖的墨绿色圆领长袍,头发用同色的绸带在脑后高高束成马尾。


    她日常要出门巡店谈生意,这样打扮干练也好活动。


    不同于家里下人们穿的素袍。


    她的长袍用的是的蜀锦,通身有暗纹刺绣,雅致不失品味。再配上蛇皮的腰带,上头镶嵌一小块翡翠,利索不失贵气。


    待江绥换好衣服出来,却看见陈硕坐在餐桌前,并未动筷。见她出来,还连忙起身迎上来。


    陈硕前两次见江绥时,她也是这样的装束。只不过这一次,他终于有足够的时间,名正言顺地注视她。


    “娘子来了,快一道用早膳吧。”陈硕扶着江绥的腰,将她带到餐桌边坐下,又为她布菜。


    早膳很简单,清粥小菜,是江绥的习惯。至于陈硕,他很庆幸自己没有功夫养成各种习惯,方便现在自己能够全身心迁就江绥。


    江绥每天都很忙,吃饭也自然而然地快。陈硕小时候顿顿六分饱饿出来的毛病,总怕吃不着,也吃得很快。这一点上二人倒是很契合。


    这边刚用完,明乙从外头进来报:“家主那边都预备妥帖了,请少家主和姑爷过去呢。”


    堂屋内。


    江绥和陈硕分别给江榕和白鹏请安问早,今日陈硕这个新婿还该敬改口茶。


    茶水早就备好了,这会子陈硕正接过来端在手里,双膝跪在江榕面前,俯首恭敬地将茶奉上:“娘,请喝茶。”


    江榕乐得放不下嘴角,乐呵呵地接过茶,抿了一口就腾出手将陈硕扶起来:“硕儿不必拘礼,你也是个可怜见的,你既叫我一声娘,日后我也定将你当亲儿疼。”


    陈硕似是很动容的样子,微笑着连连点头。


    接着又给白鹏敬茶,同为入赘的男人,白鹏越看这个女婿越喜欢:“我们江家自绥儿曾祖母那一代起便代代招婿,没有哪一代长辈感情不睦的,想你二人也自当相敬如宾。”


    陈硕连连称是,偷偷去看江绥的反应,后者正看着他笑脸盈盈,对视的一刹那身上一阵酥麻。


    拜完两位长辈,江绥又给拉了江纾来给他介绍:“这是小妹江纾,我自小捧在手心里长大的。要论经商之道,小妹怕是还远胜于我呢。”


    江纾不好意思地拿手肘去顶江绥的腰,嗔怪地轻轻叫了声“姐姐”,生硬地与陈硕互相见礼。


    从前江绥在家里就与她和明乙两个人最亲近。一个是护着捧着的妹妹,一个是自小一块长大的丫鬟。她们三个人总在一块儿聊些女儿家的私房话,好不快活自在。


    如今突然来了个见都没见过的姐夫在中间横插一脚,分走了姐姐的心不说,还要和她姐姐日日同床共枕同吃同住,他凭什么?


    一个穷酸书生,嘁,也能配得上她姐姐?


    江纾腹诽,将这陈硕从头到脚数落了一番还觉得不够。面上还装得一副腼腆怕生好妹妹的模样,和新姐夫寒暄了几句。


    江纾本来还想拉姐姐去房里说说话,江绥却说要带陈硕去街上巡巡铺子,熟悉熟悉家里的产业,先走了。


    江纾只得留在原地,闷闷不乐地扣着手里的袖口。惹得江榕忍俊不禁,打趣她长不大似的离不开姐姐云云。……


    江绥这边离开堂屋后也没急着上街,她想着还是该先带陈硕在家里走一圈,叫下人们都认认脸,今日她在,也好给他树立树立威信,方便日后管家。


    家中组成其实很简单。正院是江榕和白鹏住着,正院右边是江绥的听风院,左边就是江纾的闻溪院,两处往后便是江氏祠堂。听风院边上还有一处墨院,是江绥练武的地方,别人都进不得。


    几个院子后头挨着个小花园,白鹏和江纾喜欢在里头种点花草果树,里面还有江绥最喜爱的秋千。


    再往后就是下人们住的下房,还有库房厨房等等也都在此处。后头还有个偏门,方便底下人进出,不会惊动主人家。


    上午下人们简单将家里里外洒扫一遍,忙完了早饭便也清闲下来。此时后罩房那里,姑娘们在廊下踢毽子,阿婆们三五围坐在一块嗑瓜子说话,阿公们在厨房外头磨菜刀、择菜,其乐融融。


    为了不打扰他们的这份悠闲,江绥免了拖沓的传唤,直接带着陈硕到后头去了。


    “少家主来了,少家主来了。”


    见主人家来了,一伙人都放下手里的事儿过来见礼。


    他们家毕竟只是小商贾,一家子又是和气的主儿,平日其实也不太拘这些礼。大约今日姑爷新进了家门,底下的人都拘谨了几分。


    江绥不与他们客气,挥挥手叫他们不用拘着,叫下人们按级别排好。管事站前头,粗使的和丫头们站后面,给陈硕一一介绍。


    “最前面的是孟阿婆,家里的大管家。身契、采买、账册一类的平日都是她管着,郎君要查随时问她要就是了。”


    孟管家站出来给陈硕行礼,陈硕点头回礼以示敬意。


    “后面是关阿婆、吕阿公,分别管家里各处花卉和厨房一日三餐。吕阿公从前是南边的名厨,郎君平日有什么想吃的都可以告诉他。”


    关阿婆跟吕阿公站出来行礼,陈硕记下了两人的脸,亦是点头微笑道:“有劳了。”两人忙说不敢当。


    余下的丫头们各自介绍了名字,都是些帮厨、洒扫、打杂的,陈硕简单熟悉了一下就算了事,日后还有的是时日要打照面。


    “如今我已与你们姑爷成婚,家主也不日就要启程出去远游。日后,我将管家的权利交到你们姑爷手上,你们待姑爷要如同待我一般,不用太拘礼,却也不得怠慢轻视。可明白了?”


