默认冷灰
24号文字
方正启体

第12章 烟波问学

作者:锦鲤满分菌本书字数:K更新时间:
    布置荣亲王府的喧嚣被朱红宫门隔绝在后,西郊澄心湖的秋色铺展在眼前。天高云淡,碧水接天,几片金黄的柳叶打着旋儿飘落在清澈的水面上。一艘形制端方、悬挂着亲王玄色蛟龙纹饰旗幡的画舫静静泊在湖心僻静处,与那些装饰浮华、丝竹缭绕的游船泾渭分明。


    赵霖霓换了身雨过天青色的云锦直裰,玉带松松束着,卸去了沉重的亲王冠冕,只用一根素玉簪绾住青丝。她斜倚在舫窗边的紫檀圈椅上,手执一卷《水经注疏》,她奉旨掌管工部,这水利是万民的牵挂。


    目光落在舫外浩渺的烟波与远山淡影之上,眉宇间连日督造王府的沉凝之色被湖风吹散了几分。


    舫头传来清朗温润的诵书声,不疾不徐,如玉石相击:“秋水时至,百川灌河,泾流之大,两涘渚崖之间,不辩牛马……”


    诵声停歇,一袭石青色国子监祭酒官袍的年轻男子,手持一册书卷,步履沉稳地步入舱内。正是年方二十,三年前特例考入官场的男子第一人。掌国子监男学厅、以才学与识礼端庄名动京华的裴云舟。


    他身姿挺拔如修竹,面容清俊,眉宇间带着书卷浸润出的温润儒雅,官袍袖口一丝不苟地翻折着,不见半分褶皱。行走间,唯有腰间一枚古朴的青玉环佩随着步伐发出极轻微的叮咚声,衬得他气质愈发沉静高华。


    “殿下。”裴云舟在离赵霖霓三步之遥处停下,躬身行礼,姿态端正,带着对亲王的敬重,却无丝毫谄媚,“秋日澄心湖景致疏朗,正宜静观。下官方才读《秋水》篇,观此烟波浩渺,更觉庄生意境深远。”他手里也拿了一本书。


    赵霖霓放下书卷,目光落在他清朗的眉眼间,唇角噙着一丝极淡的兴味:“裴祭酒请坐。庄生‘秋水’论道,言河伯见海若方知己之陋。祭酒观此湖景,可有所悟?”


    裴云舟在对面锦垫上端然落座,将书卷置于身侧小几,闻言微微一笑,笑容如清风拂过水面:“殿下明鉴。观湖,非仅观其形胜,更思其‘澄心’之名。水静方能鉴物,心清方可明理。国子监诸生,乃至天下读书人,求索学问之道,亦当如这澄心之水,涤荡浮躁,方能映照古今,窥见真理微光。” 他话语从容,引经据典,目光清澈坦荡地迎向赵霖霓,带着学者探讨学问的纯粹热忱。


    内侍无声地奉上清茶。赵霖霓执起白瓷茶盏,氤氲的热气模糊了她眼底的神色:“祭酒此言,深得治学三昧。然则,” 她话锋微转,带着一丝不易察觉的审视,“澄心静观,可知天下?可知人心?譬如这朝堂之上,波谲云诡,暗流涌动,非静水可鉴。祭酒身居国子监,掌训导之责,育天下英才,对此间之道,可有高论?” 她将话题悄然从山水引向了更现实的朝局。


    裴云舟神色不变,执起茶盏,指尖修长干净,骨节分明,是常年执笔的手。他轻轻吹开浮沫,啜饮一口,方缓缓道:“殿下所虑深远。朝堂如海,非一湖之静可比。然学生以为,治学之道与为政之理,其根本亦有相通之处。譬如‘格物致知’,穷究事物之理,方能把握其变;‘诚意正心’,立身持正,方能不惑于外物。微臣虽只参与男子教育,但国子监教导诸生,首重其心性根基,明辨是非,砥砺气节。根基正,则枝叶繁茂亦不易倾;心性明,则身处洪流亦能持守本心,不为浮名虚利所惑,不为诡谲风波所动。” 他语调平和,却字字清晰,如同在讲授一堂精深的经义课,将治国理政的大道融于治学育人的根本之中。


    画舫轻摇,水波荡漾着阳光的碎金。赵霖霓凝视着裴云舟。他端坐如钟磐,官袍衬得他肩背挺直,年轻的脸上没有丝毫轻浮,只有属于学者的沉静与通透。他谈论朝堂,却毫无钻营之意,只从治学根本着眼,这份超然与洞见,在充斥着算计的朝堂中显得尤为珍贵。他眼中那份对学问的赤诚与对育才的担当,像一道清泉,无声地涤荡着她心头的尘埃。


    “持守本心……” 赵霖霓低声重复,指尖无意识地在紫檀椅扶手上轻轻敲击。她忽然话锋一转,带着几分探究的笑意,“裴祭酒年方弱冠,便已掌国子监一部,学识、气度皆非常人。孤听闻祭酒尚未婚配?可是醉心学问,无意红尘?”


