默认冷灰
24号文字
方正启体

第318章 大唐这个大爹很不好当

作者:楼顶望远本书字数:K更新时间:
    平定薛延陀内乱看似摧枯拉朽,但那只是军事上的胜利而已。


    平静波涛下的暗流从未消失,甚至有隐隐加强的趋势。


    搅和到其中的内外势力很多,既有大唐内部的世家豪族,薛延陀的内部势力,室韦的大部族,还有高句丽人。


    其中以高句丽人处理起来最为麻烦。


    高句丽可不是突厥、吐谷浑那种一推就倒的游牧国家,而是周边唯一一个有潜力威胁大唐的国家。


    人口超过五百万、地域广大、生产力水平几乎与大唐相当。


    杨广三征高句丽虽然给他们造成了巨大的打击,但是经过二十多年的恢复,消化了大量滞留辽东汉人的高句丽国力更胜从前,已经有了事实上威胁大唐的力量。


    可是面对如此大敌,大唐却是打也不是,不打也不是。


    高句丽境内城池众多,还有辽泽和众多河流山脉作为天然屏障,要打它的话,难度很大。


    唐军需要深入敌国,后勤补给线会被拉的很长。


    一旦进攻受阻,唐军要么被迫拉长战争时间,使得战争成本剧增,消耗大量国力维持战争,要么就得草草撤军。


    北方的冬季可不是开玩笑的,真的能冻死人,河流封冻、风雪阻路的情况下,大军补给几乎不可能。


    至于说就食于敌......别闹,高句丽人养活自己的部队都费劲,到时候别说就地征粮,只要敌军搞一下坚壁清野,寒风里的唐军就只能卧冰吞雪了。


    更为关键的是,前隋失败的经验已经证明,对付高句丽只能一棒子打死,如果不行,影响到的不只是军心士气,大量的资源打水漂,还会严重影响大唐刚刚建立起来没多久的威望,使得周边其他国家和势力蠢蠢欲动。


    总之,打高句丽是一件必须谨慎再谨慎的事情。


    可是不打它一顿,它却能在北方不断挑事,大唐朝廷要是不管,时间一长,河北道就会直接暴露在高句丽兵锋的威胁之下,朝廷的威权也会受到严重削弱。


    大唐这个大爹很不好当的。


    李世民把对高句丽的情况分析给李承乾听。


    李承乾听罢,也是很无奈。


    他思索片刻,说道,“阿耶,如果我们扶持一下室韦、新罗和百济,是否可以打击到高句丽?”


    李世民摇摇头,“很难,室韦、新罗和百济的国力与高句丽相差太多了。”


    “若是扶植他们削弱高句丽,很可能适得其反。”


    “三国根本不是高句丽的对手,他们如果大力进攻三国,我大唐必定要调停。


    调停便要出兵,一出兵,局势会如何演变可不是我们能控制的。”


    李承乾皱眉道,“阿耶,我们如此前怕狼后怕虎也不是个事儿。”


    “他们对室韦和薛延陀出手我们可以隔岸观火,但他们与世家豪族勾结,我们要是不表明态度,日后他们肯定会蹬鼻子上脸的。”


    “所以我才派了段志玄去河北。”


    李世民道,“尉迟恭在室韦杀了那么多高句丽和世家人,高建武已经知晓了我的态度。”


    “他暂时不敢再挑衅我们,不过关闭两国边境榷场之后,高句丽的勋贵豪商损失惨重,他们急需从其他地方弥补损失。”


    “于是他们便盯上了新罗和百济。


    六月中,高句丽起兵四万余,开始了对两国的袭扰掠夺,两国使节请求大唐震慑高句丽。


    段志玄只能震慑河北的世家豪族,表明朝廷的态度。


    若是高建武控制不了侵扰两国的军队,我们恐怕就要动用一下刀兵了。”


    李承乾听得有些糊涂。


    不是刚说了大唐不宜出兵吗?


    怎么又要准备动刀兵了?


    他想了想,找到了关键所在,问道,“阿耶,什么叫高建武控制不了高句丽的军队?”


    李世民解释道,“高句丽内部可不是铁板一块。”


    “北方的渊太祚为首的军事集团与南方支持高建武的势力之间的矛盾由来已久。”


    “渊太祚死前,想要把自己的莫离支称号及权力交给其长子渊盖苏文继承,但遭到了南方和部分北方军头的反对,最终,乙支文德继任了渊太祚的职位和势力。”


    “两年前,乙支文德离世,渊盖苏文在其家族兄弟和一些贵族的支持下,掌握了北方的大权,成为高句丽新的莫离支。”


    “渊盖苏文此人野心极大,一掌权立刻清理掉了北方军事集团中的对头,通过各种手段迅速控制了高句丽绝大部分的军队,与高建武为首的南方集团形成了对峙。”


    “高句丽侵扰新罗与百济,与其说是高建武的授意,不如说是渊盖苏文在故意挑事,借刀杀人。”


    李承乾挠头道,“局势如此复杂的吗?”


    李世民白了他一眼道,“你以为治理一国是过家家吗?”


    “二郎常说家家有本难念的经,国家也是一样。”


    “你是太子,要明白治国不是打打杀杀就可以的,内外消息要灵通,内外的局势要平衡。”


    李世民传授了李承乾很多治国方略。


    不过李承乾还看不了太远,他更关心眼下的局势。


    “阿耶,看来高句丽是要敲打一下,可我们若是直接出兵干预,怕是不妥吧?”


    “那个渊盖苏文如果想借刀杀人,肯定不能轻易收手,您下旨斥责高建武恐怕没用呢!”


    李世民眯起眼,皮笑肉不笑道,“高明,高手对弈从来不是猛冲猛打,从一开始落子便在布局了。”


    “为父留着颉利旧部、允许薛延陀立国,保留室韦的元气,可不是因为他们喊为父几声天可汗。”


    “为父设立的西海都护府、室韦都护府、漠南都护府不是摆设。”


    “渊盖苏文想要借刀杀人,也得看看为父愿不愿意!”


    李承乾恍然,拍手叫好,“妙啊!”


    “让灵昕雄、阿史那思摩他们组织兵力,替大唐‘讨不臣’,朝廷不用直接出面就能表明大唐的态度,甚至我们都不需要花费多少钱粮!”


    李世民满意点头,“不错,你明白就好。”


    “对外,很多时候不一定要我们亲自出手,能达到目的最重要。”


    李承乾道,“阿耶,室韦和漠南各部的力量并不强,不是高句丽的对手。


    朝廷要不要暗中增派一些兵力?”


    “毕竟两部若是真跟高句丽打起来,我们也不能袖手旁观。”


    李世民抬腿就给了他一脚,骂道,“夸赞一句你就飘了!”


    “你以为高建武和渊盖苏文跟你一样愣头青!”
(←快捷键) <<上一章 投推荐票 回目录 标记书签 下一章>> (快捷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