    众人忙答明白,还不忘夸赞江绥与陈硕举案齐眉、妇唱夫随云云,说得江绥很受用,提点几句就让众人各自去了。


    从下房出来还不到午时,江绥问了问陈硕的意见,两人一致决定了去自家的酒楼用午膳。


    马车滴溜溜地转动着轮子,慢慢行驶在熙熙攘攘的大街上,窗外人声鼎沸,叫卖声不断,还有几个孩童在街边唱童谣。


    “天青青,云飘飘,帝姬大人平蛮夷。


    地红红,雨凄凄,皇子殿下战边关……”


    唱的,正是昌和帝姬带兵在西北打退蛮夷,让蛮人臣服我大鄢的捷报;还有大皇子在西南边关与裘国交战,身受重伤还坚守边城的贤名。


    孩子们很快跑远,童谣也愈来愈模糊。


    这样的童谣月月变换,也不足以令人分心。


    “就是这儿了。”马车停稳,两人自己跳下车去。江绥扬了扬头,用下巴示意陈硕看向面前,那条人潮涌动的街道。“这就是我们家的产业了。”


    陈硕挑眉。倒是听说了江家有好几间好地段的铺子,也不曾听闻是整条街啊。


    “娘子实在阔气,为夫真真自惭形秽。”陈硕很配合江绥,朝着她弯弯腰佯装一副膜拜的样子,做了个揖。


    江绥见他如此买账,反而还有点于心不忍,笑着去扶他:“郎君快快请起。方才我不过是逗逗你,我们家的铺子啊,只有这右边的一半。”


    ……陈硕梗住。


    葛洲与京城接壤,几乎承接了京城大半的商业,论经济、人口、繁荣,说是鄢国副都也不为过。


    这样的葛洲,这样的好地段,即便只有半条街也是十分了不得的事。不过葛洲之大,富庶人家自然少不了,也就导致有半条街的江家在葛洲也算不得富贵。


    不过江家倒是在京城也很出名。这还要归功于江榕的姐姐、江绥的姨母——江榆。此人平步青云,得了圣上的青睐,一路坐上了户部尚书的位置。


    陈硕想着,不禁又觉得眼前的江绥更伟岸了几分。听说江绥年少时还曾是帝姬的伴读,在皇宫里住过,当真了不得。


    “郎君怎么这样瞧着我?”江绥与陈硕并肩而行,与他说了半天话却不闻回话,扭头看见这男人一张俊脸直勾勾看着自己。眼神里好像还……流露出崇拜?


    这街上人来人往的,冷不丁看见这一幕,江绥实在是觉得很突兀。


    “我听着呢。娘子说这糕饼铺,茶叶铺,蜜饯铺,酒坊,茶馆,还有街头街尾两间酒楼都是我们家的。”


    江绥狐疑地收回目光,接着他的话说:“不错。有道是民以食为天,此话虽是老套陈词了,理却是真的。上至皇宫官宦,下至平头百姓,都要吃饭。”


    为了迎合身份不一的客人,江家的铺子也很有讲究。街头的那家云肴楼通通是包厢雅间,自下而上,雅间越来越大,专门做贵人的生意,菜品也更精致。


    街尾的团香楼规模小一些,菜品分量更大,价格也很实惠。适合老百姓一家子偶尔下个馆子,不用花很多钱,也能饱饱地吃上一顿。


    中间那几家小吃铺子门面虽小,却每日都大排长龙。


    普通人家下工了给家里人买上一小包蜜饯,当零嘴;贵人们提前订了派下人过来取,一次买个几大盒糕点,摆在家里招待客人。


    陈硕不禁叹道:“不成想这些吃食利润这样大。”


    江绥刚派了明乙去给她拿了一份芝麻糖酥来,捻了一块递到陈硕嘴边,闻言附和:“正是如此,我大母就是从一家饼店一点点将江家做大的。”


    糖酥落在口中,一抿即刻就碎了,慢慢在嘴里化开。芝麻的醇香融合在糖里,清甜不腻。不吃还好,吃了一块嘴就闲不住,总想念这味道。


    刘老夫人从前也给陈硕买过芝麻糖酥,却不如江家铺子的味道可口,更不如江绥亲手喂的称心。


    “齿颊留香,果然不俗。”


    美人喜欢,江绥心里自然欢喜。把手里剩下芝麻糖酥交给明乙,挽着陈硕进了云肴楼的雅间。


    知道少家主要来,姚掌柜的早早备下了雅间佳肴恭候。此时进了雅间,饭菜已经端上来,正冒着热气儿。


    “郎君尝尝看,若是喜欢,我日后常带你来。”


    谢谢各位看官阅读!


    江绥所说的“大母”指得是江榕的妈妈,也就是江绥的外婆。因为设定是江家四代招赘婿,所以觉得称呼外祖母不妥,稍微研究了一下,选用“大母”这个称呼。


    作者有话说


    显示所有文的作话


    第3章 家产
(←快捷键) <<上一章 投推荐票 回目录 标记书签 下一章>> (快捷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