默认冷灰
24号文字
方正启体

第4章 暗桩·下

作者:松烟墨隐本书字数:K更新时间:
    又一日午后,谢昭宁以“为母亲挑选滋补药材”为由,带着惊蛰来到西市一条略显僻静的街道。空气中弥漫着各种药材混杂的浓郁气味。“九春堂”的招牌古朴厚重,店内宽敞明亮,药柜高耸入云。


    主事白薇,一位莫约三十岁、面容清秀却眼神干练的女子,亲自接待了这位“镇北侯府的小姐”。她引着谢昭宁查看几味名贵药材,声音不高,语意却清晰。


    “小姐请看,这是上好的辽东野山参,最是补气养元,给夫人调养身子最好不过。”白薇拿起一支品相极佳的参,手指在参须的某个特定部位看似不经意地拂过,“只是近来这上等货色越发难得了,宫里的贵人、还有几位王爷府上,都盯着呢。尤其是太医院那边,王院判(皇后族兄)亲自发话,要走了库房里近一半的存货,说是陛下炼丹所需。”


    谢昭宁的目光落在那支参上,仿佛在认真品鉴,实则已看清白薇指尖暗示的位置——那是玄甲卫传递紧急信息的暗记。


    “王院判倒是尽心。”谢昭宁语气平淡,听不出情绪。


    “是啊,”白薇接口,声音压低了些许,“不仅药材,连一些特殊的炼丹‘辅料’,需求量也极大。前些日子,浣衣局的赵嬷嬷还来采买过一批安神助眠的香草,说是给各宫娘娘们缝制香囊用。量不小,而且……点名要了‘凝神花’。”她说着,将一个装满干花的香囊样品递给谢昭宁看。


    谢昭宁接过香囊,指尖捻了捻里面的干花。凝神花单独使用确有安神之效,但若与她九春堂秘制的另一种无色无味的药粉混合,便能在特定温度下显出密写字迹。这赵嬷嬷,看来是条有用的线。


    “这香囊气味不错。”谢昭宁将香囊递还给白薇,“给母亲也配几个吧,就用你方才说的方子。”


    “是,小姐放心,定选用最好的料。”白薇躬身应下,眼中闪过一丝了然。


    -----


    临近年关,又逢谢凛回京,镇北侯府少不得要宴请一些必要的故交同僚。这一日,谢钧兴冲冲地拉着谢昭宁出门:“小妹,整日在府里闷着多没意思!二哥今日在听松苑宴请几位兵部的同僚,你也去散散心,那里的茶点和说书可是一绝!”


    听松苑坐落在离大理寺衙门仅一街之隔的巷子里,闹中取静。楼高三层,飞檐斗拱,古意盎然。一楼大堂宽敞,设着不少茶座,此刻已坐了七八成满。正中一个尺许高的台子上,一位须发皆白、精神矍铄的老先生正手持醒木,口若悬河。


    “……话说那前朝末年,奸佞当道,忠良蒙冤!有位清流御史,姓陈,铁骨铮铮,不畏权贵,于金殿之上,力陈漕运弊案,直指那权倾朝野的国丈爷王阁老!王阁老何等人物?门生故吏遍天下!一道奏折,便如石沉大海……”


    惊蛰扶着谢昭宁,跟着谢钧上了二楼雅间“松涛居”。谢钰已在此等候,正与几位身着官袍的同僚寒暄。见到谢昭宁,谢钰眼中闪过一丝意外,随即化为温和的笑意,向同僚介绍:“舍妹昭宁,身子弱些,难得出来走动。”


    众人见礼。谢昭宁安静地在谢钰身侧落座,微微垂首,一副羞怯闺秀模样。楼下说书先生中气十足的声音清晰地传了上来:


    “……那陈御史见奏折如泥牛入海,心知朝堂昏暗,奸佞势大。他悲愤之下,竟于家中悬梁自尽!只留下一封血书,上书‘天日昭昭’!可叹哪可叹,血书尚未传出府门,便被那王阁老派去的爪牙截获,付之一炬!一桩惊天弊案,无数民脂民膏,就此被滔天权势,掩埋得无声无息……”


    雅间里,几位兵部官员听着楼下抑扬顿挫、指桑骂槐的说书,神色各异。有人面露戚戚,有人低头喝茶掩饰尴尬,也有人(明显与王家有些关联的)眉头微皱。


    谢钰端起茶盏,用杯盖轻轻撇着浮沫,面上依旧带着温润的笑意,仿佛只是在听一个寻常故事,口中却与同僚讨论着无关紧要的军械损耗问题。只有坐在他身边的谢昭宁,能感受到他捻动算盘珠的指尖,节奏比平时快了一丝。


    谢钧则听得有些入神,愤愤不平地低声道:“这说书的胆子不小!这不明摆着……”


    “三弟!”谢钰淡淡瞥了他一眼,声音不高,却带着无形的压力,“喝茶。”


    谢钧撇撇嘴,不说话了。


    谢昭宁的目光,透过雅间雕花的窗棂,投向一楼那看似慷慨激昂的说书人。她知道,这绝非巧合。听松苑的说书人,是玄甲卫的喉舌。这“前朝漕运弊案”的故事,字字句句,皆在影射当今王家把持漕运、贪墨横行,以及他们构陷忠良、一手遮天的行径!


    这盘棋,便先从王家的头颅上落子吧。
(←快捷键) <<上一章 投推荐票 回目录 标记书签 下一章>> (快捷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