默认冷灰
24号文字
方正启体

第7章 训子

作者:屿山山本书字数:K更新时间:
    棠梨院内,李氏摸着茉雅奇的手,面色焦急不安,还有些埋怨:“你说你阿玛也真是的,有什么事情不能关起门来好好说,弘时都那么大了,怎么还能当着那么多下人的面打他呢?”


    “阿玛是想让他记住这次教训。”


    弘时爱面子,这次当着这么多人被打肯定能让他记好久,也算是件好事吧。


    茉雅奇小口小口饮着黄太医开的药方,犹豫了许久,最后还是忍不住开口:“额娘,您也说了弘时都那么大了,从前弘晖在的时候......他六岁就已经搬到前院去了,一直都是阿玛亲手教育,那会儿嫡额娘也什么话都没有说。”


    而且弘昀也是六岁就搬到前面去了。


    弘时如今可都七岁了,还一直赖在棠梨院,怎么看都不大好吧?


    李氏不屑极了:“乌拉那拉氏那是没死过孩子,你如今再给她一个儿子,看看她还会不会把儿子送到前院去。我为什么一定要把弘时留在身边,不就是因为他年纪小,容易被人钻空子。”


    在后院经营了这么多年,她可以说眼明心清,前院那地方却是手伸不进去的地方,万一到时候着了别人的道,养到七八岁了眼看就要养住了的孩子就这么没了,她去找谁哭?


    宫里宜妃娘娘的十一阿哥都十几岁了,还不是夭折了?


    她才不愿意拿好不容易活下来的儿子赌这个可能性。


    茉雅奇摇摇头,心中的想法拐了好几个弯,还是想再劝劝李氏,但是嘴巴还没张开,外面就传来一阵窸窣的声音,锦鸾面色为难地端着一个甜白釉的瓶子进来了。


    她硬着头皮一五一十将刚刚紫藤说的话复述了一遍。


    李氏秀眉一拧刚想发作,却见茉雅奇已经伸手接过那白瓶,轻轻揭开上头的软木塞后,很快屋子里的人就都能嗅到一缕甜沁沁的玫瑰味混着蜂蜜的稠香。


    茉雅奇低头去看,瓶子里头飘着几片胭脂色的玫瑰花瓣,浸得已经半透明了。


    “你去替我传个话,说我谢过年额娘关心,今日我就拿这玫瑰卤子来泡茶喝。”她笑盈盈道。


    锦鸾如蒙大赦转身就出去了,留下李氏有些不虞地看着白瓷瓶:“用得着她在这边假好心么?喜鹊,去叫小厨房煮碗陈皮茯苓粥来给格格温着。”


    茉雅奇抿起嘴:“年侧福晋送这玫瑰卤子来叫旁人看来就是她宽和大度,若是额娘您再因为这些事和她过不去,那么后面不能容人的名声,就是您的了。”


    “我本来也没什么好名声。”李氏撇撇嘴,心里难免有些酸涩,“只是一想到同样是侧福晋,她娘家人来王府王爷看得和座上宾一般,你舅舅他们来呢?王爷可从未出面照拂过!”


    那哪能一样啊?


    茉雅奇简直哭笑不得:“年侧福晋的阿玛致仕前再怎么样也是正二品大员,如今她两个哥哥,长兄年希尧虽然官位不显,只是个知府,可她二哥年羹尧如今年纪轻轻可就已经是封疆大吏了。”


    “皇玛法在眼下这个时节赐年侧福晋入府,那是对阿玛的信任,便是看在这一层关系上,阿玛不管怎么样也得照拂她和年家人才是。”


    李氏的娘家人如今又是什么职位呢?