    这问题已带了几分私人的意味,超出了君臣或师生论道的范畴。裴云舟执盏的手几不可察地顿了一下,白皙的耳根悄然染上一抹极淡的红晕。他放下茶盏,目光依旧清澈,却似乎不敢再直视赵霖霓带着玩味的双眸,微微垂睫,声音依旧平稳,却多了一丝不易察觉的局促:“殿下见笑。下官……确以学问、职事为先。婚姻之事,讲究缘分,更需……志同道合。下官愚钝,尚未遇到能……能令学生放下手中书卷、心中抱负之人。” 他最后一句说得极轻,带着少年人谈及情愫时特有的赧然,与他方才谈论学问时的从容判若两人。


    舫内一时静默。只有湖水轻轻拍打船舷的声响,和窗外偶尔掠过的水鸟鸣叫。阳光透过雕花窗棂,在裴云舟低垂的眼睫上投下一小片扇形的阴影,那抹微红从耳根蔓延至颈侧,在石青色的官袍领口处格外显眼。


    赵霖霓看着他这副模样,心中那点因朝堂琐事而生的烦闷竟奇异地消散了。这年轻的祭酒,谈论学问时是渊渟岳峙的师长,触及私情时却又流露出属于他年龄的纯粹与青涩。这种反差,竟比她见过的任何刻意的谄媚或引诱都更……有趣。


    她忽然倾身向前,两人之间的距离骤然缩短。裴云舟能清晰地闻到她身上淡淡的沉水香气,感受到她目光带来的无形压力。她伸出手,却不是触碰他,而是拈起了方才放在几上的那卷《水经注疏》。


    指尖不可避免地擦过他放在膝上的手背。那触感微凉,却带着电流般的酥麻。


    裴云舟的身体瞬间绷紧,呼吸几不可察地一滞,猛地抬眼看她,清澈的眸子里闪过一丝猝不及防的慌乱。


    赵霖霓仿若未觉,只垂眸翻看着手中的书卷,声音带着一丝慵懒的笑意:“祭酒治学如此精勤,连游湖也不忘携书。本王却觉,此情此景,书卷之理固然重要,然‘眼前有景道不得’的遗憾,亦不可取。” 她合上书卷,抬眼看他,目光灼灼,带着不容置疑的强势与一丝若有若无的暧昧,“裴祭酒学富五车,何不就此湖光山色,赋诗一首?也让本王见识见识,祭酒心中那份‘志同道合’,究竟是何等意境?”


    压力与挑逗并存。裴云舟看着眼前近在咫尺的亲王,看着她眼中那抹洞察一切又带着兴味的笑意,心跳如擂鼓。他深吸一口气,强行压下心头的悸动与慌乱,努力找回属于祭酒的端方气度。他目光投向舫外那一片金秋盛景,水波潋滟,远山如黛,几只白鹭悠然掠过水面。


    片刻沉吟后,清朗温润的声音再次响起,带着一丝不易察觉的微颤,却依旧努力维持着诗词的韵律与意境:


    “澄湖如鉴映秋光,云影天心共渺茫。鸿鹄偶栖沙渚暖,风荷犹曳旧时香。扁舟未系江湖远,素志难酬岁月长。莫问烟波何处尽,且将杯酒酹斜阳。”


    诗句清雅高远,意境开阔,尾联“莫问烟波何处尽,且将杯酒酹斜阳”更是透着一份豁达与洒脱。然而,那“素志难酬”四字,以及吟诵时他微微侧首、避开赵霖霓过于直接的目光的姿态,却泄露了年轻祭酒此刻心湖深处,被眼前人搅动起的、无法言说的波澜。


    赵霖霓静静听完,指尖轻轻摩挲着书卷粗糙的封面。她看着他故作镇定却难掩微红的侧脸,看着他努力挺直的脊背,唇角那抹笑意更深了。她执起自己面前那杯已微凉的茶,对着舫外浩渺的烟波,仿佛对着裴云舟诗中那无尽的未来,无声地举了举杯。


    画舫轻摇,水波荡漾着秋日的碎金。湖风穿舫而过,带着微凉的水汽,也吹不散这方寸之间无声弥漫的、属于权力高位者与年轻才俊之间,那份心照不宣、暗流涌动的暧昧与试探。书卷的墨香、湖水的清气与那抹属于年轻祭酒的、干净清冽的气息,奇异地交织在一起,成了这秋日澄心湖上,最令人回味的一缕风。
(←快捷键) <<上一章 投推荐票 回目录 标记书签 下一章>> (快捷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