李世民是个战略战术大师,也是个非常顶级的成本控制大师。
击败东突厥之后,大唐发起的所有的对外战争中,几乎都有被征服民族的参与,有时候这些异族士兵甚至是出征部队的主力。
贞观年间,李世民能四处出击,把周边势力都打服,不是因为大唐的国力可以支撑频繁的大规模战争,而是因为李世民每次都能以极低的战争成本取得胜利。
当然,并不是谁都有李世民的天赋异禀,至少李宽在看到他的一系列操作后,连连表示自己学不来。
对待异族,李宽的想法永远是那么的简单粗暴。
李宽这边还没侍候完月子,便有不速之客上门了。
来者有两拨人。
一波是岭南冯盎派来的冯智相,一波是来大唐认爹的林邑使者团。
他们都是跟随回航的外贸商船来到岳州的。
冯家和李宽合作了好几年,关系还不错,冯智相是冯盎的族侄,李宽还是挺重视他的,专门设宴招待。
至于说林邑的使者,他压根懒得搭理。
不过他很好奇,冯家人为什么会跟林邑使者同船而来。
宴席上,李宽问出了心中的疑惑。
冯智相笑道,“殿下,林邑去年突然杀出了一个叫阮林的人,他原本是我们在林邑雇佣的收购商人,专门替我们收购当地的粮食、甘蔗和棕榈果。”
“此人很有能力,才几年时间,便用积累的钱财收买纠集起了一大批的当地势力,取代了当地的土王。”
“他的野心不小,想要在林邑以南立国,因此派来了使者到长安去,想要获得大唐朝廷的册封。”
“我家叔父认为,这种事情不太符合大唐的利益,便让在下把他们先带来岳州了。”
李宽闻言,心里大骂老冯狡猾。
大唐在中南半岛上的势力范围因为国力限制,暂时止步于红河河谷地区,只是设立了一个交州都督府施行羁糜统治。
但这不代表大唐就会放弃交趾故地。
大唐可以允许有人在那里折腾,但是绝对不会允许有人自立山头。
那个阮林派人来大唐要册封,说明他要么是个什么都不懂的莽夫,要么就是脑子有什么大病。
主动上门找打的人真不多见呢!
站在李宽的视角看,冯盎把阮林的人送来岳州,表面上看是为了大唐着想,实际上是想借李宽的手除掉这个跳反的二五仔。
因为根据受益者原理,除掉阮林,受益最大的就是冯家。
很多人可能不太清楚唐初的冯家在岭南是个什么地位。
简单来说,冯家跟大唐朝廷不像是隶属关系,更像是合作伙伴。
双方的关系有些像是大唐立国初期时李世民和徐世绩的关系。
徐世绩自带军队粮草,名义上是李世民下属,实际上更像是秦王府的股东。
岭南遍地毒瘴,开发程度低,气候恶劣,加上山高路远,朝廷对岭南的统治力几乎弱到了只能保持基本的存在而已。
哪怕是当年李靖一路打到了桂州,连吓带哄,招抚封官加大棒,连下岭南九十六州,却不代表朝廷真的有能力统治整个岭南。
不得已,朝廷相中了主动上来抱大腿的冯家,让这个岭南本土豪族镇守五岭以南。
可以说,冯家就是大唐地方上真正意义的土皇帝。
不过冯家在岭南的实力也就那样,在珠江流域还凑合,对林邑等地也是鞭长莫及,只能偶尔薅些羊毛罢了。
阮林的做大对大唐朝廷没好处,对冯家也没好处。
李宽虽然在心里骂老冯,但对老冯此举并不反感。
冯家跟赵佗那种动不动就搞自立的人不同。
自冯家祖上开始,他们就对大一统很是认可,不管中原王朝如何轮流转,冯家掌控的岭南部分从来没有自立过,反而是积极向中原王朝靠拢。
尤其是冯盎及其祖母冼夫人、祖父冯宝、父亲冯仆三代人均是心向中原,为维持岭南安定都做出过突出贡献。
冯家这个岭南土皇帝朝廷认可,李宽也认可。
顺手帮老冯一把,就是帮李宽自己,他并不介意。
关键是林邑那地方真的不错。
不仅有在秦汉以来的长期开发带来的农业基础和人口基础,沿海地区还有丰富的煤铁矿及铜矿矿藏,在对外航线上也可以作为一个重要的补给港,辐射大半个中南半岛和南洋,战略位置相当重要。
以前实力不够的时候,李宽自然不会打这里的主意。
相比之下,他更希望把澳洲当成自己的退路。
此一时彼一时,他现在完全有能力在中南半岛插钉子,何乐而不为呢?
“请转告越国公,他的意思本王知晓了,中秋之后自会处置林邑之事。”
“越国公遣你来此,应当不止这一件事吧?”
冯智相道,“不敢瞒殿下,叔父年岁大了,对一些朝廷派遣的事务总觉力不从心。”
“殿下应当知晓,前年朝廷命越国公府整肃岭南教门之事。
说来惭愧,到在下北上时,岭南教门依旧是老样子……”
“越国公下不去手?”李宽抬手打断他的话道,“这可不像是他老人家的性格。”
李宽早就知道,老头子让冯盎去清理岭南巫教是一个十分扯淡的决定。
先不说冯盎的影响力仅限于高、罗、春、白、崖、儋、林、振八州,其他州府他根本插不上手,单说冯家和冼夫人娘家长期作为地方汉人和俚人首领,执掌俚人部落的祭祀,还是佛道儒三家在岭南传播的主要推手,冯盎就不适合做这件事。
你见过自己反自己的事情吗?
李宽之所以没有提出反对意见,完全是因为朝廷在岭南没有其他人可用罢了。
不管事情办不办的成,冯盎至少是个十分老道的人,他出面不会让岭南乱起来。
现在看来,老冯在纷繁复杂的利益纠葛面前不出所料的败下阵来了。
冯智相没有回答李宽这个有些尖锐的问题,而是取出一封冯盎的亲笔信交给李宽。
“殿下,叔父说信中便有您想要的答案。”
信不长,李宽很快就看完了。
然后他就先离席,跑去收发室问候老头子了。
无他,老冯之所以找上门来,根本就是老头子的意思。
“李老二,你就不能让我清闲一段时间吗?
我是藩王,不是皇帝,你不能拿我当生产队的驴使唤!
刚吃下吉州没消化,你就想我掺和岭南的破事,你真不怕我做大,把你从龙椅上掀翻啊!”
李世民看到电文,隐隐怪笑,“呵呵,你还想清闲?
老子都不得清闲呢!”
“王存,给楚王回电。
朕不要他白出力,只要岭南不乱,他取代冯家当岭南土皇帝,朕都当没看到!”
王存闻言,心当即提到了嗓子眼。
这些话也是我能听的?
怪不得楚王会是那种狗蛋性子,什么话都敢说!
合着根子在皇帝这里啊!
真应了那句好话,有其父必有其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