    她的父亲李文烨致仕前也就不过是一个知府,其余兄弟如今那更是末流的九品芝麻官,还都是旁人看在雍亲王的份上让他们补得缺,烂泥扶不上墙也不外如是。


    她心里对这些也未尝不知道,但是就这么大咧咧的从女儿嘴巴里听到,心里难免有些不舒服,只能抿起嘴叮嘱了茉雅奇身边的奴婢们几句让她们好好照顾二格格,自己便转身回了正屋。


    茉雅奇在心里叹了一口气,觉得胸口还是闷闷胀胀的,但她身为女儿又不能过度指摘自己的母亲,只能硬生生咽下心里的这口郁气,目光远远的望着院子里的那棵桂树。


    这棵树下,曾经也有人抱着书卷孜孜好学,只可惜他只活到了十岁就因为身体太差、用功太过夭折了。


    或许正是因为早夭的弘昀,这才让额娘如今对弘时十分的放纵娇惯,毕竟她前后生了那么多个儿子,活到现在的只有弘时一个。


    茉雅奇远远望去,似乎能透过那颗桂花树看见前院的弘时一般。


    前院的书房内倒是要比棠梨院里更不太平,胤禛借这个机会想要教教儿子,正好顺手拿了一册自己幼年时用过的习题放到弘时面前叫他写。


    结果一盏茶过去了,他瞟了一眼桌案上的纸,一片空白不说,字也写得歪七扭八,一股气从他的脚底窜到心口,简直想把眼前这小子的屁股打烂。


    “《幼学琼林》学到现在了还在卷二不说,满文蒙文是半点不会,叫你背书就是看天看地,莫非平日里何清便是这样教你念书的么?”


    胤禛看着弘时写得乱七八糟的大字努力压制住心头的火气:“就这你还不愿意搬出来?”


    弘时低头抓着笔,过了不知道多久嘟囔一声道:“我又不是第一日这样了......”


    一觉睡到天亮,陪着额娘慢悠悠地用过早膳再到前院和何师傅念书。


    他教他的书,自己这个学生听得懂听不懂也是不重要的,若是举手提问,何师傅还要说让他不要打断他教书的思绪,等下了课他问今日留什么课业,那人便只是捋着胡须说:“阿哥在堂上已经将东西学得差不多了,回去只要通读诵背出来这一篇即可。”


    弘时一开始的时候也是老老实实背了的,可他第二日到了前院,何师傅却对他昨日留下的课业毫无印象一般,从不抽查,久而久之他自然也就懈怠了。


    反正学不学也不会有人骂他,那还那么努力做什么?


    阿玛之前也没有管他啊。


    看着弘时撇着嘴不说话的模样,胤禛不由得沉默了。


    弘时现在虽然名义上是他的长子,但在他年幼的时候,前有出身嫡长,性格仁善的弘晖,后有聪慧好学的弘昀,实在是不怎么起眼,因此胤禛一直没有对他多加管束。


    后来两个儿子接连夭折,他本该重视起弘时的学业才是,结果又恰逢夺嫡,他对弘时……确实没怎么上心。


    现在想想,他后来被老八三言两语骗过去也不是没有原因的。


    “原先事务繁忙,倒也没注意何清平日里怎么教你念书的,如今看来此人也不过沽名钓誉之辈,没什么真才实学的本事。”胤禛放缓语调,“明日起,阿玛给你换一个先生。”


    何清此人在他的印象里已经很是淡薄了,但是被弘时这么一说,胤禛突然就想起来似乎好像确实有这么一个人。


    他似乎是弘时年幼时的启蒙老师,只是后来此人心思完全不在弘时的学业上,而是一门心思地钻营,只知道嚼舌根,把弘时早年的学习全耽搁了,后来就被他赶了出去。


    如今弘时开蒙一年未到,还有来得及换先生的时间,正好也可以趁此机会给他换上一个心思清正,为人正直的先生,也好潜移默化下掰正他的性子。


    想到这里,胤禛行动起来也是雷厉风行,心思一转就从记忆中如今手底下的属人中扒拉出几个还算得上可造之材的人,直截了当地将弘时如今的文武师傅全换了。


    “往后你就住在前院,休沐日的时候去给你额娘请个安便是,无事便不要往后院跑了。”胤禛耐着性子朝着懵懵懂懂看着自己的弘时说道,“汉人有男女七岁不同席的说法,咱们家虽然不讲究这个,可你一日日地长大,总不能一直躲在你额娘和姐姐的背后吧?”


