默认冷灰
24号文字
方正启体

第196章 衣锦还乡路(3)

作者:爱吃焖黄羊肉的杨婵本书字数:K更新时间:
    时值九月,秋老虎依旧肆虐,午后的日头火辣辣地炙烤着大地,也蒸腾着人群聚集带来的燥热。村长秦茂山看着自家院门外黑压压不肯散去的人群,听着叽叽喳喳不绝于耳的议论声,起初的自豪渐渐被一股焦躁取代,担心影响秦思齐休息。


    秦茂才媳妇,早已手脚麻利地煮好了一锅糙米饭,茭白炒腊肉,炒莲藕,冬瓜汤,小葱炒鸡蛋,招呼秦思齐、秦明文以及几位帮忙的族人:“快,先随便吃点,垫垫肚子!这一路辛苦,肯定饿坏了!”


    秦茂山却没什么胃口。他扒拉了几,听着院外的嘈杂,火气“噌”地就上来了。放下碗筷,大步走到院门口,对着人群吼道:“都围在这儿干啥呢?看戏啊?思齐一路辛苦,不用歇息的吗?牛不用喂吗?货不用卸吗?都散了散了!该干啥干啥去!晚上祠堂门口,有你们瞧的!别再堵在这儿,影响思齐休息!”


    村长的威严总算起了作用。村民们虽然不舍,哄笑几声后,开始三三两两地散去,各自回家。


    秦大安没有留下来吃饭,惦记着家里的牲口和田地,也对秦思齐道:“思齐,你先歇着,我回去看看。你娘那边,你放心,有你大伯母照顾着,妥妥帖帖的。”


    秦思齐连忙道谢:“有劳大伯操心,辛苦大伯母了。” 他心中挂念母亲,但也知道自已此刻若是现身,必然又会被热情的多亲围住,反而让母亲不得清静,只好暂压思念。


    众人简单用了些饭食。秦明文立刻凑到二叔秦茂山和秦思齐身边,商量起三日后的宴席。


    秦明文低声道:“二叔,思齐,看这架势,怕是全村能动弹的都会来,加上邻近村子闻风来看热闹的,少说也得五六百号人。咱们准备的三头猪,看着多,真要摆开席面,每人也就分得几片肉。若是想做十碗八碟的精致酒席,是绝无可能的。”


    秦明文面露难色:“可是思齐说了,县尊大老爷说了要来,若是也让老爷吃这大锅菜,怕是不够尊重,失了礼数啊。”


    秦思齐沉吟片刻。他深知乡村宴席的实际情况,也明白官场上的体面。他很快有了决断:“明文哥考虑得是。这样,你安排人手,单独准备两三桌精致的席面,就在祠堂旁边的厢房里摆开。鸡鸭鱼肉务必齐全,酒也要用我们从武昌带回来的好酒。这几桌,专供县尊大人、柳先生、族中几位最年长的叔公,还有邻近村的乡绅过来,也可请入席。”


    “至于其他的乡亲邻里,先以大锅菜为主!大块猪肉、萝卜、豆腐、粉条,尽管往里放!蒸上几大桶糙米饭!馍馍管够!关键是让大家都吃饱!吃痛快!分量要足!这比什么虚礼都强!到时候我过年单独设宴,宴请族人一起吃顿好的。”


    秦茂山和秦明文一听,眼睛都亮了。这主意好!既全了官绅的体面,又实惠了乡邻,谁也说不出个不字来!“好!就按思齐说的办!”


    几人吃完饭,村长媳妇手脚利落,很快收拾了碗筷。秦茂山则雷厉风行,立刻叫来几个族中汉子,开始着手分配那两牛车的礼物。由秦茂山亲自掌总。


    秦茂山声音洪亮:“按户头分,一家都不能漏!每家:现银一两!棉布一匹!食盐一罐!饴糖糕点一包!再有,新打的铁锄头或镰刀一样!”


    这个分配方案是秦思齐早就和秦茂山商量好的,实惠、公平。汉子们按照村里的户册,开始清点分配,每一份都堆得实实在在。


    秦思齐带着众人开始挨家挨户地拜访。拿过茂才叔递过来的礼物,走进低矮的土坯房或略好些的青砖屋,对着那些往往比他更加局促不安的长辈,郑重其事地躬身行礼,真诚地道谢:“叔伯,当年若非您老人家伸出援手,凑了那些钱银钱,思齐绝无可能安心读书,更无今日。此恩此德,思齐永世不忘。”


    秦思齐对于这些人家,除了统一发放的礼物,他还会私下再添上一份额外的谢仪,或是一块更好的布料,或是几封更精致的点心,或是悄悄塞上几钱银子。


    他的举动,让这些淳朴的乡民感动得手足无措,连连摆手:“使不得使不得!举人老爷,这如何使得!当年也就是一点心意…”


    秦思齐态度诚恳。“要的,一定要的。”


    一家家走过去,身后不知不觉跟上了一长串看热闹的村民和欢呼雀跃的孩童。孩子们才不懂什么恩情道理,他们只知道这个当了举人老爷的思齐哥哥(叔叔)回来了,村里发了糖,而且跟着他好像特别高兴。整个队伍浩浩荡荡,充满了欢声笑语。


    就这样一直拜访到夕阳西下,天边布满绚烂的晚霞。秦思齐最后来到村东头柳秀才那略显清寂的小院。


    柳秀才早已听到外面的动静,站在门口等候。


    秦思齐上前行礼:“学生秦思齐,拜谢先生对村子授业之恩。先生在白湖村开蒙授业,惠及乡里,功德无量。”


    柳秀才连忙扶起他,眼中既有欣慰也有一丝复杂的感慨:“贤侄不必多礼。” 两人在门口又叙谈了几句,秦思齐同样奉上了一份丰厚的礼物。


    做完这一切,秦思齐才感到一阵深深的疲惫袭来,但心中却无比踏实。他踏着夕阳的余晖,走向大伯家。母亲刘氏暂时安置在那里。


    刚一跨进大伯家的院门,他就被里面的景象弄得一愣。只见堂屋里满满当当坐着的全是族中的妇女、婶娘、嫂子们,正众星捧月般围着他母亲刘氏。


    刘氏脸上带着久违的、舒心畅快的笑容,正和她们说着什么,引得众人阵阵笑声。桌上摆着些瓜子和粗茶,气氛热烈得很。


    显然,这位举人老爷的母亲,如今也成了全村最受追捧和奉承的对象。妇人们的话题无非是夸赞刘氏有福气,养了个好儿子,打听武昌府的见闻,或是恳请刘氏将来多多提携自家孩子。


    她们一见秦思齐回来,顿时安静了下来,纷纷站起身,脸上带着恭敬又有些拘谨的笑容。


    “举人老爷回来了!”


    “哎呀,不早了,我们也该回去做饭了。”


    “他婶子,您歇着,我们改天再来看您!”


    妇人们说着客气话,很快便头也不回走出小院,院子里瞬间清静下来。刘氏看着儿子,脸上的笑容更加灿烂,带着一丝疲惫,却更多的是心满意足:“齐儿,回来了?都忙完了?快,娘让你大伯母给你留了饭,还热着呢。”


    秦思齐看着母亲的笑容,心中最后一丝牵挂也放下了。他知道,从今天起,母亲在这个世道里,将过上真正受人尊敬的日子。
(←快捷键) <<上一章 投推荐票 回目录 标记书签 下一章>> (快捷键→)