默认冷灰
24号文字
方正启体

第198章 衣锦还乡路(5)

作者:爱吃焖黄羊肉的杨婵本书字数:K更新时间:
    这一刻,整个宴会的氛围被推向了前所未有的高潮!所有村民都不由自主地停下了手中的动作,自发地站起身来,伸长脖子,目光齐刷刷地聚焦在那队渐行渐近的官差和那顶青布小轿上。


    脸上交织着难以置信的敬畏、难以抑制的激动,以及一种与有荣焉的集体自豪感。县令老爷!父母官!真的亲临他们这个穷乡僻壤了!


    村长秦茂山连忙整理了一下衣袍,快步迎上前去。秦茂山甚至因为激动和紧张,脚步都有些踉跄。


    轿子稳稳停下。一名随行的班头上前,恭敬地掀开轿帘。只见县令张子谦身着鸂鶒补子的青色官袍,头戴乌纱,面带极具亲和力的笑容,从容地弯身走了出来。阳光照在他的官服上,反射出威严的光芒。


    “秦举人,恭喜恭喜!今日贵村大喜,本官特来叨扰,沾沾你的文运喜气!” 张县令声音洪亮,笑容满面,首先向秦思齐拱手道贺,显得十分给面子。


    秦思齐立刻上前一步,行礼:“县尊大驾光临,敝村荒野之地,蓬荜生辉!学生惶恐不胜,未能远迎,还乞恕罪!”


    秦茂山下跪迎接(百姓见官需跪拜)所有在场的秦氏族老、乃至周围那些反应过来的人群,如同被风吹倒的麦浪一般,呼啦啦全都跪了下去,黑压压一片,高呼:“拜见青天大老爷!”


    张县令显然很享受这种威仪,但他今日是来施恩结好的,自然不会真的让秦茂山长跪,立刻笑呵呵地亲手扶起他:“秦举人有礼了!诸位乡亲也都请起!今日是喜庆之日,不必多礼!” 他特意强调了秦举人三字,将其身份与普通百姓区别开来。


    待众人起身,张县令对身后的师爷使了个眼色。师爷立刻上前一步,从怀中取出一卷用红绫系着的文书,清了清嗓子,运足中气,高声宣道:


    “恩施县正堂、知县欣闻治下白湖村学子秦思齐,庚子科高中湖广乡试第三十名举人,才华卓荦,光耀桑梓,实乃我县文教之盛事!特此示贺,并颁赏如下:


    一赏,贺仪官银五十两,贺秦举人蟾宫折桂,鹏程万里!


    二赏,牌坊建造银一百两,着即于村口择吉地兴建‘举人坊’,以彰文治,以励后学!


    三赏,旌表银五十两,赐予秦母刘氏!刘氏守节抚孤,教子有方,贞慈并著,堪为典范,本官将奏请上官,旌表其节,立‘贞节牌坊’以彰其德!”(注:明代知县有权对节妇进行初步旌表和提请上级核准)


    这三道赏赐一念出来,整个现场先是死一般的寂静,随即爆发出惊天动地的哗然和欢呼!


    五十两贺仪已是重赏!


    一百两建牌坊!这是要让白湖村和秦思齐的荣耀永世流传啊!


    最后竟然还有五十两是单独赏给秦刘氏的,还要立贞节牌坊!这可是对女子最高的荣誉表彰之一!


    所有人的目光瞬间又都聚焦到了被人群簇拥着的刘氏身上。刘氏原本只是在远处看着,听到这话,整个人都懵了,脸色瞬间变得苍白,随即又涌上激动的红晕,手足无措,被周围的妇人们嬉笑着推搡到前方来。


    她走到县令面前,又要下跪,被县令虚扶阻止。她声音颤抖,语无伦次:“民妇…民妇谢…谢青天大老爷恩典!这…这如何敢当…” 巨大的荣誉感和突如其来的关注让她几乎晕厥。


    秦思齐也是心中震动,他没想到张县令的手笔如此之大,尤其是为母亲请旌表,这远远超出了一般官场客套的范畴,是一份极重的人情和政治投资。他再次揖礼:“张县令厚恩,学生与家母,没齿难忘!”


    张县令满意地捋须微笑,他要的就是这个效果。


    接下来,秦思齐恭敬地引着张县令,前往祠堂旁早已布置好的雅间。那里,几位本地乡绅和秦氏家族最年长、最有威望的族老早已恭敬等候。县令的到来,让这雅间顿时成了整个宴会的绝对中心。


    与此同时,外面的空地上,上百张方桌早已依次排开,村民们按照事先的安排,熙熙攘攘却又充满秩序地陆续入座,人人脸上都洋溢着兴奋的笑容,议论着刚才县令的赏赐,期待着即将到来的盛宴。


    很快,随着秦茂山一声令下,宴席正式开锣!


    祠堂旁的雅间内,一道道精致的湖北“十大碗” 依次呈上:黄焖圆子、珍珠米丸、红烧蹄髈、清蒸武昌鱼、粉蒸肉、排骨藕汤、鱼糕、蓑衣豆腐、八宝饭、甜汤……鸡鸭鱼肉,山珍湖鲜,色香味俱全,配上温好的黄酒,极尽地主之谊。


    而外面广阔场地上的百姓席面,则是另一番热火朝天的景象!海碗里堆尖冒泡的是大块的红烧肉炖萝卜、整盆的猪肉白菜、浓白的鱼头豆腐汤,大木桶里是香喷喷的糙米饭,簸箕里是堆成小山的白面馍馍。


    虽然不及里面精致,但分量十足,油水丰厚,管饱管够!菜肴蒸腾的热气、以及人们由衷的欢声笑语交织在一起,汇成了一片欢乐的海洋,整个白湖村都沉浸在前所未有的荣耀与满足之中。


    秦思齐周旋于雅间和外部场地之间。他在雅间内,向张县令敬酒,感谢恩典;与乡绅们交谈,从容得体。又不时走到外面的席间,向乡亲们拱手致意,在一些长辈桌前停下,说几句感谢往日照拂的话。他举止谦和,毫无架子,引得村民们愈发敬爱。


    这场盛宴,远远超出了口腹之欲的满足。它极大地凝聚了宗族的人心,提升了白湖村在整个恩施县的声望和地位。


    县令的赏赐,尤其是两座未来的牌坊,将成为此地文风鼎盛、民风淳朴的永久象征。


    而秦思齐的声望,在家乡的这片土地上,经由这场盛宴和官方的背书,达到了一个空前的高度,为他未来更深远的仕途,奠定基础。


    宴席直至日头西斜,方才逐渐散去,但那份荣耀与喜悦,却长久地留在了每个白湖村秦氏族人的心中。
(←快捷键) <<上一章 投推荐票 回目录 标记书签 下一章>> (快捷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