    弘时当然不愿意,况且今日绕了这么一大圈下来,他其实已经明白了自己搬出去一事早就成了定局,只能恹恹地点了点头。


    -


    年侧福晋想要蓑衣饼,小厨房的人却不能真就只端着一碟蓑衣饼过去,在宫里做了这么久的活,肯定会一点揣测上意的本事,岁华院的小厨房里那群人老成精的太监们自然也不例外。


    所以等青萝端着食盒放到年元容面前时,除了那碟她亲口要的蓑衣饼之外,还有一壶杏仁茶和一小碟热乎的酱羊肉片,上边已经撒好了孜然粉。


    这便是两种吃法了,将蓑衣饼放入泡得热腾腾的杏仁茶,酥皮吸满汁水之后入口便是绵软香甜又带着一丝咸津津的口干;若是将蓑衣饼里裹上酱羊肉片,那就变成了酱羊肉卷饼,这便仿的是清代满洲饽饽夹肉的习俗。


    “小厨房的厨子有几个?”年元容突然好奇道。


    青萝虽然没亲自去小厨房,可提食盒到门口的小太监却是小厨房的人,得了年元容的同意后她便干脆领了人进来。


    那小太监刚进来就逗了年元容一乐,他瘦得像根豆芽菜,可细长的脖子上却支着一个圆脑袋和一张圆脸盘,两颊还有些浅浅的麻子。


    他进屋的时候半点没胆怯,站在原地打了个千行完礼便下意识地笑了,这一笑就让他的右嘴角比左嘴角先往上翘了点,露出一颗尖尖的虎牙。


    看起来有很是机灵。


    “你叫什么名字?”


    他笑得却有些傻:“奴才小顺子,给侧福晋请安。”


    年元容忍着笑点点头:“我这岁华院的小厨房里有多少个厨子,都擅长些什么菜系,你说来给我听听。”


    她这个问题听上去简单,可要怎么回答对人来说却是一件难事。


    岁华院小厨房里的人都是刚进来没多久的,不过一日功夫,若是记性差些的连人恐怕都认不齐,更不要说知道这些人精通什么了。


    可偏偏跪在下边的小顺子一开口便流利的不得了,仿佛这些事对他来说信手拈来一般:“厨房里主要掌勺的师傅有二,其一是奴才的师傅徐福安,擅长粤菜和鲁菜,各类点心他也都会做一点;另一位是年家二爷送来的苏师傅苏鹤年,江南一带的菜他都会做,剩下的都是些帮忙打下手的,像奴才的话因为是蜀地人士,对川菜颇有了解,苏师傅手下的双喜则更擅长做徽菜......”


    他话说得顺畅,连一个磕巴都没有,一旁的青萝和紫藤都啧啧称奇。


    年元容一下子就笑了,给了紫藤一个眼神,紫藤从专门用来打赏人的荷包里拿了一小点碎银子塞到他手里。


    晚上胤禛说是要过来,她这才初来乍到几日,对于他的喜好压根是一窍不通,若是全按照她自己用膳的喜好来,谁知道会不会犯了忌讳。


    故此,她便嘱咐小顺子道:“今日晚上王爷会过来,你让小厨房的人看着做便是,除此之外多做一道黄焖鸡。”


    主要是她想吃黄焖鸡米饭了。


    写这本书的时候好喜欢听《金玉良缘》


    作者有话说


    显示所有文的作话


    第7章 训子
(←快捷键) <<上一章 投推荐票 回目录 标记书签 下一章>> (快捷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